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致力于青少年公益创新, 促进教育公益组织交流。
编者按

日前,有斯公益小记者夏行健(12岁,上海建平西校七年级学生)采访了越野跑资深爱好者袁佳,并整理了这篇深度专访的全程文稿。编发此文,期待把这个有价值的采访分享给更多青少年,让他们也有机会聆听这个励志故事,去探索一个人前行路上面对困境与挑战的力量从哪里来,并从榜样人物的生命故事中得到激励和鼓舞。
有斯公益携手蓝色光标集团、加拿大商务领媒体集团、波士顿国际传媒咨询公司、蓝橡树等合作伙伴,经过多方打磨、精心准备,即将重磅推出“有斯小记者俱乐部”。我们将招募世界各地的青少年参与其中,在传媒业界资深专业导师的指导下,通过持续的线上赋能培训以及组建各地线下小记者站等形式,开展线上线下各种活动报道和人物访谈,让青少年走出小我,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为美好世界代言,为爱发声,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助力!欢迎世界各地感兴趣的青少年关注及报名参加!
访谈嘉宾介绍
袁佳:
DE未来训练营(深圳)项目负责人
2017年UTMB-TDS129公里越野赛完赛
2018年TDG巨人之旅330公里越野赛150小时完赛
2019年瑞士Swiss-peaks 360km完赛
2017-2019年多次带领青少年队伍完成冈仁波齐百公里(5630米)、四姑娘山百公里(5038米)、香格里拉-稻城亚丁100公里徒步远征、雅江百公里徒步远征等高海拔徒步,也登顶过非洲乞力马扎罗;
多次带领DE队员们走过香港100公里徒步远征、史迪威100公里徒步远征、喀纳斯100公里徒步远征,新疆大海道100公里徒步远征;柴达木100公里徒步远征;
多次带领DE最高级别狼狮级特训营、海洋海岛饥饿游戏等生存训练营。
小记者简介
小记者夏行健
12岁,就读于上海建平中学西校,七年级,热爱围棋、阅读与户外运动。从五岁那年在美国第一次参与March of Dimes社区公益服务项目起,他开始了关爱中国留守儿童、山区困境儿童、海外残障小伙伴的各种公益服务。2021年开始参与有斯公益青少年义工项目(英语阅读小讲师和有斯小记者),收获颇丰。
以下是受访嘉宾袁佳与有斯公益小记者夏行健的对话实录
Question 1
夏行健:2019年9月,DE的三人组合(付大、老毕、您)参加了阿尔卑斯360km超级越野。随后,在得知老毕退赛后,您选择留在补给站等付大,并陪付大一起完成了剩下路程,为此您放弃了原本可以得到的更好的赛事成绩。对此您遗憾吗?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在原本可以取得更好赛事成绩的情况下选择放弃,做出这样的决定很难吧?
袁佳:我想纠正一点哈,参加这样一个360公里的超长距离越野赛,就意味着有6天6夜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意味着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我去参加这样一场赛事,主要目标就是为了顺利完赛。如果在这个漫长的行程中,有同行的伙伴能够一起交流,在彼此的相互照顾下获得鼓励,那是一种深度的情感联结,我是非常开心的。所以对于我来说,那不是一个重大的决定,也不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它就是一个很自然的选择。而且以我的状态来说,我也并不觉得我能够取得什么多么优秀的赛事成绩。
夏行健:嗯,其实因为我觉得参加这样一场360公里的超级越野赛,机会是很难得的嘛,所以会不会有一点遗憾呢?做这样的决定时,你的内心时怎样的呢?
袁佳:不遗憾啊,毫无遗憾。因为我的目标很清楚,就是顺利完赛。顺利完赛,就意味着不管我以怎样的名次也好,就算是一个很好的成绩,也都是完赛。所以只要能顺利地完成,我就会很开心。我之前去参加另外一场超长距离越野赛--巨人之旅,我是最后一个到达比赛终点的,其实当时我到达比赛终点时,我的时间已经过了比赛规定的赛事关门时间,但是赛委会依然非常热烈地欢迎我到达终点,并且把我作为最后一名完赛选手。完成一场超长距离的比赛,与名次没有关系。我毫无遗憾。
夏行健:我明白了。和我上一次采访付大一样,我发现像你们这些越野跑选手参加赛事的心态吧,和我们小孩不一样,我们就觉得,如果没有拿到好成绩会心里很难受,而你们会更放松,志在完赛,会有更多的互帮互助,追求的目标不是为拿到一个特别好的个人成绩。对吧?
袁佳:对,因为我们其实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嘛。像行健你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来说,有蓬勃向上的那种生命力,如果能竭尽全力去取得一个更好的结果,这个更好的结果可能就意味着名次,你会觉得你愿意拼尽全力去争取,当然这是一种非常积极向上的状态。那对于超长距离越野赛来说,是没有办法依靠短时间的爆发去获得一个好的回馈的,它需要的是一个比较持续的、长期的自我管理过程。能够完成比赛本身就是一趟非常了不起的旅程,因为它的时间非常长。相对于10公里、20公里来说,像你们青少年可能会更喜欢跑200米、400米,是吧?每一次200米、400米的成绩比过去有所提高,你们就会很嗨、很兴奋,多巴胺会迅速分泌。那对于我们这些喜欢跑一些长距离的跑者来说,对于我们这个年龄层次的,跑完一个21公里,或者跑完一个马拉松,哪怕成绩只比前一次提高一分钟,或者甚至只是完赛,我就会很肯定过去所为之付出的努力。
夏行健:明白了。不要去和别人比。超越自己就好了,对名次之类不要放这么重。是这样吗?
袁佳:你总结得非常得好!超越过去的自己,或者说超越昨天的自己。这也是越野跑教会我的东西。
Question 2
夏行健:看您参加过不少的100km, 168km越野赛, 以及330km、360km巨人之旅超级越野赛,是实实在在的大神。作为一名资深的越野跑选手,面对这么苦这么累的魔鬼赛事,想必您是出于真正的热爱才可能持续坚持这项运动吧?请问究竟是这份运动的哪一点魅力,让您如此痴迷呢?坚持运动对您的生活而言意味着什么?
袁佳:对,我是非常非常喜欢越野跑的。一份真诚的喜爱,首先是能自得其乐的。我问你一个问题哈,行健,你最喜欢做什么事儿?
夏行健:像我的话,肯定跟你不一样哈。看看书啊,或者下围棋啊,因为我特别喜欢下棋。或者说玩游戏啊,跟同学玩儿啊,这些对我都是挺好的事儿。
袁佳:你非常喜欢下棋是吗?是下象棋吗?
