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里的《纽约客》
戳蓝字一键关注渡十娘
转发也是一种肯定
文字|戴耘
编辑|渡十娘 

编者按:
一大早跳出弹窗:李云迪被举报了。要知道昨天晚上编完这篇稿子还在想:这么高大上的主题,会有人点开看么?

现在我不愁了。
但《渡十娘》就是严肃的公众号,我们虽然也会就热点来做些自我发挥,但根本上是不哗众取宠的。“李云迪被举报”作为一个现象我们不想赘言。也不会因此减少我对一个钢琴家专业的尊重。但私下里,我们也希望,顺着这件事把一个严肃的话题提出来:2000年10月,年仅18岁的李云迪一举夺冠,成为名副其实的“肖邦代言人”。也掀起了华夏大地的“钢琴热”。
而在昨天(北京时间21日)刚刚降下帷幕的第18届肖邦钢琴赛上,华裔加拿大选手刘晓禹(Bruce Liu)夺得了第一名。
十八岁的李云迪揭开了中国大地如火如荼的琴童热潮

作者简介:戴耘博士,出生上海,就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上海大学文学院,1991年赴美留学,获Purdue心理学博士学位,现为纽约州立大学(Albany)教授
华裔钢琴家刘晓禹
的肖邦
写在前面:去年四月疫情施虐纽约州,困于家中,聊以音乐相伴,写下这篇小文。这些天一直在追正在进行的肖邦钢琴大赛,拿出这篇旧文凑个热闹。——作者
纽约州成了世界焦点;不是什么好事,而是成为美国新冠病毒疫情“震中”,朋友通过微信传来各种询问慰问或预防必读,其实纽约市才是真正的灾区,数万人感染, 弄得医疗资源突然吃紧,尸体一下子都难以处理,医院不堪重负,于是,六万多吨的海军医疗船开进赫德逊河驰援,纽约州开始执行“居家令”。我所在的赫德逊河上游,纽约市三小时以北的州府地区(Albany),确诊病例刚过三百,对一个近百万人口的地区,也就是千分之几的得病率,肯定少于流感。我住郊外,更是如同世外桃源。如张文宏医生所言,美国郊外的中产阶级,本来生活就是单位和家两点一线,至多当中加个节点:超市。现在好了,单位不去了,成了孤家寡人。前些年下围棋,不亦乐乎,可是误事,戒了。如今学校也关了,所有课都上网了,宅在家里的时间更多了。闷得发慌,于是戴耳机听音乐,散步听,睡觉听,洗碗听,上厕所也听。这些天更是迷上了肖邦的两部钢琴协奏曲。
一个月前看了纪录片《新版肖邦》,这是斯坦威(Steinway & Son)公司的一个项目(grant),讲的是肖邦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录制,由俄国的90后钢琴大师,91年出生的丹尼尔·特里福诺夫(Daniil Trifonov,)演奏,俄国资深音乐家米哈伊·普列特涅夫指挥,马勒室内交响乐团承担协奏。纪录片抓住我的首先是贯穿整部片子的两首协奏曲片段,德国人的专业录制的音乐效果确实不同凡响!制作过程的秘辛,我特别感兴趣:看看行内音乐人是如何诠释肖邦的。先是看了两遍德语原版,不知所云。后来看英语版,有“央视”的中文字幕,加起来看了不下十次了,熟到台词都能背了。我虽然音乐爱好很杂,但总感觉肖邦音乐不仅“好听”,而且和我有某种精神契合。
肖邦这两部唯一的钢琴协奏曲是他的早期作品,多早? 十九二十岁创作的。当时他正从华沙进军维也纳(受邀作巡回演出),就如一个刚被录取的小县城大学生要进军大上海了,踌躇满志又忐忑不安。当然,这两部作品(尤其是第二协奏曲)的“康斯坦契娅因素”也不可忽视,漂亮的康小姐是肖邦在华沙音乐学院念书时的同学,后来成来著名女高音。但这是一场单相思,别忘了肖邦写F小调时年仅19岁,所以只要记着对17-18岁的少年肖邦来说单相思有多美好而无奈就够了,没有这朝思暮想,也就没有第二协奏曲的美轮美奂了。更为重要的线索是,为什么后来他就不怎么写大型作品了:一个初出茅庐的天才一开始也是应景的,什么时髦做什么,慢慢才找纯粹属于他自己的表达方式。肖邦音乐的私密性(某种内心的戏剧和诗性)与据说是莫扎特开始的程式化协奏曲或大型交响乐不搭,就像肖邦的叙事曲格局里容不下贝多芬的英雄主义,德彪西的“月光”容不下瓦格纳的“太阳”一样——德彪西太私人了,完全受不了瓦格纳那种大排场的张扬显摆。
