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里的《纽约客》
戳蓝字一键关注渡十娘
转发也是一种肯定
文字|渡十娘
编辑|渡十娘
2020结束的时候,我们都祈愿2021会过得好一点,但是——

2021我们到底经历了什么?看看这一年《渡十娘》发表的文章就知道了:
首先,按照时间轨道我们来整理一下大事:
新年伊始,美国大选正式落幕,“Trump时代”过去了么?!
华盛顿延续着2020年大选的战火:Trump发动暴力撕票;朋友圈里的撕裂进一步加大,取关,拉黑,都显示了一种初入修罗场的稚嫩。无法容忍与己不同的意见成为华人群体不断分隔开来的重要原因。
Trump总统,你欠美国人民一个道歉!
当人们发出这样的呼声时,2021已经汹涌而来了。

然而,总统被“禁言”,美国哪里有“言论自由”?!为此,遥远的海那边发出了爆笑。不过他们当然没有料到,几个月后川大人很快投入了自媒体行业并且到2021年底的时候已经占据了庞大的市场份额,这让2022年即将举行的中期大选变得愈加扑簌迷离了。
1月14日,MIT教授被FBI突然带走,华裔社会反响热烈。陈刚教授的遭遇并不是个案,待到年底,哈佛白人教授查尔斯利伯被定罪,可以想见,这是A国针对C国科技领域的一场阻击战。而“瞒报收入”等罪名显然在未来的CA交流上会成为重要的证据链。 
一月份最大的事情自然是新总统入职。然而,
拜登开启的新时代,将何去何从?
二月份,寒冷的冬季狂扫全美,能源富州得克萨斯怎会大停电?!一夜之间很多人流离失所。然而,媒体却爆出了美国大瓜:最没有同情心的政治家是如何炼成的?德州共和党议员克鲁兹竟然抛下冰天雪地中的百姓,自己去坎昆度假了。
三月份,六名亚裔女子遭枪杀,种族仇恨来袭?而在Stop Asian Hate的呼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华命贵”的觉醒
四月份,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在上海车展中翻车了。然而,特斯拉事件还没完,群众和群氓已经分了阵营。渡十娘竟然3/5编辑是特斯拉车主,于是立刻组织听美国前员工和资深车主怎么说
这个月最令全世界关注的是:菲利普亲王葬礼,女王从此独坐。一段佳话还是一地鸡毛,总之故事降下帷幕,彼此善始善终。
这段爱情刚落幕,那边前世界首富离婚了:比尔盖兹那么多钱都放在哪里?这是继亚马逊贝佐斯夫妇和平分手后的又一宗高净值人群离婚经典案例。这离年底美籍日裔李靓蕾为什么这个时候撕王力宏还有足足大半年。不知道在这大半年中他们又度过了什么。为什么没有好好学习一下首富们的经验呢?花落去,燕不归——盖兹夫妇离异应该认真读读。
2021年的儿童节也迎来了中国开放三胎的新政策,人们一夜之间惊讶:开放三胎欢乐多,原来郑爽是“卧底”?!但即使如此,TP依然是今年的流行语。要知道C国人口出生已经到了历史最低,关键是,年轻人们都不愿意结婚
八月,拜登总统下令撤兵阿富汗,一夜之间喀布尔让全世界揪心:塔利班迅速拿下喀布尔,是“阿富汗人民意志的胜利”么?同时也呼吁:营救助美阿富汗人是A国的道义责任永远作不了塔利班的人——再忆少年塔利班
十一月,一代美学大师李泽厚离世。海外文人谈李泽厚:一代人心中美的启蒙者;同时,一位华裔女性在美国政坛脱颖而出:张少威 :M国「进步派」在波士顿试水;同月,C国试点房产税,但是——房产税全面推开前,得想清楚这几个问题.
一桩又一桩枪击案,一个又一个无辜的生命,一段又一段割裂的情绪,一桩又一桩啼笑皆非的判案——枪击杀人的白人男孩被判无罪,这不是美国想看到的判决。而这一切令人不觉频频追问:美国真的变了么?
岁末,著名史学家,上帝的中国儿子——史景迁去世;而他《改变C国:在C国的西方顾问》也将永留人心。
其次,我们来聊一聊民生,依然按照时间轨迹:

二月份中国刚过完春节,一个叫马金瑜的女记者在网上求救:被少数民族丈夫“家暴”,希望带着孩子重新开始新生活。然而,马金瑜挨打了,到底是家暴还是家务?
