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里最会投资的,投资圈里最会唱歌的,歌手里最会主持的,主持人里最会做饭的,做饭里最能考试的……胡海泉陷入了这些标签中。
每日人物(ID:meirirenwu) 乔竞杰  杨璐

4个小时的录制,零口误,再也没出现咬字不清的尴尬,胡海泉越来越像个专业主持人,不用在舞台上做俯卧撑自罚了。
有朋友调侃他:海泉是娱乐圈里最会投资的,投资圈里最会唱歌的,歌手里最会主持的,主持人里最会做饭的,做饭里最能考试的……
每天不停地变换身份,比如《为梦想加速》这个商业竞赛创投节目中,除了主持人,他既是节目中23家投资机构之一:“海泉基金”的创始人,又是节目联合出品方:巨匠视觉的老板。
歌手的光环在一点点隐没,创业者和投资人的身份在公众面前渐渐光鲜。
对胡海泉而言,投资和音乐一个都不打算放弃,在跨界之间,他希望能看到化学反应。

刷牙都在看BP

在来接受采访的路上,胡海泉翻了3个BP(商业计划书),接受采访之后的例会上,他还会再讨论6个。三小时的例会结束,他要马不停蹄赶往创业节目的录制现场。
“我刷牙、蹲马桶的时候都在看BP。”胡海泉笑了。
胡海泉进入了战神模式,他的对手是时间。
一天七个会很常见,节目录制与活动此起彼伏,有时为演唱会排练到半夜十二点,海泉还要加开一个会,凌晨三四点,工作群里常蹦出他的留言,第二天早上八点,他又开始在微信群里活跃。
能让海泉每天多睡几个小时,一直是合伙人汪文忠的重要工作。他和很多朋友组成了“催眠团”,战神也得补觉。
41岁的精力毕竟赶不上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儿,累的时候,他头昏脑涨,能进入一种漂浮的状态。
这是胡海泉出道的第18年,是他进入资本市场的第7个年头。名气?钱?似乎都不缺,为何这么拼?
他曾反复问自己“为了什么而奋斗”,给出的答案很理想主义,带着些士大夫的使命感:改变别人的人生,才有意义。
胡海泉说他是个体验主义至上的人,有一切得失都会化为虚无的感受。
终究,自己是那个被时代裹挟着改变的人。

2005年,唱片业开始走衰,几乎所有唱片公司的销量都在直线下降,再也回不到5年前《冷酷到底》一张专辑就卖出145万张的盛况。
互联网+音乐模式的出现,盗版、侵权的盛行给唱片销售带来毁灭性打击。胡海泉眼见着越来越少的人为收听音乐付钱,很多歌手要靠商演才能生存。
“作为艺人,我依然过得很好,但不得不去想以后该怎么办,行业该怎么办。”那一年,胡海泉创办了EQ唱片,别人都在喊“唱片已死”,他偏要杀出一条血路。
EQ唱片的摊子铺得很大,涉及到整个产业链条:制作原创、培养新人、音乐版权管理和唱片录制发行。
2007、2008年,赔本兼吆喝,胡海泉为旗下15位艺人发布了37张专辑,当时引来业界一片质疑声,这到底是自救,还是自杀?
没能自救,也不至于自杀,公司的现金流一度压力非常大,只能维系生存。
EQ创立之初,胡海泉也曾找过投资,但最后人家都摇头,他只能自己当了投资人,200万元。现在想想,做艺术的和纯商人完全是两个思路,这或许是理想与现实的差别。
如果改变一个国家的文化力,其实是改变了成千上万像我这样写歌的人、编剧、导演的命运。资本是改变的助推器,驾驭资本后的文化力更强。
“这就是我做文化产业和做投资的原因。”胡海泉双手比划着。
做一个专业的学霸
不久前,胡海泉成功通过了两门基金考试。
经初步统计,他参加的科目一《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总体通过率是71.15%,科目二《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总体通过率28.95%。
“这是学霸上身了。”海泉基金的行政人员王东华说,公司有不少人也参加了这次考试,很多人都是白天晚上地看,胡海泉就是在节目中间穿插着看,两本这么厚的书,他把拇指和食指的距离比量出几厘米。
胡海泉喜欢看书,是身边人都知道的。
其他艺人上飞机就眼罩一戴,睡觉,他上飞机手里通常拿着一本金融类的书。飞机上的时间相对完整,也是他最好的读书时间。
胡海泉不是音乐科班出身,大学时学的是外贸管理。用他的话讲,当时也不是喜欢才去读的,但回头来看,却是埋下了一颗种子。
有时候会感觉一直停留在学生时代。到现在,财经类的书已经读了有几百本了,在北大读完EMBA后,今年他又去了长江商学院。
不充电,就会有恐惧感。他也坦承,在投资领域,自己的专业性不够强,“你给我一个企业的详细财报,光靠我一个人没法判断出来这个企业的估值和优秀程度。以前学到的公式和数据都没用。”
必须得有智库。

