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本硕,工科女小土,家有蛋定两兄弟,点击蓝字关注,一起理性育儿,少走弯路。
小土叨叨:今天这篇是我一直很关注的主题,以前写过给孩子找朋友的经历:《我真是太拼了,中年老母亲能有多卑微......》,当时有朋友留言说,有了孩子治好了自己的社恐,不过社恐听起来像个玩笑话,真的经历还是会觉得有点烦恼。 
今天这篇的作者是小伙伴西西,她家闺女点仔相对慢热又有点害羞,这篇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分享,相信对大家会有启发。
家有慢热又害羞的小孩,
我是这样想的
正文共:3588字 19图
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by西西
我家娃点仔今年3岁,是个非常慢热内向又害羞的小孩儿,简而言之,就是个社恐。
恐到啥程度呢,小区后门旁边有块儿空地,经常有小孩儿聚在那里玩,而我的小孩儿,为了避开他们,每次出去都坚决不靠近那个区域,即使多绕一大圈,她也要坚持从另一个门走。
万一不小心“狭路相逢”了,那简直就是大型灾难现场。有次带她出去骑平衡车,迎面看到了楼上的小姐姐,人家很热情的跟她打招呼,没想到她如临大敌,骑着车撒腿就跑。
快溜!
小姐姐估计也没见过这种操作,愣了一下还以为她没听到,就在后面边追边喊,妹妹你等等我,要不要一起玩儿啊。
这一追更不得了啦,她把车骑得快要飞起来,带着哭腔大喊妈妈,妈妈……妈妈已经尴尬得快用脚趾抠出别墅了,快别喊了啊!
 01 
一个慢热的小孩儿
她的这种社恐自然也给大人带来很多困扰,除了这种时不时的尴尬之外,更多的还是担心她会难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担心她以后的社交问题。
因为无论我再怎么不愿意承认,在我们的社会里,外向就是一种更讨喜的性格,它能让人联想到热情、自信、开朗、富于领导力等种种美好的词汇,而内向只能让人想到孤僻、阴暗、胆小、木讷……他们的优点显得如此稀少又难以发掘,以至于需要有人专门写本书告诉他们。
 02 
不一样,真的不一样
不过吐槽归吐槽,为了闺女能正常融入社会,我还是买了不少这类书来看。
书上说,内向和外向的人,脑回路真的是不一样的。

图片来自《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
有研究表明,外向者和内向者的血液在大脑中的分布是不同的:外向的人血流量集中在大脑后叶,那里是掌管行动的区域,所以他们看起来更活跃也更冲动。
而内向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大脑中负责计划、思考的前叶区域的血流量更大,也就是说,他们在真正行动之前,倾向于先进行深思熟虑,在脑海中模拟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以至于看起来可能会慢半拍。
就像脱口秀大会上鸟鸟说的,哪怕是被老虎咬了,遇见武松经过,开口求救之前也得先想想,是应该叫武老师,还是叫松哥。
于是当外向的孩子已经打成一片时,慢热的内向小孩儿可能只是在一边默默观察,以至于显得没啥存在感。

但这并不意味着慢热的孩子永远热不起来,喜欢独处,先观察思考,再采取行动,这就是他们的处世方式
而且这种思考并不完全是无意义的社交纠结,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独处时的思考自然也会越来越深入,成长为思想家、领袖或者是艺术家,比如爱因斯坦、林肯、贝多芬等等……

图片来自《学校里的害羞孩子》
尽管没那么喜欢成为人群的焦点,内向的人也可以hold住聚光灯,甚至成为偶像明星。比如刚刚在《长津湖》中贡献了精彩表演的四字弟弟,在生活中也是个非常慢热的人,也许正是这样的性格,才让他能更好的揣摩角色,磨砺演技。
和四字弟弟有了共鸣
所以内向和外向真的只是不同的特质而已,并不存在哪种性格更好。敏感慢热的孩子和他们热情奔放的伙伴一样,都可以胜任世界上任何一种职业,成为任何他们想成为的人。
而我们之所以对内向者有这样那样的负面想象,很大程度上只是因为,很多内向的人,会相对比较缺乏社交技巧。
 03 
社交技能≠社交意愿
社交技能和社交意愿,真的是两码事儿。一个是说会不会,另一个是说有没有兴趣。
大部分两三岁的孩子看起来都是很害羞的,因为他们缺乏社交技能,打招呼、一起玩这些我们大人看起来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可能已经超纲了,沉默退缩是一种正常反应,没必要就此给他们打上内向慢热的标签。
而内向的人更多的是社交意愿比较低,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特质,并且和遗传有一定的相关性,比如女儿的慢热,也许只能赖我自己的基因。社交聚会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消耗,没事儿的时候我更喜欢一个人呆着,能在独处中获得巨大的快乐,很少会因为没人陪而感到无聊。
所以面对慢热的女儿,接纳是唯一的出路。
1)她面对陌生环境会紧张,哪怕是去游乐场,人家小孩儿已经滑了好几圈滑梯了,她还在门口踌躇,没关系,那我就陪她在门口多呆一会儿,等她放松下来;
2)她遇见不熟悉的人会有点不知所措
,人家和她说话她就往我身后躲,那就索性
一边把她抱起来安抚情绪,一边替她答话,说完再问她是不是这样啊,她就只需要点头和摇头就好了