五月九日,16岁少年小林在成都坠楼,面对其母亲遭遇的网暴,我们发出了成都七七:迟到的真相和缺失的公信力;小林尸骨未寒,甘肃又传来噩耗:中国最好的越野赛选手在恶劣天气下几乎全军覆没。为此,渡十娘特意邀请专家来给野外爱好者提个醒:从世界顶级越野跑强制装备规则看甘肃越野赛之荒诞。无论如何,生命都是第一的。
六月份,一个叫张锡峰的高三学生火了,同样火的还有他的“母猪拱白菜”论。那么,土猪进城拱白菜| 凤凰男的择偶观和婚姻走向到底如何呢?一时之间网络上嬉笑怒骂,但也让我们看到了当下阶层跨越之难与之迫切:张同学,你到底动了谁的奶酪?!
七月,复旦青年教师姜某华仇杀系书记王某的悲剧震惊了海内外。面对国内效仿美国的非升即走制度,华裔教授给出了美国大学“非升即走”的终身教职制度之我见;而美国七月份发生的大事无疑是富商们纷纷“一步登天”了:学渣,奸商,变态 ——看维珍老板如何先一步登天?
七月流火,郑州地铁站:有个叫妞妞的孩子要回家。一场暴雨让我们看到了官僚的可怕也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人的人性光芒。
六月三十日,杭州特大纵火案受害者林生斌发微博官宣生子。于是,从七月初开始,整整三个月,林生斌撑起了整个流量世界。面对阴谋论四起,渡十娘说,等你家里也死了几个人,再来谈“人设”这件事吧
九月,刚刚开学,一个查寝学姐张美玉火了:当查寝学姐张美玉遇上西安地铁小保安;同是草民韭菜,相煎何必太急?!911纪念日,我们依然在愤怒和怀念中度过:生死两茫茫 —— 纪念911事件20周年
十月,随着疫情的延续,今年多少公司已经搬离加州?A国为什么要针对 C国的棉花?一地鸡毛的疫情中的美国,在重建的路上慌张又顽强。
十一月,上海某小学校做心理测试,量表句句涉及自杀:小朋友,今天你想自杀么?
一时之间,吐槽遍地.....

本以为这个已经够离谱,但12月的大瓜除了小作文之外,年尾竟然来了个眯眯眼大乌龙:一觉醒来,原来我已经不配做中国人了。好在这个圣诞有些不同,因为两位热心的华裔女性做了一件特别令人温暖的事情,发动了全网全球的华人,帮助这一群特殊孩子清空了Christmas和新年愿望:他们被美国家庭收养,这个Christmas却感受到了自己来自中国
除了甜酸苦辣的民间尘埃,这一年《渡十娘》还奉上了不少时尚看点:
比如总统就职典礼的八卦时尚看点,详尽描绘了这场全球瞩目的大典中,各路神仙的衣着品味,而美国华人,“越来越土”是混错了圈子
除了穿,还有吃,不过大家都说,如何像史上最强四分卫一样吃:汤姆 · 布雷迪的疯狂自律我们绝对做不到啊!
处处都要减,唯独一个地方都喜欢增:关于女性胸器你也许不知道的七件事
这一年,其实最火爆的应该是明星翻车现场了:
一月份,郑爽被爆出代孕风波,我们却说,代孕,在发达国家是一种公益
八月份,吴亦凡倒了,曾经被资本操作的声音也该清算了吧
十月份,李云迪被拘留了,那一天华裔刘晓禹获得了萧邦大奖:从李云迪到刘晓禹,肖邦的浪漫是永恒的
于是,借着霍尊和李云迪的热搜,一个由“渣男”拉红的综艺节目终于让我们满足了
十二月,我们也迎来了年度大瓜:王力宏人设坍塌。然而,李靓蕾:你赢了全世界却输了自己。女拳主义与女性主义境界竟然如此不同。
虽然国内明星一直在翻车,但与此相呼应的却是欣欣向荣的影视行业:
大概是在家的呆久了,通过屏幕看世界就成了一种习惯。三月份,奥斯卡拉下帷幕,两部同为华裔导演的作品吸引了众多的眼球:十八年后中国电影再度入围奥斯卡,《少年的你》到底好在哪里?同时,人们也看到了CA两国就一位导演的不同对待:A国:《无依之地》能否问鼎奥斯卡?C国:ZT是否会被“封杀”?