夏行健:我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围棋都下,但主要是围棋,我的围棋已经考出五段,网上已经下到七段了。
袁佳:哇!那你在下围棋时,在不懂围棋的人看来,肯定会觉得好无聊是吧?就那么几颗棋子搞来搞去。
夏行健:对,这么几百个格子看得人眼花缭乱。经常听到有人说,围棋什么意思,就是把别人棋子围住了就赢啦吗?
袁佳:哈哈。对的。那你觉得枯燥吗?
夏行健:我觉得还好吧。
袁佳:哈哈。那里面是不是有大量的策略,里面有很多的思考,你要和对手之间有很多的较量,这个过程充满了想象与思考的空间,是不是你要分析对手的下一步,下下一步,甚至下下下好多步棋可能怎么走?以及思考你自己的下一步、下下一步,甚至你的下下下几步棋怎么走?
袁佳:所以,我想说的是,真正的热爱你自己是自得其乐的。对于我来说,苦和乐是相对的。做你喜欢的事情时,那里面的苦和累是这个事情本身的一部分,那你对待他们就会比较淡然,比较坦荡的心态。对于别人眼中很苦很累很虐的状态,你也不会过大地去夸大它,也不会让自己逃避这些苦和累,不会这样的。这是我的一份热爱,就跟你热爱围棋是一样的,不会觉得这其中是枯燥的,这里面的苦啊、累啊、虐啊,在我眼里是相对的,这是我的一个看法。对我来说,这项运动的魅力啊,它已经成为我的生活方式了。因为我去跑这类越野跑,参加长距离的越野赛,我需要学习的东西是非常多的。我需要学习自我管理,我每一天怎么吃,怎么睡,怎么补给等。我也需要学习户外风险的管理,遇到大风、大雨,遇到急速的降温,遇到非常陡峭的滑坡等等这些风险时,我要怎么去应对它们,做好自己的保护。我要学习户外装备的知识,要学习健康饮食知识以让我保持一个较好的状态等等。所以从这些方方面面来说,越野跑整个重新塑造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它不仅让我可以更健康、可以有更强大的内心、更坚韧,也让我的认知不断延展,我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可能以前有自己不知道的装备的知识,以前意识不到的风险控制的知识等等,这些都是新的带给我成长的领域。因为这样的热爱,我身边的朋友、DE家人等,他们也开始尝试越野跑。很欣喜哦,因为自己喜欢这个事情的样子,让其他人看到了,让其他人也喜欢上这个事情,这可能尤为让我很开心的事情。我觉得哈,这就是一项长期坚持的运动带给我的整个的改变、全新的塑造,以及你所说的意义吧。这就是它的魅力。
夏行健:嗯,这种魅力,我这个年龄的现在还体会不到。因为我们现在所做的运动和你们所做的运动还是有区别的。
袁佳:对,这个完全没有关系。你喜欢什么,你热爱什么,一定去做你热爱的就好。你热爱的和别人热爱的,不会是一样的,这个非常正常。但是,你面对你热爱的事物的样子和态度,与别人面对他们热爱的事物的样子和态度,在情感上是有互通的。你也会投入、你也会沉浸、你也会有价值感和成就感。
夏行健:谢谢!
Question 3
夏行健:在阿尔卑斯360km超级越野的赛事照片中,放眼望去女性选手很少看到。您在现场亲眼看到的女性选手参赛的实际人数是怎样的呢?作为一项高强度和高风险的赛事,您认为女性运动员在越野赛事中的优势与劣势分别是什么?这些年里,越野赛在中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请问参加这类项目的女性越野赛选手的数量有什么变化趋势吗?您怎样看待这种趋势呢?
袁佳:这个360公里越野赛呢,是一场在瑞士举行的赛事,它的网址我现在是上不去的,所以我没有一个很精确的数据。但以我模糊的回忆,我认为女性选手是不会超过四分之一的,应该比这个比例更低。女性选手在这类赛事中占比是相对更低一些的,跟男性选手比较的话。但是呢,这些年来,热爱越野跑、投身到越野跑甚至参加越野赛的女性选手是越来越多的。一方面,这个运动不断地被更多人所熟知、接受、并热爱,这里面女性也越来越多。而中国这些年来在一些国际知名的一些越野赛事,比如环勃朗峰越野赛,也就是我们说的UTMB这类比较盛大的越野塞上取得了一些不错的赛事成绩,也是极大地推动了这项运动在女性中受欢迎、受喜爱的程度。人数整体变化趋势都是越来越多的。我是非常开心地看到这种趋势的。女性选手在这种比赛中,尤其是超长距离的越野跑活动中,女性们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质就是他们非常坚韧,而且往往是在一场长距离比赛的后半程,她们会显示出更大的包容和更大的自如去应对,我觉得这是特别适合超长距离跑步的一个状态。劣势嘛,我觉得只能说相对于男性,女性在力量上会弱一些,这对从事这项运动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比如说,你的核心力量、你的腿部力量,如果弱一些的话,你就比较容易出现肌肉的酸痛,可能会出现一些比较疼痛的身体感觉。但这些都是可以通过一种科学的、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去得到加强的。所以这里提到的优势与劣势,也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把劣势补足的。
夏行健:嗯,谢谢您。我觉得现在各种此类比赛还是女性运动员占少数的,但接下去应该会慢慢平衡起来,我也认为应该给予女性运动员一样机会去站上世界大赛的舞台的。
袁佳:嗯,对。在目前这样一个领域,或者说这样一个圈子里,还是比较公平的,不存在说是限制女性选手参加比赛,两性在机会面前还是比较公平和平等的。只是我们需要通过对这类活动的更多更积极的推广,让更多人知道,这样才能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Question 4
夏行健:2022年您带队走了香格里拉-稻城亚丁百公里,冈仁波齐百公里,和柴达木百公里三条线,可谓连轴转。这样的工作强度非常大,而且带领一群小孩子百公里徒步的过程是比较费心的。一返回深圳,您就立马恢复了暂停了近一个月的跑步训练。您不疲劳吗?您是怎么做到始终保持这么旺盛的体能?又是怎样防止自己在高强度训练中受伤的呢?
