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早晨(12月9日),刚起床,我的岳父(未居住在一起)突然电话我们,他发烧了,咽痛、头痛得厉害。

原来,在8日傍晚他开始觉得咽部不舒服,逐渐有一点低热,于是8点不到就上床睡觉,9日起床后发现体温已经增高38℃多,于是电话我们。
因为担心感染新冠,岳父早早就储备了物资,除了12月5日做核酸1次,在发病前已经有1周没有出门。我万万没有想到,他会是我们家第一个中招的人。幸运的是,我在12月8日,把抗原自测试剂盒和一盒疏风解毒胶囊刚送过去。至少有东西可以先顶一下。
我岳父的症状是典型的外感风寒,也就是风寒感冒,虽然名字里包含“感冒”,但中医并不关心病因是流感病毒、还是冠状病毒,或者细菌感染,凡是咳嗽、流涕、头痛、咽痛,就是感冒。

岳父的症状是:畏寒,怕吹风,一点点风就觉得冷;肌肉酸痛、头痛,这些就是风寒感冒的特点,往往是感冒早期出现的,这时候不能用连花清瘟,不然适得其反,幸好第9版新冠防控指南有疏风解毒这个药,大家不熟悉,所以在抢药高潮中,这个药还没被人重视,我们医院还有这个药。
我赶紧让老爷子服药,同时建议他自测抗原,考虑到出汗比较多,建议适当多喝水,水里可以放一点盐。中午下班时,得到消息,抗原自测阴性,仍有发热、咽痛、头痛、全身酸痛。
我估计下一步就是高热、咳嗽。如果高热,应该选用莲花清瘟(风热),或者金花清感(寒包火),可是医院已经没有这些药,只剩清热八味,我看了一下这药的成分:檀香、石膏、红花、苦地丁、瞿麦、胡黄连、麦冬、人工牛黄。麦冬是养阴,对老人可能更温和,于是还买了一些清热八味。
退热药中只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布洛芬(芬必得)很安全,但全被人抢光,只剩下洛索洛芬、双氯芬酸钠,这些药物退热很快,但容易大量流汗,而且胃肠道副作用稍大,这些年随着大家强调安全,这些药很少用作退热,在临床上用它们的另一个作用-----镇痛,扶他林的成分就是双氯芬酸钠,乐松的成分就是洛索洛芬。如果这些药要用于退热,最好从半片开始。由于医院缺药,我只好买了洛索洛芬。
我从医院回家的时候,已经下午3点多了,和岳父联系,他觉得体温比昨天要好,人的状态也好一些,估计晚上(9日)不会发热太高,用不着退烧药。考虑到家里还有对乙酰氨基酚,虽然过期了,没舍得扔,我和岳父商量,决定10日再把乙酰氨基酚和洛索洛芬都送过去,哪个好,就先用哪个。
9日晚上联系不上岳父,估计早早关机睡觉了。今晨一睁开眼,妻子和岳父联系,岳父说昨天睡了很长的时间,早晨感觉好多了,体温已经正常了,这几天没有大便,今早大便了,也不再怕冷。中医说肺与大肠相表里,大家也可以体会到,只要大便好了,感冒基本就好了。
妻子很高兴,昨天抗原阴性,今天又很快恢复,看来可能就是普通感冒,而且岳父也分析,前几天他开着窗户,穿着件单衣,在家里练哑铃。“可能流汗多了,受凉了”,岳父分析,“我没有出门,应该不会是新冠”。

我在一旁听着手机免提,也放下心来。但我还是建议再做一个抗原自测。在这个敏感的时间,虽然抗原阴性,仍然不敢掉以轻心,这几天有个儿科护士门诊开药,对我说,儿科发热的26个病人,有24个是阳性。所以还得复测抗原。另外,既然不再畏寒、肌肉酸痛,疏风解毒也不用再吃了。

就在我们吃早餐,谈论别的事情的时候,岳父发来了照片,喔,阳了。

看到这消息,我们反而高兴了,因为老爷子病情好转,看来是轻症感染,经受住了新冠考验,不用担心受怕。

从我家人生病这件事看,有几点向大家说明:
1、感染来源:有可能做核酸时被感染,也可能是通过上下水,总之,居家也不安全。建议在家开窗,保持通风。

2、用药:幸好没有服用连花清瘟,连花清瘟是风热,中药一定要辨别风寒风热,根据“证”用药。
3、自愈后,也得复查抗原:抗原自测有时候不灵敏,得等几天才能阳性。尽管病情好转,知道自己阳性后,至少一段时间有新冠保护能力,不用天天担心。
4、我岳父全程3针疫苗,可能是他感染较轻的原因。
========

顺便说一下,这次防疫策略转型似乎太快,我算有心理准备,在公众号也提前判断国家从清零,转向开放,但我还是觉得变化太快,很多老人还没有打疫苗,也没有看到迅速有力地组织他们打疫苗。现在看感染后死亡人数很少,但从生病到死亡有个过程,由于很多人刚才开始发病,估计1-2月后死亡人数才变多。那时候,我们开放的政策是不是太快,才有答案。
另外,很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提前做临床研究。只要想一想数亿人即将感染,而且防疫政策是人为制定的,完全可以从容地设计一个非常漂亮的前瞻性、对照研究,来回答莲花清瘟是神药,还是被人吹出来的。
03年非典,有院士痛心疾首,花了这么大代价治病救人,但没有一篇有分量的文章,得不出一个像样的结论。20年终于一边和疫情短兵相接,一边做新冠研究,终于有些成果,但由于毫无准备,猝不及防,中药到底有没有效,在我看来没有高质量的研究,尽管全民相信有效,但我只能谨慎地看待这些药。
这次这么好的机会,但我没有听说一丁点这些药物做研究的消息。为什么?只有自己去体会。
关于新冠的话题,大家关注很多,近期写了太多,暂告一段落。以后还是回到其他话题吧。

本公众号持续关注睡眠和呼吸患者教育,如果您觉得好,敬请点击下面图标,关注本公众号。虽然不可能每天的文章对您有用,但关注后,养肥了再看,相信您会有所收获
如果您觉得好,敬请关注+发朋友圈,没准您的家人朋友也能获益。
部分公众号内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