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无才小黑板
跟我们小时候不一样,这年头,早恋似乎已经被普遍接受了
海淀某知名中学里一位初中部老师吐槽,现在早恋请家长,双方父母若是互相看着顺眼,直接对老师说不要干涉,
只要孩子学习没耽误
就行。甚至有的家长逢年过节开始
像亲戚一样走动
,压岁钱直接多封一份。

如果两个孩子恋情受阻,用不好好学习这样的幼稚行为消极抗拒,这时候不用双方家长出动,老师往往会主动提出:“可以让你俩同桌,但前提是必须好好听课,下回考试分数不能再跌了。要是成绩再下降,我就把你俩的座位安排到教室两端,看俩你怎么谈恋爱!”
有人说这叫“科学早恋”,是一种很奇妙的社会现象。
但你说这代表了思想观念的进步吗?

倒也不见得。
这些父母之所以接受甚至支持孩子早恋,老师们之所以愿意对孩子谈校园恋爱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非出于尊重少年们在青春期萌发的真挚爱情,也不见得是思想多么开明,而是他们普遍作为中产/新中产阶层,坚定认为家庭是经济组织,比老一辈更看重门当户对
在他们看来,初高中能跟同学谈上恋爱,最起码和对象两家的学区房都买在了一块儿,这说明基本上是一个圈子里的家庭,门户对等,知根知底,还可以躲开城乡恋、异地恋两个大雷。
而且这么小就找对象,性取向肯定有保障,不会遇到骗婚的渣
双方家长还可以名正言顺的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心意教育孩子,这时候的孩子还是听家长管教的,免得遇上坑货
尤其是北上广深杭这些一线城市的中产土著家长,多数人心里都揣着个明镜:自己孩子如果是大学或工作后再谈对象,遇到的人啊,怕是很难比得上现在同班同学的家庭背景了。
我问了一位正在鸡娃的杭州闺蜜对这事儿怎么看,她非常直白地说:“我女儿以后在杭州至少三套房,我娘家一套,她爸家一套,还有我们自己现在一套,与其在大学里被别有用心的‘寒门贵子’追求,真还不如中学的时候就锁定一个知根知底的……”
然后她开始畅想:俩一线城市土著孩子在校园里谈一场恋爱,如果能成婚的话,实现中产土著强强联合,资产合并,未来孩子买房还贷压力会减轻不少,小夫妻可以走双体制的道路,又有钱又有闲,路都给他们铺好了。就算初恋谈不到最后,涨涨恋爱经验也是好的,以后不至于太恋爱脑,被一穷二白的人用几句花言巧语给骗跑。
给我听得一愣一愣的,直呼“内行内行,社会社会”。
于是我算是弄明白了,所谓“科学早恋”呢,其实就是当下社会中坚的中产阶级,为保全自己社会阶层地位的又一努力。
以他们将家庭当做经济组织的理念来看,他们孩子的婚姻就是两个企业的战略重组,孩子结婚最怕遇到对方搞“商业欺诈”,导致优势一方的阶层下降。
新时代,我国基本矛盾发生了变化——以前怕早恋耽误学习,现在怕结婚变扶贫。难得双方父母能互相看对眼,当然得心照不宣地一把子支持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到头来这些新一代的家长们还是拾起了老祖宗的基本操作。
而这些家长的孩子们,如今不仅被要求“教育赢在起跑线”,还得“恋爱赢在起跑线”,也不知道该说幸运还是不幸。
我不喜欢“科学早恋”这个词,因为这种现象所折射出背后的逻辑实在
太过功利
,一个个精致利己主义者,将婚恋当做资源交换的筹码,哪怕现实就是这么个现实,我也不愿看到这样的心态被理直气壮地摆到明面上,成大规模在社会上蔓延,倒显得仍然相信“真爱至上”的人好像是个异类傻子一般。

