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近照
回首4月中的疫情平缓并没有紧随着一个实实在在的下降通道,那仅仅是一个小阳春吗?很明显我们的战事进入了胶着状态。
硅谷一线医生战疫日记(22
初夏暖阳能否驱走疫情的寒气?
/黄鹂
05/04/2020 归去来兮,五四精神。
今天是中国的五四青年节,对于中国人及我们这些文化上深刻着中国烙印的华人来说都具有特殊的意义,从一百年前那场新文化运动中,中国人民认识了德先生(Democracy),赛先生(Science ), 从此民智渐启,开始学科学和拥抱现代文明。近一百年后的今天,美国副国家安全顾问用相当纯正的中文向华人致辞纪念五四,居然讲起了五四精神的前世今生。重温那段历史,不可思议当时有那么多社会名流精英觉得自己的国人不配识字学科学讲文明。再看看今天的中国人和从那片土地上走出来的华人们在科学和文明的舞台上展现着越来越亮眼的实力。
很巧的是我发现一个好用也常用的追踪疫情的软件居然也是华裔做的,我在给它捐钱的时候才发现的,必须安利一下,这个软件完全是靠志愿者在做在维护,他们的工作非常赞(图一)。

图一 COVID-19.direct 很好用的追踪美国各地疫情的网站,可从画圈圈处捐款资助他们。图片来自软件截图。
回到我们的战场上来,美国从上到下都认识到了所面临的困境,疫情达到一个平台期,日增病例数两万到三万,日死亡人数两千到三千,而且预测五月份接下来几周会持续这样的形势(图二. 华盛顿邮报敲响警钟),对于这样的新常态,连流行病学家们都觉得不可接受。回首4月中的疫情平缓并没有紧随着一个实实在在的下降通道,那仅仅是一个小阳春吗?很明显我们的战事进入了胶着状态。

图二.  华盛顿邮报消息说,政府预测美国新冠死亡人数会达到每日3000,一直到6/1。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天连最乐观的华盛顿大学预测模型IHME 都修改了死亡预期,八月初新冠死亡病例会达到13万4千(图三)。 

图三. 最乐观的预测模型IHME 修正了自己的预期,八月初新冠死亡病例会达到13万4千。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为什么?纽约主战场不是已经基本平复了吗? 无论数据还是前线的报道都是相当好的 (图四)。

图四. 纽约市新增病例明显进入下降期。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底哪里出问题了?看起来狡猾的病毒已经流窜到别的州继续开辟战场。UCSF的大内总管(大内科主任)Dr. Wachter 给出了他的解释(图五),认为疫情先袭击蓝州(民主党为主的州),现在转进红州(共和党为主的州)。东西海岸的州基本都是蓝州,人口密集,移民多,科技相对发达。这疫情的走势必然会对美国的政治形势产生影响。当然这不是我的着眼点。怎么感觉就是压下葫芦浮起瓢… 此起彼伏…一浪更比一浪浪…
图五. 新冠疫情首先袭击蓝州,然后第二波就轮到了红州和高危人群比如有慢性病的。这会改变政治形势,特别是美国死亡人数预期已经超过10万。作者注,死亡10万,五月底就可能达到。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表显示,虽然民主党主政的州患者比例,死亡比例都高,但从4月中旬以后,共和党主政的州在病例数和死亡数上都急赶直追!
看看加州日增1000-2000, 主要还是在南加,这让我感到不妙,天气热对病毒并没啥影响。当然南加的朋友争辩说,数字高因为实现普测了,谁都可以去测,数字当然高了。
05/05/2020 开工就是胜利吗? 
前些日子我们医院附近的养老院被疫情攻破,但似乎重病人不多,我们扫屋相迎的病流并没有来,倒是我们另一个管辖的医院离养老院更近,收治了近50个新冠病人。 
我的病人似乎在平稳中好转。用氧从2升降至1升,临床上是改善了,可该不该再查一个核酸呢?根据CDC的指南,只有出院到康复中心或者养老院的病人才要求两次核酸检测阴性,一般出院回家的则没那么严格,要有自己的卧室,家里没有高危易感人士,还需要有人照顾,地区的公共卫生部门会进行随访。听下来就跟封城一样,是柔性的,全凭自觉。这会不会是个隐患呢?那可不可以用社交追踪软件来监测你身边可能有的感染源?这个涉及个人隐私,估计很难推广。至于方舱医院集中收治阳性患者, 目前似乎已被放在一边了,一个原因是大多数医院并没有满员,没有理由启用其他形式的医院,但其实方舱医院为了强制性的隔离,最早也是美国一个世纪前为了应对西班牙流感大流行的发明。哎,强制措施… 侵犯个人隐私…这些在美国都是“前方高能,请绕行!”。可既然张口闭口说这是战时,那么社会公民能不能行动起来像个战士像个军队呢?
连奥巴马时期的公卫高管Slavitt看着美国迟迟不降的疫情都有点不知所措(图六)。看看美国疫情顽固的平台期和其他国家的相比,相当耀眼。
图六.  Andy Slavitt发推,COVID19疫情在美国异常顽固,其他国家都基本消停了。捷克通过口罩, 中国强制隔离, 德国不断地检测, 香港运用他们的经验,新西兰则通过不断地警示国民,希腊发挥他们的纪律性来达成疫情的控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一方面,开工的呼声越来越高,不用上街抗议,大家已经默默在恢复生产。即便是在抗疫表现优异的北加湾区,我早上上班的路上已再现堵车的常态。我知道更多的人说,不开工就要饿死,政府也快没余粮了!我作为一名医生,必须从医生角度来说,开工远不是终点也许就是另一波疫情的起点。也许这个幽默的说法更让人容易记住吧,居家令的结束不是疫情的结束,而是ICU现在有床位给你了(图七)。
图七. 每日一乐-- 居家令的结束不是疫情的结束,而是ICU现在有床位给你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医生同事间基本达成共识,开工也许就是吹响了我们医护另一场战斗的号角。  
【作者简介】黄鹂:医学博士,毕业于上海交大医学院(前上海第二医科大)。在美国西奈山和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医学院完成内科住院医训练。硅谷某医院住院部医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