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无才姐
据我多年观察,二胎家庭通常都有一个不解之谜:
明明爹是同一个爹,妈是同一个妈,生产商原材料乃至工艺流程都一毛一样,两只娃的性格、喜好、特长,甚至连吃东西的口味竟可以全然不同
简直天差地别,南辕北辙,东邪西毒,令人抓狂!
以前我都归结于造物主的神奇,神奇中还特么带着淘气。
每个熊孩子配一份使用说明,绝不给你重样的
绝不让老母亲省心就对了,你说气不气?
所以每每心梗来临时我都会仰问苍天,无语凝噎。
然而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令我改变了想法:
仰问苍天不如走近科学。
老二为什么一点都不像老大?
也许这并不是造物主干的,而是心理学干的
或者,是它们一起干的。
在这个漫长的鸡飞狗跳的暑假,我每天靠睡前听书维持生命
听什么呢?蒋勋说红楼
林青霞说,蒋勋是她的半颗安眠药。
而我想说,蒋勋是我的整颗止疼片。
专治长期由熊孩子魔音穿耳引发的脑阔疼。
一方面,蒋勋的磁性嗓音自带清凉镇定之功效。
另一方面,你可能不知道,红楼梦的富贵风雅情情爱爱背后,其实是一部隐藏很深的育儿宝典
什么原生家庭,什么亲子关系,什么儿童心理学,什么青春期叛逆,曹雪芹都给你包圆了
只不过曹雪芹不说破,说破的是蒋勋。

当他一语道破老二和老大的关系时,我当即惊出了一身冷汗。
那天说到红楼梦第二十回,元妃省亲完毕的正月里。
有天贾环去宝钗那里玩,和宝钗的丫头莺儿赌钱。
只不过输了一两百钱,贾环就急红了眼,当众耍起赖来,场面十分难看。
贾环是宝玉同父异母的弟弟,虽是庶出,好歹是个主子,主子要赖丫鬟的钱,实在有失身份,不成体统。
连莺儿都瞧他不起,口内嘟囔说:
“一个作爷的,还赖我们这几个钱,连我也不放在眼里。前儿我和宝二爷玩,他输了那些,也没着急。下剩的钱,还是几个小丫头子们一抢,他一笑就罢了。”
对比不能更明显了。
都是亲兄弟,同是公子哥,宝玉风流倜傥,贵气逼人,贾环却“人物猥琐,举止粗糙”,二人之别有如云泥。
要说贾环出身不正造成心理扭曲,又或是赵姨娘粗鄙刻薄教育不当,似乎都有道理。

可是别忘了,他还有个姐姐探春,也是庶出,和他共享一个极品亲妈。
探春又是怎样的呢?
明事理识大体,有理想有抱负,才干不在凤姐之下,是红楼梦里一等一的出色人物
看起来很不科学对不对?
可蒋勋说这很科学。
每一个老二都不想成为老大,每一个老二都在有意无意地走向老大的反面
宝玉越是慷慨大方,贾环越是小里小气,宝玉越是光芒四射,贾环越是畏畏缩缩,宝玉越是人见人爱,贾环越是人见人嫌。
贾环的心里永远拧巴,宝玉是一道跨不过去的坎
因为社会背景和性别原因,探春的影响力被弱化了,但也很难说没有一点影响。
老二
偏要和老大对着干
,蒋勋的这番理论从何而来?

因为他就是家里的老二!
他的哥哥酷爱健身,肌肉发达,体型完美,而且热爱社交,身边永远环绕着女孩子,妥妥的风云人物没错了。
蒋勋从小就对自己说,偏不要成为哥哥那样
于是他总是避开众人,独自躲在角落里安静地看书,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听到这里我一拍大腿,从床上坐了起来。
很多没想通的问题瞬间就想通了
众所周知,我家也有一对画风迥异的娃
大麦老成持重,小米古灵精怪。
要说性格是天生的我也就认了,问题是很多事情细思极恐。
大麦从小
爱书如命
,认字神速,常常受到夸奖。

而小米从有意识的那天起,就以破坏书为乐
家里的绘本常常被她这里偷偷撕掉一角,那里偷偷抠一个洞,乱涂乱画更是防不胜防。
认字是不可能好好认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好好认的。
哪怕我付出所有的热情,哪怕书里的故事她明明就很喜欢,哪怕进展已经相当顺利,她都永远只是一台莫得感情的认字机器。
字是认的,爱是没有的。
大麦进入小学后因为背书快大出风头,全校皆知。
然后背书就成了小米的死穴
这货总要把老师布置的背书任务拖到最后一天,才一点一点憋出来,错漏百出,形同便秘。
拒绝她姐帮忙,否则打得她姐满地找牙。
总之,凡是
她姐很强的,她都弱爆了