夏行健:如果是我的话,前面一直运动,现在有个机会出去带队,也是在运动,我回家之后,大概率是要摆烂一段时间的。
袁佳:哈哈哈,我特别能够理解。就像我刚才聊到第二个问题的时候说过,越野跑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会把它类比于吃饭和睡觉。因为就像是吃饭睡觉这样的生活必须品,所以我不需要消耗我的心力去挣扎要不要运动。如果我需要强大的意念和毅力告诉我自己我必须要坚持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耗我。比如你刚刚说的,今年暑假我走了三个百公里,还有带队的那些工作,结束后就需要休整。那休整就意味着我要暂时放下其他的训练方式,就像你刚刚说的“摆烂”也好,“躺平”也好,反正这段时间我就要停训,可能会陷入到这种状态中哈,慢慢地再去调适。但是于我而言,不需要。首先这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第二呢我其实跑步挺长时间了。我从2013年,可能夏末秋初的时候吧,从那时开始跑步到现在,这么长的时间给我的积累,给我带来的身体塑造,还是比较扎实的。就是我能够以比较好的状态,去应对相对高强度的工作,所以我没有辛苦到后面只有精力去躺平的这种状态哈,没有到那种程度。我还有一句话,就是《道德经》里讲的,”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就是说,永远都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不要在任何一次活动中把自己耗尽的。我带香格里拉-稻城亚丁百公里,那我知道自己的状态,我对自己有所把握,结束之后我也有两天的调整,然后再进入到冈仁波齐。因为冈仁波齐是转山嘛,我们转山的时间是两天,前面我已经适应了那个高海拔,然后我再去到冈仁波齐,海拔更高一点儿,那其实我适应的已经很好了。然后转山的强度,对于我来说,不算特别大,也只有两天。然后结束之后呢,大概也是有一到两天的休整,再到柴达木继续带领百公里。这整个过程,我并没有竭尽全力地透支,在这个强度下,我可以通过相对比较短的时间让自己修复过来。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点。这几次连续的带领百公里徒步的强度,其实跟我平日训练的状态还是非常相似的。就像我现在训练跑步,我每周有一次比较高强度的训练,要比较快速地去完成一些类似于间歇跑这类的。就是那种400米、800米、或者1公里的间歇跑,要比较快速地完成一组,然后休息一会儿时间,再开始下一组。这个训练的强度是非常大的,我会把心率拉到很高、甚至接近到我的最大心率,170、180这样的一个心率状态下,那我已经适应了这种状态。而且周末的时候,我也会进行一次比较长距离的训练,但即便是这样比较高强度的训练下,我始终也会告诉自己不要去竭尽全力。我依然在运动结束之后能够发现,我会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恢复过来,不是说练完之后,我就只能躺在地上了,接下来几天我连慢跑都不能进行了。那是不可以的,始终要留有一定的余地。
夏行健:嗯。佳佳老师,听了您说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您能把运动融入生活。比如我吧,我也喜欢体育,每周都会去踢踢球、平时跑跑步哇,但平时在家里想我跑步的话,得我妈妈三催四请的。所以说,我就没有您这样的意识,也很难做到像您那样把体育融入生活。我做不到。
袁佳:我觉得不用着急。在你这个年龄,我觉得我连跑步都不要跑的。我觉得你做的已经很好啦。我上中学的时候,就是跟现在也差不多一样吧,女生要考800米嘛,我是跑不动的。我要很勉强很勉强才能达到一个可以凑合过去的及格成绩。除了体育课之外,我是完全不动的。我反而是在工作之后,慢慢才让运动成为我的生活中的一个习惯。所以我觉得一点儿也不要着急,你现在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平衡你的学习与运动,还有其他的兴趣爱好什么的,每一部分都需要你投入时间精力去做好。那么运动能帮助你获得一个强健的体魄,然后你至少保持着一个非常规律的运动状态,这已经非常好了!这已经在为你长大之后的身体素质打下基础,已经很好啦,比我强太多啦。
Question 5
夏行健:在您的朋友圈里,经常看到您和队友魔鬼训练的记录。甚至在小区封闭管理时,你们竟然会选择在小区里疯狂转圈圈跑,背靠背完成两个半程马拉松,以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这种“严苛的自律”就是您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越野赛选手的制胜法宝吧?以您自己的经历来看,您觉得“自律”这种品质该怎样有效培养呢?
夏行健:对我来说,自律挺难的。尤其是疫情期间,每天上网课,就呆在家里,都是坐着不动啊,那体重就“蹭蹭”往上长。
袁佳:哈哈,我注意到在你的问题中,你用到了几次”魔鬼“这个词,我可以想象哈,可能在你看来,这种训练是挺魔鬼的哈。自律啊,怎么说呢,还是要回到热爱这个词。你那种发自内心地喜欢一件事,就不需要那么可怕地需要靠意志力去完成。就像我的这些训练哈,当然我会有一个目标和训练计划,告诉我自己一段时间里我需要怎样去训练,一周里我的训练强度大概是怎样的这些,我就按照这个计划去完成就行。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你加入一个团队,一个有同样爱好的一群人的团队,你会看到其他人的训练方式,你会看到其他人的训练方式甚至比你看到我的这种更为自律的,他们的训练也完成得更加高质量。那个时候你就会想,别人能做到,那我也能做到。而且你在这样的一个圈子和氛围里的时候,相互之间感受到的是一种正能量的影响在传递。这是一种正向的“卷”哈。大家会彼此激励、彼此促进、互相影响。所以我觉得假如一个团队,对于自己去完成一个训练计划是很有促进作用的。而且一个群体中会有一些伙伴学习过很多很多东西,你会从他们身上,通过交流学到更多,比如聊到他们的科学的训练方式,如何保持他们的状态,你们还有可能聊到其他更多人生中的问题等。这样的一个群体,能够带给你更大的一个认知延展。我觉得有这样一个群体是挺重要的。自律这种品质,先来自于你喜欢这件事情。说到最最开始,我跑步这件事情是因为那个时候我想减减肥,我觉得我要控制一下体重,我想要自己的体重不要太容易变化。我那个时候也不是特别胖,只是说体重比较容易变化。那个时候我不爱运动嘛,我的体重容易突然一下子升上去,又突然一下子降下来。我就想运动可能能让我的体重保持稳定。最开始跑步确实比较辛苦,因为心肺功能达不到嘛,一跑就会喘气喘的很厉害。那个时候会觉得跑个三、五分钟自己都快要死了,因为心跳会非常快,身体适应不了那个心率。
夏行健:我自己也是这个样子,很久没有运动嘛,跑步十几分钟后之后就这个样子。
袁佳:对,你需要慢慢恢复一下。你就一定不要着急,你就多鼓励自己,然后你看你今天又跑了,挺棒的。或者哪怕只是今天比昨天多跑了一分钟,这也很不错。要让自己每次跑完还想着明天还想跑,就保持在这种状态,不要逼过头。如果你哪一天就是不想跑,那你就让自己休息一下。你每周一定要有让自己休息的那么固定的两天,不要把自己一下子逼到最大的支撑状态,那样之后你就不想跑了。就慢慢地跑,不要去管什么配速之类的,能坚持跑完就好。等跑到一个月、或两个月之后,你就会觉得跑步这件事还是蛮开心的。因为大汗淋漓之后的状态,还是很舒服的,你会有一种很舒展、很通透的感觉。那也会给你一种价值感和自我肯定,你会很愉悦。然后你开始发现你可以跑得长一点了,也能跑得稍稍快那么一点点了,你都会得到很多正向的激励。那你就会还想继续,然后慢慢地形成一种习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又认识了更多的朋友,加入到一些跑步的群体之中,大家之间的交流啊、学习啊,就让这件事情有了更多的乐趣。就是这样慢慢来的。再后来,就会树立一些目标了,比如马拉松啊、越野赛啊,你就会奔着这样一些目标等等。目标也会促进你的训练更系统、更规律地进行。所以,加入一个群体,定期更新你的目标,能够让你更好地投入其中。
夏行健:嗯。其实对我的很多同龄人来说,就是坚持不下去。老师家长总在唠叨要有毅力啊要坚持啊,自己觉得自己没问题,但实际上这就是问题。
袁佳:哈哈,你就不要把这个当成一种压力,一定是要让自己在一个相对舒服的状态下去坚持。要找到一种自己特别喜欢的运动方式。
夏行健:可能我们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没有自律,不能坚持。
袁佳:嗯,你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呀?
