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无才姐
万一,万一无论怎么鸡娃都鸡不出来怎么办?
你想过这个问题吗?
一位优秀的育儿博主想过。
就是我。
大麦小米从小上过很多兴趣班,文能琴棋书画,武能上蹿下跳,都跟玩儿似的,没怎么费过劲,都还小有成绩。
可把我给优秀坏了,叉会儿腰。
如果没有网球,我这腰能一直叉下去,可惜没有如果。
提到网球,我就觉得做人要低调,大家叫我普通的育儿博主就可以了。
和全天下的育儿博主一样,我也有个
喜欢搞事情的队友
,这算该死的行业潜规则么?

这位朋友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热爱网球的中年人,业余时间只干两件事:看网球和打网球。
该中年人对女儿的教育没啥其它想法,唯一要求就是一定得报个网球班
他得对自己的基因负责,也得对世界网坛负责。
他说等着吧,等大麦小米长大了,就没大威小威什么事了,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所以从她俩五六岁开始,扛着儿童球拍就开始了风雨无阻的网球生涯
私教费用高就不说了,想想大冬天每个周末挣扎着摸黑起床,大夏天顶着烈日晒成一坨炭,动不动哼哧哼哧跑个几十公里去打比赛。。。老母亲眼泪就要掉下来。
为了不浪费队友的基因,你们不知道我有多努力!
教练不行?换!场地不行?换!俱乐部不行?换!
不就是钱么,不就是时间么,不就是力气么,扶我起来,我还能再挤挤!
可是这基因。。。隐藏得有点深啊。。。
一年过后
,我发现
有点不对劲

她俩的表现也不能说是毫不起眼,只能说是一无是处。
问题也不算很多,主要就是一个:打不到球
打不到球!!!
大威听了沉默,小威听了流泪。
可是作为一名育儿博主,我还是稳住了自己的情绪,收起了地铁老人看手机的表情,挤出笑容说宝贝加油哦!
尽管我也不知道,到底加几号油才特么能打到球!
第二年情况出现了转机,基因终于探出了点头。
但是!遗传的时候分叉了。。。分叉了。。。叉了。。。了。。。
大麦遗传到了队友的威猛,但没有遗传到他的灵活,球不仅打出界,还打出围栏,打向太空,打得无影无踪。。。
小米遗传到了队友的灵活,但没有遗传到他的威猛,在跑位及时、击球准确、姿态优美的情况下。。。球死活打不过网。。。
作为一名育儿博主,我只能深深深呼吸,保持微笑,告诉自己要静待花开
尽管我也不知道,万一是狗尾巴草怎么办!
第三年
小朋友们明显成熟了,大麦不出界了,小米也不下网了,一来二去的有那么点意思了。

可是新的问题来了,她们学不会发球
别人是在自己发球局得分,ACE球打得对方满地找牙;
她俩是在自己发球局双误失分,在对方的发球局苦哈哈地抢分!
一轮到自己发球就瑟瑟发抖,这么奇葩的网球赛你见过么?
我见过,每一场!
每一场的最后比分都是0:3
是的,从她俩打网球至今,所有比赛都是光头收场。
这么神奇的基因,连国际网坛都要震惊了!
而我,终于第一次体会到了鸡而不得的无力感。
在这一项投资最大、费力最多、呕心沥血的项目中,育儿博主也只能仰望苍天,努力不让眼泪掉下来。
坚持还是放弃,这是个问题。
你肯定会说多大的事儿啊,不行就放弃呗,不就是一项娱乐活动嘛!

可是,如果这不是一项娱乐活动呢?
如果网球是高考必考科目呢?
如果你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家孩子闪闪发光,而自己的孩子却像哈士奇一样只会傻乐,任你出钱出力用尽全身气力都没法推动半步呢?
是不是立马觉得,这是一个恐怖故事
高考怎么会考网球?你也许会说,博主啊你脑洞会不会太大?