但她
数学不错

数学恰恰是大麦的弱项,计算速度一向堪忧。
早在大麦读一年级的时候,小米就挤在一边跟她一起做数学作业,赶都赶不走。
私底下还常常缠着大人给她出题开小灶,可以说是很有心机了。
可是问题来了,自从她做出了大麦做不出的题之后,大麦就直接宣布最讨厌数学
原来,何止是老二不想成为老大,老大也不想成为老二!
业余爱好方面也有迹可循。
虽然图省事给她俩报了同样的兴趣班,但如果让她们自己来选,恐怕并没有交集。
大麦喜欢芭蕾,见过大场面担任过领舞,而小米满脸都写着:爱咋咋地,我就是来打个酱油而已。
同样,小米喜欢下棋,拿过年度最佳女棋手奖,而大麦偷偷问过我能不能把象棋班给退了,省钱
。。。
就连吃东西也幺蛾子不断。
大麦相当能吃辣并以此为荣,而小米一碰辣就反应极其夸张,上蹿下跳像是中了剧毒。
若是把她俩爱吃的东西放在一起,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
你之蜜糖,我之砒霜。
跟你一样,我还混啥?
而我只想说,真正饿了的时候,她们是什么都吃的。
看到这里相信你懂了,在二胎家庭里,一个孩子到底会朝哪个方向成长,其实是在相互作用的。
老大由于出生早,独占过资源,生长发育也领先一步,所以很早就建立了自己的优势,受老二的影响要小一些。
老二就不同了,为了争夺资源,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完美避开老大已经建立的优势,另辟蹊径
因为年龄是很难跨越的鸿沟,正面火拼取胜的概率很低。
甚至可以这么说,老大走自己的路的同时,也堵死了老二的那条路
反例当然也有,比如我最喜欢的小提琴家David Garrett,就因为天赋实在逆天硬是把更早学小提琴的哥哥逼去弹钢琴了。
这个极为罕见的例子也从侧面作出了证明:
不管谁堵了谁的路,老大和老二都是不愿意走同一条路的
兄弟姐妹之间这种
彼此绕道的近距离竞争
我们姑且称之为
“近态竞争”

“近态竞争”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二胎家庭或者多子女家庭,还可能出现在亲戚朋友、同小区、同学校、各种近距离接触的孩子之间。
蒋勋小时候偷偷找个角落读书的情景之所以让我如此触动,因为我曾经也是那样一个小孩,尽管我是独女。
从小外婆家常常聚集着一群嬉戏打闹的孩子,我是最不起眼一个。
如宝玉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表哥、娇俏可人的表妹、憨态可掬的表弟,都是我无法模仿无法超越的对象。
每当躲在角落里安静读书的我被大人发现时,他们眼里的惊讶和赞许却是独此一份的。
这个“独此一份”,便成了我去外婆家的最大动力
即使我如今能确定一定以及肯定自己对书是真爱,也很难回答当时的举动有没有一丝作秀的成分
为什么每个人都如此渴望自己与众不同?
因为与众不同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关注,尤其是来自亲密关系的关注。
“近态竞争”的本质,其实就是对关注力的争夺,以及对被爱这件事的确认。
每个孩子都渴望无条件的爱,渴望得到的爱是因为我就是我,而不是因为我像谁。
如果因为我像谁而爱我,那么大人爱的不是我,而是那个谁。
这就是孩子的逻辑。
可是有多少大人懂呢?
最近我读到一篇文章,作者用洋洋洒洒几千字控诉了
“别人家孩子”
对自己童年造成的阴影,心里刻骨的仇恨,以及最后忍无可忍把“别人家孩子”胖揍一顿的经历,令人爆笑又深思。

