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一直是很受关注的一类启蒙课,再加上很多宝宝从一两岁就展现出了对绘画的极大热情,好像个个都是天生的小画家(的确是),经常喜欢到处涂涂画画,所以很多同学希望能顺应孩子的涂鸦敏感期,给孩子报一个专门的画画课,从小提升孩子的艺术素养。
这段时间我也应大家需求,对市面上的绘画课程进行了深入了解,并重点体验了5款线上美术课,对其师资、课程理念、上课模式,以及老师引导和教授的侧重点等等,都有了相对清晰的认识。
但遗憾的是,在这5款线上课程中,符合我期待和认可的,目前仅有一款,由于没有与其类型相当的课程进行对比,我暂时也没法确定这是否是一款足够值得我推荐给大家的课程,还要再进一步给不同孩子体验一段时间才好做最终确定。
而今天这篇文章,主要是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这段时间通过对这些线上美术课的体验评测,所观察到的一些情况,以及相关的感受和思考,给正考虑入手美术课的同学们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考虑到课程都是有分阶段和建议年龄的,所以这次给大家展现的也都是建议年龄在3、4岁左右的课程情况,以便更能直观地看出区别。
两种不同风格的绘画课程
目前市面上的绘画课程,虽然课程都有相似的教学形式,但教学理念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老师们的教学宗旨相差也比较大,因此孩子们经过老师指导后画出来的作品也分为了两种不同的效果。
第一类课程,老师会特别追求“像”,示范到位,注重细节,拆分步骤详细,同时还会在课堂上教给孩子们很多绘画技巧和技法,让孩子更轻松地画得“像”。
比如在教孩子画动物小豹子时,老师会给孩子拆解小豹子的身体结构,并且分步骤一步一步教孩子画出来每一个部位。像先用拳头的大小和形状来类比豹子的头部形状,画出头;
画豹子身体时,就像画一座小山;画豹子的耳朵时,要注意对齐头部的两端,线条要圆润等等。有了这样细致的指导,孩子最终画出来的小豹子特别“像”。

而为了让孩子画得比较像,有些课程会给孩子提前设计好一个作品轮廓,让孩子在这个框架里再填补一些东西,这样不管孩子怎么画都能保证作品的“形”不散不乱。
例如下面这个课程,是教孩子们画风扇的,风扇的主体圆形轮廓和底座,都是已经模式化的,孩子只需要添加上扇叶、连接杆,立马就可以创作出来像模像样的风扇了。
甚至还可以直接在镂空的模型,进行创作,这样边边角角都已经被框死,就不用担心作品的边缘处理不到位。
还有的课程会给孩子准备好需要临摹的作品或者课程动画里的角色,这样孩子在作画时,老师帮孩子拆解一下这些作品的形状,再辅以动画示意,让孩子对照着构图和场景,再采用一些简便的绘画工具,孩子轻轻松松就能完成一幅色彩运用成熟、构图合理的美作。
而在上课过程中,有些课程还会注重教给孩子一些专业的绘画知识,比如在涂色时,老师会提醒用平涂法还是叠涂法,还会教孩子怎么涂才能涂得均匀美观;在使用水粉时,也会学习到水粉的敲点技法、混色技法、平涂技法等,还有进一步的对称画法、疏密设计、叠加原理等等。有了这些专业技能的加持,孩子画出来的作品会更符合成人对美观度的感受。
在上这类课程时,也能明显感觉到老师指导得很详细,严谨认真,课堂上教给孩子的绘画技巧也很有效果,即使只上一节课就能明显地看到孩子作品的变化。
而在第二类课程中,老师就显得佛系很多了,在上课时经常会鼓励孩子自己发挥想象力,画自己感知到的东西,不用追求“像”,也不用刻意模仿老师。
就拿画动物圆形的身体来说,第一类课程里的老师会教孩子先认真画一个标准的圆圈,再一圈一圈均匀地向内仔细涂画,不要出圈;而第二类课程里的老师则直接告诉孩子,画螺旋线就好了,或者只需画一个圈,再随意把它涂满就行了,再或者两种画法交叉也可以,同时老师示范的动作也很像孩子平时的涂鸦,看起来好像完全没什么章法。
所以出来的效果对比第一类课程里的精细度,真的是比较欠缺的。
而且在教孩子画某种事物时,老师也比较随意,不会先拆解事物的轮廓,再教孩子一步步画完整;而是带孩子先看一遍真实的事物,然后告诉孩子去画自己观察到的形状就好了,不“像”也没关系
比如在画鳄鱼时,老师是一笔成型,孩子们是随心发挥,最后结果就是大家画的鳄鱼千姿百态。
在颜色搭配上,老师也一直告诉孩子,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就好,只有在涉及到浅色和深色,颜色混搭时会给孩子提供一个选择范围。
而且在上课过程中,老师对于绘画技法的解说也比较少,但也会告诉孩子一些绘画中常会涉及到的名词,比如“肌理”什么的。
这样的教学理念,可以说给到孩子的规范和细节指导比较少,主旨是让孩子自由创作,因此孩子们画出来的画没有明显的成人痕迹,家长甚至很难直观地感觉出孩子上课跟不上课之间的画作区别,但孩子们的作品都会融入自己独特的想法和特点,不会说千篇一律。
所以如果就课程理念和老师的指引方式来看,明显第二类课程对孩子们更友好,也比较尊重孩子们初级阶段的一些绘画特征,不会过多地限制孩子的自由表达,相对更注重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称得上是比较理想的绘画启蒙课程。