赞助影视剧“小舍得”的培训行业大佬,恐怕做梦也没有想到,一部电视剧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因为数月后,一纸文件下达,双减也同时减掉了他们的饭碗:《小舍得》没告诉你的事:做题家没有未来
一部HBO爆款新剧《东城梦魇》,瞬间地球两端都刷屏了。但也引来了腾讯的质问:为什么一部没有版权的剧集,已经在中国的网络上盛行了?由此也拉开了国内视频网站的面纱,直到年底爱奇艺大量裁员,我们才惊觉内容制作在中国依然举步维艰。
借着林生斌事件,一部台湾早先的剧集“我们与恶的距离”浮出水面,向人们发出了——以“正义”的名义,我们可以杀人吗?的质问。
《鱿鱼游戏》蔓延开来差不多是一夜之间的:NJ时代的《鱿鱼游戏》,底层韭菜们的命运让我们看到了全球底层劳动者一样的命运。
十月,国庆献礼《长津湖》成为票房大赢家:独探长津湖让你我从不同角度看到了那场战争的残酷;与此同时,我们也重新回顾了《战争与和平》,历史与小说
年底李靓蕾的长篇连载小作文,让我们想起了一部电影:《Gaslight》。而
李靓蕾口中的“煤气灯”,是美国右翼保守派最喜欢点的一盏灯
。但是有一部网飞新剧还是让你震撼了,因为我们
在《不可饶恕》里看到真实的人世间

最后,始终牵挂着我们的,当然还是疫情了:
年初,疫苗横空出世,大家都在问:
疫苗开打,你决定了么?!
与美国这边大力推广疫苗的紧张局势不同,海那边却风平浪静,有人
在华山医院看“张爸”
,张文宏继续担当着C国抗疫良心代言。

疫苗边打边疑。那就让硅谷医生告诉你:强生疫苗到底怎么回事;但是在美国打完疫苗,回国还要隔离一个月?这使得很多海外游子被困在了他乡。
但即使如此,人们还是在努力移动来保持生命的存在。有人在疫情蔓延时,四千公里看美国;也有人从美国——中国:冲破疫情的万里归家路;有人回中国就有人来美国,Iris的疫情期赴美记记录了这个叫Iris的女孩子在疫情中万里赴美的感受。
群体免疫到底能不能实现?数学家算给你看
。虽然人们对于抗疫的方式各抒己见,但内心只有一个声音:让疫情早一点结束。然而,
打了疫苗仍然确诊?辛普森悖论之疫苗效
用数据模型来解决你的疑问。

疫情中间,中美两国时刻剑拔弩张,而有一个人因为打电话而被审判:疫情中两次给C国政府打电话“透底”的米利将军可能是我们永远需要记住的两国平安度过2021的重要人物;国家之间尚且如此难以沟通,普通百姓更是如此:疫情下,你是啪啪啪还是离离离?
年底,Omicron从南非蔓延开来:Omicron, 世界人民的大救星? 到底是不是能够就此刹车,科学家们还在全力以赴;只期待疫情早早结束,2022,大家都能各回各家,各看各妈。
除了与时事有关的文章,“渡十娘”始终也坚持着“做中文公众号里的纽约客”,把更多美好的文字送给大家:
这一年,我们写了很多普通人的故事:
远去的母亲
母亲最后的念想
北岛:父亲
我和二哥
信谣传谣的美国人---原来你是这样的人
纪实:维族人乌木尔到底还是娶了他的汉族妹妹
非法移民Jane的非正常死亡
少年,像风一样自由奔跑
熊景明:一名研究助理的故事
耶鲁学生史力文为什么中止学中文?
