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US慧心慧语
                                                           作者:何江慧
养老院的老人(上)
这次回国将近三个月,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养老院,零距离地接触到了养老院的日常,感觉有很多可以分享的,有计划的朋友可以做一个参考。
首先十分感谢养老院的主管和护工,工作人员,给我提供了很多方便。了解到我的特殊情况,为我了开了很多绿灯。我可以每天去探视,陪伴父母,一直呆到白班的人下班,夜班的人上班。
两个多月的时间足以让我认识里面所有的护工,见识到他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了解到很多的“内幕”,看到不为人知的更多面。
写下自己的见闻并不代表所有的养老院都是这样,也不是所有的护工都是那样。每个人的遇见和经历都是独特的,我也带入了自己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但我会尽量去客观描述。
毕竟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潜规则。
共分为四个部分,大约5——6篇文章
一,养老院的老人(上下)
二,养老院的护工
三,养老院的临终关怀
四,养老院的内幕
01
这是一个价格不菲的医养结合养老院。独立的整栋楼,每一层是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医院和康复中心占了两层,就医非常方便。
住在这个养老院的老人来自全国各地,有退休老干部,劳模,空军,校长,医院院长,前政府官员,或者家里有矿的富二代等等,也有普通的退休工人,相对来说经济条件都不错。
父母所在的这一层大多数是高龄,老年痴呆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只是程度不同,最严重的就是像父亲那样完全卧床需要全护理。
也有不少四,五十岁的中年人。
到了这里就会发现,老年病离年轻人其实并不遥远。
有好几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中风后失去语言和行动能力,但脑子还清楚,只是身体动弹不得,没法说话,坐在轮椅上,勉强能自己吃饭。
脾气性格全写在脸上,只能通过眼神和喉咙发出的声音来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每天坐在走廊边,看着周围的老人和穿梭往来的工作人员,生活就被局限在这方寸之地。
曾经的意气风发,呼朋唤友,花天酒地,纵情享乐,热闹喧嚣,已全部变为浮云。
养老院已经是医院尽力治疗之后的最后归宿。
听为妈妈做按摩的医护人员说,这种情况三十多岁的人也不少。另一层楼最年轻的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山西富二代。因为饮食习惯,一次酒后中风导致偏瘫,失智,智力退化到四五岁儿童的状态,一辈子可能只能在这里度过了。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身体的承受力不同,命数不同。有的人经得起折腾,有的人经不起折腾。
大多数人都会在老年时为自己年轻时的生活方式买单,或者根本等不到年老的终局,草草退场。
02
父母所在的整个楼层,大部分老人在80岁上下,还有九十多岁,百岁老人。90%的老人都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老年痴呆,俗称老糊涂了。虽然有共性,但表现出的形式多种多样。
很多老人在患老年痴呆症的同时,伴有忧郁症。
有的老人总是呆呆地坐着,一言不发,没有表情,完全的沉默;
有的则很暴躁,容易发脾气,甚至会攻击别人;
有的老人不停地说话,用家乡话含糊不清地重复叙述着,只能从只言片语中听出她在说自己小时候的事,年轻时的事,不断地重复,每一刻都在说话,除了睡着的时候;
那完全是一种机器一般无意识的行为。
我常常担心她这样会损耗完自己的元气。
有的老人间歇性地大喊大叫,间或一声,很恐怖的声音,刚开始听到会被吓一大跳;
有的老人总是黑着脸,不停地抱怨,要吃肉,吃好吃的,大声地叫着子女的名字。我问护工要不要我买些肉给她带过来,护工说灶上每天都会有肉,老太太这是想娃了,这只是她想孩子的方式;
有的老人看起来还好,但喜怒无常。有一位老太太据说是前空军医院妇产科主任,神态威严,言谈中主任的风范还在。
和人说话前几分钟还正常,说着说着就激动起来,语调也随之激昂,骂着我们听不懂的话,痛斥着我们看不见的人,上一秒还在笑,下一秒就痛哭起来,就像不同的人附体,有些可怕;
有一次大雨我没能回去,就在养老院凑合了一晚,结果一晚上都没有睡着。一位老人彻夜地惨叫,叫声传遍整个楼道。听护工说,他得的病很疼痛但不至于致命,于是白天晚上地惨叫;
这让我想起《地藏经》里的叫唤地狱。。。。。。
妈妈同病房的阿姨,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不停地整理自己的东西。常常把别人的东西都藏在自己的柜子里,还要不回来,说是她自己的。其他人找不见的勺子筷子,小东西,甚至纸尿裤都能在她这里找到;
有些老人发脾气,闹情绪,老要吃东西,或者不好好吃东西,要打电话,偷东西,藏东西,故意搞破坏,把护工气哭。。。。。。,像极了淘气的小孩子们。