但据我观察,目前反而是第一类追求“画得像”的绘画课程是市场主流,即使最新研发出的绘画AI课程也大多以这一教学宗旨为导向。对此我也进行了一些原因探究,发现市场当前的现状其实是在迎合我们家长对绘画课程的期待心理。
因为我们都希望花了钱给孩子报课后,孩子能画出来“更好看”的作品,能让我们更直观地看到孩子绘画作品的进步。
比如孩子原先涂色都是乱涂,一点不规整,他们不说的话我们可能根本看不出画的是什么。而上课之后,一些孩子则学到了工整的画法,画出来的东西开始像模像样。
更何况孩子在上课过程中,还能提前学到很多美术绘画技巧,向专业靠拢,这为之后的艺术学习肯定能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而对于老师来说,教孩子画得像,又是容易在短期内实现的,因为只需拆解临摹就可以了,老师的“教学效果”家长更容易看见。
但我们也很容易发现,孩子经过老师的教学指导出来的作品虽然是精美的、写实的,却似乎都千篇一律,没有了差异化和独特性,太过于标准反而无趣了。
而如果像第二类课程那样,让老师引导孩子们画原本他们都在画的作品,遵从孩子自己的创作特征,不讲技法也不追求“像”,虽然很好地保留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又难免感觉孩子好像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所以相比第二类绘画课程,第一类课程在某种程度上更容易让家长觉得“值”,也就催生了更多这样的课程,并成为了市场的主流。
然而,给需要美术启蒙的孩子报这样的课程,真的是“值”吗?对此我们可能需要先对孩子的绘画发展过程作一个了解。
孩子绘画发展过程
一般来说,孩子的绘画发展过程所遵循的是以下四个阶段(以美国儿童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的理论为基础划分)。
在每一个阶段,孩子的绘画都会具有不同的典型特征,虽然每个孩子发展的年龄段可能不同,但发展顺序却基本一致,具体的表现我接下来也给大家解释下。
一两岁的孩子正处于无控制涂鸦期,孩子这个时期的绘画其实还不能称之为作品,只是简单的、杂乱的点或者线条,是孩子完全无意识地留下的一些画笔“运动轨迹”
到了两三岁,孩子握笔的能力和手部的肌肉力量有了一定发展,这个时候他们虽然还在画线条和点点,但已经能控制线条的长短,以及走向。但这一时期很多孩子还处于单纯享受线条走向的乐趣
而到了三四岁的时候,孩子再画画,就会对自己所画的东西给出具体的含义了,孩子会找自己的作品与现实中事物之间的某个关联,用想象力赋予它代表的东西,但很多时候在家长看起来就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比如孩子会对着自己画的一条线,说它是马路,或者梯子,再等一会儿可能又变成了一条河,一座桥。
这个时期孩子画的画虽然还是很简单,但其实每一笔都有了不同的含义,只是如果孩子自己不解释,家长可能完全看不懂的。
直到四岁左右到了样式化前期,孩子就开始有目的地画画了,孩子会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知,来描画生活中的某些事物,虽然还是不完全像,但经过孩子“提醒”,我们就会发现还是有些相似之处的。只是孩子在画画时,会在乎位置关系但不太关心比例,会不自觉放大自己最关注的方面;也不会在乎事物真实的颜色,只选自己喜欢的。
而且这一时期孩子特别喜欢通过画画来讲故事,倾向于画情景画,讲的故事通常还很丰富,这与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也有关系。
到了样式化时期,孩子开始逐步向写实阶段过渡,孩子会逐渐从单纯依靠主观印象和想象力去画画,转变为描绘现实所见,除了关注事物的轮廓也会在意一些细节特征,对空间和形态也有了进一步发展。所以这个时期,对于孩子画的画,我们一般一眼就能看懂了。
九岁左右孩子就开始追求写实了,真正向成人画过渡,会更加客观写实地描绘事物,空间感知能力在作品中也表现得越来越好。
其实关于孩子的绘画发展过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不同时期孩子所画的“人”也在不断变化。
所以我们也不难看出,孩子的绘画能力是有一个自我发展过程的,是由他们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最初的作品,孩子依靠的更多是自己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以及想象力,而不是所真实看见的。
那可能会有同学说,既然孩子最终的绘画发展都会落到追求“写实”这一绘画风格,那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跳过那些涂鸦期、样式化前期、样式化期等,提前让孩子接触写实的绘画技巧,提升孩子对现实事物的感知能力呢?
