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化考试中阅读分数提升要翻过的第一座大山是词汇。但是翻过这座山,并不是一片坦途。词汇量≠阅读能力。许多托福阅读在23分上下浮动,SAT阅读卡300-320的小伙伴们,不少是被堵在了阅读能力这座大山前。那么,
中国初中生的英文阅读能力缺了什么?
怎么弥补缺陷,提升能力?
家长们应该提前预知困难,引导孩子持续训练,帮助孩子们翻过大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认识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对照美国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方式来找寻方法。
课标差异
要发觉孩子们在英文阅读能力上的短板,我们需要从根源处寻觅。孩子们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生家庭的影响,但是阅读能力、阅读方法的培养,有赖于学校教育。因此,要了解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路径,我们首先要研究课程标准
在中国,教育部针对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育制定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后简称《英语课标》)。最新一版为2011年修订。在义务教育阶段,基本所有公立小学、初中都采用了这个课程标准。
而在美国,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CCSS) 即美国共同核心(州立)标准(后简称CCSS)使用最为广泛。
CCSS是美国教育部门,为了提高全国教育的协同程度,发起并制定的全国统一课程标准。课标分为英语语言艺术和数学两大科目。截止2016年底,美国有42个州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采用了CCSS。我们将主要关注英语语言艺术的课程标准,尤其是其中阅读部分。
要对比中美初中在阅读能力培养路径差异,我们只关注出口处。也就是两国初中毕业应该实现的能力培养目标。
中国《英语课标》中采用的是分级目标,针对小学、初中、高中年级设定了不同等级的课标要求。因此我们将关注中国初中生9年级结束时应该完成五级目标美国CCSS9-10年级课标的差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9年级阅读部分标准
美国CCSS9-10年级阅读部分标准
1. 美国课标阅读能力要求更细化,对文本探索更深入
一手翻开中国《英语课标》一手翻开CCSS会发现,两个课程标准阅读标准所占篇幅截然不同的。CCSS中对6-12年级阅读能力的课标要求有洋洋洒洒6页纸,而《英语课标》中每个年级只有一个框格是描述阅读相关要求的。
中美课标要求对比,红色部分为差异部分
篇幅的差异导致课标要求的细化程度的差异。
横向看,CCSS对文学类信息类文本进行了区分,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中国《英语课标》中也要求了学生应该涉猎“常见体裁”,但并不具体。并没有说明“常见体裁”具体是什么,能力要求有什么区别。
纵向看,CCSS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更为深入。CCSS要求学生不仅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怎么样”。换句话说,CCSS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基本理解阶段(读懂词句和主题、情节);更要求要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且要站在作者角度看问题,对作者目的、文本结构进行探索。除此以外还要求在理解、分析基础上进行评价。这一深度是中国《英语课标》无法达到的。
2. 美国课标阅读能力核心为“循证”
美国人的“循证”思想是深入骨髓的。写作总强调举例子、举证据、抠细节,在国外读书的时候,学术研究中也是要求实证数据,有理有据。这对“具体”的狂热追求与中国强调“意”会的哲学是全然不同的。这也造成了孩子中式的阅读、写作甚至思维习惯与英文阅读、写作、思维的矛盾。
标化考试中对循证也是尤为强调的。SAT阅读考察的一项重要能力就是循证阅读(Evidence-based Reading),托福写作、SAT写作也非常强调支持细节(Supporting Details)的重要性。
这点当然也体现在了CCSS当中。不论文学阅读还是信息类文本阅读,第一点标准就是:
“引用强有力和详尽的文本证据来支持对文本明确信息以及推论的分析。”
此外还提到:
“如何通过具体细节塑造和提炼主题”
因此CCSS强调的阅读是有理有据的,不是脱离文本的空谈文章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关于什么宏大主题。而是在每次提问时要求学生“给出证据”;在学生每次思考、分析时“从文本出发”或“引用文本”来支持自己的分析、推论。
3. 美国课标强调信息类文本阅读
在中国《英语课标》的要求中,可以看出制定者看重的还是“故事”,强调的还是文学类或者说虚构类的作品。但是CCSS却为信息类文本作品单独开辟了一方天地。并且对信息类文本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单独的阅读要求