这一年,我们也写了与名人的相遇:
我和哥哥的三次面对面
一代天娇林青霞,今生输给了秦汉
虽不完美,李云迪依然是中国最优秀的钢琴家之一
民国“渣”男连连看——渣男老胡
这一年,我们更是跟着作者们畅游世界,了解了各地风土人情:
台湾百年情色:阿公店
名字的由来 —— 故乡打拉池系列
中国女孩:凌晨两点半,我在喀布尔
2021: 在时光隧道中穿越美国大陆
风雪赶路人
去斐济——看地球上第一缕阳光
布达佩斯的蓝色狂想 
写完上面的这段总结,已经是过了跨年饭的时间了。屋内百合花开,屋外也并不寒冷。不仅没有白色圣诞节,连白色元旦都不见踪影。或许全球变暖,就是这个样子吧。

2021转眼就过去了。写(看)字,看电影,健身房,煮饭,遛娃成为了我生活的主旋律。虽然有些单调却并不乏味,我甚至有时候想,就这样一直封锁下去吧,很多事情就可以找借口慢慢做甚至不用做了。只是想起那些不能回家看望父母的人们,被封锁在小区里的危重病人和因为疫情影响而失业,破产的人们....感觉自己又未免自私了一些。还是祈祷能够早日结束疫情。
对于我来说,2021唯一遗憾的是很多旅行计划不得不被删除了,所以2022希望能够去更多地方旅行,也希望能有更多过万点击量的文章。期待有十万加,渡十娘的订户也能早日过十万。
感谢所有的朋友们。今年最开心的事情是去湾区见了新朋旧友。彼此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今年希望能见到更多的文友们。以文会友,人生一大幸事也。
——Sunny(波士顿)
一定要看——再见!2021,瑞士导演CeeRoo震撼混剪
我们一起来听听大家的新年心声吧:
陈茶(硅谷):
一早起来,不能再懒了,爬起来做清扫。这不仅是仪式,更是需要。远行回来,可以想象生活的状态,但跨年了,再懒也得清扫一下吧。如果真心,我痛恨对付一日三餐、天天洒扫的劳作,无奈却是凡人,又不肯直接卧在无一家什的地板上,只得纠结,一路纠结到2022的门坎。看到好多贺辞,冲着2021年喊再见,我捧着刚熬出的莲藕排骨汤,眼泪就要下来。2021,你们愿意再见?!当然,就是想见,也不可能,但我连矫情一下也不愿。没拿纸船明烛照天一烧,也是因为懒,但心意就是这样。学友唱,说再见,再见不会太遥远。现在知道,对有些物事,再见若成永远,是为㊗️福。我们迎来明天,明年,也是无可选择。像去抓阄,谁又不愿抓个好彩?所以迎新还是要祈愿,上苍保守,喜乐平安。
伊可(硅谷):
2021,我学着放飞自己。在中国文化下长大的人,给自己太多禁忌,太在乎输赢,太在乎世俗眼光。可是近两年疫情下来,越来越发现,人生是自己过自己的,自己开心最重要。那么就可以做减法,对自己不重要的事情,可以放开,放下,不理。2022,继续放飞,继续做最快乐的自己。
王婷婷(温哥华):
每天都是新的一天。元旦也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一天。没什么特别感触。昨晚看了一个作家写的年底总结写2021年母亲去世,哭肿了眼睛,今天眼睛痛。我就希望2022年能回国陪父母几个月。
沙田山居(香港):
2021岁末,我为一个年轻灿烂的生命流了很多眼泪,从成都七中来香港读大学又去芝加哥大学留学的郑少雄。不仅因为这些城市、大学与我休戚相关,更因为在这病毒缠绕的“非人”生活两年间,我失去了青春时代的挚友,失去了几个长辈,“生不易,死亦难!”此时此刻,我只愿每个人,每座城市,每个国家,多一些柔软心慈悲心,少一些隔阂与偏见,人类的共业早一点消除,悲剧就会少一些。和婷婷一样,我最近的目标:回嘉定看老父亲,回南通看快一百岁的小叔叔。
周仰之(硅谷):
今天是2021年12月31日,明天是2022年1月1日。一年中这个时候是大家把过好日子的愿望挂在心头,并且不断祝福亲朋好友们过好日子的时间。大家一遍一遍地重复着祝福的话,也特别希望能够心想事成。那么在今天这个日子我们可以来想一想过好日子需要些什么条件是应该的。过好日子需要的条件不少,而条件之一我认为就是要有点儿智慧。
智慧这词有点大有点悬有点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仔细想想也是可以解构的。比方我认为聪明就是博闻强记,十八年前读过的书都记得清清楚楚。而智慧呢,我认为则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得多长一个心眼。
如今托高科技的福,我们并不完全依靠传统的媒体如广播电视等提供资讯,而可以开第三只眼从自媒体处得到一部分咨询。这当然是好事,你多了一个更亲切的消息来源,比方健康讯息可能来自妈妈的转发,而文学咨询很可能是由出版社的公众号直接推送到你的手机里。
可是自媒体有自媒体的毛病,它由一个叫做流量的怪兽控制着。流量这事儿不好琢磨,从流量带来的利益也许微不足道,但是很可能是自媒体唯一的收入来源,那么用力过猛语不惊人死不休很可能就是自媒体的生存之道了。
好了,长了这个心眼以后再来看自媒体的报道就有意思了。
比方昨天看到一条自媒体新闻说Omicron和Delta 很可能合体成超级变种!可以让如今所有的疫苗都失效!!而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发出警告了,云云。为了更有说服力,这篇文章还贴上了世卫组织负责人犹心忡忡的大头照。惊人不惊人?可怕不可怕?这年还过不过了?明年怎么办??人类怎么办???
