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无才姐
最近张桂梅校长的一条视频引起了广泛争议,很多朋友问我怎么看。
视频中,张校长直言不讳地输出着她的价值观:
“女人必须要对自己狠。”
“我最反对当全职太太。”
“不要相信男人。”
她有个学生叫做黄付燕,曾经和丈夫抱着一岁的女儿回母校捐款,张校长一听她不工作在家当全职太太,立即把她赶了出去。
当着她丈夫的面,说了很重的话:
“滚出去!”
黄付燕哭着说:
“张老师你是不是看不起我?”
张校长不留一点情面地说:
“是,我是看不上你。”
看了这段视频,我心情复杂难以形容。
讲真,如果换了任何一个人如此对待全职太太,我都会火力全开怼得他生活不能自理。
但是面对张桂梅校长,看着她饱经风霜的脸和缠着纱布的手,我却一度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心疼张校长,心疼黄付燕,也心疼中国的全职太太。
张桂梅校长,不是一名普通的校长。
她对学生的感情,也绝不仅仅是普通校长对学生的感情。
1996年,张桂梅丈夫病逝,无儿无女,只身一人来到丽江执教,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
在大山里,她目睹了太多女性的悲剧
健康女婴被遗弃、女孩被迫早早嫁人、家庭妇女遭受家暴、无尽的贫穷、无望的人生。。。

她的学生们,有的大冬天穿着一两块钱的凉鞋;有的晚上抓一把米放在热水瓶里,这就是第二天的早饭;有的一分两分地凑出书费,最大面值是五毛钱。。。
张桂梅明白,这些女孩要想改变命运,走出大山,教育是绝无仅有的那条道路
从2002年到2007年,张桂梅所有的寒暑假都花在了
“乞讨办学”
上,四处募捐,受尽白眼。

2008年8月,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建成,条件艰苦得难以想象。
因为没有围墙,男教师只能住在楼梯间,夜间还要负责巡逻,几乎24小时都在上班。
建校时的教职员走了一半。
张桂梅以惊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
她的收入80%都用于学校的建设和教育支出,给老师各种补贴。

她自己不眠不休,不仅处理学校各种事物,还出面解决学生的家庭事务,把女孩们一个一个从逼迫她们辍学嫁人的手中抢夺下来。
她是所有学生的母亲,以柔弱的病躯挡在命运之前,保护她们逃脱魔掌,赢得自己的人生。
2018年高考前夕,张桂梅多病并发,住院抢救。
病危之际,她拉着县长的手说:
“你能不能给民政部门的人说一下,把我的丧葬费提前预支给我用一下,我要亲眼看着这些钱,都用在孩子们身上。”
就是这样一个不要命的人,带着一批又一批女孩不要命地刷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2019年高考,华坪女高本科率82.37%,一本率40.67%,排名丽江市第一
要知道,来这所学校的都是家境极度贫寒、实在走投无路、学习基础极差的孩子啊!
她们终于走出了深山,迎来了人生的第一道曙光
有人在形容张桂梅时,用到了“油尽灯枯”四个字,对应她消瘦的体态和枯槁的面容,竟是如此贴切。
这十几年来,这个女人付出的血和汗,早已不是常人能够想象。
所以,她在视频中说的那番话是出于怎样的语境,也并
非常人可以体会

这世上绝大多数校长都知道怎样面对记者的镜头,怎样摆出四平八稳的姿态,怎样迎合政治正确,怎样把话说得滴水不漏,让所有人都喜欢。
只有她,毫不隐藏自己的失望、焦灼和心痛,也毫不避讳地表达自己的偏见。
是的,那是偏见
但是住在大山深处,这种偏见如同坐在井底见到的天空一隅,是一种宿命的必然
谁不想自由翱翔,拥抱整个天空?
可对于没有翅膀的人来说,自由两个字,太沉重太奢侈了。
 华坪女高入学通知书
对于全职太太,我在过去的文章中有过很多讨论。
全职太太的社会价值和家庭价值毫无疑问,不容置疑。
可是我们的讨论是基于个人选择之上的,无论是留在职场继续拼事业,还是回归家庭照顾孩子,虽然两难,但终究是有选择。
选择职场的,大后方还有老人和保姆;选择家庭的,也都过得衣食无忧。
我们取舍,是为了一个更优的解决方案,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
但是,去跟张桂梅校长还有那些拼尽全力才走出深山的女孩子们去选择和取舍,我们有资格吗?
我们高高在上何不食肉糜的样子,透着无知和残忍
这些女孩子一路走来,处处布满荆棘,不能回头,回头就是深渊。
城里的姑娘哪怕失业失婚,也还有殷实的娘家,广泛的人脉,宽阔的眼界,和迅速适应社会的能力。
山里的姑娘拥有的,却只有来之不易的、踩着钢丝一般的人生。
我们眼里的一小段弯路,对她们而言却可能是万劫不复的绝路
张桂梅对全职太太的评价,听起来观念陈旧,却是句句肺腑。
张桂梅和女高的学生,来源:新华网
当那些由她呕心沥血倾尽所有才送出大山的女孩们,眼看着就要松开扼住命运咽喉的手,将自己的幸福当做赌注,她怎么能不急,不痛,不怒?

