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Rxiv:COVID-19患者康复后病毒检测复阳不具传染性?
近日,在德国柏林和慕尼黑开展的一项最新临床研究表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感染者在感染早期会排出大量病毒,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SARS-CoV-2会在全球迅速传播。
同时研究表明,虽然轻度感染者在患病后的数天甚至数周内咽喉拭子PCR检测仍可能呈阳性,但轻度感染者在开始出现症状约10天后可能已不具备传染性。
研究提前在线发表于预印本网站medRxiv(未经过同行审评)。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研究与政策中心主任MichaelOsterholm评价,“这对了解2019冠状病毒病/新冠肺炎(COVID-19)临床疾病的自然史以及病毒排出(viral shedding)对公共健康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贡献。”。
研究人员监测了9名SARS-CoV-2感染者的病毒排出情况。除了寻找病毒RNA片段的检测外,研究人员还试图从患者的痰、血、尿和粪便样本中培养病毒——而培养病毒对于确定人们如何相互感染以及感染者对他人造成威胁的时间长短至关重要。
结果发现,科学家们无法从发病8天后的轻微感染者的咽拭子或痰标本中培养病毒。
“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对于每毫升痰中病毒RNA拷贝数少于10万份、症状超过10天的轻微感染者,可以选择提前出院并随后居家隔离,”作者说,这表明“基于细胞培养结果,残余的感染风险很小。”
公共卫生官员和医院一直在试图弄清楚那些似乎已经康复、但咽喉拭子和痰样本病毒PCR检测仍呈阳性的COVID-19患者。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在某些情况下,COVID-19患者在康复几周后PCR检测仍呈阳性。
病毒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的原理是寻找病毒RNA的微小片段,也就是说PCR检测可以表明患者是否仍在排出病毒碎片,但不能表明患者是否仍然具有传染性。
研究人员发现,从患者发病的最早阶段——即人们通常仍能进行日常生活时,他们的喉咙中就会排出非常高的病毒。发病第5天之后,除两名病情较重的患者外,所有患者的病毒排出都有所下降。病情较重的两人出现了肺炎的早期症状,继续从喉咙排出高浓度病毒,直到发病大约第10或11天后。
这种病毒的排出模式与2002-2003年爆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非典冠状病毒(SARS-CoV)明显不同——SARS冠状病毒排出高峰期发生在疾病后期——当病毒进入肺部深处时。
而SARS-CoV-2感染早期就从上呼吸道排出病毒会导致病毒难以控制。科学家们发现,COVID-19感染者比SARS感染者高峰期排出的病毒多1000多个,这一事实很可能解释了SARS-CoV-2的迅速传播。SARS疫情在约8000例后得到控制;而目前全球确诊的COVID-19病例已经超过11万例。
Osterholm说,论文中的数据证实了SARS-CoV-2的传播动力学特征——“SARS-CoV-2可在感染者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出现轻微临床症状时就进行早期和潜在的高效传播。”
粪便传播仍待研究
这项研究还观察了感染者是否可通过粪便传播SARS-CoV-2。根据2月29日发布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在中国的一些案例研究中,从粪便中发现了“活病毒”,但这不太可能推动病毒的传播。
此次德国研究人员在他们的研究中从4名患者的13份粪便样本中发现了高水平的病毒片段,但他们无法从基于任何一人的粪便样本培养出病毒。不过研究保守地指出,所有的患者均为轻微感染者,而且他们在粪便中找不到病毒,因此并不排除在其他病例中可能发生粪便传播。
“因此,进一步的研究应该关注粪便中的SARS-CoV-2是否与肠道环境接触而不具传染性。” 研究写道,“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试图阻止病毒传播的措施应侧重于呼吸道传播——保护他人免受病毒感染者咳嗽和打喷嚏的威胁。”
研究还补充道,无法基于患者血液或尿液样本培养出SARS-CoV-2。
研究还指出,感染者通常可在6至12天内开始快速产生抗病毒抗体。抗体的迅速上升可能解释了为什么约80%的SARS-CoV-2感染者不会发展成严重的疾病。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COVID-19潜伏期平均5.1天
近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HU)彭博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公开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2019冠状病毒病/新冠肺炎(COVID-19)潜伏期中值估计为5.1天。从暴露到症状出现的中间时间表明,多国卫生当局对可能暴露于SARS-CoV-2的个体进行的14天隔离期是合理的