夏行健:我最喜欢的是踢球。
袁佳:那你就去踢球啊。只是踢球的话,没办法每天都去踢是吧?
夏行健:嗯,因为也很难每天约到人嘛。
Question 6
夏行健:另外,我也了解到您不仅自己坚持训练,还带领一群人坚持规律运动,组织大家参加DE百日运动打卡。组织普通人一起坚持百日运动打卡应该是蛮不容易的,毕竟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而言,做一件事如果没有什么乐子是很难坚持下去的。您觉得您带领的这些人能坚持下来,是因为他们都是很自律的人吗?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坚持运动带给他们的怎样的快乐或馈赠呢?
袁佳:这个问题如果想要最准确的答案,可能得问他们。不过我可以从我的观察角度来说一说哈。在我们这个百日运动打卡群中,绝大多数是孩子家长。成人后,我发现很多人会因为工作、因为自己的身体不是那么好了,然后开始运动。这就成了有一点点相对被动的情况下开始运动。但另一方面,它的积极面就是他们不得不运动下去。那在这个不得不开始的前提下,慢慢地坚持,他们就会看到坚持运动带给他们的正向反馈。比如,运动之后,他们的精神状态更好了,工作、学习、或投入其他活动中时,他们比以前有了更好的精气神儿。他们会感受到这件事带给他们的好处,他们也会越来越喜欢更有精气神儿的自己。因为运动之后那种大汗淋漓的通透感和身体内分泌的各种激素都会让自己更加开心。带着开心、愉悦的情绪,你再面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或者面对各种关系的时候,会发现自己会相对处理得更加自如,不会那么容易动怒了,不会那么容易陷入到情绪中去了。当运动能给人带来这样的反馈时,这件事情就变得不再那么难坚持了。因为你看到了好处,看到了积极影响。还有就是因为这部分群体是家长,他们很希望自己能持续地做好这件事情,进而他们的孩子也能看到榜样,也能更好地坚持去做一件事情。几乎每一个人在认知里都认同运动对我们是好的,是我们需要的,可很多人还是做不下去,但因为有了要给孩子做个榜样的信念,他们也就能更持续地做下去。再有就是团队之间相互鼓励吧,这也是一个乐子。因为我们在百日运动打卡群里,我们看到某一个队员某天突破了十公里,我们大家会欢欣雀跃地为这个队员祝贺。如果运动初期遇到一些困难或伤痛,也会收到大家伙的热情问候、建议或经验分享,那么这也会给到很多力量的。你多次提到自律这个词,可能当运动之初,还没有成为你的一个习惯时,你确实需要自律。当你在一个群体里,你会发现自己会相对更有自律去完成一件事情。
Question 7
夏行健:今年暑假我妈妈参加DE四姑娘山百公里徒步时,曾听DE的一名领队说起您不仅能跑能练,而且长期坚持阅读。那语气中有一种明显的佩服。我妈妈过去的一年也在参加DE伴读百日阅读打卡,她说您也在那个群,还一直在组队带领更多人持续阅读。您为什么要如此严格要求自己去天天阅读呢?您的朋友们何其有幸,总有您在他们的身旁陪伴他们,温和地挥舞着小鞭子,带动朋友们一起进步。可是,您的一天也只有24小时,做那么多事情,您是如何做到高效管理您的时间的呀?非常想学习您的时间管理经验。
袁佳:我不一定能够做到每一天都有阅读,但是读书这件事情其实跟运动也非常相似。你会觉得它是你的自我成长非常必要的。因为我们进入工作状态后,其实和上学有点类似的,你每一天都要持续地去学习、进步,不仅仅是来自你想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强大,更在于你在解决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时,你总会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你就需要通过阅读、通过学习去尝试解决它。然后人生中你也会遇到一些困惑,当这些困惑你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你也需要通过阅读、通过学习去尝试寻找答案。这就是一种自我成长吧。不在于逼不逼,而是很多事情你需要这样去解决。我身边的朋友们,我没有拿小鞭子去催他们哈,哈哈,他们都很爱阅读,可能大家也都会有跟我类似的感受吧,你不阅读、不学习,你会在你的人生中,在你的工作中,会有很多困惑的,那些困惑你要去寻找答案的,那些答案很可能就在书籍中呀。时间管理的话,我并没有什么很高效的时间管理方式,就是到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时我就做什么事儿吧。该跑步时跑步,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今天的现代人的生活中,有很多生活中的陷阱,那些陷阱就比如,你在吃饭时想刷手机,你走路的时候刷手机,你在睡觉的时候还想刷手机,把一份时间切割成若干段,做若干件事情,然后就变成你每件事都做不太好。如果你吃饭的时候,就花上半小时的时间把饭吃好,让你的身体很舒服,那你接下来就可以比较高效地投入到你的工作中,工作完成后你花一小时高效运动,你的身体舒服了,你又可以高效地工作或者阅读,因为运动后会大大地提升你的专注力。这个在一本书《运动改造大脑》里有具体介绍,运动后我们可以更高效地完成一些重要的事情。所以时间管理还在于你是不是能把当下的事情专心做好。但这方面我自己也做得不好的,我有时候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也会同时做另一件事情,老想着说我是不是可以节约一点儿时间,但事实上我觉得并不行。
Question 8
夏行健:我还在您的朋友圈里了解到您坚持单调的力量训练快三年了。这真地很难!我很想知道您是怎样去克服这种年复一年的辛苦的日常训练中的“枯燥”感的呢?说到训练,您非常重视可持续性。您曾经分享说“不要把力量用完,学习感受身体并均匀分配。不要‘一次练废’,要‘越练越强’。要学会重要的自我管理。”这些话特别有智慧也比较深奥,您能不能结合具体情况再给我们这些长身体中的青少年好好讲一讲这些话里面的具体含义呢?