如果没有最深切的爱,那句“滚出去”是决然不会脱口而出的。
爱恨交加、用心良苦,都在这三个字中。
十几年艰难办学的经历早已把坚毅溶入了张桂梅的血液之中,她的语言严厉如刀
但她的心底却有着不易察觉的柔软。
对于黄付燕,她不是不心疼
她提到了黄的夫家条件不好,提到了两人在上海打拼买不起房,提到了孩子没人带保姆又请不起,现实的无奈,她都知道。
这就像,她清楚地知道黄歌唱得很好,如果往艺术方面培养会有更好的发展。
但是她更清醒地意识到,正如黄当年只有笨拙地刷题高考这一条路,如今也只有自立自强拼杀职场这一条路
 深夜的华坪女高,来源:新华网
大山里的女孩没有完美的人生,她们只能咬碎牙关一路狂奔。

张桂梅的语境,很多网友不懂,黄付燕懂
接受采访时她说:
“张老师话丑理正,她是从我们的立场去说的。”
后来她考上了特岗教师,和丈夫回到贵州,在贵州安顺普定县一所乡村小学做特岗教师。
这个淳朴感恩的姑娘,不仅没有辜负张桂梅的一片苦心,还和她走上了相同的道路,把希望带给更多的孩子。
这个故事令人潸然泪下,可是带给我们的除了感动,还有
深深的忧虑

看到这个看似完美的结局,我最想知道的问题是:
那个孩子呢?
普通教师的工作量有多大已经不难想象,更何况黄付燕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是从张桂梅身上获得的。
张桂梅无儿无女,可是黄付燕有孩子。
这个故事最难解的地方就在这里。
不能当全职太太,也不能丢下孩子,既要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也不能对孩子的命运放任自流
贵州是黄付燕的婆家所在,我们暂且推测,年幼的孩子由婆家帮忙照看。
这需要三个基本条件:
老人健在、老人有精力照看孩子、没有太多家庭矛盾。
这些都不是黄付燕一个人可以决定的。
看似独立的职业女性,仍然有一部分幸福需要寄托在别人身上
这才是整个故事最扎心的地方。
大山的女儿黄付燕虽然是个极端的个例,但她所代表的中国女性却是相当普遍的。

三岁以下的孩子谁来照管,这是一个社会性难题
保姆请不起,托儿所数量少且问题多多,老人带孩子成了一种默认选择,似乎理所当然。
我们几乎就忘了,不是每家都有身强力壮的老人,不是每个老人都有心有力带孩子。
至于什么,老人该不该有自己的生活,老人的育儿观念能不能跟上时代,这都是另一个语境的问题了,在这里提出来同样太过奢侈。
可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个女性的职场黄金期远远短于三年
和那些热爱家庭生活、对职场无心恋战的女性相比,职业女性到了生育期更为痛苦纠结
毕竟没有多少人可以像颜宁那样洒脱地宣布献身科学,对婚育这些凡尘俗事说不理就不理。
也没有多少人可以像杨丽萍那样,用传奇般的事业建树堵住悠悠众口。
绝大多数职业女性都是普通人,也要过普通的家庭生活。
黄付燕被骂“滚出去”的时候,试问她有什么错?
生儿育女有错吗?请不起保姆只能自己在家照看孩子有错吗?
这样的全职太太真的应该被看不起吗?
黄付燕的眼泪为自己而流,也为千千万万中国女性而流,她们真的太难了
如果说黄付燕代表的是低配版的全职太太,那么《三十而已》中的顾佳和《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就是中配版。