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俗称“E小调协奏曲”,1830)第一乐章“庄严的快板”中弦乐背景下漂亮的钢琴旋律,我怀疑是受歌剧咏叹调的影响,轻妙而华丽,肖邦是歌剧迷,歌剧的影响在于不仅给了肖邦音乐歌唱性,而且还有作品中的心理戏剧性。肖邦对友人这样描述E小调第二乐章“浪漫曲-甚缓板”:“就像是一个美妙的春夜,在月光下的浮想联翩”( “It is a kind of reverie in the moonlight on a beautiful spring evening”)。接近结束时纯属天籁的神来之笔(一组三连音),如北极寂静中冰凌融化时的绝响。第二钢琴协奏曲(俗称“F小调”,1929)第二乐章夜曲调式的“甚缓板”则是经典中之经典。毫不夸张地说,丹尼尔对整个F小调协奏曲的诠释,精美绝伦。丹尼尔的演奏,我在“油管”上听了普列特涅夫指挥的E小调,F小调完整版,以及丹尼尔在2010年肖邦钢琴大赛上和2014年和以色列交响乐团合作的E小调,我还听了丹尼尔的其他作品的演奏(如柴可夫斯基第一协奏曲,拉赫马尼诺夫第二协奏曲),深深被他折服。Argerich作为肖邦大赛评委这样评价丹尼尔:“他的弹奏技巧太精妙了,还有他的触键——那种柔和而又灵动,太罕见了”。(“What he does with his hands is technically incredible. It’s also his touch – he has tenderness and also the demonic element. I never heard anything like that")。
俄罗斯钢琴大师:丹尼尔·特里福诺夫
我曾写过一篇《女儿的肖邦》的小文,讲的是女儿学习演奏肖邦的过程。《新版肖邦》这部纪录片,讲述的是丹尼尔感受、理解和诠释的肖邦:纪录片访谈中的丹尼尔竭力想传达他对肖邦音乐的理解,有时挣扎于找到最贴切的形容。丹尼尔的英语还不够纯熟,但也是因为用语言描述音乐本身是困难的,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应了维特根斯坦的名言,世界上有些东西无法言说,与其用苍白的语言描述,还不如沉默。不过,达尼尔还是传达了几个要点:
首先,是肖邦音乐的私密性。我用这个词特指音乐样式与个人情绪情感的直接对应,用丹尼尔的话说,肖邦的每个音符直接诉诸神经感受,无法用超然的方式去演奏,丹尼尔形容E小调第三乐章旋律的明快色彩时,将之比喻为一场太阳雨:明媚阳光下的倾盆大雨,酣畅淋漓。肖邦音乐的私密性意味着肖邦的音乐基质肯定不是贝多芬的强大逻辑,不是莫扎特的轻盈流畅,而是更具神经质(好的意义上)的灵性表达,时而柔情似水,时而激情如火,时而动如脱兔,时而静如处子。
其次,是肖邦音乐的不间断性,丹尼尔用钢琴演示了肖邦乐句和乐句之间的绵延不断的承接关系。他比喻说,肖邦乐句和乐句间没有句号,都是逗号和问号。他用E小调第一乐章的一个主题的拓展为例,解释说这样的演绎让人期待,聆听他究竟想说什么。他又形容F小调中第一乐章充满不安,疑惑,不确定性,寻求某种解决而不得。具体内容不论,这种心理戏剧性或张力(我所谓的“私密性”)充斥肖邦整个作品。正如普列特涅夫所说,有些演奏者可能就是演奏音符,而他(肖邦,达尼尔)是有话要说(“He has something to say”),这道出了丹尼尔的全部关键。丹尼尔真的是蛮拼的,每次演出后他需要一天时间恢复他的情绪能量“regain my emotional power”。
