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已经于这周开幕了;
回顾一下,去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给我们带来了这样一部拿到银狮奖、金狮奖提名的影片:
《监护风云》。
它是个剧情片——但越往后看,就越像恐怖片
[监护风云]英国正式海报
这片看得吧……
不知你会是被丧哭还是被吓哭——反正到了最后,影院里和屏幕前颤抖着的观众,眼泪根本止不住。
情节冲突的来源很简单:
离婚父母争夺孩子的抚养权,母亲保护孩子远离暴力倾向的父亲不让其接近;
结果却没有争取到单独抚养权,与此同时父亲以各种方式强行介入孩子的生活,最终几乎酿成悲剧。
韩国版海报中孩子无辜的背影,讽刺到令人揪心
电影中对这个冰冷故事的讲述,也是十分的简单——
法庭判决,转向数次父子共处片段与母子共处片段的对比,再到矛盾彻底爆发
在电影缓慢而坚定地逐渐推移过程中,你也许早就做好了心理预设:
对于这个主题,你可能也在别的片中见过了太多太多;
但是,当恶毒的面具被血淋淋撕裂的一刻,即使有着再大的准备,也过于难以承受了。
家庭暴力的极端阴影之下,孩子,是永远的受害者。
Jusqu’à la Garde
监护风云
2017
解毒指数:8/10
导演: 泽维尔·勒格朗
类型: 剧情
主演: 蕾雅·德吕盖 / 德尼·梅诺谢 / 托马斯·乔里亚 / 马蒂尔德·奥恩维尔 / 马蒂厄·赛卡利 / 
01
请停下吧
谁来为我的伤口负责
看完片的我,觉得这电影若提示“部分内容可能引起不适”都不为过。
无休止的家庭暴力,对孩子的伤害到底有多大?
他们被父母的争端淹没
长辈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因孩子而起,也不应与他们有关;
远近离合,也不该让孩子负罪
但在无数的高压家庭案例中,被吞噬的恐惧时刻笼罩在孩子们头顶。
“法庭”这一负责一锤定音的场所,这次却不是结局,而被搬到了开头。
影片刚开始就为全片的基调打好了基础
一上来,用了长达约十五分钟的单个场景,呈现了一场听证会前做笔录的过程。
没有高声争吵,没有激烈对峙,父母双方的情绪表达也十分克制,仅在微小的神情间做着挣扎;
作为证人的孩子们也没有出现,只有他们的证词,串起了整个场景。
但这看似平和的一幕,足以令人窒息
孩子们的陈述里已经透露出了他们的恐惧
这一刻钟的安静讨论,足以使人坐立不安——足以让你觉得,“为什么还没结束”。
片中父亲对待生活的方式显然一团糟,孩子们都不愿意接近他;
然而对于母亲保护孩子的行动反向指责其“过度”,居然为他扳回了局面:
法庭的判决,显然是不够公正的;
这一决策,开启了后续一系列潜在事件的发酵过程。
父亲多次在孩子不愿意的情况下强行将其带走
为了保护孩子,母亲用尽各种办法,却连谎称生病都无法阻止父亲的执意
儿子每一次坐在副驾驶上,与父亲根本无法正常交流的重复场景——
说轻了是尴尬,实际上能看出,儿子的心理阴影面积巨大。
私下里不想见,见了面也恨不得挖洞躲着。
今年最佳外语片提名的[无爱可诉],也讲述了家庭暴力对孩子的伤害
[无爱可诉]是关于更漠然的冷暴力形式——
父母沉溺于彼此之间的隔膜与对峙,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渐渐从这段家庭生活中消失——最后,他真的彻底消失了。
不管是冲突还是无视,对孩子的打击都是巨大的。
孩子在爷爷奶奶家
爷爷奶奶家中的场景,可以说是对紧张气氛的稍作缓和
可惜这也没有维持多久。
和爷爷奶奶还算交流顺畅,但随时都面对着父亲下一秒的突然爆发
不稳定的情绪,当然也更是加深了孩子的恐惧,何况这种情况一再出现。
对孩子请求监护时间的变动也是凶狠拒绝,随后只顾自己摔门扬尘而去。
与此同时,对于前妻的控制欲也达到了病态的程度。
具体体现在这两个场景的冲突中
除了与孩子共处时的恶劣表现,父亲还将自己对前妻的暴力倾向间接施加在儿子身上,或是找到机会直接施加在了前妻身上。
即便这样,父亲仍在指责前妻对孩子“控制欲强”,认为是前妻“给孩子洗脑”,认为这才是孩子们疏远他的原因。
好笑吧,虽然我已经笑不出来了。
一切都导致了影片结局处的恐怖发展
父亲端着猎枪轰开家门、还伤到儿子耳朵的时候,看片的我直接跟着母亲和儿子两人一同发抖了起来——
回头想想,在这样一个父亲身上,这简直就是注定要发生,不是吗?