这太没有人情味了,也太埋汰学生时代的爱情。
不说“科学早恋”,其实“早恋”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难堪劲儿,也非常具有中国特色
这个词出现得很晚,是个近十几二十年才诞生的概念。当这个词被发明出来之后,连人类在青春期最本能不过的荷尔蒙波动都变得“少儿不宜”起来。
说是因为上下几代性教育的缺失也好,或是当年巨大的升学压力和蛮荒的校风校纪也好,总之,在我们的少年时代,青春期的纯情小心思就这样被视为了洪水猛兽,成了个负面词语,带着某种污名。
于是,各种奇奇怪怪的严打就来了。
在很多80后90后的学生时代里,不曾有过异性同桌,户外活动男女生分两块区域,生怕一不小心就有人互相看对眼。班主任会把信得过的学生叫到办公室打探班级恋情,问出结果了就在心里记下账,回头把家长叫来学校谈心。而多数家长知情后是绝对不允许孩子再搞这些“歪门邪道”的,轻则批评教育,遇到那种拎不清的家长,孩子挨揍也是常有的事
更有甚者,是以摧毁学生自尊为代价的,比如写检讨读检讨、通报批评、下处分、转学……
最搞笑的是,很多家长不许孩子在读书时早恋,孩子大学一毕业,却立马开始催婚。
类似于前面那么多年都不许你学艺,但是一到25岁立刻要出师,晚一步就等着被唠叨吧!
所以,如今看到那些将校园恋爱谈得风生水起,又能得到家长祝福的学生们,说一点都不羡慕是假的,也由衷敬佩那些懂得引导孩子正确对待青春期恋爱关系的老师。
说个真实的故事。
有位朋友是初中语文老师,当他发现班里有一对同学在谈恋爱的时候,态度很是和蔼,并没有将这件事告知给两个孩子的家长。这也让当事学生大出所料。
我问他为什么,他说那个男生原本在班里很边缘化,平时有点邋遢,体态懒懒散散,也讲脏话(说到这儿他还笑了,说真搞不懂为什么会有女同学喜欢上他)。但自从开始和女生交往,他整个人焕然一新,首先从气质上就变得清爽起来,现在每天屁颠屁颠的和女朋友一起行动,和同学相处更注重分寸,为人处世渐渐开始像个男子汉了。
最重要的是,学习居然也比之前认真许多,那些以前苦口婆心耳提面命都改不了的毛病,一早恋竟然一下子就痊愈了。两个小孩约定好要考同一所高中,因为女生学习成绩更好一些,努力追上女朋友就是男生最大的战略目标。
俩人现在为了增加独处机会,经常周末跑去星巴克麦当劳边约会边学习,互相督促着。
我说这不影响学习吗?在星巴克麦当劳学习,那吵吵嚷嚷的,能有在家里安安静静的学习效果好吗?
朋友说,那是你不懂了,现在的孩子和我们那时候不一样,几个人在外面组队学习效率反而更高,放他们一个人在家里,搞不好就刷抖音玩王者荣耀去了。
我想,怪不得我总能在星巴克麦当劳看到的这样的少男少女,原来是这么回事。
朋友后来分别找两个孩子单独谈话,教他们与恋人相处的边界,尤其让女生一定
学会保护自己和拒绝

最后他是这样说的:只要你们的成绩稳中有升,我不仅不会把这件事告诉你们家长,还会帮你们打掩护。我也希望你们不仅能考上同一所高中,将来还能考上同一所大学,如果你们真的走到最后,一定要请老师喝喜酒。
到这里我们应该能达成一个共识:我们要谨慎对待的,不是“早恋”本身,而性教育和爱情心理健康等相关问题。
大多数青少年,13岁左右开始有最原始的性萌动,刚好是上初中的年纪。青春期的他们荷尔蒙分泌旺盛,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好感,简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加上现代社会文化产物丰富,很多影像、读物、音乐、游戏其实都是以爱情为主题,时刻传播着男女交往的信息,学生从小接触,受到启发后萌生出类似想法,根本不足为奇。
另一方面,最影响学习的也不是“早恋”,而是不健康的恋爱模式
都知道热恋中的男女不讲道理,对于成年人都是如此,更遑论两个孩子?
如果对青春期的恋爱只有禁止、打压和讳莫如深,那代入咱们的青少年阶段想一想也知道,处于“中二病”时期的孩子们怎么可能会乖乖听话。他们只会想着如何隐瞒家长,如何与老师周旋,如何追求违反规矩的紧张刺激感。脑子里思虑过多,自然没法把心思专注在学习上。
而一旦让孩子知道他们的恋爱是正常的,是被允许被理解被支持的,你放心,他们会开始找新的目标。不要低估青春期的决心,很多人在初中高中时会为了某些东西不顾一切地追求,恋爱其实是让他们奋发图强最好的契机
为什么电影《怦然心动》会让人感觉美好得像个童话?
一对小孩,一棵树,特别简单的故事,讲得楚楚动人
而且你们发现了吗,饰演男主角布莱斯的小演员长的真是非常俊俏,饰演女主角朱莉的小演员五官却并没有女二精致,不是大家普遍认可的“美女”。
但是她有一双坚定有神的眼睛,仿佛在诉说着内心世界的强大。
男主角布莱斯生于一个中产家庭,有一位充满偏见、眼光世俗的老爸。女主角朱丽一家作为他们的邻居,条件并不富裕,于是便被男主父亲各种嫌弃,说他们的草坪修理得乱糟糟啦,讽刺他们家鸡蛋有沙门氏菌啦,甚至诋毁朱莉,说她可能也有她叔叔的“弱智基因”。就连妻子邀请对方一家吃饭时,都不忘讥讽他们。

在这样一位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布莱斯懦弱,胆小,没有主见。他会拒绝朱莉的示好,当朱莉亲近他时会觉得难堪,还会迫于父亲的压力,偷偷把朱莉送给他的鸡蛋扔进垃圾桶里。
影片的前半段,我们看到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把一颗真心捧到男孩面前,她是那样敢爱敢恨,阳光大方,她爬到树上守护这棵陪伴她长大的植物朋友,像个小天使。即便布莱斯做了不少伤她心的事情,她也一次又一次地原谅了。
但当她发现布莱斯的内心世界原来如此贫瘠的时候,则迅速抽身出来,魄力十足地放弃了对暗恋对象的执念。
很多人说,布莱斯配不上朱莉。