再次,是肖邦音乐的声音控制。丹尼尔提到手腕灵活的重要性,特别是手按键时的柔软、柔润、绵延,他形容如同手指没有骨头,或像章鱼的触角那样完全的柔软。纪录片中有一个细节,是他要求调音师提高键深,让声音更加可控。键盘音乐和弦乐不同,触键的力度,深度,时长(当然还有踏板),直接影响每个音的音色,音响,衰竭(时延),对这些专业音乐人来说极其讲究。触键的柔软性和深度代表了丹尼尔对肖邦音乐的理解。丹尼尔对肖邦音乐中的音符与音符、乐句和乐句之间的timing的处理,他对肖邦音乐的轻重缓急的拿捏,对钢琴音色的把控,显示出很高的境界。有时节奏上的一个极其微妙的迟滞,音符与音符之间奇妙的连接和混合,真能让肖邦音乐的“境界全出”。 
我相信,达到丹尼尔的钢琴技术水准的人世界上可能不少,但对肖邦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诠释能力,就需要更高悟性了。这就像围棋水平达到一流是一回事,达到超一流则是需要更高境界,光有技术已经不够了。这一点,普列特涅夫认为丹尼尔得益于他的音乐天赋的更重要一面:丹尼尔还会作曲。如果说演奏多少还有“复制”因素的话,作曲要求对音乐的内涵、形式、和表达有更深理解。丹尼尔这方面的天赋,很少人能企及。
特里福诺夫的肖邦是这个样子,那么其他的大师怎么演绎肖邦这两部作品?我带着这个好奇,把“油管”(YouTube)上能找到的版本大致听了一遍。弹肖邦的高手有欧洲老一辈的霍洛维兹(Vladimir Horowitz),鲁宾斯坦(Arthur Rubinstein),也可以算上傅聪。中生代有阿格里奇(Martha Argerich),奇默尔曼(Kristian Zimerman),年轻些的有俄国的基辛(Evgeny Kissin),格鲁吉亚的Khatia Buniatishvili,保加利亚的Evgeny Bozhanov,还有中国的朗朗、李云迪、王羽佳和韩国的赵成珍。我作为业余爱好者没有资格分析评价(正如让一个围棋爱好者评论围棋高手哪步棋下得不错),只能谈主观印象。
霍洛维兹,鲁宾斯坦应该是老一辈诠释肖邦的权威了,但可能年纪关系(90岁后弹的版本),当时录音效果也差,无法唤起我的热情。听了阿格里奇两个版本(1996,2010),阿格里奇的演奏行云流水, 让钢琴像小鸟一样歌唱(E小调第二乐章的那个天籁之音不可错过)。齐默尔曼是肖邦的同乡(波兰人),也是肖邦钢琴大赛中脱颖而出的大师,他兼任指挥演奏E小调,F小调,可惜录音差了些,印象一般(他演奏、伯恩斯坦指挥的贝多芬第五协奏曲《皇帝》精彩无比)。很巧的是中国的李云迪(2000年肖邦大赛第一名)和韩国的赵成珍(2015年肖邦大赛第一名)在大赛上演出了E小调协奏曲。赵对音色的把控似乎赢得了评委。他的特点是气定神闲,音色晶莹透亮,一尘不染,但在我看来平了一些,有些需要激情和变化的地方没出来。相比之下,李云迪高出一筹。当然,这样的比较可能有失公允。
钢琴魔女王羽佳
王羽佳,Khatia都是近些年在世界上斩露头角的国际新星,Khatia的风格颇似丹尼尔,非常个人化的诠释,但有些段落似乎快了,交代不够清晰;丹尼尔弹得再快,旋律依然可分辨。和丹尼尔同年(2010)参加肖邦大赛的保加利亚小伙Bozharnov非常出色,富于激情,声音色彩丰富(虽然个别地方出现失误),两人得了第三四名,个人觉得不比那年的第一第二名差。我还听了朗朗2004年的E小调协奏曲演出,钢琴音色太清脆,太单薄,最后的Rondo和丹尼尔差距明显。王羽佳来过Albany,演奏了斯克里亚宾和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我和女儿去听了),她的演奏技术估计和丹尼尔在伯仲之间(“油管”上有人还把她和丹尼尔的演奏剪辑在一起),但丹尼尔是有钢琴诗人气质的。以王羽佳的气质和技术,似乎更适合演奏现代作品。当然,这纯属印象。既然是外行评内行,就不需要挂“免责声明”(disclaimer)了。总体看,弹肖邦的高手,东欧,俄罗斯,亚洲占了大半。我猜测,这些民族可能与肖邦音乐更有亲和性,就像德意志民族对贝多芬,美国人对格什温更有亲和性一样。当然,这不代表不能作跨域的欣赏。

