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生活在沿海,我对渔民的生活相对熟悉些。
靠海吃海。所谓“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大致是对充分利用独特资源优势生活劳作的贴切形容。不过,除去诗意化的想象,真实的渔民生活则是日复一日对海洋的“试探”,哪怕相对安全的沿海养殖户,除自然因素外,也面临着许多其他风险。
11月4日,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因船舶与码头连接软管处发生泄漏,共造成6.97吨碳九泄漏。根据涉事石化公司的通报,在装卸作业时,因软管垫片老化、破损,故而发生碳九泄漏。
当天,泉州市泉港区南埔镇肖厝村渔民称,空气中弥漫着呛鼻气味,养殖鱼受污染后也不敢贩卖。5日,泉港区农林水局发布紧急通知,称待水产监测报告出来后再做决定。
虽然11月5日泉港区农林水局提到“油污已全部清除完”,但当地居民上传到社交媒体的图片,却与之构成了巨大反差。
11月8日晚,泉州市政府新闻办就该事件及处置情况发布通报,初步认定为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
9日上午,泉州市政府发布了一个更详细的通知,称“围油栏内清污作业基本结束”,但“部分污油向附近肖厝海域移动,泉港部分区域空气出现刺鼻性气味”,并表示“截至8日15时,受影响海域漂浮的油污已基本完成清理,吸附残留油污工作仍在继续。”
碳九是什么?根据 @果壳 的科普,石油最主要的用途是提炼汽油和柴油,一般而言,汽油成分的含碳量多在5-8之间,而柴油中分子的含碳量在10-12之间,所以碳九实际上是沸点夹在汽油和柴油之间的一系列含碳数量在9左右的碳氢化合物。
碳九有何危害?昨日,泉港碳九泄漏事故专家组公布调查报告,经调查,此次泄漏的物质为工业裂解碳九,是一种组分较为复杂的混合物,急性毒性与汽油相当,对人体皮肤、眼睛和呼吸道具有刺激性,如果长期或反复的皮肤接触,接触部位会发红、肿胀。吸入蒸气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不适,可伴有程度不同的咳嗽、头疼、恶心等反应,但短时间接触对人体一般伤害不大。
不过, @果壳网 在科普文章中提到,裂解碳九虽然毒性相对不大,也没有已知致癌风险,但它毕竟还是污染物。无论是鱼虾还是蟹贝,经过此次污染之后,都会吸收一些有毒有害的成分。如果没有应急预案,它们也许会顺利地通过检测,流入到餐桌上。
所以如何监控受污染区域的水产品品质,将是当地相关部门接下来最重要的难题。倘若无法给出公开透明可信的监控,必将连累更大范围内的海产品。
渔民应该是此事故中最大损失方。根据 @财经网 报道,养殖户在安全的海域里搭建网箱,花一两年时间,把两厘米长的鱼苗饲养长大。往往几户渔民将自家网箱连接在一起,组成渔排。渔排上铺有木板,人可以走上去向网箱投喂饲料;底下是泡沫,支撑渔排浮在水面上。
泉港区泄漏的碳九不但可以腐蚀渔排,裂解碳九密度小,迅速铺满水面,难以清理,因此造成水产生物缺氧而大批量死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所以当时渔民的第一反应便是“救渔排”。@中青报 采访到泉港的一个微弱的声音,这位渔民是肖厝村第一个水产养殖户,三十多年来打拼出一大片渔排。碳九泄露事件后,他眼看着渔排慢慢下沉,养的鱼先是肚皮朝上,然后一条条死掉,“好像什么都没有过”。
就在十天之前,泉港当地媒体还宣传过引以为傲的优质海产品“西施舌”,而根据 @南方周末 报道,目前福建省内已在流传“千万别买泉港的鱼”的说法。可见,无论何时处理好此次污染问题,是否泄露事故对当地水产的品牌形象或将形成长期影响。
而眼前最要紧的,是以此次碳九泄露事故为契机,完善事故发生之后风险提示、妥善安置与赔偿机制,这不仅事关公共健康,更关系到当地受灾渔民的切身利益。
当地渔民表示,事故发生后的几天里,并没有人告诉他造成污染的物质有什么危害、该如何防护,直到11月8日他才听到一位区领导在码头上说,不幸中的万幸,这次是裂解碳九,毒性不像重组碳九那么大。
公众对碳九的认识来自于此次事件。在这位渔民看来,如果能够及时掌握泄漏物的危害、相应的防护手段,渔民抢救渔排的行为也就不至于太莽撞,或许受到的身体损害就能少一些。
无奈的渔民
不少媒体在报道中,都提到此次泄露事故是对泉港作为化工重镇的隐患已经响起的警报。
据 @南方周末 报道,2015年8月19日,中共泉州市泉港区委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提到,“厂居混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存在安全隐患。居民村庄与工厂混杂,给厂群环境纠纷、环境安全埋下隐患。二是化工企业设备老化,存在物料泄漏等风险隐患。”
通报坦承,虽然针对厂居混杂历史遗留问题,建区以来累计投入51.73亿元,完成石化工业区、港口物流园区外围1公里卫生防护隔离带房屋搬迁等,但“厂居混杂问题还是比较突出”。
一位泉港人说:“闽南人重宗族,这次拆迁没有统一安置,很多觉得村子散了、宗族散了,这是其一。其二赔偿比较低,跟之前几次征迁的差很多,村民比较不乐意。村民离开村子去城镇能做啥呀?很多人就没有生活来源了。”
碳九泄露事故后冷清的泉港
靠海吃海。只是如今依赖“吃海”而生的已经不只是传统渔民,更多的还有沿海化工企业。泉港有句话,“卖蛏蛏糊涂,卖蚝含水捞”,字面意思是售卖海产品时将水产混合着泥水一起上秤卖钱。
只是如今看来,这句话放到当前当地渔业与化工产业“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发展中大概是行不通了。
 • end • 
  我想,下面这些你也会喜欢——

观点流
有价值的观点在流动中聚合
 微信ID:Guandianliu  

观点 · 聚合 · 价值
主编 | 刘  昆
副主编 | 龚孟关
  撰文 | 张  扬  
 责编 | 侯楠楠
※本号内容专属于光明日报 · 观澜工作室
转载请联系后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