然而,你心情不好一天一夜后发现,这消息被辟谣了,你白紧张了。当然正反两个消息都收获了高流量,你这颗韭菜虽然没有被收割真金白银,但是至少被收割了一部分过年的好心情。
心情如过山车般上下起伏。一会儿是政治:美国政治中国政治中美关系。一会儿是疫情:中国疫情美国疫情世界疫情。自媒体再为了流量加加码,其中还夹杂一些娱乐商界明星们波涛起伏的瓜。以上种种已经足以把你紧紧地扣在手机上,忘记现实社会中的一切常识和过好日子所特有的安宁。
真的只是影响心情吗?在行为上也是有影响的,有的人会因为谣言而去抢购囤积物质,有的人因为看多了有关治安败坏的消息现在走在街上都会无端害怕。。。
特别极端的例子也是有的。
比方今天自媒体报道有一位名叫Kuachua Brillion Xiong 的华裔青年,携带了重型武器不吃不喝地奔袭了四十几个小时准备去袭击白宫。被捕后振振有词自以为正义的表达全部来自这二年自媒体里的政治谣言。啊哈,这二年传播政治谣言的当然不光是自媒体,传统媒体也是有的,量少一些而已。。。如此纷纭的世界你不多长一个心眼行吗?
所以过好日子需要一点儿智慧,句号。
祝你新年幸福快乐,感叹号!
湖衣(波士顿):
翻开朋友圈,惊讶地发现这一年竟过得比以往更为丰富。
结交了两个可以一起旅游的朋友;建起了菜地与花园的雏形;写了不少诗词与文章;参与了很多社区活动;拿到了总统义工奖;成了镇政府的一员......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疫情带来了不便,可也带来楔机。走出舒适区之后,更容易看到天地的广阔。
东瀛弱水倘可渡,与君握手登蓬莱。
戴耘(纽约州):
022年第一天,感觉就是另一天,没有多少激动和期待。没人打扰的生活的好处是元旦节可以开写一篇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的约稿。
要说对生活的感受,用《爱情神话》里李小姐的话,是感到了生命在走“下坡路”,只不过李小姐还可能有些矫情,我这个年纪说这话便是认命(resignation)。感觉人生和下棋一样,总觉得该收官了,只不过收官也要收得漂亮,不能半吊子,掉链子,虎头蛇尾。
认命的一个好处就是淡定。虽然不能说已经完全荣辱不惊,但基本是在践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比如一些学术上的申请项目,不在我个人控制之下,得失不会过于在意。2022年还是有很多期待,最近的可能是四月份趁开会的机会去看看在洛杉矶的多年不见的同窗挚友。希望明年夏天疫情成过去时,届时回中国到各处走走,会会老同学,希望我参与主编的《追忆流逝的岁月-7903》(我们本科入学40周年回忆文集)能够面世。当然,今年下半年开始的学术假,我希望能够过得充实而有成果,让我实现退休更近一步。
唯一感到还年轻的是对《爱情神话》依然充满期待,我说的是电影,no pun intended!全程沪语,不仅是看时亲切,更主要的是,如徐峥所说,更容易让我共情剧中人的状态、内心。看了一些介绍和听了一些观后感,觉得属于我喜欢的类型,人物有点都市雅皮士的味道,在看破与执著之间,很不错的生命状态。当然,如果真的遇见“生命的绽放”,又何乐而不为!哈哈!
