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文章分享了社恐、害羞的宝宝怎么突破社交困境,错过的朋友可以点此复习:《害羞慢热宝宝社交攻略》
当时出乎意料的收到不少同学的留言分享,果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仅害羞的宝宝在社交中举步维艰,连外向的宝宝也可能在社交中屡战屡败。
其实无论是内向宝宝还是外向宝宝,总是游刃有余的都是极少数的,尴尬、失望受挫才是常态,下面几种是大家的吐槽中最常见到的情况:
  • 终将错付的:
- 在孩子期待已久的和好朋友的聚会,好朋友却一直和别的小朋友玩,自己成为多余的一个
- 害羞宝宝终于交到了1个好朋友,某天唯一的好朋友却不和ta玩了,于是宝宝又缩回角落里
  • 总是搞砸的:
- 孩子开朗、胆子大,很容易结交新朋友,但总是控制不住情绪,还一言不合就动手
- 孩子有领导力,喜欢使唤别人,让别人有压力,最后“小弟”们都跑光了
  • 独自美丽的:
- 高冷宝宝,不主动社交,经常独来独往
- 孩子总是和其他小朋友玩着玩着就跑一边去一个人玩了
以上各种各样的人类幼崽社交难题,有点像是成人世界的缩影。其实这些问题有些共同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
1
孩子之间大有不同
孩子在社交中遇到的矛盾和纠结,很大程度是由孩子的天生气质决定的。这里的气质不是平时说的外貌上的,而是内在的脾气、秉性或者性情。经典学说中有4种气质类型:
  • 胆汁质(兴奋型):孩子外向、热情、豪爽,但可能脾气暴躁。喜欢有挑战的事物,但不善于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胆汁质的小朋友有很强的的号召力,给人一种“天生领导者”的感觉。
  • 多血质(活泼型):孩子外向、活泼、善于交往,但很多时候难集中注意力,缺乏耐心。外向和兴趣广泛会让他们在同伴中很受欢迎,但一旦被拒绝,他们会很受打击。
  • 粘液质(安静型):孩子内向,平静温和,做事有条不紊,注意力容易集中,给人一种很“靠谱”的感觉。他们在社交时不愿意尝试,适度社交,有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觉。
  • 忧郁质(抑制型):孩子内向,感觉敏锐,喜欢思考而且思想深刻,很难被什么事情打动,很少有激烈的内心波澜。如果没有遇到很合拍的朋友,这些孩子也可能更宁愿独处。
大家可能觉得孩子又像又不像,那是因为现实中很少人是100%属于某种气质,大部分人都是其中的2种、甚至3种的集合,只是说某种气质会占主导。
像笼包就是粘液质和胆汁质的集合,他大部分时间内向、平静,注意力容易集中,不热衷社交;而在自己熟悉和有把握的事情上会表现得热情和争强好胜。
气质是与身俱来的,类似于每个人的“出厂设置”。气质也没有好坏之分,所以我们不需要去“压制”或”培养”孩子的某种气质。
但气质会影响孩子的社交方式,甚至带来社交障碍。
通常来说因为粘液质忧郁症孩子对社交的热衷度较低,容易害羞紧张,给人一种不善交际、不合群的感觉,之前的文章就讨论过。
当时很多朋友都很羡慕外向、大胆的娃,但其实他们也有他们的难处。
比如胆汁质的孩子热情、豪爽,有领导范儿,但往往容易忽视别人感受,还可能会暴躁易怒,给人一种“专横、强势”的感觉。而且ta们在社交受挫后会纳闷,想不明白为什么,下次在类似的情境还是会不小心把别人惹毛。
多血质的孩子是自然熟,人来疯,在孩子堆里很受欢迎。但ta们有时会缺乏耐心,注意力分散,容易被新的东西吸引过去而忽视了同伴。ta们也喜欢这种受欢迎的感觉,对别人的关注患得患失。
此外,不同的气质类型的小朋友还会互相吸引,因为在同伴那里看到自己没有的品质,比如笼包很喜欢的一位朋友,就是属于多血质胆汁质的小朋友。
但是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相处下来互相嫌弃出现矛盾也是常事,比如一个多血质的小朋友会觉得自己粘液质的好朋友太慢、太谨慎了,而粘液质的小朋友则会觉得多血质的小朋友太吵、太冒失了。
2
部落效应
接下来再来看看一个经常会导致社交冲突的现象。