的确,文学文本和信息类文本是截然不同的。文学类文本的核心是人物、情节、环境,看重的是三者对背后主题的表达。它信息密度低,往往洋洋洒洒几段只为刻画一个场面、一个人物。信息类文本则不同,不论是议论文还是描述类文本,信息密度都是很高的,议论文看重的是观点、论据、论证过程,以及三者的有机结合,描述性文本看重的是描述对象与细节例证的关系。因此应对不同的文本,阅读方法理应是不一样的。
区分文学和信息类的阅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美国中学对信息类文本更为重视。这与CCSS“为学生升学、就业做准备”的目标密不可分。的确,在学术研究和就业中,对信息类文本的阅读理解是更常见、更重要的。证据为基础的阅读是理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体现。而且功利一点说,信息类文本也是标化考试的重中之重。
4. 美国课标强调跨媒体、跨文本信息对比
CCSS中还有非常有趣的一点,是它要求学生理解、对比不同媒体信息和相关的不同文本。比方说同样的一个故事,阅读书本和看电影有什么不同;同样的一个主题,在圣经和莎士比亚戏剧中体现有什么不同;同样关于“恐惧”,文学作品和科学文章有什么不同。
通过这样的对比,一方面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不同的媒体、文本类型,更贴近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要求;另一方面学生会更强烈的认识到表现形式不一样,会带来不同的效果,认识到不同媒体、文本、文体的差异
三点建议
由于在学校的阅读训练中无法完全满足孩子阅读能力提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孩子利用课外时间把缺的补起来。怎么补?有三点建议:
1. 挖掘阅读深度,学习文本探索
深入的探索文本需要从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
鼓励孩子对部分,从“是什么”到“为什么”,问孩子以下问题,并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读小说:
  • 画面:读完这里你的脑海里形成了怎样的画面?你心中这个人物形象是怎样的?
  • 问题:为什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 想法:你预测将会发生什么?你的观点是什么?因为什么?
  • 感受:你喜欢不喜欢这个部分?为什么?
  • 联系:这个部分会让你想起什么?
  • 投射:读到这里,你觉得XXX角色是怎么想的?情绪怎样?有什么感受?
读信息类:
  • 主旨:这一部分主旨是什么?主要写了什么?那句话告诉你的?
  • 支持细节:这一部分举了什么例子?用了什么证据?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细节?
  • 论证过程:这一句和上一句是什么逻辑关系?
  • 作者目的:作者想要告诉你什么?或者作者想要说服你什么?
在思考并记下思路的过程中,进一步鼓励孩子从“为什么”到“怎么样”,反思更进一步的问题。
  • 什么让我有这样的想法?
  • 作者是怎么样写作的,让我有了这样的想法?作者怎样把例子和主旨结合的?全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 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目的是什么?
2. 阅读输入、输出坚持循证
鼓励孩子在思考和回答任何问题的时候用文中的话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要尝试用自己的话引用、复述阅读的内容,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循证阅读后输出可以使用这样的语言
在输出的时候,还可以利用一些方便的图表来协助孩子整理思路。在填写图表时一定注意对原文进行引用来作为支撑证据。
3. 增加信息类文本阅读比重,扩充“阅读”广度
据美国国家教育进步评测机构(NAEP)报告,虚构类与非虚构来类阅读应当有一定的比例。非文学类作品占比应该达到:4年级50%,8年级55%,12年级70%。因此在计划孩子的阅读内容时应当适当提高信息类文本的占比。
示例:8年级最受欢迎非虚构类书籍(括号中为ATOS值)
除了阅读非虚构的书籍外,读新闻,搜寻资料时延伸阅读作者的介绍、传记、小说的前言等等,也可以补充信息类文本的摄入。
在阅读后选择与文本内容对照的多媒体内容,比如观看小说改编电影,对照剧本与戏剧。在观看时注意对比两类媒体的特点,实际上也是有效的强化理解的形式。

想要帮助孩子更快的提高阅读能力?
想站在更高起点冲击标化?
尽在初中生美本留学预备9级课程”
如果您的孩子想参加入班测试,可以通过以下二维码进行预约:

北京新东方学校创立于1993年11月16日,北美考试项目部是学校创立时间最早的部门,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亲手创立的部门,他也因此是北美项目部最早的教师。
北美项目部负责北美留学培训,涵盖初中生留学、高中生留学和大学生留学三个板块。北美留学培训包括:制定合理的考试规划及学习计划、课上讲练考结合、课下作业跟盯,留学业务咨询等。近几年来,部门强调考试能力和语言能力平衡发展,既重视教学过程,又重视教学结果,在保持新东方励志、激情、幽默等传统风格的同时,狠抓师资英文功底、教学内容落地、作业和测评管理,努力把短期培训和长期教育结合起来,成为学生和家长可以信赖的机构。

作者相关文章:

精选
文章分类
学长学姐经验帖:
英文原著轻松读:
英语学习方法论:
留学规划先行者:
美国高中:
普通高中申美本:
国际高中/国际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