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宝宝如何适应幼儿园的文章中,不少同学留言说吃喝拉撒的不担心,最担心是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还有的同学问宝宝被欺负了该怎么办。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从小到大听到过最多的可能是“被打了打回去”,“别吃亏”,“别做怂包”这样的答案,之前网上也有专家对这个问题提出类似的看法,当时还上了热搜。
那究竟要不要“打回去”呢?
说实话,这个问题我也纠结过,之前笼包在幼儿园的时候,班里也有些脾气比较大、喜欢欺负别人的同学,也不时听别的家长说,有些小朋友会无缘无故被其他孩子打。
怕孩子吃亏是家长的天性,而且我们经常听说“校园霸凌”,还听说有些孩子受欺负没有处理好,日积月累之下出现了抑郁表现。
因此,当时看到专家说受欺负时应该“打回去”,我还看得挺燃的,但冷静下来想了想,我还是不会鼓励笼包“打回去”,为什么呢?
打不过啊
笼包的小身板,我是心里有数的。
他要是和班里勇武派的小朋友你一拳我一脚地battle起来,笼包多半会压倒性失败,落得身心双重受创。
其实关于是不是要“打回去”,我之前也和笼包讨论过:
“如果那个同学打你的话,你觉得要不要打回去呀?”
“不要吧。”
“为什么呢?”
“我打回去的话,他还要回过来追着打的,会打得更凶(沉默了几秒钟)而且他还是武术班的。。。”
其实,即使笼包真的能打得过人家,我也不想让笼包养成睚眦必报的暴脾气。
即便一次两次打回去把对方震慑住了,难保以后还遇到体力值和暴力值更强的对手,总有人比你更壮,比你更狠,万一遇到个不要命的家伙,岂不是被打个小命不保?
我们都知道,如果遇到暴躁的、充满负能量的“垃圾人”,我们要做的是远离,而不是硬扛。
然而不“打回去”,被欺负了怎么办?
我不鼓励笼包打回去,不代表让笼包忍让。
被欺负是会扰乱孩子内心的平衡的,孩子会觉得委屈,甚至觉得恐惧。
爸爸妈妈要避免和孩子说“这都是小事情,不要在意”或者“你也有错,先做好自己”这样的话,这些话会让小朋友感到情感被忽视,感到更加委屈。
长此以往还会让他们有“我是不是不够好,为什么总是欺负我”的想法,这属于一种过度的自我反思,会重重地影响小朋友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认同感。
另一方面,在欺负面前一味忍让,还容易让小朋友被恶人惦记,当软柿子捏
对于身体条件好、骨骼精奇的小朋友来说武力反击或许是一个方法,而对于大多数平均水平的小朋友,特别是女孩子,“智取”的可行性更强。
笼包8月出生,因此在班里几乎是年纪最小的那个,加上个子也小,脾气也很温和,可以说体格上和个性上都给人一种“好欺负”的感觉。
因此每当在家长群看到说某某同学打了另一位小朋友,我都会旁敲侧击地问笼包之前有没有被那个同学打过,而每次得到的回答都是“没有啊”。对此我一方面是暗地庆幸,另一方面也有点好奇,笼包这孩子明明看上去那么好欺负,难道是有什么秘密招数让那些暴脾气的同学不敢招惹他吗?
直到有一次班里小朋友聚会,我好像发现了答案。
那天小朋友们每人拿着一支玩具枪在假装互相射击,玩着玩着有个平时没少被老师投诉的小朋友觉得假装射击不过瘾,就直接把枪当成棍子和其他小朋友对打,但由于他武力值有压倒性优势,最后就变成他追着其他小朋友打。
好巧不巧这个小朋友盯上了笼包,举着枪加速度跑过来,笼包眼见跑不过,停了下来向那位小朋友伸手作阻挡的手势,站稳马步,气势汹汹地说:“你不要过来,不能这样打人的!”
那小朋友被笼包这突如其来的反应整懵了,过几秒钟才回过神,就转过头跑走了。
后来我听笼包说,类似的事情在幼儿园也有发生,通常他都会在那些小朋友出手之前制止住,如果来不及制止就赶紧告诉老师,然后自己就该干嘛干嘛去。久而久之,爱欺负别人的小朋友就知道他不好惹,不会欺负他了。
我们看到,笼包没有打回去,也没有忍让,而是采用了一种非暴力的反抗方式
无论对于大人还是小孩,处理人与人之间冲突和捍卫自身权利都是一个很复杂的命题,涉及到边界感的建立、对事情的客观认知、自我情绪的识别以及共情沟通等,孩子要习得这些能力和技巧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帮助。
对于孩子被欺负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根据我这些年的观察跟经验,也参考了之前看过的一些书,像《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非暴力沟通》等经典书籍中的方法,总结出下面这5个关键步骤,大家可以参考参考。
第1步识别使自己受到伤害的行为
最近我老婆跟我说,她的好闺蜜在幼儿园当志愿者时就亲眼目睹了一个高大的男孩子恶狠狠地欺负一个矮小孩子的事情,那个高大的男孩子无缘无故地、一次一次地抽矮小的男孩子的耳光,那个力度看着就很重,但被抽的男孩也就摸摸脸,没事一样,没有反抗也没有找老师同学帮忙。虽然我老婆的好闺蜜多次去制止他,他还时不时地故技重施,而被抽的小男孩也还是没事一样。
相信大家看到这样的事情,心情是和我一样的,都恨不得马上亲自下场,教那个欺负别人的孩子做人。
但实际上,在这里面更重要的事情是帮助被欺负的小孩觉醒,意识到这种行为的恶劣性。因为比受欺负更可怕的,是受欺负而不自知,甚至觉得受欺负是理所应当的。
我们需要让孩子清楚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每个人的身体和感受都应该受到尊重。我们需要告诉孩子,任何让你身体上或者心理上感到的不舒服的行为都要引起警惕,无论这种行为是由谁来发起的。
平时我们也可以和孩子打“预防针”,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对正确和错误行为的认知。例如目睹或者听说到伤害别人的行为后要给孩子明确地指出,又例如提醒孩子如果有人做出非常规的行为要注意警惕,以及自己身体的哪些部位不能被别人轻易触碰。
第2步帮助孩子理解行为的性质
这一步是为了帮助孩子客观地理解“受欺负”的事情的性质,我们可以问问孩子:这个行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是偶然还是经常的?有没有专门针对某个人或者某些人?过后欺负别人的小朋友有没有感到抱歉?