真正高配版的全职太太们并不会承认自己是全职太太,她们不是在做投资,就是在搞慈善。
我们几乎所有的影视作品都会给全职太太们安排上无比糟心的结局,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不言而喻。
的确,在中国,你不能鼓励一个姑娘去当全职太太,因为真的危险
顾佳罗子君们尚会被抛弃,黄付燕们更加没有底气。
可是,当一个社会容不下全职太太的时候,同样非常可怕。
我们花了那么长的时间去争取男女平等,去争取女性选择的权力,不是为了把所有女性都逼上同一条路
更可怕的是,这条路在中国叫做:事业家庭两不误
女人一心搞事业也是不行的,走路带风的唐晶一样不受待见,一样有肉眼可见的下场。
最近恒大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提出了放开三胎的口号,我国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亟待解决。
这一振聋发聩的呼声却遭到网友群嘲:三胎?三个轮胎吗?
我的心情非常矛盾。
一方面,同样是学经济的,我当然明白人口老龄化、失去人口红利对我们国家意味着什么。
可是另一方面,在一个连全职太太都不能被坦然接受的社会里,谁能去“事业家庭两不误”地生养三胎?
我们有全世界最听话的老百姓,生孩子这件事听国家的,说计划就计划,说放开就放开。
我们也有世界上最有奉献精神的老人,买房首付可以说出就出,接送孙辈可以风雨无阻。
可我们的女性却是最没有安全感的。
婚姻法保护不了女性,劳动法保护不了女性,社会舆论却总是不放过女性。
不结婚是错,不生育是错,不工作是错,孩子没有教育好也是错。
在上回讨论女性
后悔生育
的话题时,我的一位老读者
提出了疑问:
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是不是受了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过于个人主义了?
我觉得这个问题要两看。
一方面,追求个人幸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就好比我们现在看看隔壁的北韩,就知道我们更爱今天,再也不想回到过去那个年代了。
另一方面,追求个人幸福不等同于不生育,不生育也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作出这个决定甚至比生育更难。
为了追求个人幸福不生育的人始终是少数,真正阻碍生育率的是高昂的生育成本
也许你不知道,在人均收入最高的北京上海,生育率却是全国最低,上海的生育率甚至是全球最低。
有人算了一笔账,从怀孕到孩子大学毕业,一个上海家庭的经济支出约一百万左右,这还是最低标准,前提是没有通货膨胀。
那么三胎就是三百万吗?
不,三胎还需要更大的房子,和一个全职太太
全世界最有奉献精神的老人也照顾不了三个孩子,你不能指望他们永远不老,永远不病。

事实上,在我的上海朋友中,愿意生二胎的都极少,一个孩子就已经让一个家庭倾尽全力,请注意,这里指的不仅是财力。
只有一个孩子的时候,女人咬咬牙还能事业家庭两头照顾,如果有了两个甚至三个孩子,几乎就意味着至少有两三年需要回归家庭。
更要命的是,可能无论你多么爱孩子,对生活多么满意,在别人眼里,你都是活得窝窝囊囊、随时会被老公抛弃的家庭妇女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谁能甘心?
更年轻一点的姑娘,甚至连婚都懒得结了。
既然女人对家庭的付出被认为没有价值,那么还要家庭做什么?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终还是要靠整个社会的努力
我们养育的不仅是“妈妈的孩子”,也是“社会的孩子”,他们是建设国家的劳动力,也是发展经济的推动力,他们是人口红利本利。
在过去的文章中,我曾经从法律层面到福利层面,全面比较过中德两国关于妇女保障和生育鼓励的政策。

但是立刻有人说,没什么好比的,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我当然知道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可我绝不甘心中国永远做一个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女性所拥有的一切,我希望我们国家的女性也能拥有。
甚至在我眼里,德国也还远远不够完美,远远没有解决生育成本过高这个全球性难题。
三岁以下儿童的托管问题仍然困扰着德国女性,挤压着她们的生育意愿。
生育孩子带来的生活质量下降在德国也同样不可避免。
以中国目前的条件,自然有更长的路要走,尤其是福利方面,短期内不可能有太大动作。
但是至少需要知道方向在哪里,走出第一步
法律的保障、观念的转变、歧视的消除,都是我们可以走出的第一步。
张桂梅校长的言论,我们普通人没有资格去评判。
她提醒女性自立自强、居安思危,也完全无可厚非。
但是我很担心,由此而引起的对全职太太的偏见,会让我们努力多年的平权运动又一夜回到解放前
中国女性从事工作的比例和从事家务的比例在全球一直名列前茅。
中国女性是全球最勤奋的,也是辛苦的,没有之一。
可是她们为什么要居安思危,为什么永远没有安全感?
不是努力不够,而是保障不够啊朋友们!
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致力于解决系统的问题,而不是告诉每一颗螺丝钉,你要自强不息。
只有解决了系统的问题,社会才能更高效地运转起来。
也许放开三胎的政策能够奏效、老龄化问题得以解决,需要等到我们和全职太太和解的那一天。
等到“全职太太”这个词不再成为话题的那一天。
话题TOPIC
黄付燕被骂“滚出去”,她有错吗?
拒绝全职太太女学生的捐款,张桂梅有错吗?
相关阅读
END
转载请注明来源“女子无才便留德”(ID: wucai6de)、作者:无才姐,侵权必究。如需开通白名单,请联系小助手微信:wucai6de01。
往期回顾
谁试谁知道!
21
10-2020
停下脚步,回头找一找它
14
10-2020
一个禁忌话题
30
09-2020
讲真,我有点羡慕
23
09-2020
比缪可馨事件更残忍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关键词查看!
我知道你“在看”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