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引言:我们在5.20报告《战略看多小盘成长股,如何优选?》前瞻性提示了小盘成长股的中长期机会。近期8.4报告《赛道行情扩散至小盘股有何启示?》8.16报告《小盘股占优的7个要素及本轮对比》对小盘股行情进行深度探讨。本篇从战略含义、政策版图、企业特征、赛道遴选四方位透析“专精特新”小盘优势资产投资价值
“专精特新”是战略性小盘优势资产:(1)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强链补链稳链;(2)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新抓手。
“专精特新”政策版图:(1)央地政策多措并举:22年展开工信部第四批专精特新培育工作,地方培育数量是中央近7倍,择优上荐。(2)纵向五维梯度格局:“十四五”期间目标是创新型中小企业(10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万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000家)/领航企业(一大批)。(3)横向六大评价指标
:“专”(近2年主营收平均增长率达10%)/“精”(至少1项数字化管理、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特”(国内细分市场市占率达10%)/“新”(企业研发投入费用、强度、人员占比等)/“链”(关键供应商)/“品”(战略性领域产品)。

“专精特新”企业特征:(1)融资视角:近年PE/VC融资快速上升;A股上市率较低(专精特新小巨人7%/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6%);今年定增规模增速约24%。(2)行业视角:上市企业数量上主要集中在汽车零部件/应用软件/医疗耗材/特种复合材料/测量仪表等领域,市值上集成电路占比最高;中证1000成分股中,数量上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总占比12.9%。(3)收益视角:20年以来专精特新/制造业单项冠军自定义指数超额收益(相对中证1000)为147.81%/47.78%。(4)盈利视角:整体ROE(TTM)水平大于10%,盈利增速大于30%,营收增速大于20%;22E盈利预测看(Wind一致预期),光电子、软件开发等上修,电机、IT服务等下调。
“专精特新”赛道遴选:聚焦“制造强国”与“工业四基”核心交叉领域,优选细分五大赛道:功能高分子材料、塑料薄膜、碳纤维、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医用耗材

五大核心指标精选“专精特新”股票池(附表):(1)近2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达到15%;(2)上年度净利润率达到10%;(3)上年度资产负债率50%以下;(4)上年度研发费用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达到10%;(5)上年度研发人员占比达到20%。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盈利环境超预期波动,信用风险暴露速度过快,中美关系存在不确定因素。
报告正文

1“专精特新”是战略性小盘优势资产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逐步成为我国壮大实体经济战略版图的重要一环第一,专精特新助力强化内循环、开展工业强基,专精特新企业深耕产业链某一细分领域并掌握“独门绝技”,能够增强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强链补链稳链。第二,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新抓手,“十一五”起我国强调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高质量发展、绿色集约、融通创新、数字化转型等,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聚焦产业链细分领域补短板、锻长板的重要抓手,激发中小企业内在创造力。
战略含义之一:专精特新企业成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第一,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进入战略性发展期,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7万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4.9万亿美元,占全球比重从22.3%提高到近30%,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第二,我国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趋势,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涨幅高,尤其是在2020年增速最高,彼时专精特新企业名单开始公布。但是,我国制造业占GDP比重下滑严重,2021年为27%,持续7年低于跌破30%,故我国仍需制造业发展新动能
战略含义之二:专精特新助力中小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保障中小微企业市场主体稳定。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重要组成,截至2021年末,全国企业中99%以上都是中小企业,规模以上的工业中小企业户数达到40万户,营业收入超过了75万亿元,利润总额达到4.7万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23.5%、38.7%、37.1%;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的利润和营收占全国的50%以上,但近年出现下降趋势。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方向,有利于稳定并提升中小企业营收水平,为我国经济大盘的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2“专精特新”政策版图:合纵连横,打造梯度队列