晓霜(硅谷):
2021 年的最后一天。北加,多日雨后的晴天,在室外,干了一天的体力活。晚上回家,做了一餐火锅。孩子长大有了自己的生活,祝福他们。回归二人世界。
这是怎样的一年?疫情反反复复,没完没了;朋友聚会,大大小小,一边说着谨慎小心,一边继续参加想去的聚会,一种重新排列组合的生活。
疫情受困在家,受老同事之邀,年初加入新公司,开始居家上班,把大餐桌变成了办公桌,厨房变成了“办公室”。没有了IT support, 没有秘书和打字员,线下到线上,学习新软件,从拒绝高科技产品到不得不面对。本以为可以“安然”退休了,不料开启职业生涯新篇章,经历了如同刚入职时的新鲜感和挫折感,新的经历。
年底最后一天感叹,想做的事总是多于我能够做到的。尽力了,便留一份平安在心中。零零碎碎的日子拼凑出新的图案,此刻可以看到一个个完成和待完成的puzzle …
2022的打算和心愿,还没来得及想,已将跨年。意外总有多于计划,那么就不想过多计划了。此刻,我和先生坐在加州家里的阳台上,虽是冬季,围着暖气,仰望星空,心中充满了暖意。祝福远方的和身边的亲友,新年快乐,平安喜乐!愿新的一年里,健康、好运、幸福与您常相伴。
罗新(新泽西):
我的2021年总结:
1、送走了一位朋友;
2、打赢了一场官司;
3、出了四趟“远门”;
4、和同学聚会若干次;
5、七彩娘娘聚会十余次;
6、组织了二十多期讲座,听到的最欣慰的一句话:“罗新,你们的讲座救了我一命。”
7、写了将近100篇文章;
8、年初参与反对歧视亚裔活动,年中组织给河南水灾捐款,年末发起了“心愿单”行动;
9、1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在今日头条上开始转发我写的那些关于美国收养家庭的文章。发到第六篇后,被认定发布“低质内容”。头条梦破裂了。
10、最重要的,打了两针疫苗。
新的一年愿望:继续前行。
海云(新泽西):
时代广场的新年夜,我们一家经历过三次,每次都很难忘。
去年因为大流行病,纽约停办了守岁夜的时代广场Party,今年又恢复了,即便Omicron大爆发,依然如期举行。
我们今年就在家看着电视等时代广场的大球落下了。
倒计时一起数秒,5,4、3、2、1,能一起倒数岁月,也是一种缘分呢!
送走2021,迎来2022,正如女儿说的:2021 kinda sucked, but we got to do what we want to do.  她完成了她第一年全职的Tattooist 的职业,儿子完成了历时九年的本医联读外加一个苏世民清华的学位,先生在家工作了一年,而我零零碎碎的文字,算是记下这大流行病岁月的流水账。
生活仍在继续,我们期待崭新的生活,没有Pandemic的生活,期待新的一年每个人都能有更好的生命体验。
Sue(硅谷):
朋友问:“2022迎新party还开吗?”
我说:“疫情期间,不宜party,我就在家陪小外孙迎接他人生中的第一个新年吧。”
小外孙已满月,能吃能睡会哭闹。他对声音和物体也有了反应,会吃力地扭着小脑袋,寻找声音和物体的方向。
时间过得真快呀!
2021已近尾声。回想这一年的日子,如梦一般,那梦还不太远,庆幸还未碎成片。
疫情前的生活仍鲜活而真实的在记忆版图中回放。回国访亲探友的欢笑,国外旅行点滴的美好,自由出行的日子仿佛就在昨日。
眼下,一切都变了。疫情可怕地摧残着人类,我们被迫宅在家中,彻底改变了以往的生活模式,转眼便是二年!