大家可能都遇到过,两个小朋友玩得很和谐,再加进来一个小朋友,气氛就会变得莫名紧张,可能某个小朋友会一直问,你要和ta玩还是和我玩?甚至两个小朋友一起孤立另一个。
或者一群小朋友本来玩的好好的,突然会莫名其妙分成两派,互相看着不爽,你一言我一语就吵开了,最后不欢而散。如果过后问小朋友为什么会起冲突,他们往往说不出个所以然。
以上的现象都是因为,孩子们有了自我意识以后,就很容易把自己归进某一个团体里,并和其他团体进行对抗,通俗点的说法是喜欢“站队”。比如孩子们会分成男生队和女生队、大孩子队和小孩子队,甚至是坐在这张桌子队和坐在那张桌子队。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B·夏皮罗(Daniel B. Shapiro)把这种现象称为“部落效应”,它其实来源于人类远古时代部落生活的求生本能。
不仅是小朋友,大人也很容易陷入部落效应,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卷入无意义的斗争当中。像很多人在网上看到热门事件都喜欢站队,不知不觉就和网友们扛起来了,过后平静下来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大人在现实中遇到部落效应通常会懂得克制,但孩子之间的部落效应的后果往往会让他们剑拔弩张。
之前的文章说过,最容易影响小朋友社交的性格特点有两种,一是容易害羞紧张,二是冲动急躁、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前者会让小朋友不易结交到新朋友,后者则会让小朋友不容易维持友谊。
部落效应会加重这两种障碍,冲动急躁的小朋友在部落效应中会更容易被愤怒冲昏头,和别人争得面红耳赤;而害羞紧张的小朋友会被不和谐的气氛破坏了安全感,影响社交的信心。
3
解决之道
所以大家会发现,一帮小朋友玩的时候不吵架是极少见的,大多数时候都需要家长一次次地去做和事佬
这个时候就看我们家长的引导技巧了。
在管理学上针对部落效应有个方法,就是给他们设计一个共同的目标、或者找一个共同的对手,让交战双方专注在同一件事上,他们就无暇内斗了。
比如有次笼包和一帮小朋友们在小河里玩泥沙,很快他们就分成了两个派系,打起嘴仗,有个小朋友还差点要动手。
这时我找了张纸卷成一个简易喇叭,郑重其事地跟他们说:“有个重要的消息要告诉大家,我接到上游的电话,大洪水20分钟后就会袭击这个河段,你们要合作建一个水坝,不然就会有大麻烦。”
所有小朋友都被这个消息唬住了(虽然都隐约觉得是个忽悠),随着一个小朋友说“还不快点,只剩下20分钟了!”,他们就立马集结起来,连那些原来绝不分享的 “核心资产”小铲子,为了这个迫切的任务也可以一起用了。
另外,我们在给孩子设计游戏的时候,也要选择需要合作而不是竞争的游戏。
很多家长倾向于鼓励竞争,比如几个小朋友一起跑步,会让小朋友比赛谁跑得最快,或者让小朋友比赛唱歌、背诗歌,但其实很多小朋友并不喜欢竞争的氛围。特别是对于在社交中不够自信的小朋友,更加不适合竞争性太强的活动。
我们可以把赛跑改为接力跑,或者让他们联合起来和大人比赛;比如在沙池里组织小朋友们每人负责不同的部分,一起合作做一个大城堡。
一帮小朋友游戏的时候,我经常要扮演他们的“公敌”
很多研究发现,孩子在玩需要合作的游戏的时候,会更慷概、更愿意分享、也更容易建立信任。又因为合作做事情时要向同伴安利自己的设想,孩子的沟通表达能力也能得到锻炼。
4
向前一步:以共情滋养共情
在孩子对交朋友一筹莫展的时候,我们会教孩子很多小技巧、小话术。但当孩子已经走进社交大门,他们需要的已经不是技巧和套路,而是更底层的能力,其中,最核心的是共情
共情能力听起来很抽象,大家可能也看过育儿专家们介绍的复杂的方法。
但在社交中,有一个重要且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共情——复盘,特别是当孩子在社交中遇到挫折,感到不愉快的时候。
先问问大家,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和小朋友玩的时候产生矛盾,有委屈或愤怒的负面情绪,甚至和别人起争执,大家会怎么做?