我不是在说高考趋势,只是打个比方。
事实上,古今中外千百年来的鸡娃方向,都是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紧密相关
在奥林匹克的发源地古雅典就对竞技体育无比崇尚,几乎所有公民都投入到其中。
那时候如果有“鸡娃”这个概念,那么体育的地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语数外
只要获得大型体育比赛的冠军,从此就能走上人生巅峰,成为全民偶像,光宗耀祖不是梦,如果是你,你鸡不鸡?
雅典隔壁的斯巴达那就更过分了,把每个男孩都当未来战士来养,把每个女孩都当未来战士他妈来养,连女孩都从小参与竞技体育之中,跑步摔跤铁饼标枪耍起,人人都是金刚芭比。
《斯巴达300勇士》中的斯巴达王列奥尼达斯
在18-20岁之间,斯巴达
男性必须通过体能测试
,如果没有通过会怎样?

如果不幸没有通过,连公民资格都不能获得,不享有政治权利,比高考凶残多了有没有!
这些都是如今的我们难以想象的。
但其实,即使在中国,悠悠几千年间社会主流价值观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曾经在很长时间里,读书都是贵族的特权,平民读书不仅成本很高,而且没什么用。
从普通百姓的实用主义角度看,农业社会男耕女织才是正经事,“百无一用是书生此话一点不假。
直到隋唐有了科举制度,阶级向上流动的通道打开,读书对普通人来说才有了实用价值。
那时候读书的目的只有一个:做官
在官本位社会,只有做官才能进入上流社会,别的都没戏,所以“学而优则仕”就成了主流价值观,穷小子进京赶考巧遇天使投资人,不仅送钱还送女儿的故事开始广为流传。
古代殿试图
有意思的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
企业家精神
在当时
饱受嫌弃
,被认为充满铜臭;我们今天实名羡慕的
名商巨贾
当时的社会
地位也极低
,排在农工之后,属于垫底阶层。

任你是唐宋王健林,明清杰克马,哪怕在级别最低的官员面前都要老老实实毕恭毕敬,为了保命羊毛任薅。
所以那时候有钱人鸡娃的方向和普通人一样,都是考试做官,实现阶级跃升
因为科举是奔着选拔官员去的,所以考试内容大概相当于今天的语文、历史、政治再加思想品德
我们现在说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那时是不存在的。
哪怕你娃穿越回去搞定了哥德巴赫猜想、发明了元素周期表又发现了力学三大定律,恐怕也难逃学渣的命运。
考官只会说一句话:朋友,八股文了解一下?
古代科举考生试卷
写了这么多其实只有一个意思,人的才能是极其多元的,而
社会主流价值观
却是极其
单一
的,而且具有很强的
时代性

一个身体瘦弱的人,哪怕智商高过爱因斯坦,在斯巴达也混不下去。
一个不会写诗的人,哪怕跑得比博尔特还快,在唐宋也混不出来。
历史上很多伟大的人物如果放在今天,恐怕也都不是什么鸡娃的好榜样
如果你娃成天无所事事,就爱在广场上晃悠,追着人问一堆奇奇怪怪的问题:“什么是德?”“什么是善?”“什么是正义?”。。。你会不会疯?
——这个人是苏格拉底
如果你娃上班上得好好的突然辞职跑去画画,从此再没挣过什么钱,还厚着脸皮让弟弟接济,凭一己之力把弟弟一家拖下水。。。你会不会疯?
——这个人是梵高
《苏格拉底的审判》
梵高自画像
如果你娃文采一流却胸无大志,成天泡在夜总会寻欢作乐,给小姐们写写情情爱爱的流行歌曲。。。你会不会疯?

——这个人是柳永
如果你娃酷爱游山玩水,一年到头跑得连个人影子都看不见,只知道摸摸石头画画地图写写日记。。。你会不会疯?
——这个人是徐霞客
柳永《蝶恋花》句,胡适书
《徐霞客探幽图》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长都会疯,尽管百分之百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获得他们的成就。

绝大多数家长都不具备对抗主流价值观的勇气,他们随大流鸡娃是为了走一条最安全、最高效的道路
很难说是对还是错,但是别忘了,最安全最高效的路上人一定最多,最难挤
更要命的是,生孩子如同抽盲盒,你并不知道他的才能是不是长在时代的审美上。
如果孩子擅长读书,自然幸运,但如果读起书来像我娃打网球那样死活不见长进,是他的错吗?
他只是误打误撞投胎了这个倒霉催的时代,注定要走一些弯路而已。
最近很多朋友跟我聊到
“内卷”
,很奇怪为什么之前没有,近几年突然卷得如此厉害。