我们知道不是遇到任何冲突都要拍案而起,不同性质的行为也有不同的应对方案。经常有些家长说不确定自己的孩子遇到的是小朋友间的冲突还是霸凌,对此下面这个表格可以帮助孩子和家长判断事情的严重性,搞清楚孩子面对的仅是“冲突”还是“欺负”,甚至“霸凌”。
第3步明白孩子真实的内心感受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事情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孩子自己有什么样的心理感受。
既然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我们必须先搞清楚问题出在哪里。
但是,在了解孩子的想法时,家长很容易先入为主,有“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倾向。
比如我们常听到家长抱怨“都被欺负成这样了,为什么好像无所谓?”,“这样都不反抗,是不是太怂了?”
但其实如果我们问孩子的感受,可能会发现孩子并没有觉得自己吃亏,或者觉得就算吃了亏,也已经翻篇的,没有多大的事儿。
但是,如果家长在这里反复强化,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不是真受到很大伤害了,这妨碍了孩子对于小朋友之间的冲突的客观判断,久而久之,还可能让小朋友出现一种“受害者心理”
另外,家长们可能忽略了一点,我们眼中那个欺负自己孩子的同学,可是一个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有血有肉的人,孩子们可能有很多一起疯玩、一起闯祸的美好回忆。孩子跟其的感情和缔结的深度和广度,有可能是高于刻板的欺负和被欺负关系的。
因此,孩子有他们独特的关注点,对其他小朋友也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评价,孩子的真实看法和感受,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出发点。
第4步引导孩子对行为作出及时反应
对于别人故意的侵犯行为,特别是经常性的侵犯行为,要毫不犹豫地作出反抗。
采取什么方式反击不重要,关键是孩子的面对别人的侵犯时的姿态:不卑不亢,义正辞严。小朋友要坚信欺负人是不对的,正义掌握在我手中。
当小朋友明确地摆出坚决反抗的态度,就已经赢了一半了。在反抗的方法上,是“打”,是“逃”,还是“智取”,我们也要尊重孩子的个人选择,并引导孩子不断思考和寻找更合适的方法。
有的小朋友身体比脑子快,会直接通过身体接触甚至出手来进行反抗,这样也没毛病。但对习惯通过这种方式应对的孩子,我们要注意给他们强调出手是为了停止别人的侵犯,而不是为了报复,在轻重上要做好把握。
而有的小朋友像笼包一样性格温和,喜欢像唐僧一样,对同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行再找上级主持公道,往往也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对此我们也应该对他们的这种处理予以认同,而别觉得没有打回去就是怂包。
第5步引导孩子观察效果
最后,我们可以给孩子复盘,引导孩子观察行为的效果,成功了有什么经验可以总结,失败了我们得到什么样的教训,还可以尝试什么方法,如何避免一下次受到伤害。
现实中很多时候孩子的反抗都难免以失败告终,也许是孩子关键时刻怯懦了、犹豫了、忘词儿了,这样的复盘其实是在告诉孩子,主动权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自己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
上面就是关于孩子被欺负要给大家分享的5个关键步骤了。
其实关于孩子“被欺负”这件事,该如何应对和处理并没有一个标准的方法和答案。毕竟每位孩子个性不一样,面对的情况也并非一成不变,我们更多的是需要让孩子识别好危险,并给他们一些处理原则,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而且孩子们进入幼儿园后,也是他们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进入一个集体生活,算是他们接触社会的一个启蒙。这期间他们会遇到各色各样的人,应对大大小小的困难和挑战,所以与其直接给他们灌输如何处理某些状况,不如多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尝试,以此来锻炼他们应对这些问题的能力。
例如如何应对会打人的同学,或是怎么与这些同学相处,笼包这些年通过长期观察和尝试,给我分享过他的这些方法:
  • 在小朋友(即将)打人时马上告诉老师;
  • 和其他小朋友结成小分队,互相保护;
  • 和打人的小朋友谈条件,如果再打人,就不和他们分享玩具;
  • 会欺负人的小朋友有时是因为没事干,跟他玩一些好玩的游戏他就没空欺负人了;
  • 实在不行,惹不起躲得起,不和他们同一个小组玩。
上面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bug,也有各自的合理性,但更重要的,其实并不是孩子找到了最好的方法,而是他们有在观察和思考并尝试如何应对。
其实,育儿教养里很多事情都没有标准答案,就算有,也未必适合每一个人。庆幸的是我们可以和娃一起探寻,让他们在一次次的考验中变得更好更强。
好了,这次的文章就先到这里了,关于这次讨论的话题,如果大家也有经验想要分享的话,欢迎在下面的评论区留言哦!
.....
更多干货
点击上面文章链接可查看更多干货热文,或在我公众号回复“目录”查看所有文章哦~
笼包粑粑作者简介
中立奶粉评测平台「奶粉123」创始人,死理性派理工奶爸,在这里,你能看到商家不会告诉你的内幕和真相,从此不花冤枉钱,选对每一样母婴好物。(公众号名称:笼包粑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