所有人听下来,可能是先入为主吧,我还是有“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我觉得同样精彩,百听不厌的,还有丹尼尔的俄国老乡基辛,唯一的区别是基辛看上去永远是个佛系青年,气定神闲,每一乐句都是成竹于胸。丹尼尔则是全情投入,大汗淋漓,每个乐句都有独到的特氏印记(signature),一场演奏下来,深陷于情绪中久久不能自拔。在肖邦的众多诠释者中,似乎存在技术学派和表现学派的差别。技术派偏向古典,强调扎实的功力,技法的纯熟,表达的准确到位,画风如安格尔,或称之为“无我之境”;表现派强调浪漫,凸显作品的感受性,演奏者的个人诠释,音乐作为即时沟通的流动性,画风如梵高,或称之为“有我之境”。基辛偏技术一些,丹尼尔偏表现一些。但是,丹尼尔在片中引用霍洛维兹的话,认为演奏肖邦时要追求莫扎特的明晰节律,而演奏莫扎特时要演绎出肖邦似的丰富情感世界。其实,这可能正是肖邦的两面:肖邦是浪漫的,诗意的,私密的,个人的,但肖邦又是古典的,纯粹的,造化的,严整的。

巴尔扎克说,肖邦是天使,李斯特是魔鬼。理解肖邦,最好拿他的伯乐李斯特来比较,两人性格上是外向型和内向型的绝妙反差:李斯特的做派张扬,显摆,人来风。肖邦则羞怯,敏感,神经质,对陌生人心存恐惧(肺痨可能与他的性格也有关)。李斯特的肖邦,肖邦是不认同的。当年肖邦初出茅庐,得到李斯特的大力举荐,在维也纳沙龙里,李斯特向众人引荐肖邦,随手弹起肖邦的作品,结果肖邦居然不领情,对这位乐坛大老面露愠怒地说,“这不是我的作品”;他一定是听到李斯特的演奏过于夸张,过于炫技,自然有一种被糟蹋的感觉。对肖邦来说,虽然李斯特的技巧肖邦可能望其项背,但音乐中技巧永远是为内涵服务的。

纪录片片名《新版肖邦》(“A New Chopin”)另有用意,因为原创的两部协奏曲协奏部分除了开头的豪华呈现,基本是烘托钢琴的背景和弦,对此,音乐界历来颇有微词,当年柏辽兹就评论说,这“协奏”部分如陪衬,声音太响了喧宾夺主,太轻了像蚊子叫又觉得是恼人的干扰,好像诺大一大帮子人在钢琴背后跟着打酱油,还不如统统去掉。所以这回老爷子米哈伊亲自操刀,修改了交响协奏部分,所以《新版肖邦》是二度创作。肖邦是否认同,肖邦能否被重新诠释,这个可以争论,但修改过的协奏部分确实更为出彩(尤其是几个地方交响乐团与钢琴的“对话”)。
演奏肖邦需要感性和浪漫情愫,同时需要扎实的演奏功底(如对音色和节奏的把控能力)。我觉得这些决定了像丹尼尔这样的年轻演奏家具有优势,对他们来说,肖邦还是鲜活的,我担心年纪大了会失去对肖邦音乐的感受性,失去激情。我喜欢丹尼尔的全情投入,普列特涅夫说:每个音符和乐句,丹尼尔都能转化为内心的感应,私密的话语,所以听众也很投入,生怕漏了一句,没听清他在说什么。我也喜欢演奏者把所有细微处交代得干净,同时要弹出肖邦的灵性,需要传神。然后,就是每个演奏家的个人诠释了,各显神通,没有对错,只有高下。对我等音乐的吃瓜群众来说,那就是青菜萝卜各有所好了。当然,吃瓜之余,也不能误了正事,只顾了斯坦威的grant(这部纪录片),忘了手头在写的grant(研究经费申请),就此打住。
戴耘写于2020年4月7日Albany家中。是时,“新冠病毒”(COVID-19)在美国尤其是纽约州施虐。全美确诊病例过三十万,死亡八千余。
另,本文照片为最新特氏演奏肖邦专辑,能上Youtube读者可访如下网址:
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丹尼尔·特里福诺夫(Daniil Trifonov)钢琴独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WZBdu6Oqbo(2018, 米哈伊·普列特涅夫指挥,马勒室内交响乐团协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EFc-5Xturo (2014年,以色列爱乐乐团协奏)
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丹尼尔·特里福诺夫(Daniil Trifonov)钢琴独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6xG7-kReE0 (2018,普列特涅夫指挥)

图片 I 网络
整理 I 编辑 I 渡十娘
清单内容来自 I 戴耘
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生活中
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十·娘
DES
IGN
发现 I 家庭 I 乐趣
想每天与渡十娘亲密接触吗?
喜欢?粉她!
有话想说: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