3)她经常拒绝小朋友一起玩的邀请,虽然尴尬,但我知道她只是还没准备好,于是亲自下场陪对方小朋友玩,她也乐于在旁边看着。
当然,我也还是会听到一些指责的声音,说她太黏父母太胆小,但不管她表现得有多让人尴尬,我都会坚定地站在她那边,替她屏蔽掉这些声音
但是接纳她的慢热,并不意味着放任她一味沉溺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因为她终究要勇敢拥抱这个世界,学会舒服地与人交往。这就需要相应的通过练习,提升社交技巧。
 04 
能帮孩子做点啥?
外向的孩子天生就对别人感兴趣,可能会有很多自发的社交练习,但对内向的孩子来说,想要让他们走出去,老母亲难免要多花点小心思,在这方面,我的斗争经验简直能写三天三夜。
【 1 】多建立一对一的交流
首先,内向孩子更倾向于一对一的交流,而不是一下子和很多人一起玩。所以我每次带她出去玩,都会尽量只约一个小朋友,并且选择一个熟悉的地方。当然,即使这样,刚见面的时候她还是会像个树懒一样紧紧挂在我身上,但确实能更快的放松下来,接触一阵子之后,也能和小伙伴有交流。
【 2 】提前进行心理建设
平时带娃最怕的,就是走在路上冷不丁遇见个老大爷,看到娃就凑过来说话逗她,结果她经常“哇”的一声就哭出来了,搞得大家都很尴尬。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自己走在路上,有人忽然没头没尾的搭讪,是会被吓一跳。
但是如果提前和她说好,今天我们会去哪里,和谁一起玩,可能会一起做些什么事情,那她状态就会好很多,甚至还会有点小期待。
【 3 】指令要求简单明确
内向孩子经常面临的一个指责,就是见人不打招呼没有礼貌。其实他们真的很冤,很可能只是太害羞或者单纯的不知道该说什么而已
而且长时间观察下来我发现,女儿担心的其实不是打招呼本身,而是说完那声“奶奶好”之后的寒暄。于是我很认真的和她聊了一次,如果在楼下遇见熟悉的邻居,她要负责打招呼,只要简单的说“阿姨好”、“爷爷好”之类的就可以了,而我会帮她完成接下来的谈话。
于是她渐渐接受了这个要求,而且她打招呼之后人家一般还会夸奖她,也算是一种
正向反馈,帮她建立社交的信心

【 4 】 以身作则
坦白说,在生娃之前,我几乎一个邻居都不认识。而现在,为了让孩子愿意打招呼,我会在她说“奶奶好”之前主动先说“阿姨好”,也会为了带她认识小朋友,意外收获了不少孩子的爱,分开的时候还会依依不舍地和我说,阿姨我们下次再一起玩……
当我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女儿其实都在旁边默默观察,我想也许有一天,她也会来模仿这些行为。
【 5 】把社交和快乐联系起来
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情绪的两因素”理论,有研究认为,假如一对年轻人一起去坐过山车或者看电影,这种心跳的感觉会让他们倾向于认为自己爱上了对方。
女儿是个小吃货,于是我每次带女儿出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都会准备一些她喜欢的小零食,不仅能化解初见的尴尬,还能让她把社交和快乐高兴这些积极的情绪联系在一起,更愿意和别人交往。
总之,当内向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积累了足够的信心和技巧,他们是完全可以交到朋友,融入集体的而且当他们有了这样的成功经验,社交意愿也会变得更强烈,进入一种正向循环。
今年9月女儿上幼儿园了,看老师发过来的照片,上课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跟着老师做动作,而她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默默看着老师。

但我知道,这就是她的节奏和融入方式,不必着急。
点击以下关键字,跳转历史文章:
逆商】【2020目录
《拼搭体验正在团:玩了3个月还不腻!
马上要双十一了,这次争取提前发预告给大家,之前好多人要书单,这次也会出的。明天,安排的是少年得到的上下五千年广播剧特价,是挺好的文史启蒙,有兴趣的朋友记得来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