大人三句不离“别人家孩子”,其实就是人为制造了“近态竞争”的环境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发挥榜样的力量,督促孩子更上进,更优秀。
可是效果如何?
往往和愿望背道而驰,完全相反!
是的,不起作用也就算了,还会起强大的反作用
当一个孩子听到父母夸奖别人家孩子时,心里想的往往不是“我也要成为他那样”,而是“我绝对不要成为他那样”
为什么?
因为如果我成了他那样你才爱我,说明你爱的是他,只有我和他完全不一样你还爱我,才能证明你爱的是我!
“别人家孩子”是榜样?不,那是情敌好吗!
没有人想去学习情敌,只想一巴掌灭了他谢谢
明白了孩子心里这些微妙的小心思之后,恐怕你已经陷入了更大的迷思:
怎么对付“近态竞争”呢?咱就不能给孩子树榜样了吗?
对此我有几个不成熟的小建议:
一,关系越近,越要避免直接对比。
每个二胎老母亲都是利用竞争关系的高手,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我们的养娃效率。
比如我以前曾经写过,为了刺激小米读书的积极性,我常常会说,你再不来我就给姐姐读了啊。。。
类似这种没毛病,因为这是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他们自己可以承担后果。
但我们要避免说:
你看姐姐读书读得多好啊!
你不好好读书我就喜欢姐姐不喜欢你了!
为什么姐姐可以你就不行!
。。。
所有这些明里暗里的比较都会被孩子解读为:你的爱是有条件的。
然后为了试探你的爱,他们会选择对着干并且坚决不改。
这些都是我曾经给自己挖过得坑,希望你们可以成功绕开。
二,淡化竞争会带来意外惊喜。
幸好我在“别人家孩子”的问题上一直警惕性很高,从来没有犯过错误。
小米班里还有一个中国女孩,是她最好的朋友。
俩人成绩不相上下,经常轮流坐庄拿第一,照理说是竞争非常激烈的那种。
但她们之间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明争暗斗,关系好得没话说。
原因之一,是德国学校有意淡化竞争,不搞公开排名,也不过分强调成绩。
原因之二,是我从来不拿她俩比较,不管谁考得更好都一样表示高兴。
我还常常对小米说,有这么一个优秀的朋友非常幸运,她会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所以小米对此相当淡定,内心戏比在她姐面前要少得多。
三,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不吝夸奖。
同样是不想成为老大的老二,为什么贾环就自暴自弃,彻底走向了不堪的那面,而蒋勋却另辟蹊径,走出了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其实每个孩子在企图摆脱别人的阴影、执意成为与众不同的自己时,都是无意识、缺乏理性的。
这时候大人的引导至关重要
贾环的成长环境十分压抑,被亲妈骂“下流没脸”,被凤姐骂“下流狐媚子”,连下面的丫头都鄙视和挤兑他,偌大的贾府中就没有欣赏他的人。
他也不知道自己身上有什么地方值得被人欣赏,最终就放弃治疗了。
蒋勋出身世家,从小父母就十分重视文化教育。
偷偷找个角落读书看似孤僻,却是符合主流价值的。
可以想象,大人眼里的惊奇和赞许和我小时候得到的应该一样。
所以这条另辟的蹊径,最终走成了阳光大道
其实回头细想,小米的每种特长,都是在我们给予了积极的正面回应之后才发展起来的。
孩子所谓的天分总是神秘又脆弱,若要结出果来,一定离不开身边连续的正面的反馈,离不开大人的目光和掌声
四,如果一定要树立榜样,舍近求远。
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反抗“近态竞争”,却会自动给遥远的偶像加上滤镜。
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和身边的人不一样,却恨不得和自己的偶像活成一样。
身边人的优秀毫不留情地反衬出我们的平庸,令我们内心酸涩苦楚,而偶像的光芒却会照亮我们的人生,令我们充满力量
这样的心理,孩子和成人没有区别
所以与其碎碎念什么“别人家孩子”,不如让孩子读读名人传记,或是了解一下遥远的同龄偶像。
距离,才是能量为正的保证。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因为无法和他们说很深的道理,他们的直觉、本能、潜意识是行为的主要驱动力
每个孩子都是“薛定谔的孩子”,处于可能性叠加的状态之中。
所谓天赋和天性,很容易因为外界环境的改变而走向不同的方向
而我们大人最大的善意,就是减轻他们的压力,避免扭曲。
首先要做的,就是避免人为制造“近态竞争”。
其次,当“近态竞争”客观存在,无法避免时,我们要帮助他们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蹊径”。
最后,当他们长大成人,拥有足够的理性和心理能量时,我们要帮助他们打破魔咒,去拥抱“近态竞争”。
永远不要忘记,身边优秀的人,才是我们最容易学习、最容易从中获益的人。
当“近态竞争”成为“近态合作”的时候,一个人才真正拥有了无限成长的力量
话题TOPIC
你会经常给孩子讲“别人家的小孩”吗?
END
转载请注明来源“女子无才便留德”(ID: wucai6de)、作者:无才姐,侵权必究。如需开通白名单,请联系小助手微信:wucai6de01。
往期回顾
面对父母的虐待,孩子该怎么办?
12
08-2020
爽则爽矣,容易智熄
05
08-2020
江苏:我走的路你们不懂
29
07-2020
有资本才能搞事
22
07-2020
代价简直惨痛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关键词查看!
我知道你“在看”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