护工会见怪不怪地说:这是想娃了。
也有不少像父亲一样的老人,完全卧床,连坐起来都不能,人活着所有的事情全部在一张床上完成。残存着一点本能的意识,生命的火花微弱暗淡到随时可能熄灭。
平时是看不到这些老人的,一直在房间里。
03
每次来养老院,推着妈妈在楼道里散步,走过长长的走廊,看到一个个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一双双空洞无神的眼睛,没有希望,没有生气,充满无助。
空气中弥漫着衰老,腐朽和死亡的气息。
一个人其实并不是随着年龄增长慢慢老去。
衰老的过程并不是一条曲线,而是台阶式的变化(这一点和孩子的长大过程正好相反)。
在几个重要的年龄段,会出现跳跃式的变化。如五十多岁会明显感到体力下降,疼痛出现, 七十多岁后会感到身体各方面机能下降。据护工们的经验,大多数老人75岁之后,会出现断崖式的衰老,就是突然一下子老了,各种问题暴露出来了,再也不能到处跑了。
回想起父母也差不多是这个年纪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的身体变得很糟糕也就这七,八年的时间。
所以,退休要趁早,旅游要趁早,实现梦想要趁早。五十多岁到八十岁之前,是一段相对来说能为自己活的幸福日子。
随后,大多数人的生活的地图会越来越小,直至一张床。
04
人到了养老院,便“复归于婴儿”,尿垫,纸尿裤,轮椅,成人围嘴,成为日常必需品。再加上宽松舒适的衣服和鞋,吃饭的碗和水杯,一些活下去必需的东西,除此之外,什么都是多余的了,包括钱。
送父亲来养老院的时候,他所有的东西就两个袋子,他一辈子所惦念的一切终究是放手了。
不用等走的那一天,在养老院和医院,便能深切地感受到什么是身外之物,来去无牵挂。
吃喝拉撒成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最完全的事,也是唯一的事。
一日三餐和两次加餐,一天吃五次。从早上6点起床,7点左右吃第一顿早餐,到下午5点多最后一顿,6点多上床睡觉。
一天又一天,周而复始。
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老人们不是在吃饭,就是在等待吃饭的过程中。
护工们不是在打饭,就是在给老人喂饭。
最常看到的场景便是:老人们神情木然,安静地排排坐在餐厅的餐桌旁,等护工把饭端到面前或喂给他们吃;护工们忙碌着打饭,给自己照顾的老人喂饭,或者把饭打成糊状,鼻饲给不能吞咽的老人。这样每个人忙完六七个老人,就到了午休时间了。
长长的午休起床后,又到了喝奶加餐时间了。
老人们的娱乐活动时间一般会被安排在下午。天气好的时候,可以被推到楼顶上晒晒太阳,活动一下。大多数的时间,他们会坐在餐厅做一些游戏,护工们会跟随电视上的劲爆音乐跳舞,带动能动的老人一起活动。
养老院也设计了很多手指操,益智游戏,简单的活动,让老人们坐着也能得到一些锻炼。
大多数老人会喜欢这个环节,被欢快热闹的氛围所感染。
05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大多数老人喜欢别人称呼自己健康时候的职务。比如杨医生,王局长,姚主任,李校长等等。比起叫他们的名字,称呼曾经的职务会让他们更有反应。
每次叫妈妈的时候,连叫几声“妈”没反应,但叫“李校长”或者“李老师”,头一下子就转过来了。
回来那段时间,同学朋友要见我,地点经常会选择在养老院。每来一个人,我就会说:李老师,这是你的学生,叫某某,妈妈的眼睛一下子就有了光,拉着人家的手不放,急切地想说话,问人家细节。
爱学生胜过爱子女的又一铁证。
年轻时留给人的印记太过深刻,以至于老年痴呆之后能记住的往往是年轻时候的事。
有一位老太太,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但牢牢记住自己当过北京新城区的劳模。常常谈起自己当劳模的日子,怎么上台领奖,都见过谁,在单位干什么,什么职务,工资多少。。。。。。
我每天推着妈妈去看爸爸的时候,总是会和爸爸聊他当年常说起的经历:喀喇昆仑山九死一生的执行任务;在中苏边境参加和苏联的秘密战役;当年《解放军报》关于他的报道;塔里木河美味无比一人高的大鱼;支援巴基斯坦时结下的友谊;被司令员的女儿追求但誓不做陈世美。。。。。。
当提到新疆,并反复播放他最喜欢听的歌——《我们新疆好地方》时,他会婴儿学语般地啊啊回应,已经茫然无神的眼睛会在手机画面上定住。
我从内心深深地感激他,为我们的家庭所做出的贡献;我更为他曾经作为军人,为这个国家的奉献感到骄傲。
如今衰老赢弱,但他依然是我心中的英雄。
我常常想,这些老人们,他们都曾年轻过,达到过人生的顶峰,有过一生中最辉煌的阶段;他们也曾生儿育女,养家糊口,是家里离不开的顶梁柱;他们也曾那么重要,是别人最需要的人。。。。。。如今,完成自己的使命,一生即将在这里落下帷幕。
所有的财富,权利和容貌,到头来都敌不了衰老。
衰老真是这世间最公平的事情了。
您可能还错过了这些文章:
👉【热门文章】
👉【硅谷公私校盘点】
硅谷公立好学区盘点:
南湾  |  中半岛 |  东湾  |  三谷地区
👉【育儿相关】
👉硅谷本地生活】
注意!!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同名小红书账号  <养娃在硅谷>
免得错过精彩的不同内容和线下活动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