A. 跟孩子说这些都不是大事情,不要这么小气
B. 警告孩子说再这样就没人和你玩了,或者再这样就回家
C. 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听听孩子们此刻的感受(或抱怨)
我们很多时候会有意无意地“看不起”孩子的情绪,觉得这些都是“微不足道”、“无理取闹”的。
国外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就为这个问题做过研究,当孩子出现愤怒、沮丧等坏情绪甚至攻击行为时,父母的做法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有什么影响。
研究发现,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情绪表现出轻蔑不屑(比如说“这多大的事情啊?你有必要这样吗?不要这么小气!”)或者采取警告和惩罚性措施(比如说“别玩了我们回家!你老是这样以后就不带你来玩了”),孩子长大以后调节情绪的能力和人际关系就会比较差。
相反,如果父母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讨论自己的坏情绪,并适度地给建议,孩子长大以后就会获得更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更好的人际关系。
研究者推测其中原因是,心平气和地复盘可以帮助孩子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从而更有助于理解和共情别人,因而会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
简而言之是,父母的共情能滋养出孩子的共情。
我们平时可能会花大力气想培养孩子的共情,给孩子读各种绘本、看各种的面部表情包。但其实孩子遇到冲突时是培养共情的极好时机,因为这个时候孩子能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和同伴真实的情绪流动,是孩子们最“走心”的时候。
复盘的关键是要“平心静气”,要让孩子尽量多地讲出自己的感受并尝试体会别人的感受。
我们可以问孩子几个简单的问题:
“你是不是有点难过\失望\生气?”
“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你觉得在这件事上你的朋友有什么感受呢?”
“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有哪些方法可以做得更好?”
复盘其实是一次次地让孩子练习把自己从情绪中抽离出来,不做情绪的奴隶,也让孩子体会和理解别人的情绪和感受。
无论孩子天生气质是属于哪种,当孩子逐渐学会了洞悉人心、推己及人,他就会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交际法则。
.....
之前的文章中提到孩子社交中的种种困惑,有位同学留言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确实如此,如果孩子的人生是万里长征,我们最多能领他们走过前面的一两千里。只希望在这一小段路里能陪他们经历更丰富的世界,有更多深刻的体验,往后前路漫漫,就靠孩子去自己领悟、自己探寻了。
我也相信孩子们会做得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好!
好了,今天关于孩子交朋友的话题就先到这里了,大家如果也有什么经验或分享的话,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参考文献:
1. Toppe et al,   Playing a cooperative game promotes preschoolers’ sharing with third-parties, but not social inclusion. PLoS One.(2019)
2. Blake et al, The shadow of the future promotes cooperation in a repeated prisoner’s dilemma for children. Sci Rep. (2015)
3.Bethany et al,  The indirect effects of maternal emotion socialization on friendship quality in middle childhood. Dev Psychol. (2014)
4.Emily C et al, Adolescents’ Emotional Reactivity across Relationship Contexts. Dev Psychol. (2013) 
更多干货
点击上面文章链接可查看更多干货热文,或在我公众号回复“目录”查看所有文章哦~
笼包粑粑作者简介
中立奶粉评测平台「奶粉123」创始人,死理性派理工奶爸,在这里,你能看到商家不会告诉你的内幕和真相,从此不花冤枉钱,选对每一样母婴好物。(公众号名称:笼包粑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