截至上周末,我院整个呼吸科的大夫、护士超9成感染,周末门诊不得不全停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前面先倒下的同事又满血复活了,我看了一下群里复工的接龙人数,大概接近一半的人这周恢复上班了。所以,这周门诊又继续。
我算是恢复得比较快,符合医院的复工条件。所以,这周一我恢复上班了。
医生,您好,第一个病人走进来,开口问候我。
您好,我也习惯性问候患者。
咳,咳,咳,患者一张口说话,一阵剧烈的咳嗽传来,他弯腰咳了好半天,才能断断续续地讲起他来就诊的原因-----新冠感染1周多,咳嗽剧烈。
接下来的几个患者都是差不多的症状。这次,北京新冠的症状顺序大致是:发冷(持续数小时)、高热伴头痛(1天左右)、发热头痛缓解伴咽痛(1-2天)、咳嗽(持续数天)。
经过几天居家,大家的发热、头痛、咽痛等逐渐消停,普遍地咳嗽越来越明显,有些人还有一些浓痰,很难咳出。这种情况,可以用阿斯美或者惠菲宁,加上一点化痰药。当然,如果不愿意用药,大多数人都可以好,我老婆就是硬杠咳嗽,没有吃药,目前咳嗽、咳痰都好了。
归纳一下: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由于大多数情况,1-3周内咳嗽消失,所以,现代医学并不强调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即可。
常见的镇咳药除了我上面提到的镇咳药。有的人用的咳嗽药是右美沙芬,可以把这个药比作“吕布”,单打独斗武功不错;而惠菲宁、阿斯美之类的药物含有多个成分,类似“刘关张”三人结伴协同对抗咳嗽,效果也不错。
还有人喜欢复方甘草片、棕铵合剂,这些药属于中西医结合的复方制剂,内含强烈镇咳药物(阿片)和化痰药物,这类药物不能长时间使用,容易上瘾。
至于各种各样的化痰药物,都属于辅助用药,吃不吃不重要。
重点是到底用不用消炎药?
很多病的名字里都有“炎”,比如间质性肺炎,看起来好像是一种肺炎,其实,但间质性肺炎和肺炎相隔十万八千里,自然和感染也没有半毛钱关系。

即使是肺炎这样货真价实的感染病变,也不一定等于用消炎药。因为炎症>感染>细菌感染,消炎药只能针对细菌感染、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对于其它感染没有效。
感冒绝大多数是病毒感染(95%以上),极少数时候是细菌,您该怎么办?
答案自然很清楚:感冒后绝大多数情况不用消炎药,至少在感冒1周内,是无须用任何消炎药
感冒时间越长,细菌感染的概率增加。遗憾的是,即使做检查,也很难弄清楚到底是不是菌感染。所以,感冒2-3周到底吃不吃消炎药?这时候近视于拆盲盒。
有人说,“黄痰就是细菌感染”,其实只要走过的路、吃过的盐足够多,就知道哮喘都可以表现为黄痰,所以,这句话不靠谱。
我倾向于1周内不吃消炎药,以后不主动吃,如果效果不佳再吃。因为即使咳嗽持续2-3周,大多数情况,感冒还是可以自行恢复。
这次大家感染的确定无疑是新冠病毒,所以,这次反而好用药,因为是病毒感染,所以我不会用消炎药。

话虽然如此,但很多中国人对消炎药有了很深的“宗教”信仰。也难怪患者不理解,就连学过医的同事,也经常有人到呼吸科主动要求开消炎药。
不仅要求开消炎药,而且大家普遍认为“打针好得快,吃药好得慢”,因此这次疫情,各地诊所、发热门诊、急诊科又看见“吊瓶森林”。
今天有个病人从急诊科过来,患者在听完我说不用输液后,多次强调“输液后好多了”。我让他拿出急诊科的病历,果然用了消炎药,但是同时也用了“甲强龙”。
甲强龙是一种全身给药的皮质激素。激素是一种神奇的物质,“刀割样咽痛”,用一点激素雾化吸入,病人可以登台飙歌;头痛、倦怠、乏力、食欲差,用一点激素,好像吸了K粉,慵懒倦怠,一扫而光。

“输液好得快”,有一部分情况下,是激素好得快。
激素+抗生素,激素让患者感觉到“药到病除”,抗生素符合“肺炎要用消炎药”的认知。可不是一对黄金组合?只不过,几天后如果肺炎没有吸收,激素不能总用下去呀,这时候,大多数人已经被转诊到呼吸科。
大家都是普通人,如果我们把自己带入急诊科大夫的角色,就更能理解急诊科大夫的用药习惯。大量新冠病人向潮水一样涌入,急诊科最大的问题是病人太多,所以,急诊科大夫最大的心愿是病人能平稳、迅速的离开,维持好急诊科基本秩序。至于小心鉴别、仔细推敲,还是转给专科医生再说吧。
我不是嘲笑急诊科医师的处理,而是,我能够理解他们的无奈,这种治疗方法,无疑是现实环境逼迫的。
本公众号持续关注睡眠和呼吸患者教育,如果您觉得好,敬请点击下面图标,关注本公众号。虽然不可能每天的文章对您有用,但关注后,养肥了再看,相信您会有所收获
如果您觉得好,敬请关注+发朋友圈,没准您的家人朋友也能获益。
部分公众号内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