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思想的鸟巢第 52篇原创文章
思想的鸟巢 | 生命因为遇见变得开阔
遇见有缘人是心灵的摆渡,遇见书籍是灵魂的破晓。

给刺猬
文| 麦子
1.【关于鸟巢】
读了鸟巢的文,心又如许久不曾撩拨开的水面,涌起一波又一波的涟漪。如同刺猬在文中说的,通过文字疏理自己、平静自己,并在文友的需要、欣赏与文字的相知中找到安放的心,这种感觉就是我最真切的感知。
不用我再迂曲地罗嗦了,就让我直接援引刺猬的文字来传达我要表达的意思吧:1.我们完全独立,却也紧紧相依。2.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最珍贵的是一种欣赏。这样的感情可以不是爱情,却比爱情来的深沉。3.爱,就是需要。到最后,陪着我看细水长流的,就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文友了。5.让文字像河边的水草,就可以让灵魂找到归宿。我想,我是幸运的人……
到了这儿,有了你们,我们就像鸟儿找到了巢穴,这是我们大伙儿最开心的事,愿小姐妹们整装待发,婉转地鸣唱、奋力地振翅高飞!
2. 【关于木心】
刺猬妹,昨天正好读到一篇写木心先生的文,感觉题目就比较抓人:巜他写下的每一句话,连标点符号都打动人心》。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我们今天读木心,总会发现木心有一种力量,你只要放空自己读他一个小时,木心便会在黑暗处将你点亮。”再读你的这篇文,不得不为你所拥有的这份定力与守望而感佩。在这世相纷乱喧嚣、个人日常又烦忧参半的日子里,能安然地坐下来,进入木心先生用他清澈文字创造的诗意与审美的世界里,本身就是一种坚守的精神与属于自己的幸事。
在你这篇文里,我还特别惊喜地读到你的这两首诗,与木心先生原诗极搭的唱合:“我们穷,唯有一身青春肉体,如此丰盛,疯狂爱。我们穷,只有一张盛满汗滴的床,如此自由,晨昏爱。”“从前慢,月亮里住着嫦娥,让一个孩子千百遍想象。喜欢之前,在心里憋出了苦辣酸甜。微笑渐渐满,树荫慢慢绿,梦想隔了山重重,待阳光一点点爬满。一句诗,笔墨里一圈圈浮现,从前慢。” 绝配、多好,怎一个“妙”字了得。说到此,我非常惭愧地告诉你,我除了在陈丹青老师的介绍及别人的散记中,读到过一些木心先生零散的文字,我连先生纸质文字的边角也没摸一摸。面对此,你们才配得起是真正热爱着先生和他文字的人。而我,离此远矣!
3. 【关于白先勇】
实话说,我对白先勇先生的作品读得不多,读过的作品名及里面的人物更是记不清说不出了。但对刺猬说的“但他的文字如同他的人一样,清透,儒雅,温和”我特别有印象,而且读到刺猬此说时,我心想:刺猬怎么没有我读时感觉到的那种氤氲在先生几乎所有文字中的淡淡的忧伤呢?当在后面说到,心里不禁宛然一笑。继之,又看到白先生细说红楼的“雷到我了”,更是为刺猬的“萌”态可爱击掌。
4. 【关于汪曾祺】
“喜欢他,如同喜欢自己的父亲”。作者开篇这句话,可说是醉到我心了。“乱世闲民,草木之心”可谓对老头儿的一语见的。至于评价老头儿笔下“一草一木皆有灵性,一蔬一菜都有禅意”更是对汪老文字扎实而通透的理解。“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生活是好玩的。”我希望越来越老的自己,在老头儿文字的熏染下,也终将活成这样可爱的老太太。
刺猬文中有个“散疏”这个词,外地的朋友可能不太领会。其中的精髓对于我这个从小生活在大西北的人来说可谓再熟悉不过了,每每看到有人遇有轻松痛快到极点而无法表达时,就大呼“散疏”时的那种只可意会的美妙,却从不知道是哪两个具体的字眼。今天眼见,才晃然大悟“散疏”这两字的美意来,不由拍掌击节大声惊呼“妙哉妙哉”!
5. 【关于知识分子】
刺猬文中的信息量很大,思想亮点也爆棚。她对文中引出的每个话题都剖析得很透彻,打破了我以前对综艺节目固守的认知偏见,这些我都不一一说了。单就她文末这句“话语即权力”让我脑洞大开,拍手称快:是的,只要略知一、二世界及中国发展史的人,都不能不承认,任何历史上的重大转折,都是首先由知识分子所倡导而引领的,这是因为他们自身以知识、思想为底气而所拥有的开阔的视野与胸怀所决定的。
而在当下这个网络时代,知识分子更应紧跟时代潮流,发挥他们在新时代下所独特而重要的领航作用。“话语即权力”,真是一字值千钧之力。我觉得,在目下的中国,到了最需要知识分子站出来,发挥他们独具特色的影响力的时候了。因为目前的现实是,电视、网络可以说是最普遍而便捷的传播思想、知识及信息的渠道,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大部分业余时间,就是在综艺节目中度过的,他们在这里既获取工作之余的放松,又可在获得信息、知识的同时,也对社会公共话题进行参与。
知识分子这时候不勇敢地站出来,占领他们应有的知识阵地,捍卫真理、守护良知这些人类精神的崇高与神圣,难道怕被“媚俗”、怕被污名化而以“谦谦君子之风”把应得的话语权拱手相让,让那些青年,永远只会傻笑着挥舞棍棒走向世界并迷途于未来吗?那样,我们的未来将真的越来越迷茫而渺远了⋯⋯
所以,我说,时代在进步,我们普通人及知识分子们都应放下那些抱残守缺的愚腐想法,支持我们的知识分子大胆、勇敢地走上他们的前方阵地,引导我们的青年、开启他们的心智,对那些落后与守旧的迂腐思想们说出一个不字,这才是知识分子真正赢得尊重的责任与担当!