我彷佛又回到了久远的农耕时代,生活开始变得简单,平静而纯朴。
疫情带来的种种并不美好:出行难,聚会难,不敢这样,不敢那样,笑容在口罩里也闷得变了形……
虽然疫情给生活带来了许多遗憾和无奈,但我所幸有了山宅,许多的不如意被山宅生活所弥补。
劳作的乐趣,花香的迷人,孔雀的美丽,天鹅的调皮,晨曦的阳光,夕阳的余辉,星空的神秘,雨后的彩虹,田园的诗意,无一不美。
前些日子,朋友送我一些芹菜苗。她兴高采烈地讲述着种植心得,并说每天钻进院子便停不下手,不亦乐乎一干便是几小时。
我理解她的快乐。曾几何时,我也开始和她一样沉迷于养植,成了业余菜农,果农,动物饲养员。有一晚还梦见自己被聘到动物园工作,整晚在梦中乐,乐醒后,赚足了一天好心情。
这些日子又迷上了小花园,成了十足的花痴。天天打开小红书,看着里面各路高人秀出的风格独特的小花园视频,心一痒,便去附近的日本花店,将有趣的,喜欢的花架,花盆,铁艺等统统“扫荡”回家,顺手又选了一些花草,动手便将房子周边一角整理出一个中庭小花园。那里曾是夏日烧烤,冬日取暖的地方,遮阳架下有几把沙发,边上零乱散放着几盆花木,有些杂乱无序。而小花园是有讲究的,要有别致的高低花架,情趣各异的饰品,风格迥异的花盆搭配,最重要的是各种芬芳馥郁的鲜花和植物。如今身在其中,花径里的余香便成就了我一个舒心而自在的环境。
生活的理想于我的年龄而言,已非诗和远方,只要有一个栖身之地,能够面对一切失落,守护一寸天地,心便踏实了。
又闻到了小外孙的奶香味儿,又瞧见他诱人的浅笑,皱眉,哭闹,噘嘴的卖萌样。
一张白纸的他,等待他的又将是怎样的生活?
此刻,我透过山宅的窗口静观雨后的群山,迟迟不忍收目。
烟雾中,时隐时现仍看得清山峦起伏,连绵叠翠,朦胧空灵,宛若仙境。只是我分不清,哪里是起点,哪里又是终点。
疫情不也如此吗?危机或许就是转机,低潮可能就是起点。陷入困境,跌入低潮时,我们必须调整心态,积极面对,蓄势待发,生活才有希望。
2022在即,相信只要心里种下快乐,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愿疫情早日结束,人间皆安。
绿骑士(巴黎):
光的行列
整整兩年了,硬硬的生離,冰冰的死別。疫魔要把我們困在五指山中玩弄。歲末子夜時刻,大家舉杯迎接新年,香檳金液中串串小泡上升又消散,像無可把握的夢想,仍要盡情乾杯。互祝幸福,心情卻不免忐忑。面對浩劫,人是何等渺小。在困難中,感謝援手,感謝關懷,感謝雖遠隔天涯、卻是最親近的同路人。原來都靠一顆心,像黑暗中不熄的火種,去面對,去尋求出路。無可回報,也願化為一隻小小的螢光蟲,加進光的行列。
周蜜蜜(香港):
2021年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虽然是新冠肺炎疫情延续的第二年,但是因为有了疫苗,全世界各国都纷纷解封,因此我的生活以致于人生也开始解封。因职责与感悟相交相关,首要的还是想为孩子多做一些能做之事,包括做讲座、写作、审批各种征文比赛作品、编写不同的教科书……等等。该年也在香港和内地出版了包括 童年回忆的三本书,算是没有浪费时间,对自己对读者都有一个交待了。但最可惜的2021年有好几个文坛艺坛的前辈名人相继离世,这竟是我有生以来写得最多悼念文章的一年,想来总是不免伤感。希望来年的生活更加充实健康,还愿全世界的疫情早日结束,让所有人都过得平安顺意。
王晓燕(北京):
2022年,希望能放声歌唱,拥抱更加平凡的自己!
Koler(深圳):
2021,疫情肆虐不言弃,苦中作乐书相伴;
2022,曙光初现再出发,诗和远方在召唤。
黄虹坚(香港):
送旧迎新,二零二二年如约来到。
自小爱写几句新年愿望,有的是懂的,如祝自己学习进步,家人健康;有的却是不真正懂的,如国泰民安,世界太平。到真懂时,已明白国事纷繁、世界混乱,那八个字是难以实现的终极目标。
明白之后一度沮丧,新年时不再玩「新年祝愿」这套青少年热衷的话语游戏。
近年网络成世界,年节多了你来我往的互贺互动,不好意思只接受亲朋的祝福,便又复活故技,送出期昐。老套的「国泰民安、世界和平」竟是最常送出的心愿。在疫情中,在当今的世界环境中,这是最具现实意义的祝福。
家人都在面对人生各种难题,祝我最爱的亲人们遇逆化顺,健康快乐!