暴力催生暴力、继而催生凶残的结局
实施家庭暴力之人,未导致极端情况、想要强行占有的主权不得手的情况下,是不会罢休的。
这种人的脑中,没有同情、没有悔改、没有理解,只有令人恶心作呕的施暴欲望——对着自己的家人。
不得不说,片中的报警系统和警察效率真的是高分啊……
说到这儿,再转头看看最近的“滴滴”事件——
有些事情,光是叹息和咒骂,简直都让人不知从哪儿讲起。
好了,这片我是不敢再看第二遍了。
02
黑暗之中
放下你手中挥舞的枪
毫无疑问,这个家庭中的母亲和孩子,全都是片中父亲精神和肢体上暴力的绝对直接受害者。
本来就拥有保护孩子本能的母亲,在经历过前夫的纠缠之后,变得更加绝望但谨慎——
那些为了帮孩子躲避他们父亲的谎言尝试和正面阻拦,都显得那么苍白、那么无奈、那么让人唏嘘。
母亲已经使用了尽量大的努力
她也只是个普通的女人——
虽然影片中没有着重呈现,但她与片中父亲的悲惨婚姻,显然也是充满了暴力和痛苦
她尝试着去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去实施对孩子的保护,换来的却是前夫莫须有的骂名和更加偏激的举动
片中女儿和她的男友,前者与母亲的交流
女儿这个角色,设置得也十分巧妙:
她与父亲两人之间算是根本没有正面的对手戏——但这个人物在故事人不可或缺。
她与男友的交往、与同学朋友的聚会代表着她的个人生活,而她与母亲的交流代表着她与家人的交集。
这两者在片中女儿身上体现出了交叉的相互作用,对故事发展起着辅助的作用;
这个家庭中的一切矛盾和化解因素,有时都可以从女儿身上通过疏离的方式以小见大地看到。
同时,片中许多正面人物的出现也很重要
比如母亲的律师、爷爷奶奶、女儿的男友和母亲的朋友——
这些形象,都或多或少通过自己对中心事件的态度、和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对比和映衬着父亲的残暴
并且,这些角色也是母亲和孩子们生活的正轨一面,并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影片紧绷着的氛围。
法官的判决是不可忽视的触发点之一
司法机构,按理说该代表公正——
但很显然,特别多的情况下,这并不是实际情况。
片中的判决也正说明了一点:现世的法律裁决,总有触及不到人性至恶处的地方。
在这种需要钻入“潜在危险”怪圈之时,法律就显得十分无力了。
最后借用帕特里克·梅尔罗斯的一句话
我不知道,呼吁家庭暴力中的施暴者停止他们对自己家人的施暴行为,是否有实现的可能性;
但我能确定的一点是,我们所有人,都不该轻视这个问题;
该动用的官方手段就要动用,该完善的法律就要完善,该下达的惩罚就要下达。
别再让受害者在黑暗里越坠越深了。
本文所有图片、视频均来自网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