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思想的鸟巢第 60篇原创文章
思想的鸟巢 | 生命因为遇见变得开阔
遇见有缘人是心灵的摆渡,遇见书籍是灵魂的破晓。
读李娟的散文是种全新的体验。她被誉为新疆的三毛,但我读来,却没有把她和三毛拉到一起,在异国的漂泊和在故乡的扎根,是两种不同的生命形态和体验过程。
《遥远的向日葵地》是我读的李娟的第一本书,读到中段,我就知道我会去读她更多的书。同样描写土地,同样是对土地的深情,李娟的土地却不同,不是中原大地,也不是黄土高坡,更不是东北的黑土地,不是我们熟悉的各种土地形式。那是一片我们很难在其他书中搜寻到的土地,新疆阿勒泰,戈壁荒漠,与哈萨克人杂居在一起。妈妈、外婆、叔叔和我,还有狗狗丑丑与赛虎,以及鸡鸭,还有朴实的哈萨克人,每一种生命形态都是那么鲜活,构成了贫瘠、困境却又朴实温暖的生活画卷。
言必称“老子”的妈妈和同样言比称“老子”的外婆,有着鲜活和昂扬的生命意志,在“地窝子”里,密不透风,被蚊子和汗水包围,只能躺在地上,外婆一直睡着行军床;这种困苦在李娟的笔下只是生活的一种形式而已。在带着外婆单独生活的日子,打工和赡养外婆,日子清苦而温馨,外婆总是把家门栓上肮脏的破布条,一次次扯下,又一次次被外婆执着地重新栓上。当外婆被妈妈接回乡下后,她才明白,那是外婆怕找不到家而栓上的,一瞬间,人间的悲伤漫过头顶。这好像是这本书,作者唯一没能平静叙事的地方。
跟着“我妈”在哈萨克人居住的村庄,靠开裁缝铺,开小杂货铺生活,跟着哈萨克牧民转场,期间的辛苦与困境,在书中了无痕迹,李娟以坦然的态度接受生活的苦难,接受命运加诸她的各种形态。李娟说:“苦难是一种命运,不应该被赞美,也不应该被埋怨。”不悲不喜,不哀不怨,这种坦然和豁达的了悟,有着深刻的生命体验和对万物悲悯的认识。
李娟的书让我想起了曾经短暂的北疆行程。我们住进白哈巴的小木屋,蒙古人和哈萨克人居住的地方,北疆边陲。我们的屋外搭着牛棚,夜晚滴水滴冻,我们垫着电热毯也觉得寒冷,灯昏黄,经常跳闸停电,牛在棚里叫了一夜,这寒冷的夜,牛们怎么熬过来,夜里偶尔被牛唤醒,想是不是牛啊冻得受不了了。当晨曦初现,扒开小小的木窗一看,牛站着,好像这一夜和其他夜都一样,泥泞冻硬的黑黢黢的土地在牛蹄下踏出了坑坑洼洼。往山上,哈萨克牧民骑着马正在把马群从围栏里赶出来,又是放牧的一天。
我们在林海山谷里穿行,寻着蒙古人哈萨克牧人转场的小道,大车轱辘印在莽原延伸,蒙古包安营扎寨的痕迹,火的痕迹,动物围栏的痕迹。这些生命的痕迹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如同路标,指引着孤独的人寻回人间温暖。
刘亮程发现了李娟,他说:“我相信大地会像长出麦子和苞谷一样长出自己的言说者,而李娟,就是这样一个言说者。”这个诠释豁然,土地的言说者,这里有着一份对土地怎样的懂得。
李娟获得了“鲁迅文学奖”等各种散文大奖,她的散文与众不同,因土地而生,因生活的艰辛磨难而打磨出的厚实和坚定,使她的散文具有平和的厚重的力量。
李娟的书,安静而有力量。
《阿勒泰的角落》写了五个地方:喀吾图、巴拉尔茨、沙依横布拉克、桥头、红土地。人物有妈妈、外婆、叔叔、妹妹,还有哈萨克牧民、过路车辆和人。李娟在以平静的心态和不动声色的幽默里,用笔还原了生活。那些艰辛磨难的付出,隐匿在原汁原味的对自然对人的感知中。让人感到无论生活加诸于什么,都是生命的亲授。生活就是一个“它怎么来,我怎么过”的简单过程,在这样的过程里,生活无声无息透出的真谛足够引起作者的思考,而那些哲思又反过来诠释了生命的本真。
真实狡黠亦有爱的妈妈,相依为命的外婆,有手艺不惜力的继父,老实勤劳的妹妹,与牧民的交道,牧民喝酒的醉态,可爱的孩子们,叶尔保拉提一家人,关于友谊与喀甫娜的敏感关系,在原始落后环境恶劣的阿勒泰,他们都诠释了一个状态,就是“顽强地生活”。
李娟只是以坦然心态记录生活,让读过的人感悟:原来每一份生活都值得好好过。
牧民逐草而居,她们逐牧民而居。读李娟的文,不知怎么,总是浮现出汪曾祺的文字,他们的文字有什么共通的地方?应是他们都坦然接受生活,并对生活回赠敬意。如果说汪曾祺的散文是酽酽的茶,让人啜饮,那么李娟的文就是含碱性的泉水,有点咸却甘冽。
山地、森林、草原、云朵、雪野,在她的笔下是有生命之美的,时而静态,时而动态,呈现出异于惯常的姿态。日子不管多么清苦,在李娟笔下都是淡然的,叙事性的平静。一家三个女人,妈妈、外婆、我,在北疆苦寒地带,虽然生活中的困难接踵而至,但一家人彼此温暖着,认认真真地对待生活本身。大雨中,他们被卡车丢在泥地里,大风吹走了他们的屋顶,总是漏雨的帐篷,采蘑菇的困难,哈萨克牧民的朴实、简单,牧民的生活、习俗,等等,在李娟的笔下,生动的呈现出来。她的文字有着不动声色的幽默。
我们去过北疆,所以读她的书更有身临其境之感。只是没有见过大片的葵花地,只有大片的棉花地。记得硕大的北斗七星,还有哈萨克牧民骑着马放牧,车子顺着蜿蜒的道路爬上山顶,山上下着冻雨,孤独的蒙古包,泥泞的草地,烟囱从蒙古包顶上戳出来,炊烟在阴湿的空气里飘着,牧民们穿着大胶靴,头发乱草,浑身脏兮兮的,孩子们也一样,哪里谈美感,就是贫寒生活。这就是他们的真实世界。
阿尔弗莱德·缪塞说:“生活如同一朵玫瑰,每瓣花代表一个梦想,每根刺昭示一种现实 ”。
李娟的文字有种让人强大的安静的力量。多么浮躁的心态,读读她面对生活的坦然态度,也会安静下来。
我和有的读者想的一样,她终于出书了,有版税了,一家人不要再过得那样苦了。
摘一段李娟的话共勉:“痛苦这东西,天生应该用来藏在心底,悲伤天生是要被努力节制的,受到的伤害和欺骗总得去原谅,满不在乎的人不是无情的人。最安静与最孤独的成长,也是能使人踏实、自信、强大、善良。”
作者简介:
风吹沙:坐标安徽,喜欢读书,读书是为了追寻常识。
欢迎新朋友飞入鸟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