2.1  央地政策多措并举

“十四五”期间是专精特新概念的密集落地实施期。21年工信部等19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明确“百十万千”的培育目标,即“十四五”时期培育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千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同时,21年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梯度培育格局基本成型,发展形成万家“小巨人”企业、千家单项冠军企业和一大批领航企业。
中央政策主要起牵头和部署作用:(1)19-21年工信部带头公布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22年展开第四批培育工作;(2)21年起为非上市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中央财政奖补;(3)21年规划梯度培育目标,工信部公布了6批单项冠军企业;(4)22年明确出台认定标准。
各地政策通过创新性规划反补中央,(1)工信部牵头前,部分省市率先出台省级专精特新培育;(2)率先制定专精特新认定办法文件、地方特色化认定;(3)各地培育数量是中央的近7倍,择优上荐;(4)培育“类专精特新”企业,如“领航企业”、“链主”、“隐形冠军”、“瞪羚企业”、“独角兽”等。

2.2  纵向五维梯度格局

在中央部署下,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梯度培育格局,数量逐层递减、认定标准逐层递增趋严,即①第一层:创新型中小企业;②第二层:由前者自愿申请成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③第三层:从前者择优筛选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④第四层:引导小巨人继续成长为单项冠军;⑤第五层:龙头领航企业标杆。
第一层相当于专精特新企业的备选池,第四和第五层则是专精特新企业中已经成功脱颖而出的中小企业,部分企业已经成长为大型企业,如晶澳科技、双汇发展等。而第二和第三层的专精特新企业则是经过初步筛选的、具备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目前,第一至四层由央地共同培育,第五层仅由地方自主培育。
除了中央部署,我国还涌现出一批仅由地方培育的“类专精特新”认定名单
(1)链主在产业链中起主导和引领作用,在地方规划中其定位与领航企业类似,是已经发展成熟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如九阳股份、光威复材等。公布链主名单的省市不多,目前我国山东、广州等省市公布了链主企业名单。
(2)隐形冠军的概念由德国提出,与单项冠军企业类似、但要求相对更低,我国北京、浙江、广州等省市均公布过隐形冠军企业名单,其中包含中科创达、迈为股份等。
(3)瞪羚企业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提出,指以自身科学技术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从而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相当于认定标准更宽松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公布瞪羚企业名单的省市不多,我国福建省、山东省等公布过瞪羚企业名单。
(4)独角兽概念由美国提出,指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以上、并且创办时间相对较短的公司,与单项冠军企业定位类似、但认定标准上不要求长期深耕某一细分领域。公布独角兽企业名单的省市不多,我国山东省、苏州等省市公布过独角兽培育企业名单。
目前,工信部共公布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计4921家,省级部门公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计3万多家。工信部分别在2019、2020、2021年公布248/1743/293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于2022年6月开启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的申报和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工作。从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分布上看,广东、山东、北京等省市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均超4千家。
从梯度培育角度来看,离梯度格局“制造业单项冠军”千家目标完成还有过半的路程。目前工信部共公布了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名单,分别总计有393/71家;各省市公布了22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86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仅有部分地方性单位公布了领航企业,如粤港澳大湾区公布了50家产业链领航企业、江西省公布了制造业领航培育企业名单等。
2.3  横向六大评价指标
22年6月工信部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认定标准。16年工信部印发《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规定了单项冠军认定标准。
专精特新的评价标准从“专、精、特、 新、链、品”六方面展开。(1)“专”指专业化,即企业2年及以上深耕某一细分环节,且营收达标,如小巨人要求近2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达10%。(2)“精”指精细化,如小巨人要求企业采用至少1项数字化管理、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3)“特”指特色化,如小巨人要求在国内细分市场市占率达10%。(4)“新”指创新能力,包含企业研发投入费用、强度、人员占比、科技型大赛获奖、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等。(5)“链”指产业链,即企业能为大企业、大项目提供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产品等关键产品。(6)“品”指主导产品,即企业主营产品需属于工业“四基”或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等重点领域。
单项冠军的评定更加严格,包含(1)目标市场:聚焦1-2个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特定细分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70%;(2)市场占有率: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3位;(3)创新能力:国内注册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或享有五年以上的全球范围内独占许可权利;(4)业绩:利润率超过同期同行业企业的总体水平;(5)产品:从事特定细分产品达10年及以上,或从事新产品生产达3年及以上;(6)发展方向:工业强基或制造强国领域;还包括品牌培育、环保能耗、管理制度等9个方面。