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激烈的竞争一直都是常态,但是似乎还从来没有达到过这样令人窒息的程度。
因为还从来没有哪个时代,人们对学历的执念和对金钱的执念像今天这么深重。
小孩只有成绩好才算成功,大人只有挣钱多才算成功,这是一种单一到恐怖的价值观
相当于奥运会突然只剩下了跑步这一个项目,游泳冠军要去跑步,举重冠军要去跑步,跳高跳远体操跳水的都要去跑步,只以跑步论英雄。
当所有人都被赶到一个赛道上时,能不卷吗?
作为最老八零后,记忆中我的
童年氛围
还没有如此紧张。

虽然成绩好会令人羡慕,但考不上高中大学早早自食其力也会被普遍接受,家长并没有现在这么焦虑。
小县城的人们对大城市的向往通过旅游就能满足,没有那么多攻城掠地的想法,可以说是非常安于现状了。
雄心勃勃的人也有,但没人把逆天改命挂在嘴上,更多的是尽人事听天命的豁达。
那时候很多人的育儿观都可以用“朴素”来形容。
比如我妈,常常忧心忡忡地看着我念叨:你除了学习还会什么啊!
听起来很凡尔赛对不对?
可我知道她是认真的,因为一到暑假她就会把我送到厂里去当学徒,企图培养出一枚优秀的缝纫女工。
在她的观念里,读书哪有学一门手艺靠得住,有手艺的人在任何时代都饿不死。
她当年毅然决然嫁给我爸,也是看上我爸有一双人人称道的巧手,是远近有名的裁缝,搁今天过了那双手的衣服可都是高级定制啊!
小时候只觉得她的观念古老陈旧,这几年却越琢磨越觉得有点道理。

以往每次和国内的朋友聊到中德两国的教育差别时,我都非常谨慎,因为两国的国情不同。
德国是经济大国,却是人口小国,资源稀缺性和竞争激烈性都和中国不可同日而语,如果闭眼吹德国教育如何如何,只能说是无知
但是德国成熟的职业培训体系,私以为,对中国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从许多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来看,蓝领和白领的收入差距缩小、建立成熟的职业培训体系、最终教育系统变成两条腿走路,都可以说是一种必然趋势
德国人之所以在对孩子的教育上能保持相对平和的心态,很大程度上,确实是因为蓝领过得也并不赖,有些高级技工的收入甚至远远超过普通白领。
再看中国目前高级技工的紧缺程度,蓝领收入的上升趋势,大学生数量的过剩程度,蓝领的“崛起”几乎就近在眼前
任何社会都不需要那么多掌握理论知识的大学生,需要的是更多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人才。
我想,以我们国家决策层的远见和行动力,建立成熟的职业培训体系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真正难的是什么?是观念。
让如今的中国家长放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接受蓝领也有前途,是相当困难的。
即使蓝领收入不低,送外卖也能挣不少,面子上还是抹不开。
家里出了个蓝领,好像就直接宣告了教育的失败
可是对那些动手能力超强、读书却处于劣势的孩子,这就是他们的前途啊,既不险阻,也不黯淡。
我常常想,德国家长和中国家长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呢?
难道在德国人的世界里就没有所谓的最安全最高效的路?
当然是有的。
他们也推崇医生律师这样高收入又受人尊敬的职业,孩子成绩不好,他们也会沮丧
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少走弯路,他们也一样。
但是他们接受弯路,因为弯路也是路啊!
如果教育的目的是
出人头地
难度确实很大
,绝不是一分耕耘一份收获那种线性关系;但如果教育的目的是
自食其力
,那就简单多了,可谓
条条大路通罗马