对自己也说几句话,祝脑好腿好笔头好,唏嘘实在些,希望贴地些,文笔独特些……再祝愿投资环境顺利些,好赚些小钱去吃吃喝喝哈!
苗晓霞(香港):
2021不平凡的一年,「渡十娘」的文章不仅帮我及时了解疫情及社会信息,很多美文也同时成为我的心灵安慰剂。
卢晓梅(苏州):
刚刚同女儿通了视频,已经两年未见,她自己在家剪了头发,朝气蓬勃,像一只新鲜的红苹果。让新的一年就在红苹果的芬芳里开始吧,愿远方的亲人都能团聚,愿爱与希望战胜一切。
吴正(香港):
我的新年感言就一個字:善;或两個字:向善;或三個字:心向善;或四個字:人心向善。一切法从心想生,与其盼望灾患早日结束,世界重新变得好起来,不如先从自己做起:善待他人,善待众生,善待大自然,唯其如是,便是善待了自己。
芒鞋儿(东京):
2021新冠的一年,工作改成远程,我开始学习如何健康生活,每周跑步三四次,每次五公里。我开始研究健康饮食和间歇性轻断食,最初是为了提高免疫力,帮助家人在新冠中更好的生活,渐渐发现这样的生活给了我更多的活力。
2021年我公公仙逝而去,一直喜欢游离在世界各地的工作狂先生变了很多,变得更注重家庭。生活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另一扇窗。生活的变化,如同水滴石穿,日积月累。年历上的新年并非真正起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渐变积累起来的力量推动发生的变化,往往成为我们人生的新起点。
姚船(多伦多):
年历翻过新的一页,期望人類在与新冠病毒战斗中也翻过新的一页,彻底把病魔打垮。人们可以尽情嗨起来,唱起来,跳起來,快乐不再只是奢望和祝福,而是發自内心的微笑。美好的大自然在等着我们的脚步,親朋好友正在等待我们的温暖…...2022,真正和平、愉悦、自由幸福的一年!
冯进(爱荷华):
2021年疫情依旧一波三折。身处美国大学,尽管99%以上的学生、95%以上的员工完全接种疫苗,周边社区的接种率远远不及。口罩令、接种令被“政治化”,更造成了社会分裂加剧,让人感觉象牙塔外无乐土。即便是象牙塔内也躲不过病毒。临近期末,大学有两名学生和一位教授核酸检测阳性。十一月底感恩节后南非通报测试出传染性更强的奥秘克戎变异毒株。尽管初步研究证明这种变异毒株并不更易致死, 但又一次让人感到疫情的阴影。
展望2022年,我们大概还要跟病毒打持久战。哪怕大规模的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结束,戴口罩、接种疫苗在今后长时间内还是保护健康和生命的唯一办法。但在疫情下生活了近两年后,人们向往正常生活的渴望也越发强烈。已定下2022年一月下旬去华盛顿开会,二月中旬去东岸一所大学进行项目评估,也希望夏天能再次回国。无论如何,山河依旧,日月不变,你我都在,就是幸福的日子。
李大兴(南加州):
苏炜兄圣诞赐诗步原韵奉和
读史经年未烛微
尔湾昨夜雨霏霏
世间近事谁能料
方外远人何日归
初雪凭栏伤岁暮
晚霞对海忆春晖
诗中自有好风景
极目长天孤鹜飞

山中访友偶题
叠嶂层云倒影凉
山中仙境沐斜阳
朵颐畅饮烹牛酒
论世清谈举玉觞
一览边城灯火远
忽怀故里少年狂
新词旧盏无新意
人散更深夜路长
你是我的阅读者 我做你的渡十娘
昨日更新:
热文链接:
栏目:
读完请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I 网络
整理 I 编辑 I 渡十娘
清单内容来自 I 渡十娘
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生活中
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十·娘
DES
IGN
发现 I 家庭 I 乐趣
想每天与渡十娘亲密接触吗?
喜欢?粉她!
有话想说: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