3“专精特新”企业特征:融资、行业、收益、盈利视角

3.1  融资视角:一级市场融资快速上升,但上市率低

专精特新企业的一级市场融资热度高,且快速上行,在今年一级市场热情下降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投资数量的增长。根据私募通数据,2019Q3以来,共有572家PE/VC机构投资专精特新企业,总计728.48亿元;8家PE/VC机构投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共计20.2亿元。从今年以来定增募资额来看,专精特新所获金额增速在24%左右。
专精特新企业A股上市率较低。分层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的327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356家企业在A股上市,上市率为7%,其中140/114/21家分别在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等针对性服务中小企业的板块上市,并有3家企业赴港上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1095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386家企业在A股上市,上市率为1%;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企业中的42/6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176/46家企业在A股上市,上市率为16%/14%,高于专精特新小巨人。

3.2  行业视角:扎堆小盘高端制造行业

各梯度专精特新企业分布较为相似,即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电子、化工和电气设备领域。从专精特新小巨人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整体总计来看,20%的上市企业属于机械设备行业,医药生物、电子、化工和电气设备等行业上市企业的占比均大于10%。
专精特新企业集中于中小盘,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市值为70.67亿元,与中证1000和中证500同样聚焦于小盘。梯度培育中,单项冠军企业市值较高,平均为140.59亿元,因为单项冠军企业是专精特新企业中脱颖而出的标的。
细分领域来看,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上主要集中在汽车零部件、应用软件、医疗耗材、特种复合材料、测量仪表等行业。从专精特新小巨人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整体总计来看,5.24%的上市企业属于汽车零部件行业,软件开发、医疗器械、其他专用机械、化学制剂、机械基础件等行业上市企业的占比均大于3%。
市值分布上看,细分领域中集成电路占比最高,为5.1%。市值占比较高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半导体、医药、机械设备和化工行业,市值占比前三的领域为集成电路、重要和汽车零部件,分别占比5.1%、5.0%、3.8%。
专精特新与中证1000行业分布也类似,中证1000主要聚焦电力设备、电子、医药生物、化工等高端制造领域
中证1000成分股中,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总计占比12.9%,其中6%属于专精特新小巨人、3%属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属于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证1000股指期货的推出有利于提升专精特新上市企业流动性。

3.3  收益视角:跑赢中证1000

根据自编制的专精特新/制造业单项冠军上市企业指数,专精特新企业跑赢主要宽基指数,从梯度培育角度看,单项冠军企业收益率同样跑赢中证1000。20年以来,专精特新企业超额收益(相对中证1000)为147.81%,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超额收益为47.78%

3.4 
盈利视角:ROE水平大于10%,盈利增速大于30%

整体专精特新企业的ROE水平大于10%,显著高于主要宽基指数。2019Q3起,专精特新企业的ROE(TTM)平均值为10.15%,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平均值为13.27%,远高于主要宽基指数。
自21年起,专精特新企业净利润和营收增速显著提升,盈利增速大于30%,营收增速大于20%。2019Q3起,专精特新企业的净利润增速平均值为33.98%,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平均值为21.77%;专精特新企业的营收增速平均值为23.58%,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平均值为18.36%。
专精特新细分领域中,航海装备、非金属材料、光伏设备等行业较全市场的上修幅度更高。具体看,光电子、软件开发等盈利预测上修,电机、IT服务等下调。根据Wind一致预期,专精特新企业中新材料、电池材料、光伏设备、电子、工业金属、化学制品、储能设备、船舶设备等行业22E盈利增速的预期较4月底上修,且航海装备、非金属材料、光伏设备等行业较全市场同行业的上修幅度更高;环保、信息服务、汽车零部件、风电设备等盈利预期较4月下修幅度较大,但风电设备较年初盈利预期上修。