这就要涉及到过早教孩子绘画技能,让孩子跳跃式地向成人画过渡的一些弊端了。
过早教孩子写实和绘画技能可能会导致的问题
孩子的绘画发展有个既定的成长规律,所以在早期,绘画还曾被作为测试孩子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的一个工具,如果过早让孩子追求技能,就类似于孩子还不会走就开始学习奔跑,这样就会出现某些问题。
其中最直观的,就是孩子的画开始变得生硬和符号化。低幼孩子一开始画画,并不是在画自己看到的,而是自己能够感知到的,所以我们会看到,孩子一开始画的“人”可能只有眼睛和嘴巴;而如果一旦被教授了写实的画法,有了一个固定的框架给到孩子,比如限定画人就要画出所有的五官,蝴蝶的翅膀必须对称,那么孩子等于是在按照“标准”作画,不是凭自己的感觉,所以孩子再下笔时就变得不自然,会刻意地迎合标准,作品也就没了“灵魂”。
第二个问题,可能会导致孩子自由创作变得困难。孩子画画是一种天生的欲望,所以往往拿起笔不用思考就能立马开始“创作”。但当孩子有了“像才是好”的标准,自己目前的感知能力却又没有发展成熟,就会出现矛盾,当孩子再画没有被教过的东西时往往不知道“怎么画”,“不会画”,因此会过于依赖有人教和照着画。
另外因为绘画技巧和写实对控笔有一定要求,而学龄前的孩子手臂肌肉和运笔能力还没有发展得很成熟,面对老师对细节和线条的高要求,孩子会更容易受挫。
所以,专业的美术技法和写实的绘画风格,其实可以等到孩子已经在生理和心理上完成了绘画的相关发展,拥有了较为理性的思维,以及较好的空间感知能力之后再引导,可能会更合适一些
.....
以上就是这段时间,我在体验了市面上的绘画课后,所观察到的情况以及一些感受分享。
就我个人而言,会更倾向于给早期启蒙的孩子选择第二类绘画课程,不那么追求“像”,也不会过早地教授技法和技巧,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会充分地尊重孩子的绘画发展特征。
但就如文章开头所说,目前第二类绘画课程并不是市场主流,我只挖掘到一款,没办法做进一步的评估和对比,所以暂时还不好给大家具体推荐。如果有同学体验过类似的课程,也欢迎留言分享。
其实现在主流的美术教育也都认为,学习美术是能够促进儿童的心智发展,提高儿童创造力的,是一门不可或缺的艺术课,但授课方式还是建议以儿童为主体,老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同时家长对孩子的“画作评价”也不要太苛刻
总的来说,美术教育对孩子是很有益的,而具体到如何“教”,“教”什么内容,还是需要考虑到孩子自身发展规律的。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先到这里了,关于孩子的绘画课程,我会继续评估的,有进一步的情况再来给大家汇报分享哦~
参考书籍及画作来源:
1、《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1》、《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2》,鸟居昭美 著

2、《儿童心理画:孩子的另一种语言》严虎 著

3、《美育:从培养孩子画画开始》程笑冉 著

4、《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儿童画与儿童心理解读》RoseFleck-Bangert 著
.....
更多干货
点击标题进入查看
好物推荐
点击图片进入查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