胡海泉亮了自己的家底儿。他创办的海泉基金,投资委员会以外还有个专业委员会,里面有两个前国家部委的人,都是司局级干部,以他们的专业,能够对接到6000多位国家级专家,梳理每个项目,基本一天之内,就能拿到项目最准确的结论。
2013年成立的海泉基金,3年投资近30个项目,领域覆盖消费、环保、智能家居、TMT、泛娱乐等等。王文忠说,海泉抛开了自己最熟悉的音乐领域,让投资圈看到他明星光环之外的专业性。
2014年,胡海泉首次以投资人身份登上《财富》中文版公布的“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单。
外界开始叫他著名投资人,胡海泉笑笑,不对,应该是“著名的”投资人,谈及两者间的差别,海泉把身体前倾,“当我真正助推一个创业项目成就一片江山,是改变社会的响当当的企业时,我才有自己的代表作,才算得上著名投资人。”
不靠谱的项目,亲爹推荐也不行
无论做哪行,他都看重代表作。
让胡海泉用创作的三首歌形容自己的身份。他会说,做音乐,就是由心出发,捕捉生活中的每次心动与美好,就像他和羽凡录的第一首歌《爱浪漫》;做投资必然要理性,为了不砸招牌,选项目的时候要《冷酷到底》不靠谱的项目,亲爹推荐也不行;创业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要全力《奔跑》。
在胡海泉看来,“做投资人比音乐人难多了。”是把自己的人生都赌进去,需要事无巨细的参与。
“如果收到1000个项目策划书,那这1000个我都会看。”要不总觉得对不起人家的信任,看完之后,还会给人家回复,不感兴趣的要说,不靠谱的也要说。
有太多不靠谱的。每个月都有好几个项目自荐是这样的开场白:我们不要钱,就要你们的品牌形象。

投资这行水很深,作为跨界投资人,还会遇见意想不到的风险。
土曼科技就是个先例。2013年,通过10条微信,近100个微信群讨论,3千多人转发,海泉基金投资的土曼科技在11小时预订售出18698只土曼T-Watch智能手表。但由于对产品产业链掌控能力弱,无法按时交货,受到大量质疑。大批愤怒的消费者涌向海泉的微博。
明星自带的光环,有时会变成紧箍咒。哪怕是他投资餐厅的一个服务员态度不好,网友也会直接在微博对他吐槽。如果时间允许,他一定会打字回复。“明星背书,未来付出更大的代价也是有可能的,我随时做好准备。”
做投资人,最重要的是什么?
严谨,严谨,还是严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两周前,海泉基金拒绝了一位首富级人物推荐过来的项目。对项目评估时发现了问题,“你们要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我们投,如果不能,不好意思,这是硬伤,我们不投。”
见惯了那些“说的比唱的都好听”的人,如今的投资人胡海泉会更留意那些不善言谈却字里行间有货的创业者。
他总结自己看人的眼光:他是不是务实的理想主义者;他的想法和所在的行业是不是有我看好的未来趋势。
他甚至对文字特别敏感,会试着读出一份商业计划书背后的内在情绪,里面的行文方式,是把理想当目标,还是拿噱头当获利手段。
有人把投资人形容为“秃鹰”,唯利是图。但胡海泉更看重投资人前面的天使二字,《冷酷到底》的背后,是另一首歌的歌词:心似狂潮,还要不停寻找。
每人互动
你觉得明星跨界谁最成功?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尊重原创,侵权必究。
点击以下 关键词 查看往期内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