6. 【关于电影《布达佩斯之恋》】
刺猬把这部影片的爱情与美,解读的太惊心动魄、震天撼地了。因为我看时没有中文字幕,又听不懂英文,连人物名及开头结尾的呼应都没搞清。但就如瞎子摸象,我在影片一百多分钟的时间里,感受并体会到了影片极至的美、纯粹的爱情及由此构成的永恒性。
是的,女主伊诺娜那双热烈深情的双眼、贯穿影片始终的《忧郁的星期天》的钢琴曲、还有镜头里经常交替转换的布达佩斯的市街、河流、芳草地等等,哪儿不是美?尤其女主与俩男人之间那种纯净如水、又浓郁似酒、还伴着缠绵悱恻的忧郁气息,能不是美的极致吗?我还想说伊诺娜为救两个爱人,第一次在众人前唱出的歌声,是怎样让人心碎梦破。第二次祭出自己的身体给汉斯这个魔鬼的画面,就是把美打碎、毁坏的极端。
感谢刺猬用你也如影片一样深情又热烈的文字,把这部我半懂不通的影片重新在我心里演译、透视了一遍,穿针引线地引领着我在这极美的音乐与人物构建的故事中,深深地陶醉而体味了一遍什么是爱与美构建的永恒!
7. 【关于常识】
感觉刺猬这篇,己冲破了她过去以感性思维为主导的文章架构,让我这位对她文字风格多少有些熟络的人如得了意外之喜。这篇文以谢与霍两人事例为引线,对关于常识、关于话语的私域与公域的界面,以及由此而可能造成的人性陷落的社会话语环境灾难的担忧。文章从多角度、多层面,尤其对霍的个人私域方面,摆脱大部分公众认可的女性受害论方面入手,从人的“感情变量”来剖析,召唤现代女性应有的独立、自尊的回归。
而她对常识这一应该在社会认知上达成的共识一词,在不同认知的群体中造成的分裂,甚至是以某种意识形态为依据而故意制造的勾陷、要挟的现实场景的评判,也是抛地有声。她的分析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论述与观点、客观现象与主观认知齐头并进,而自带作者情感深处的独特见地与闪烁着奇异光彩的金句又恰到好处地在文中不时闪现,文中许多锵锵有力的句子,更是把作者深入独立思考所得的观点,箭箭靶心般使文章的观点更鲜明、准确,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文中还有一个特点,是把现实的语境中不能明确表达的观点思想,整个捏粹揉开在整篇文章的思想情感表达中,不但提升了文中的情感因素,也很好地规避了当前语境下文章发不出或被删被封的可能,估计这是今后一段时间里的现实性,不得不接受。
8.【关于电影《心灵奇旅》】
电影《心灵奇旅》里的乔伊千幸万苦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可是为什么马上他就感觉到“梦想的空虚与无意义”呢?我以为,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困扰我们许多人的老问题: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到底在于过程还是目的呢?也就是你是需要享受一路上的风景,还是醉心于山顶上的风光。
刺猬说的好:“乔伊的失望,也是我们的失望。”我们每一个人,可能都有过这种“当渴望半生的目标得以实现,除了那一刻的快感,剩下的将是无聊的重复”这种蚀骨的若有所失的情感体验吧?“那我们为什么还要热情洋溢地活着?”这就让我想到了汪曾琪老先生说过的“一定要爱着点什么”的话了。当我们有了这种爱着点什么的时候,我们的心灵才有所归,庸常琐碎的生活才有所依附,也才能使我们在抵抗这种日复一日的俗常时,不至于因灰头土脸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对生命发出“无意义”的悲叹。
 “如果我注定无法闪耀无法感动地活着,我为什么还要活着?”问的好,反过来我也要问:为什么我们必须得“闪耀地活着”呢?为什么认识不到生命“不在于生命有什么意义,而是生命有什么样的感觉”呢?这样的问题,对我这样常常迷惑在“意义”中的人,也如推开了一扇敞亮的窗,找到了我们普通人生命的火花,也就是活着的意义在于感受当下:披萨的香、棒棒糖的甜、树叶缓缓落入手掌的惊喜、蓝天白云下被风吹起的衣衫的感动......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抓住身边可以抓住的小确幸,温暖自己、充实自己并丰盈自己,而要一味追求那看不到摸不到的“生活的火花呢”?
 “生命需要意义吗”?“不抱目的地活着,享受生命的当下,不看重结果,醉心于过程,就是生命本身吗?”每个人对生命的理解不一,追求也就不一,答案就不一样。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也许问题本身就无意义也无标准答案。我想,对于我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凡夫俗子,我们活着,用自己的心去体味生命,感知快乐、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日出与日落、每一个清风与明月,这也就是生命本身的意义吧。
我想,当我们每一个人,如果都找到属于我们的热爱的事情,就是汪老先生说的“爱着点什么的”时候,不也如乔伊一样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心灵的音符”吗?我们的生命也会被这种因热爱而拥有的丰富充盈着,不也就找到了独属于我们自己的快乐吗?那么,谁又能否认我们自己的这个意义呢?
作者简介:
麦子:愿意被一切美好的事物所感动,并乐于相识美好而有趣的灵魂。希望自己是个心里有爱,眼里有光的人。
欢迎新朋友飞入鸟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