4“专精特新”赛道遴选:五大核心硬科技强国领域

4.1 
聚焦“制造强国”与“工业四基”核心交叉领域

专精特新企业重视自主创新、聚焦硬科技领域,结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及地方性的对于制造业发展部署,专精特新企业围绕《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并着力突破工业“四基”,包括新型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纤维材料、功率半导体、轻量化材料、化工制品及原料等应用广泛、且需要技术提升的核心板块。

4.2 优选细分领域:功能高分子材料、塑料薄膜、碳纤维、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医用耗材

结合专精特新重点领域和现有专精特新上市企业的行业分布,优选出值得关注的细分领域。
1. 功能高分子材料
功能高分子材料种类多、用途广。功能高分子材料兼具传统高分子材料优势和特殊功能,拓宽了高分子材料的下游应用,如反应功能可用作高分子催化剂、光功能可用作光敏涂料、电功能可用作导电塑料、生物医用功能可用作人工器官、环境降解功能可用作生物工程和医用降解,下游用途涵盖了建筑、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信息存储、光伏、电池、航空航天、汽车、家电等多领域。
功能高分子材料技术向绿色化、智能化和多功能化方向拓展。相较传统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可自然降解或通过其他方式降解,环境友好度高。功能高分子材料技术研发围绕智能化和多功能化展开,智能化即利用功能高分子材料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功能,用于人工智能等应用;多功能化即把多种功能放在一个材料中,拓宽使用范围。
2. 塑料薄膜
高端塑料薄膜产品短缺。塑料薄膜是主要用于农业、工业、食品饮料、医疗卫生、能源电子和日用包装的软包装材料,主要包括PVA涂布高阻隔薄膜、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低密度聚乙烯薄膜(LDPE)、聚酯薄膜(PET)、尼龙薄膜(PA)、流延聚丙烯薄膜(CPP)和镀铝薄膜。根据智研咨询数据,2021年我国塑料薄膜产量1608.71万吨,在所有塑料制品中占比20.1%。受限塑令等环保监管影响我国塑料薄膜相关专利申请数下降,塑料制品中低端产品结构性过生,高技术含量产品仍然短缺。
3. 碳纤维
碳纤维是高强度新型纤维材料,强度是钢的9倍,是用于制造航天航空、汽车、风机等高技术器材的优质材料,其中,小丝束碳纤维主要用于军工、体育用品领域,如飞机、导弹、网球拍等;大丝束碳纤维主要用于工业领域,如新能源设备、建筑、交通。目前大丝束碳纤维性价比优势高,但我国起步较晚、依赖进口,仍需要实现技术突破,而碳纤维的生产工艺复杂且壁垒高,前期需要大量资本开支投入。
我国碳纤维主要用途为风电叶片、碳复合材料和结构件。碳纤维有助于风电叶片大型化、轻量化,降本增效,国际风电巨头Vestas碳梁专利到期,意味着国内厂商可推出碳梁叶片,进一步提升对碳纤维需求。碳复合材料可大幅提升硅炉使用寿命,将受益于光伏需求提升。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由于强度高、重量轻,广泛用于机翼、机身等军机结构件及车身、刹车片等汽车结构件。
4.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由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ECU)和执行器组成,传感器搜集信息、ECU根据信息给出命令、执行器执行命令。自动驾驶功能的实现需要多重电子控制系统协同辅助,常见的包括主动刹车/主动安全系统(AEB)、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KA)、自适应巡航系统(ACC)、全速自适应巡航系统、自动泊车入位等。
汽车智能化下,单车的车用传感器和ECU数量大幅上升。传感器是系统组成中的大脑,车用传感器市场将率先扩大,据传感器专家网引用的IHSMarkit统计数据,2020年平均单车传感器(仅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体征监测传感器)搭载量为3.3个,在汽车智能化背景下,预计至2030年增长至11.3个。据光明网引用的中国市场学会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研究部的数据,普通传统燃油汽车的ECU数量平均在70个,豪华传统燃油汽车ECU数量在150个,智能汽车ECU数量在300个左右。
5. 医用耗材
医用耗材是用于诊断、治疗、保健、康复等的消耗性器件设备,其中高值医用耗材是一般指对安全至关重要、生产使用必须严格控制、限于某些专科使用且价格相对较高的消耗性医疗器械,如骨科、血管介入、眼科等高值医用耗材,对于安全性和生产要求较高,需要高研发投入,且生产周期长成本高。
国产替代空间增大,新技术新材料拓展应用范围。在医用耗材集采政策下,价格虚高问题解决、且市场竞争加剧,高值耗材市场集中度下降,但也提高了国产替代的空间,尤其是新技术的精进拓展了高值耗材的应用空间,如3D打印技术应用于骨科耗材、新型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更佳、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于微创手术等。