袁佳:你说这个力量训练啊,我太认同你了。至少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也觉得非常枯燥。我最开始跑步的时候,是没有做过力量训练的,后来随着跑步的能力在增强的同时,发现不练力量的话,伤病的风险是很高的,我也受过一些伤。我就跟身边那些跑步更科学的人学习他们如何进行力量训练,我也开始跟着一起学习力量训练。最开始我也不能持续地做,但为什么后来我能持续地去做这样一件事呢?就是因为我带大家一起啊,这就是为什么集体的力量那么强呢。我有责任感,我需要带领一群人来练力量,然后小伙伴会接龙啊,我被大家期待着啊。我要带别人练力量,那我自己必须要练吧,这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我能坚持下来每周五早上带着大家一起练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份责任感。同时,大家会给我很多积极、正向的反馈,大家会对你带领训练的这个过程表达感谢,然后带领他们训练的过程中也会带给他们一些进步和成长,他们会很开心、很积极地和我分享,那这些都是很好的正向反馈。所以,当你觉得这件事很重要,很坚定地认为这件事情很重要,但确实做这件事情有一点难度的时候,那就组织一个群体,然后大家一起来做。这样,这个过程中大家可以合理地分配各种不同职能,然后大家一起来做。你会发现更加容易持续下去,这一点非常重要。
袁佳:至于你提到的我说的这些话很深奥,我想先问你,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夏行健:嗯,您说过“不要把力量用完,学习感受身体并均匀分配。不要‘一次练废’,要‘越练越强’。要学会重要的自我管理。”我的理解是,要合理地进行运动啊,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做力所能及的,不要超过自己身体所能承受的训练。
袁佳:其实这个点,我是在慢慢地学习和感受中体会到的,是跟着我们跑步群中那些资深的跑友身上学习到的。我曾经在这个点做得非常差,差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我过去参加一个长距离越野赛的时候,比如100公里的越野赛,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体能分配,我会在开始的前50公里跑得非常快,我认为自己可以这样跑完,我对自己的身体的认知是非常浅的。我认为我用那个速度跑完前50公里,后面的50公里我还能这样跑。但结果是什么呢?我跑完了前面的50公里,我就开始累积了一些伤病,然后在后面的50公里,我花费的时间是前面的两倍,甚至还要多,这是非常可怕的。前半程的50公里是跑的,后半程的50公里是走的,甚至是挪。我是在这样痛苦的经历教训中,一次一次这样的经历中感受到,就是对自己的身体的了解,以及如何管理好对自己体能的分配,这些是多么的重要!我学会这些是我在每周一次的强度课训练中,因为强度课就会要求有相对比较快的速度去完成一个短距离的跑步,但是你要重复多次。那它的训练要求是:如果你要完成十组的话,你要确保你后面的几组的速度不会掉下来。你要保持住前后几组都是相同或相近的速度,这就意味着体能的分配。我以一个400米举例,如果我要跑十组400米,前面我能跑得非常非常快,但是我只能持续跑三组,我到第四组的时候会掉速非常严重,那么教练会告诉我,这是不成功、训练效果比较差的间歇训练。因为你后面掉速了,你的速度、耐力没有得到提升,那么辛苦,训练效果却非常糟糕。我做过很多这样的训练,但多数在中间就开始掉速了,不能完成那么多组,或者掉速非常严重的情形下才能完成。吃了很多苦头的,自己才慢慢认识到,我的身体其实是不可以用那样快的速度完成那么多组的训练的。我就开始用数据监测,了解自己心率的状态,然后持续去跑,我保持用稍微低一点的心率,相对快一点的速度去完成。我到后来就慢慢控制到这个间歇跑的最后两组,我能保持到跟刚开始一样的速度,甚至还稍稍快一点的速度。那么这就是一次高质量的训练。所以,很多时候是要犯一点错,吃一点亏,才会体会到的。如果你在一个很好的群体里,大家也会帮助你,他们会指出来哪里做得不好,应该怎么做。我也是在这样的一个群体里,在得到大家的指导后,开始慢慢地去调整。也不是一下子就马上能做到,而是一次一次地去体会,你对自己的身体更加地了解之后能够做到的。需要一个过程,都不能着急。
夏行健:嗯,谢谢。我对体育懂得少,但我现在能明白您所说的“了解自己的身体,合理分配体能”这句话的意思。如果是长距离运动,肯定不能一开始就不顾一切地狂奔,那样的话后面会累垮掉的。
Question 9
夏行健:我妈妈今年暑假也参加了柴达木百公里徒步,并在那里遇到了您。听我妈妈几次说起她眼中看到的您对他人的“随手关爱”:不管是看到我妈妈的扭着的的背包肩带,还是瞄到谁松脱的鞋带,或者是有哪个孩子走得泄气的时候,您都会极自然地出手帮忙,或一边拉起孩子的小手耐心地陪着一起慢慢走一边温和地鼓励他们。您天生就是一个特别耐心、温和、细致入微、又阳光的人吗?还是说多年的户外运动重塑了您的个性与气质呢?如果是的话,您觉得运动是怎样影响了您的呢?