基于对数正态模型的COVID-19潜伏期估计的累积分布函数
分析表明,约97.5%的感染者在暴露后11.5天内会出现SARS-CoV-2感染症状。研究人员估计,每隔离14天的1万人中,只有大约101人在解除隔离后会出现症状。
尚未出现症状的已知症状性SARS-CoV-2感染的比例

(使用对数正态加速失效时间模型的自举估计值,按感染后天数计算)
研究于3月10日在线发表于内科顶级期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181例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病例,这些病例在2月24日之前被发现、并被媒体报道,包括可能的暴露日期和症状发作日期。大多数病例都曾往返于疫情中心城市武汉,或接触到曾去过湖北省的人。
中国和美国的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以及世界各地的许多其他公共卫生当局一直在对因接触已知病例或前往过疫情重灾区、而已知有高感染风险的个体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期或主动监测期。
 “根据我们对公开数据的分析,目前建议的14天主动监测或隔离是合理的,尽管在这段时间内一些病例不可避免地将长期被忽略。”研究通讯作者、JHU彭博学院流行病学系副教授Justin Lessler说。
对一种新病毒的疾病潜伏期的准确估计,可帮助流行病学家更准确评估爆发的可能动态,并帮助公共卫生官员能够设计有效的隔离和其他控制措施。隔离通常会有助于减缓并最终可能阻止病毒的传播,即使有一些潜伏期超过隔离期的异常病例。
Lessler指出,以阻止人们工作的方式隔离风险人群有个人和社会两方面的代价,这在卫生保健工作者和消防员等急救人员被隔离时可能是最明显的。
此次研究新估计的SARS-CoV-2的中位潜伏期为5.1天,与前期基于较少病例估计的潜伏期相似。SARS-CoV-2的潜伏期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非典冠状病毒(SARS-CoV)相似。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估计平均潜伏期为5-7天(MERS-CoV已在中东地区引起数百例病例,死亡率相对较高)。
引起普通感冒的人类冠状病毒的平均潜伏期约为3天
此外,Lessler和他的同事们还发布了一个在线工具,允许公共卫生官员和公众估计在不同的隔离期内会有多少病例被捕获和漏检。
《Science》:为何出入境体温筛查不能阻止新冠病毒传播?
近日,《Science》新闻频道发表了一篇评论,表达了对“出入境体温筛查对遏制COVID-19疫情局限性”的担忧:过去两个月里,你肯定经历过这种情况:进出小区、超市、菜市场和任何公共区域都会被测温,更不用说是出国旅行过海关安检时。卫生官员用一支体温测温枪指一下你的前额,或者在你经过时观察你是否有咳嗽或呼吸困难的症状。许多国家现在正在监视可能患有2019冠状病毒病/新冠肺炎(COVID-19)的出入境航空旅客;有些要求乘客填写健康声明(有些国家干脆拒绝入境或隔离那些近期出现在疫情热点地区的游客)
出入境检查看似让人安心,但其他疾病的经验表明,安检人员能发现受感染乘客的情况极其罕见。就在上周,8名后来被检测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新冠病毒(SARS-CoV-2) 呈阳性的乘客从意大利抵达上海,在机场过安检时未被发现异常。即使筛查人员确实发现了偶尔的病例,但它对疫情爆发的过程几乎没有影响。
“最终,这些旨在发现感染旅客的措施,只会推迟当地流行病的到来,而不能起到预防作用。” 香港大学的流行病学家Ben Cowling表示,“进行筛查通常是为了表明政府正在采取行动,即使影响微乎其微。”
警示&溯源
不过,研究人员说,这些筛查还是有好处的。出境筛查,即在登机前对乘客进行评估和询问,可能会防止一些生病或接触病毒的人旅行。而在抵达目的地机场时进行的入境筛查,可以提供一个收集联系信息的机会,如果发现在飞行途中确实传播了病毒感染,那么这些信息就会有用,还可以为旅客提供指导,告诉他们如果出现了症状该怎么办。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边防检查管理司司长刘海涛于3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将与相关疫区开展国际合作,开展出入境筛查”。
目前还不清楚在全球范围内共通过出入境筛查发现了多少例新冠肺炎病例。但据《新西兰先驱报》报道,至少有1名新西兰人在体检不合格后,被阻止登上从武汉起飞的撤离航班。
2月2日,美国开始在11个机场对过去14天内在中国停留的美国公民、永久居民及其家属进行入境筛查(在此期间到访过中国的其他任何人则不能入境)。截至2月23日,已有46,016名航空旅客接受了筛查。根据2月24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一份报告,只有1名旅客病毒检测呈阳性,随后被隔离治疗。但很明显,这并没有阻止病毒在美国的传播。根据美国CDC的数据,截至3月6日上午(美国时间),美国已经有99例确诊病例,另外还有49例是从武汉和日本横滨的钻石公主号邮轮上遣返回国的人。
就在本周,负责应对新冠肺炎的美国副总统迈克·彭斯(Mike Pence)承诺将对从意大利和韩国直飞美国的航班进行“100%筛查”。
假阳性&假阴性、谎报与无症状感染者