5
五大核心指标精选“专精特新”股票池

结合专精特新企业的核心认定指标,精选出专精特新上市企业中具备突围潜力的TOP30股票池。在专精特新企业的认定标准中,核心考量中小企业的经营水平和创新能力,故而在营收、盈利、研发等方面制定了相应指标。
“专精特新”股票池的筛选条件为:
指标1:近2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达到15%。
指标2:上年度净利润率,达到10%。
指标3:上年度资产负债率,50%以下。
指标4:上年度研发费用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达到10%。
指标5:上年度研发人员占比,达到20%。
最终按近2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降序排列。

6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关注下半年国内稳经济增长政策落地成效。
盈利环境超预期波动,关注中报业绩与业绩预告披露、盈利预测修整情况。
信用风险暴露速度过快,关注信贷宽松环境下的信用风险。
中美关系存在不确定因素,关注地缘政治风险的持续发酵。
2022年广发策略深度系列报告
1
此消彼长系列

2022.8.16【广发策略戴康团队】小盘股占优的7个要素及本轮对比——“此消彼长”系列报告(九)

2022.8.4【广发策略戴康团队】赛道行情扩散至小盘股有何启示?——“此消彼长”系列报告(八)

2022.7.27【广发策略戴康团队】市场下沉视角重估中国制造优势——“此消彼长”系列报告(七)

2022.7.5【广发策略戴康团队】“此消彼长”下市场增量资金从哪来?—“此消彼长”系列报告(四)
2022.7.3【广发策略戴康团队】此消彼长行情,中国优势资产如何扩散—周末五分钟全知道(7月第1期)
2022.6.25 戴康:此消彼长,水到渠成——A股中期策略展望
2
中国优势系列

2022.8.17【广发策略戴康团队】如何兼顾估值与景气:久期收缩新视角——“中国优势”系列报告(三)

2022.8.10【广发策略戴康团队】中国“出口链”优势的3个维度——“中国优势”系列报告(二)

2022.8.2【广发策略戴康团队】从美股FAANG看中国“优势资产”——“中国优势”系列报告(一)

3
不卑不亢系列
4
慎思笃行系列
2022.3.20 戴康:“逆全球化”下的慎思笃行——A股春季策略展望
2022.3.8 戴康:“慎思笃行”当前怎么看?——慎思笃行系列报告(五)
5
景气预期系列

2022.7.26【广发策略】如何通过“景气预期”实现行业比较——“景气预期”行业比较框架系列(一)

6
周末五分钟系列

2022.8.14【广发策略戴康团队】7月社融对市场及小盘股的影响——周末五分钟全知道(8月第3期)

2022.8.7【广发策略戴康团队】“此消彼长”挖掘中国优势景气方向——周末五分钟全知道(8月第2期)

2022.8.1【广发策略戴康团队】如何继续寻迹景气扩散新方向?——周末五分钟全知道(8月第1期)

2022.7.24【广发策略戴康团队】中报与基金配置下的“中国优势”线索——周末五分钟全知道(7月第4期)

2022.7.10【广发策略戴康团队】“此消彼长,水到渠成”抓牢景气资产——周末五分钟全知道(7月第2期)
7
稳增长进化论系列
8
双碳新周期系列
9
新兴向荣系列
本报告信息
对外发布日期:2022年8月18日
分析师:
戴康:SAC 执证号:S0260517120004,SFC CE No. BOA313
李学伟:SAC执证号:S0260522070010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感谢您的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