袁佳:我不是一个天生就很耐心、温和的人。你说的非常对,一个是运动,还有一个是和孩子的相处,重新让我成为一个更加能观察生活、观察他人的人,这一点是我在运动、带很多很多孩子们一起走百公里、参加生存驯练的过程中不断地塑造出来的温和、耐心的我吧。运动教给我很多,以及与孩子们相处,这些教给我更坚韧、更加宽容、并且带有一颗孩子的心。每一次跟小朋友们、青少年们一起徒步一起投入各种活动的过程中,我不觉得我是一个教育者或权威的角色,而是跟着小孩们一起玩儿的一个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很愿意观察他们,因为他们身上的东西太可爱了。太多让你想象不到的事儿了,他们能说出很多让你欣喜的,让你惊奇的,让你意外的话,还有孩子们的思维方式等等,这些都是很大的不同,反而能让我受教很多,能够让我看到很多种可能性,很多的天马行空,所以这个过程我是享受其中的,我是非常开心的,也是让我的认知不断得到拓展的。每一次跟小孩们走百公里都是这样的。去年有一个上高中的青少年在香格里拉的路上他问我:“佳佳,为社么每一次走百公里时,我们在来的路上都会骂自己干嘛要来,都会跟自己赌咒发誓再也不要来,可一走完却又会开始询问下一次百公里是什么时候。”我跟他说:“我也没有答案。你得自己走完,然后分享给我你的思考吧 。他每年都来参加我们的百公里。还有一个青少年跟我说, ”原来徒步还要做这么多事情啊?我在出发前准备了那么多的装备,还要了解每一件装备怎么用,怎么装那个大背包,这些事情我以前从来没有干过。原来徒步这么好玩儿啊。”就这些话从青少年的口中说出来的时候,你知道我有多开心吗?他们能在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上学习、体会到那么多的书本中没有的人生道理,这会让我更加热爱跟孩子们一起徒步这样一件事情。所以我觉得是小孩在教导我、带领我不断地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这些也是是我喜欢这件事情的原因。
夏行健:有一说一啊,我每次参加DE的活动,也是同样的感受。参加的时候,骂骂咧咧的,觉得好烦好累不想去,然后走完了却觉得真不错啊,下一次什么时候呢?
袁佳:哈哈,就是这样。
夏行健:我发现您这样的人特别乐意帮助别人,特别开朗。我还发现在DE遇到的带队老师都特别善于帮助人,就像之前我采访付大时,付大说真正的户外人都有在他人需要时随时伸手相助的意愿与能力。他们不会过于在意成绩,更愿意帮助他人完成对自己的超越,在做很多事的时候都会想着尽量去帮助别人。
袁佳:我觉得这种感受和体会,行健你不用着急,你只需要特别沉浸地去做好你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喜欢的事情,有些东西需要一些时间。应该是去年或前年吧,我身边的一个朋友说,”哎呀,到我们这个年纪啊,有时候想做的事就是,自己所做的可以怎样对社会产生价值回馈,能够有益这个社会,能够帮到身边的人,帮到社会上更多的人。”我觉得这种感受和体会是你到了一定的年龄才会生发出来的。你现在在做的一些公益活动也对身边人有好的影响,只不过像你们这样的孩子不会那样去想。孩子做事情都是自然而然的心,他不会在心里想他是在帮助别人,但你事实上是在做这样一件事情。就比如你在做的这个采访,其实这个过程你在帮助很多人,你帮助了受访者去更深度地认知自己,但是你可能不会这样想。你会吗?我觉得这完全是不同年纪的人在思考问题时不同的思考方法而已,你做的这些事情中存在的那些积极正向的一面只是不在你的思考范围之内。但是这件事情的影响已经产生了。
夏行健:谢谢。我自己还做不到,但我觉得你们是不是都有一个目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带给身边人正向影响?
袁佳:嗯,你说得对。会有这样。无论是越野跑,还是我们在DE从事的这样一份事业,我都希望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成长和能力提升,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把一些积极正向的东西传递出去。能够让更多的人有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能够让更多的家庭在孩子身上看到更多好的反馈。这是DE的使命:帮助更多的孩子找到自己的热爱,把自己的热爱更好地持续下去。去找到自己,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Question 10
夏行健:在DE的公众号里看到您写的几篇文章,发现一个特点:文中总会有您对每一次活动中每一个小伙伴的细节描写。您也总会看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光芒。是有意为之吗?还是因为每一次的百公里同行的回忆都让您难以忘记?与孩子之间建立如此深度的连接非常珍贵,这需要领队的用心付出。能说说您是如何看待带领孩子百公里徒步这份工作吗?您在与孩子们的多次同行中,想要塑造一种什么样的领队形象,给孩子传达怎样的价值观呢?
袁佳:因为孩子身上都是自带光芒呀,不需要我有意为之。每一个孩子,每一个青少年,我看到他们在大自然中呈现的状态就是很有光芒的,我只是顺道地把这种光芒记录下来。我会比较有意地去记录,因为我的记忆力不好了,所以我必须及时地记下来。我在徒步过程中,有时候突然听到一些孩子说得那些好玩儿的话呀,我观察到的东西呀,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我就会徒步当天晚上把这些记下来,否则我会忘。我当下那一刻很深刻,很动容,我因此会把他们写下来,是一些难忘的瞬间。我也希望让这些孩子的爸爸妈妈能够因此而有机会看到孩子。有时候会比较心痛地看到一种现象,就是有些青少年在城市中,在爸爸妈妈面前时,他是一个拘谨的、很收缩的状态,他是一个不愿意说话的,沉默的孩子,但是他在百公里徒步的线路上,和他的同龄伙伴相处的时候,和我们这些DE领队相处的时候,他是一个活泼的、开朗的、爱开玩笑的、愿意付出的这样一个青少年,与我在之前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我在想他的爸爸妈妈见过他的这一面吗?还是说已经很久没有见过他这个样子呢。我想把孩子这样的样子告诉给他的爸爸妈妈,其实你的孩子可以是这样的,他也可以一直是这样的。但是为什么在现在的学校、家庭里他不这样了呢,我希望家长们更多地去思考在他们的家庭中,在他们给到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有没有一些问题,继而帮助他。
袁佳:你问我怎样看待这份工作?我很热爱这份工作呀,这份工作让我成长,让我在看见孩子们的光芒的时候,我会想我自己能不能像孩子一样用最纯真的思维方式来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我真是很喜欢这个过程,最初的时候,我也想过要塑造一种领队形象,就是我希望我跟孩子们玩在一起,但那还是一种刻意的方式,反而让孩子也觉得我并没有和他们真正玩到一起。当我能够平等相处,能够真正看见孩子的言行背后的真诚的想法的时侯,我会发现我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跟他们一样的人,我就成为了他们其中的一员。我们不是老师,我们是跟着孩子一起玩儿的人,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我也是孩子中的一员,只是说在此之外,我还需要做好保障孩子们的基本安全的问题。除此之外,我希望我就是一个孩子一样的,用他们的眼睛看世界,用他们的方式思考这个世界。
袁佳:你问我想传递怎样的价值观?就是一种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生活状态吧,能够再去做一些影响身边的一些人的正向积极的事情。
夏行健:谢谢佳佳老师。我感觉您作为一个领队,对孩子们非常得细心,非常照顾。你怎么能够做得到整个过程中一直那么耐心的呢?
