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书悦
「写在前面」
鸣金网将在公众号当中,开设专栏,邀请国内资深领域学者和实践者,为我们的用户分享一些有实践价值的内容。首篇将以“时间管理”为内容,共有20篇的篇幅,每周一到周五,每天一篇进行分享。
希望大家每天打卡,最后一定会有所收获。并以此感谢鸣金用户的长期支持和鼓励。
你每天上午到办公室后,工作状态是不是这样的:


这说明,无论你的计划多么完美,但如果你执行不力,则一切计划都会化为泡影。
然后,你会反过来觉得:做计划,没什么用。
遗憾的是,如果你缺乏自律,则必定无法执行,这就神仙也无法帮你了。方法千千万,前提只有一条:相信它,照着做。
难以按计划执行的基本原因是:不能保持专注。
为啥不能保持专注?因为容易被打扰,少数时候被别人打扰,更多时候被自己“打扰”。
有一个家伙叫弗朗西斯科 · 西洛(Francesco Cirillo),意大利人。年轻的时候,他像你一样普通,学习学不进去、作业做不出来,效率极其低下。他质问自己:“你能学习吗,就真正学10分钟?”
这不是笑话。对于容易分心的人来说,保持专注10分钟是十分困难的。在今天的时代,很多人看不了几眼书就去看手机,结果常常是,看书1分钟、玩手机1小时。——你在点头对吗?你也是这样的人。
但意大利人西里洛责骂自己之后,他开始想办法。他找到枚厨房定时器,定好时间,然后开始看书。他心想:我不能连厨房的食品都不如,计时器到时之前,我绝不分心、一门心思看书。
他的方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并且,通过推广他的方法,他帮助了很多人更好地掌握时间。
因为他那个厨房定时器外形像只番茄,所以他的方法被称为“番茄作法
西里洛的做法很简单:
1.将厨房定时器设置为10分钟;
2.全神贯注地看书;
3.定时器响铃时刻停下;
4.休息3分钟;
5.再次定时10分钟,接着读书。
西里洛发展出番茄工作法后,对最初的做法有所修正:
1.列出你当天要做的事;
2.设置25分钟的闹钟;
3.从第件事开始做,不想其他事情;
4.响铃时停下工作,不管做到什么程度;
5.休息3~5分钟,再开启下一次番茄钟。
就这么简单!
由于你在番茄钟工作中保持全神贯注,因此休息十分重要。你必须完全放下作,也远离其他任何挑战智的活动。可以喝点、想想中午吃啥,必须站起来走两步,做几个对肩背有益的动作,消除对之前作的思考。
在休息期间,不允许思考上个番茄钟或下个番茄钟的作。不要打电话、不要写邮件。让脑充分吸收之前25分钟的脑激荡。
你可以以数个(例如4个)番茄钟为一组,在一组番茄钟之后进阶段性休息。阶段性休息可以是15~30分钟,可以整理一下办公桌、去趟茶水间,或者到社交站蹓跶一番。你甚可以看眼邮件,但不要回复重要邮件。你还可以和同事搞一点小型的办公室活动,开开玩笑、打闹一番。
强调一下:你必须十分重视休息。长期的精神紧张,大脑的思考系统会受到影响,导致记忆和集中下降,从使作的快乐变成焦虑、灵感变成敏感,甚破坏你的物节奏,让你情绪失控、容易发怒。
休息之后你需要决定:是继续进项工作,还是切换到另项。切换可以是因为上一项任务已经完成,或者重要程度有所改变。
结束了天的作之后,你可以记录和回顾一下。刚开始使番茄作法时,你可以只跟踪每天完成的番茄钟数。
记录之后,你可以计算平均每项工作花费的番茄钟数。如果数字很,你就要拆分活动,使之成为更、更易于管理的工作项。你也可以计算项工作在工作清单中停留的时间。
程、一个番茄钟,就可以把自己的时间管理得非常好。
至于你使用纸质还是电子的日程、使用厨房计时器还是手机,这并不重要。
番茄工作法强调保持专注。在一个番茄钟内,不可以停止,也不能切换为别的工作。
但是,你接到一个电话、想起一些急事、或者要去洗手间怎么办?你当然不能让工具把你弄死。你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策略处理它:
1.如果你突然想起要打电话、想看社交网站、想玩手机、想喝咖啡……这是你内心想要逃避和拖延的本能,你必须压制它,番茄钟结束再说。
2.如果你想起答应妻子买电影票、想起应该为后天出差安排行程等等待办事项,把它草草记录下来,等会安排日程,不要现在就去办。
3.如果别人打扰你,诸如同事问你工作上的事、老朋友来电想叙旧、老板催着你要报告、邮件软件提醒你有新邮件等等,你的办法应该是:“对不起,我正忙,等会再说。”甚至你可以说:“这件事,周五帮你处理。”
4.相信我,如果你坚决在番茄钟里保持专注,就没有人能够打断你——不管那个人是你自己、还是任何别人。除非天塌下来(从未发生过)、地陷进去(也极其罕见)或者你突然跑肚拉稀必须上厕所(警惕是借口)等极少数情况,没有任何事情不能等上25分钟再处理的。
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番茄钟工作法,就是帮你破除“心中贼”的。
往期文章:

作者简介
:陈书悦博士(Dr. Iris Chen),领诚科技首席顾问。清华大学博士。


在IT、数字化领域拥有近30年工作经验,曾在微软、清华大学等单位任职技术总监、讲师等职。在大型组织数字化转型、数据管理等领域拥有前沿技术和成功经验。此外,在个人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和团队协作等领域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千山万水总是情,给个“好看”行不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