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关注,谢谢!
今天来聊聊定期保单的必备特性之一:保单转换权益。
最近几天聊定期保险颇多,主要是想让大家了解「定期保险」这种不储蓄、不返本的消费型保险存在的意义与优势。
相比于「终身保险」,「定期保险」的最大特点就是“便宜”。目前市面上的「定期保险」主要有「定期寿险」与「定期重疾」两种形式,两者存在的意义各不相同。「定期寿险」主要是防止家庭收入来源成员身故给家庭造成的经济来源缺口,因此仅需要覆盖受保人有经济收入的时期;而「定期重疾」主要是为了减轻投保人前期的缴费压力,使之能在经济条件不富裕的时期,用有限的保费支出,获得足够的保额。
在这里,有一个观点,我希望能与各位读者达成共识,那就是:
寿险可以保定期,但是重疾险最好要能保终身
。这是因为,对于仅包含身故责任的“寿险”,我们或许只需要保障一段时期,因为我们并不在意能否在年老身故时给孩子们留一大笔钱;但是对于包含重疾责任的“
重疾险
”,我们则更需要一个终身的保障,因为我们希望在生命任何一个患重疾的时刻,都能有足够的资金来维持治疗。

那么问题来了:
假如小明买了一份保障到50岁的「定期重疾」,如何能保证在小明50岁以后也能获得重疾保障?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小明可以在50岁定期保障结束的时候,再投保一份新的终身重疾险。可现实情况可能是,小明在50岁时身体已经不再健康,无法通过保险公司的健康核保。如此一来,定期保单自然中止,小明既无法继续获得保障,之前几十年的保费也相当于“白交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不过,如果小明的定期保单有「转换权益」,那么就不必担心,无论小明病得多严重,保险公司也会保证小明有权利把定期保单转换成一份终身保单,让小明继续享有保障。

何为「转换权益」?

「转换权益(Conversion Privilege)」是指,被保险人可以将自己的定期保单转换为一份终身保单,而无需提交任何健康声明。
理论上来讲,保单转换是无条件的,保险公司不能再要求被保险人提供任何可保证明;也就是说「转换权益」是保险公司在保单生效时就赋予被保险人的权利,只要在规定期间内被保险人就能行使契约转换权,哪怕当时被保险人健康状况不佳,保险公司也没有权利拒绝。
从这个权益设置的目的来看,有点类似于短期险中的“保证续保”保证,但转换权益所涉及的是两份不同保单之间的转换。
继续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小明所购买的定期重疾险将在50岁时中止,如果小明的保单有「转换权益」,那么小明就可以在49岁时,重新在他的保险公司投保一份当时在售的终身重疾险,而无需提交任何健康状况声明,保险公司也必须以正常投保人在49岁投保时的费率,接受小明的投保。
以上就是「转换权益」的应用。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会在条款中规定「转换权益」的使用限制,如:
  • 时间:被保险人在哪段时期内才可行使「转换权益」(一般需要在定期保障结束之前);
  • 年龄:投保新的终身计划时,是使用「投保时年龄」(即终身保单的投保年龄),还是「原始保单年龄」(即定期保单的投保年龄);
  • 产品:所能转换的终身保单类型(是所有在售终身保单,还是有一定的产品限制);
  • 保额:所能转换的最高保额是多少(一般不能超过原定期保单的保额)。

「转换权益」条款举例

「转换权益」有何优势?

「转换权益」的最大优势,就是为定期保单的被保险人提供了延长保障的选择。刚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往往收入不高,很难承担一份足够保额的终身保险。有了这种权益,投保人可以在前期花很少的钱买入一份「定期保单」,降低前期的家庭开支,但是却能锁住终身的保额,避免后期因为健康转差而失去保障。
然而,降低前期的家庭开支并不是投保人选择「定期保单」的唯一理由,保险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之快也是考虑因素之一。有心的朋友应该有留意到,保险产品的更新换代是非常快的,无论是从产品设计、疾病定义、附加特性来看,新产品一般是全面超越老产品的。5年之前,有谁能想象如今的重疾险已经可以多次赔偿癌症持续与复发?而未来的产品,说不定可以做到“癌症持续,则每年支付一定的治疗费用”这种型态,对于那些前期一次性买足保额的投保人来说,看到这种新产品,就只能垂涎了。不过,由于「转换权益」的存在,投保人再也不用担心产品的更新换代,因为投保人的保额已经锁定,但却有了选择新产品的权益。
如此看来,「转换权益」真的是太棒了。

「转换权益」有无缺点呢?

谈了「转换权益」的一大堆优点,那有无缺点呢?有,那就是,带有「转换权益」的定期保单,要比不带「转换权益」的保单贵一些
。因为保险公司会认为,最终会选择将定期保单转换为终身保单的被保险人,更有可能是身体健康已经出了一定问题的群体,含有一定的“逆选择”倾向,因此需要将这部分定价考虑进去。然而,这种“逆选择”倾向,在被保险人投保首份定期保单时是不存在的,因此并不算违背了保险的“公平原则”。

即使贵一点,科普君依旧认为「转换权益」是定期保单必不可少的一个特性。这一权益已经普遍包含在美国、新加坡、香港的定期保单条款中,然而在内地却很少见(对于这点,科普君已经咨询过内地保险市场的产品专家)。科普君在向大家推荐发达保险市场保险产品相较于内地产品优势的同时,当然也希望内地保险公司能够多多借鉴这些好的想法。
最后小小插播一句,根据科普君的内部消息,香港即将有一家公司的「定期重疾」产品面向内地居民销售,不止免去了内地居民的加费(与香港居民同费率投保),而且还带有「转换权益」,是不是很值得期待呢?

免责声明:香港保险科普(本微信平台)为第三方保险知识科普平台,并非为任何保险公司的官方微信平台。本平台的任何有关保险及投资产品的介绍均为个人的专业知识及观点,并不代表任何组织或公司。所有由于不正当使用本公众号文章而引起的利益纠纷,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往期回顾 
有关香港保险:
有关「香港保险科普」:
赴港投保准备:
有关重疾与癌症:
保险业要闻点评:
保险知识科普:
原创声明:本公众号之文章,除有特殊注明,均为原创(本人都是利用晚上与周末的休息时间来写文章)。最近发现有不少同业保险公众号未经授权,擅自剽窃我所写的文章,行为可耻,已投诉举报。希望大家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如欲转载,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将文章转载的授权与不含水印的文章配图一并提供,谢谢合作。

香港保险科普专业介绍香港保险知识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或添加微信账号wswordtycope联系我们
精算师高级理财顾问为您解答疑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