受感染者有很多方法可以“漏网”。热扫描仪和手持温度计并不完美,它们最大的缺点是它们测量的是皮肤温度,而皮肤温度可能高于或低于发烧的关键指标——核心体温。根据欧盟健康计划,这些设备会误报假阳性和假阴性(被热扫描仪标记为发烧的旅客通常要经过二次筛查,用口腔、耳朵或腋窝体温计来再次确认体温)。
乘客也可以通过服用抑制发烧的药物,或者谎报自己的症状和去过的地方来瞒过检查。最重要的是,仍处于潜伏期——即没有症状的感染者常常被忽略。对于COVID-19新冠肺炎,潜伏期可以是2天到14天。
根据拼凑当地媒体发布的细节信息和丽水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简短公告(丽水为浙江省的地级市,浙江省与上海市接壤),一个有关机场筛查失败的戏剧性案例刚刚在中国发生。8名中国公民,均为意大利北部城市贝加莫一餐厅的员工,于2月27日和29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自1月底以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已出台政策,对所有入境旅客进行“非接触式热成像”检查,以确定旅客是否有发热的情况。机场还要求乘客在抵达时报告自己的健康状况。目前尚不清楚这8名餐厅员工当时是否有症状,也不清楚他们是如何应对这些健康报告的。
但在乘坐包车回到他们的家乡丽水后,一名乘客病倒了。3月1日,她的SARS-CoV-2病毒(导致新冠肺炎的病毒)检测呈阳性,第二天,其余7人的病毒检测结果也呈阳性。他们打破了浙江省多日无新增病例的记录,成为1周内的第一批新增确诊病例。
过去的经验教训
过去的经验也不能给人们带来太大的信心。在《国际环境研究与公共卫生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19年的一篇综述中,研究人员仔细审查了过去15年内发表的114篇关于传染病筛查的科学论文和报告。大部分数据是关于埃博拉病毒——导致一种严重的病毒性疾病,潜伏期在2天到3周之间。
文章发现,在2014年8月到2016年1月期间,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登机前筛查的30万名乘客中,没有发现一例埃博拉病例,而这些国家都爆发了严重的埃博拉疫情。但四名受感染的乘客通过了出境检查,因为他们还没有出现症状。
不过,色萨利大学(University ofThessaly)的Christos Hadjichristodoulou和Varvara Mouchtouri及其同事撰写的这篇论文称,出境筛查可能有助于阻止更严格的旅行限制,因为它表明,正在采取措施保护未受疫情影响的国家。而曾接触埃博拉病毒的人如果知道他们会遇到出境筛查,也可能会取消旅行。
在旅程的另一端进行筛查效果会怎么样呢?中国台湾、新加坡、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在2002-2003年非典(SARS)暴发期间都实施了入境筛查(非典类似于新冠肺炎,也由一种冠状病毒引起)。但他们没有拦截下任何感染者。然而,在开始筛查时,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而且为时已晚,无法防止非典的传入——4个国家或地区都出现了病例。
在2014-2016年的埃博拉疫情期间,5个国家询问入境旅客有关症状和可能与患者接触的情况,并检查他们是否发烧;他们也没有发现任何一个病例。但是,2名没有症状的受感染乘客通过了入境检查,一名在美国,另一名在英国。
该小组在其综述中报告说,在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中国和日本开展了广泛的入境筛查项目,但研究发现,筛查只捕获了实际感染病毒的一小部分,而这两个国家都存在重大疫情。
Hadjichristodoulou和Mouchtouri告诉《科学》杂志,入境筛查在找出受感染旅客的方面是“无效的”。最终,患有严重传染病的旅客会出现在医院、诊所和医生的办公室,而不是在机场被发现。
此外,筛查费用高昂:据估计,加拿大在非典入境筛查上花费了570万美元,澳大利亚在2009年每发现一例H1N1病例就花费了5万美元。
每一种传染病的表现都不一样,但这两位科学家并不认为在机场对新冠肺炎的筛查会比对非典或流感的筛查更有效。香港大学的流行病学家Ben Cowling也说,这不大可能对疫情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最近的两项建模研究也对筛选提出了质疑。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在感染了COVID-19新冠肺炎并从中国受感染城市出发的旅客中,约有75%的人不会因为入境筛查而被发现。
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得出结论,出入境筛查“不太可能阻止受感染的旅客进入新的国家或地区,在那里他们可能会播下本地传播的种子。”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对于那些仍然采用筛查的国家来说,这不仅仅是拿起一支体温测温枪的问题。出境筛查应从检查体温和症状开始,并与旅客面谈是否有可能接触到高危接触者。有症状的旅客应进行进一步的医学检查和检测,确诊病例应立即转移隔离和治疗。
入境检查应与收集有关病人过去几周行踪的数据相结合,以便日后追踪他们的密切接触者。昆山杜克大学的流行病学家Benjamin Anderson表示,旅客们还应该获得相关信息,以提高疾病意识,并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