可是在今天的中国,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哪怕已经卖得相当成功,身家早已过亿,也要为自己偏离了社会期望而说一句“愧对母校”;复旦青年教师姜文华为了一个职位只会死磕,最后犯下血案,却获得了广泛的同情,狭隘的价值观有多魔幻可见一斑。
这才是现实真正的困境:
明明路有很多,却只有一条被认可。
最后回到
开头那个问题:
我们那拼了老命都鸡不出来的网球,到底是坚持还是放弃
事实上,我有很多放弃的理由,比如孩子既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天赋也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兴趣,比如她们已经有其它丰富的运动项目而且表现都远胜网球,比如我的时间和金钱完全可以投入到别的地方,又比如,高考不考网球。
最后,我把决定权交给了她们自己
万万没想到,她们想要坚持。
在德国疫情刚刚解封的时候,她们就催促我去买网球鞋,因为停课期间脚长大了。
在网球课刚刚推出夏令营活动的时候,她们就决定报名了。
我突发奇想,就算高考要考网球,全世界都在鸡娃打网球,我们这样的情况也不算最差吧?
就像数学弱鸡始终没有放弃数学,外语弱鸡一直都在背单词,语文弱鸡仍然喜欢读书,虽然看不到什么显著的成绩,但也不算失败了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神奇的现象呢?
我总结了一下,可能有以下原因:
🎾 第一, 虽然参与了竞争,但她们从来没有因为失败而被惩罚过
孩子的天性是喜欢竞争的,不信你注意观察,路上两个孩子走着走着就会跑起来,比谁跑得快。
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恐惧竞争的?
是在因失败遭到惩罚之后。
我们当然不会因为孩子输了一场球就去责骂孩子,却很有可能因为孩子考得不好而责骂他们
曾有朋友告诉我,田雨岚那样的妈妈现实中不在少数,她孩子的同学就因为数学没有考到满分而被扇了耳光。
失败已经令人足够沮丧,如果再加上惩罚,竞争就只剩下痛苦而毫无乐趣可言,许多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原因恐怕就在这里。
🎾 第二, 虽然网球没有起色,但她们
在其它方面获得了足够的自信

很少有孩子因为球打得不好就被全面否定,却会因为学习不好而被全面否定。
可是学习和打球有什么本质区别吗?不都是能力的一种吗?
前面已经说过,社会的人才选拔机制和主流价值观都是有时代性的,只不过有的人应运而生,有的人生不逢时罢了。
能不能迎合主流价值观获得世俗意义的成功,这是一个机遇问题而未必是能力问题。
但是,自信却是每个人人生的基石,如果缺失了这一块,一个人很难支棱起来,更别说去主动追求成功和幸福。
从哪里寻找自信?如果直路上找不到,不妨去弯路上找找。
世界上除了网球,还有很多球可以打;世界上除了学习,还有很多事可以做
🎾 第三, 运动和学习一样,都能
成为习惯

以前我写过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过程,大麦和小米正好是两种不同的类型,一个天生爱读书,稍微一带就轻松上路,另一个天生跟书有仇,费了相当大的力气,最后也顺利上了车。
我也写过陪孩子练琴的过程,虽然没出多大成绩,但养成每天弹琴的习惯还是不难的。
运动也一样,也许所有的事情都一样,日子久了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前提是无需对抗巨大的压力和痛苦。
而习惯,往往比兴趣和天赋更为强大。
兴趣会消退,天赋会浪费,唯有习惯经得起岁月。
运动的意义从来就不在于竞赛,而在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习的意义也从来就不在于高考,学习应该成为一辈子的事
当我们用压力和痛苦耗尽了孩子的心力时,也就不要奇怪为什么会收获一个高考完了只想躺平的孩子。
这和很多顶级运动员一旦退役后就因生活放纵而体重失控一个道理。
一次失败的鸡娃经历,却给了我以往任何成功都不能带来的启示。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停止焦虑?
是在我们把考试失败当做输了场球一样一笑了之的时候;
是在我们把学习不好当做不会打球一样坦然接受的时候;
是在我们意识到一个人无法获得世俗意义的成功也无损自身价值的时候;
是在我们把一个人的自信、习惯和耐力看作比能力更重要的时候;
是在我们把学习当做一辈子的事,而不仅仅是达到某种目的的跳板的时候;
是在我们把人生的最终决定权还给孩子,不去为他们编写剧本的时候;
是在我们相信弯路也是路,曲径通幽也是好风景的时候。
话题TOPIC
你怎么看“鸡娃”?
END
转载请注明来源“女子无才便留德”(ID: wucai6de),作者:无才姐。侵权必究。如需开通白名单,请联系小助手微信:wucai6de01。
往期回顾
给大家讲个故事
09
06-2021
退出竞位,内心世界自洽的开始。
02
06-2021
谈一场青春期的校园恋爱,是多美好多幸运的事情。
26
05-2021
我们已经回不去了
19
05-2021
是什么给了我们这种自信?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关键词查看!
我知道你“在看”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