袁佳:这几年以来,我带得比较多的百公里徒步可能都是一些高海拔的徒步,那队伍的人员相对来说不会那么多,像我们上次柴达木那样多。香格里拉的队伍一般二十来个人,我要和这二十来个队员一起相处七天。最短是七天哈,有时候有提前去,还会比这更长,在此之前,我会和每一个队员有一个线上视频会,那其实在这个视频会上我们就已经相互认识了。我会去了解和认识这个孩子,在活动中我会再去观察他、了解他,这个过程也会帮助我更了解他。这需要特别多的耐心吗?我觉得很好玩啊,这些孩子都那么可爱,都很好玩儿啊,也没有那么多的烦心事儿啊。当然,如果触及到安全的问题的时候,那是必须要让大家正式起来,可能会用相对不一样的口气状态跟孩子们去交流,或是去说明一些事情,但除此之外的时候,他们跟我的朋友是一样的啊,因为我把自己当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当他们就像我的朋友。行健,你和你那些一起踢足球的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你需要特别大的耐心吗?不需要吧。因为你和他们聊的事儿,都是大家都觉得很有意思的事儿,是由共同语言的,那你就不需要特别耐着性子去在一起共处吧。当然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有时候可能也会有不是那么温和的一些状态,也会有发声,但是既然就是朋友嘛,你把他们当成朋友,他们也把你当作朋友,你有时候口气或口吻上的不再那么温和的时候,他们会包容你的。这也是我在向孩子们学习的,就是你如果用过相对严厉一些的语气跟孩子们说过一些道理,孩子并不会因为这些记恨在心,他们永远记得那些开心的事情,永远记得你的好的那一面在他们心上。这些是我一直想要跟孩子学习的,我怎么做到不去介怀那些严厉的、批评的语言,只把那些美好的、积极的,向上的东西记在心里。反而是他们教我怎样用一种耐心的、温和的状态去面对或处理各种关系,这些都是孩子们教我的。
Question 11     
夏行健:当前很多青少年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也很少出门活动,有越来越宅的情况,您觉得这些情况的背后有哪些原因呢?就如何帮助他们走出家门和教室门,走进运动场,您有什么好建议吗?
袁佳:不运动的背后可能的原因太多了,我觉得应该是有很多的因素,而且每一个孩子背后的原因不一定是相同的。因为我们现在的学习方式其实是很大地程度上改变了我们以前人之为人的一种生存状态。过去的人类要狩猎,他们要不断奔跑、才能获得食物、求得生存。而你们呢,是每一天都坐在教室里面,这一种巨大的改变已经对人类造成很深刻的影响。你不再需要通过运动去解决自身生存的问题,那么你为什么还要动呢?你可能就失去了一个最基本的动因。那还有我们现在的资讯啊、游戏啊,获取的方式也是非常多、非常便捷,那就可能替代掉我们在运动中投入的时间,比如说电子游戏就占据了很多人很多的时间。再有一点,如果一个孩子的爸爸妈妈或身边的其他人不爱运动的话,那么这个孩子大概率也不怎么会喜欢运动。因为绝大多数孩子会受到所处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影响。父母是怎样的,孩子就会怎样去模仿。如果爸爸妈妈工作之余在家里就是刷手机的话,孩子很可能也喜欢打电子游戏。这背后有很多种不同的复杂原因。
袁佳:就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家门,走出教室门,走进运动场,我觉得最最重要的是青少年的爸爸妈妈,还有他们身边的其他人,能够有良好的运动习惯,并且积极地投身到一种运动状态中,那么这些孩子就更可能喜欢运动这件事情。我举一个我身边的例子:我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她也是DE的家长,这位妈妈早年生过一次比较严重的病,生病之后,还没有完全痊愈的时候,她就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她会得那个病,她也在想她以后要怎样让自己保持一种更好的状态。于是她就开始跑步,最初开始跑步对她蛮艰难的,但同时她想,自己身体不好,她就是想要改变嘛,因为她觉得运动跑步这件事情很好啊,会对她的身体健康有利,而且她也希望自己的儿子也去运动。所以她每次也会跟她的儿子说和她一起去跑步。刚开始的几次,孩子还会听她的,和她一起去跑,但时间久了,可能孩子自身也不是很喜欢这件事情,就让他妈妈不要再叫他了。后来这位妈妈转念一想,孩子不愿意,但自己还是要坚持运动,因为这位妈妈自己想要运动啊。于是她就一直坚持跑步,她每一次跑完就会很开心地跟孩子分享跑步中遇到了哪些事儿,她是怎样跑得,她自己的感受等。在这样的一种状态持续了两三年之后,她的孩子在他的妈妈身上看到了妈妈的转变,她变得越来越开心,越来越阳光。这孩子突然有一天就跟妈妈说,他也想再去试试跑步了。然后慢慢地,这个孩子也开始坚持跑步了。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点是这个家庭的爸爸妈妈们应该有一个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其中就包含着一个持续的运动上的投入吧。
袁佳:一个孩子在小的时候,他一定是好动的,好奇地到处爬、到处走,那都是自然而然地身体的本能告诉他去做的。我见到过的很多小孩,6、7岁,4、5岁的小孩,他们跑步的姿态都是很舒展的。反而到了8、9岁,9、10岁的时候变得不会跑步了,那是我们的生活习惯对他造成的很大的影响。那这个更深层的原因就是背后的家庭。你现在的这个状态我觉得其实挺好的,你有你喜欢的运动方式,那你就会有一定的时间投入在上面,那你就坚持下去就好了。觉得有困难有点懒散不能坚持的,就加入一个团队,在团队的力量中被鼓舞着找到坚持的力量。
夏行健:谢谢。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一次、两次、三次跑步并不是难题,困难的是一直坚持下去。也就是还是缺乏自律,也不喜欢,没有兴趣在里面。