我觉得影片能让一部分观众得出这个结论,其实也很好。你看,两个人无关相貌,无关原生家庭背景,只看双方的心,你的心没有我的纯粹,你便配不上我。这样的价值体系放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青少年时期的恋爱就是具有这样无可替代的意义,很多孩子十来岁就有超脱的自省意识,知道审视自己爱的人到底值不值得。他们还没有受到过“社会的毒打”,还保留着一丝小动物一样的本能,所以一旦触及内心世界的敏感区域,立刻会决定放弃眼前这个人。
但过了这个无忧无虑的年纪呢?在社会的规训下,在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爱情似乎总会伴随着妥协,甚至会让人低到尘埃里。这真的是我们想看到的吗?
至于为什么是这样的布莱斯和这样的朱莉,《怦然心动》也是还原了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心智发育速度是不对等的。女生早慧,男生懵懂,当男生堪堪开窍时,女生已经能够独立完成思考。
好在布莱斯是个善良又知错能改的孩子,他和朱莉之间只存在心智的落差,而不是品格的落差。于是他在影片的后半段选择忤逆父亲,做出了基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判断。
电影让我印象很深的细节还有两个。
一幕是朱莉父母在家里吵了一架,但他们吵完架立刻轮流去安慰朱莉,对孩子说:“我们会解决好问题,这不是你的错。”这让朱莉明白父母还是相爱的,自己可以放心。
另一幕是朱莉从学校里跑回家哭,她明明已经放弃布莱斯了,布莱斯却突然当着所有人的面要吻她,这令她不知所措。这一刻,朱莉的妈妈选择将问题交回给女儿自己解决,她说:“我认为你需要和布莱斯谈一谈。”
这样的剧情和台词设计,让我觉得影片的立意真的是很棒,里面有满满初恋的细节和生活的课程。除了展现两个小孩的恋爱故事,告诉孩子们应该怎样看待贫穷、怎样接纳残障的家人、怎样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尊严之外,还告诉了各位家长们,应该怎样看待青春期的“怦然心动”,怎样帮助孩子认识爱情,处理他们校园中的恋爱烦恼。
我一向认为“早恋”是一个伪概念。
之前看过日本原版的“屋顶告白大会”,令我印象深刻。
这是日本八街南中一年一度由校长主持的告白活动,学生走上屋顶,向喜欢人大声告白
一位名叫久保田圣斗的初二男生,一直喜欢着他的同桌。
他这样形容那个女孩:“像旁边坐着一位天使,从此每天都像做梦一样。”
在天台上,他向心里的天使大声说出“我喜欢你”,希望能和女孩交往。
接着走上屋顶的是一位女孩,她叫滨本初花。
她有个暗恋对象,但她知道那位男生已经有女朋友了。
借着告白大会,她勇敢地说:“今天我要趁这个机会,给自己的这种心情做个了断。二年级三班的酒井一喜,虽然我想过,如果能和你交往该有多好,可是现在我要干脆地放弃喜欢这件事。如果什么时候,我有了新喜欢的人,那个时候,请为我的恋情声援吧!”
就这样给这段酸酸甜甜的暗恋留下了一个美好的终结。
而被表白的男生则对着她大声说:
“如果你有了喜欢的人,我会为你加油的。”
还有这个初一的小男孩木村启希,面对喜欢的女生,他狂喊了16次
“喜欢你”

虽然结局是女孩子的一声“对不起”,但他还是忍住眼泪说出了一声“谢谢大家”
面对喜欢的人,大大方方说出自己的喜欢
被拒绝之后,坦坦荡荡说出一声“谢谢”
这是很多成年很久的人都没学会的事情。
(后来日本的“屋顶告白大会”被湖南卫视抄了去,改编成中国版的《少年说》,主题也从表达少男少女的青涩爱恋,改为向老师、父母喊话交流,多少差了点意思……)
《少年维特之烦恼》里歌德说: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
情窦初开,能谈一场青春期的校园恋爱,是多美好多幸运的事情
2021年了,真的能把“早恋”这个词从中文语境的字典里抠掉了吧。
话题TOPIC
孩子早恋应该阻止吗?

END
12
本文作者:无才小黑板
一块莫得感情但有态度的小黑板,聚焦新闻热点,提供数据案例,记录各方观点,等待您的高见~
END
转载请注明来源“女子无才便留德”(ID: wucai6de),作者:无才小黑板。侵权必究。如需开通白名单,请联系小助手微信:wucai6de01。
往期回顾
我们已经回不去了
19
05-2021
是什么给了我们这种自信?
12
05-2021
此情可待成追忆,比尔·盖茨也惘然
05
05-2021
“内卷”没那么可怕,瞎卷才是真的可怕
28
04-2021
放下大人的骄傲,太难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关键词查看!
我知道你“在看”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