袁佳:这个没有关系呀。你不一定需要跑步,如果你喜欢踢足球,那你可以约上小伙伴一起踢球就好,这个频率也比较固定一点。你可以找到一种你能够比较持久去坚持的一种运动方式,不一定要跑步,因为对于青少年而言,跑步确实显得相对枯燥一点儿。我从小到大,一直到成年,才慢慢开始跑步的。我前面讲的那个青少年,是因为他看到他妈妈通过跑步发生的积极变化他才想到要跑的。后来呢,他自己也想跑步了之后,当他能跑完10公里的时候他很开心,他准备先跑个半马,这就给了他一个目标,并且后来他实现了跑完半马,这些过程都在给他一个正向反馈,于是他又有了新目标,他想尝试参加全程马拉松。如果你真得想跑步这件事的话,你就可以树立一个目标,然后和足球队的小伙伴约起来。但是你如果不想跑得话,不喜欢,那这件事你可以不用把它提上你的日程,你不用那么逼自己,因为这件事你就是不喜欢。你想啊,如果我不喜欢跑步的话,我是坚持不了那么久的。不要逼自己去做一件不喜欢的事儿,那是很难的,那真是要用强大的意志力。人的意志力只有那么多,你每天都要逼自己去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儿,让自己喜欢上它,那太难了。我当初开始跑步的时候,给自己说了一句狠话,“如果跑步这件事你都做不好,你觉得别的事儿你还能做好吗?”但是在这个自我激励的过程中,我有和自己说不要太着急,不要把自己逼到太绝境。这样的话,保持自己第二天还想跑。时间久了,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可能半年的时候,这件事就成为一种习惯了。因为你持续了一段时间,你总会看到进步和成长,一定的。这种进步和成长就会让你更想做这件事情。随之而来的是你有了更大的目标,比如我以前跑平路,然后我有一天开始想挑战跑山,于是我就发现更大的乐趣了。因为这个过程中我要学习更多的东西,克服更多的困难。我觉得好有意思哦。然后当我开始跑山后,我就发现原来国际上还有那么多越野赛呢。我还看了一本书,日本国宝作家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书里面介绍他跑了一百公里,我当时惊了,还以为这是神仙。我记得我在书里写下了一句话,“希望我有生之年能参加并完成一次一百公里的跑步比赛。”就在我写下这句话之后,我就等于是给自己立下了一个新目标,要完成一场百公里跑步比赛,于是,我就开始找中国哪里有一百公里的跑步比赛。当我找到后,我就为了这个新目标开始训练,我要完成。当我完成了这样一个100公里的比赛时,我才知道还有三百公里的越野赛。那我也要去试试啊,我就又有了新的目标。那为了这个新目标,我又开始学习、成长,又经历了很多充满喜悦和挑战的过程,我又完成了跑完三百公里跑步比赛的目标。就是在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经历了这样一些超长距离的越野赛,你才会觉得跑步已经是你的生命的一部分,是你的一部分。
Question 12
夏行健:佳佳老师,我还想问最后一个问题,您已经跑过了那么多的重要国际赛事级别的超级越野赛,接下来您有什么目标呢?
袁佳:我希望自己每一年都能参加一次300公里以上的越野跑比赛,不是说一定要更远距离,因为我也知道每一次的情况都充满各种不确定,我也不一定每一次都能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我记得我第一次参加330公里越野跑的时候,在大约200公里处,我的膝盖受了一点伤,但我的内心状态非常非常好,我的心里是安宁又非常积极乐观的状态,那是一种我前所未有过的生命的体验。虽然我膝盖受了伤,但我的内心无比阳光,从来没有一刻我觉得我完成不了那场比赛,也没有一刻我觉得我要放弃那个比赛,那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种生命体验。第二年我再去参加360公里越野赛,那我的状态不一样的,我出现过负面情绪,出现过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来的时候,就跟那些走百公里的队员一样样的,我问自己为什么要来,也会抱怨组委会的路标弄得不好,就跟走百公里的队员们询问我:“佳佳,还有几公里啊?不是说还有一公里了吗,怎么还没有到?怎么那么远?你不是说没有坡了吗,怎么又有一个坡?“就会出现类似这种情绪状态。我会觉得太神奇了,怎么这个360公里,我会出现这样的状态呢?我为此对自己产生了深深的好奇。当然,最终我还是顺利地与付总一起抵达了终点线,完赛了。之后我计划参加一场300公里越野赛,但那个是团队比赛,要求每组有2-3人,最后因为疫情没有成行,但心里还是很渴望再有机会回到那个赛场,因为那个线路非常绝妙,都是一些非常凶险的路段,人迹罕至的地方。与我之前参加的相比,又更加有挑战些,一来是团队作业,会有一些团队成员之间互相磨合的挑战;二来线路上更加险峻。所以,每一场比赛都会有一些不同的点,可以多次地、反复地去参加同种比赛。另外呢,现在我去参加比赛可以带上一些其他朋友一起,我作为一个参加过的人,可以给到他们一些经验分享,可以给到他们一些支持与帮助,也带领他们健康、较顺利地完成这场比赛,那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那样,我的经验就不再只是我自己一个人的,可以让更多人受益,这也是很好的。所以,我还愿意继续参加300公里以上的远距离越野比赛。
行健:谢谢佳佳老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今天从与您的访谈中,我学到了很多。我相信这个访谈也将带给国内外无数青少年朋友很多启发。谢谢您!
✦ 
✦ 
小记者俱乐部即将全球招募会员,欢迎报名!
有斯公益(Global Youth Philanthropy)携手蓝色光标集团、加拿大商务领媒体集团、波士顿国际传媒咨询公司、蓝橡树等合作伙伴,经过多方打磨、精心准备,即将重磅推出“有斯小记者俱乐部”。我们将招募世界各地的青少年参与其中,在传媒业界资深专业导师的指导下,通过持续的线上赋能培训以及组建各地线下小记者站等形式,开展线上线下各种活动报道和人物访谈,让青少年走出小我,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为美好世界代言,为爱发声,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助力!欢迎世界各地感兴趣的青少年关注及报名参加!
 有斯助力青少年公益
有斯公益(Global Youth Philanthropy)是先后在美国麻州、加州、加拿大多伦多注册的非营利组织,由热心公益与教育事业的全球爱心人士携手组建,致力于为全球青少年搭建公益创新平台,提供各类公益创新行动和社会活动的规划指导和资源支持,努力挖掘和孵化一批优秀的青少年公益创新项目,为有需要帮助的个人及群体提供支持,培养有思想和行动力、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少年公益领袖和未来世界公民。
有斯公益愿景
成为一家在全球有广泛影响力的支持青少年的公益创新平台
有斯公益使命
致力于为全球青少年的公益创新行动提供规划指导和资源支持
有斯公益价值观
天下一家、互助合作、尊重平等、宽容利他
因应新的微信推送规则,为了能在您的推送界面及时看到本公众号的文章,请在页面底部点个在看”“赞” ,或者将我们的公众号“设为星标”让我们不再擦肩而过!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