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西游记》女导演、制片人杨洁女士走了,也带走了中国电视剧的黄金时代。在雷剧遍地的电视剧生态中,这位老艺人的离去让我们突然意识到,良心电视剧已越见稀缺。是充满了金钱味的文艺市场化,让良心电视剧苟延残喘。
作者 | 林深  Catherine
美编 | 黄山
4月15日,电视剧86版《西游记》女导演、制片人杨洁女士因病去世,享年88岁。该剧演员与观众纷纷表达哀悼。杨洁女士的仙逝让看着《西游记》长大的观众大叹“童年结束了”。
杨洁执导的86版《西游记》,1982年开拍,拍摄期达6年。自1986年春节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以来,30十多年被重复播放3000多次,它已成为国产电视剧经典,深深印刻在几代观众的心里。
对《西游记》的怀念,远不只是乡愁那么简单。我们习惯了现在满屏都是广告植入的影视作品,但我们绝不可能看到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摆着一瓶功能饮料。《西游记》是中国文艺尚未开始全面市场化时代的文化产物,如杨洁所说,“因为我们是在搞艺术,我们没有为钱,没有为名,没有为利”。
我们怀念着《西游记》,而我们遗失的却不仅仅是一个时代。
杨洁的抗争人生
杨洁的一生,是绝不妥协的一生。她在她的自述《我的九九八十一难》中曾说,有的女孩子受了委屈会哭,她受了委屈,就火冒三丈。
杨洁的父亲是共产党的革命烈士杨伯恺,曾与周恩来一起在法国留学,为了革命拒绝留法回国革命,在解放前夕被国民党。杨伯恺一生忠于革命事业,最终在解放前被国民党杀害。杨伯恺性格刚烈不屈,这一点也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杨洁的性格。
杨洁的父亲杨伯恺
杨洁的早期教育不在学校,而由父亲亲自操刀。父亲自童年的时候就对杨洁进行革命的教育,她的第一本英语教材就是英文版的《资本论》,父亲要求她背诵。儿童时期的她并不能够理解文意,但过目不忘的她却能够顺利地背下这些书。青年时期的杨洁辗转到达晋察冀政治班学习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论等课程时,她对于这些知识早已烂熟于心。
同时,父亲让她从小养成每天写500字日记的习惯,鼓励她大量阅读,为杨洁后来的文艺文化工作打了基础。少年时期便在左翼报刊《华西日报》上发表了自己的文章。
尽管父亲一心将她往革命事业的道路上引导,杨洁并没有像父亲的期望成为陶格里·亚蒂(意大利女革命领导人)那样的革命者。杨洁从小就表现出对文艺的兴趣,对文艺矢志不渝。父亲没办法,只好将她送到延安学艺,后杨洁辗转到张家口的华北联大读文学,之后参军进入文工团,并从电台播音开始走上了她的艺术职业生涯。
杨洁继承于其父亲的刚烈性格让她的文艺之路,乃至于人生之路充满了坎坷,也充满了反抗的色彩。
解放之前,杨洁在济南电台当播音员,台长看上了她,屡次对她进行骚扰,并利用权力把与杨洁关系好的小伙子打成特务查处,杨洁被台长的行径触怒。

“你太卑鄙!采用这样的手段!昨天还要调他去陕北台,今天就成了特务?鬼才相信!”
……
“你不要忘本!是谁让你入党的!”
我也吼:“当时你个人的吗?老提这个!有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你应该知道报答!”
“你要的报答我做不到!你别总拿入党来要挟我!你开除我好了!”
“开除?你还不够格!你只是个预备党员!”
“那我就不做这个预备党员!”
——杨洁《我的九九八十一难》
得罪了领导,杨洁入党机会变得渺茫,工作也从播音组调到工任务无聊而繁重的新闻抄写组。不能跟领导直接对抗,杨洁就在领导开大会的时候公然织毛衣。工作上,她却把自己当做一个党外的布尔什维克,“不是党员也一样能做好工作,而且要做得更好”。
杨洁在自述中写道,“和领导争吵没有什么好下场,这是我多年的教训,但我就是改不了。如果认为自己有理,哪怕吃眼前亏,也要争出个青红皂白来。”在说一句话都要掂量的文革时期,对于亲眼所见的不合理“批斗”和暴力,她却总是出手相救或是呐喊反抗。
杨洁自称不懂政治,但刚烈是她的性格色彩,对不公正的反抗构成了她生活的所有细节,而这份较真也被她带到了她的文艺工作中。
锤炼《西游记》的,不是金钱是精神
《西游记》决定开拍的时候,还是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初始阶段。拍电视剧是杨洁的一直求之不来的梦想,当时在中央电视台工作的杨洁果断接下这个任务。
开拍前,杨洁申请观看日本、欧美地区拍摄的西游记,她发现他们虽然拍摄和特技的确超前,在剧情上却甚是“雷人”:日本女的唐僧由女性扮演,剧中更不乏作为佛教人士的主角吵着要和妖精结婚的情节。杨洁看后感觉不堪入目,誓要为中国的传统名著“正名”。
为了让这部中国名著改编电视剧在保存原著的经典精华,并兼顾艺术之“美”与表演的“生活化”,杨洁在选角上煞费苦心。即使是妖怪,杨洁也要求“不要丑,不要怪,不要恐怖,不要难看。既要演绎的有动物特点,也要有让观众觉得可笑的部分甚至是可爱。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配角,也务求符合人物身份,达到活灵活现、多姿多彩的艺术追求。”
比如,杨洁对孙悟空的扮演者就要求极高:
这个演员必须年轻,因为他要易于接受新事物。她要学习生活化的表演方法,甩开舞台上程式化表演的习惯,不能离开锣鼓经就不会动作;同时,他必须不怕吃苦,一心一意,不能半心半意,半路逃走可不行,谈恋爱之类的事儿就更要做点牺牲,推迟点时间了。
——杨洁《我的30年西游路:敢问路在何方》
杨洁对演员的“海选”,真的堪比大海捞针。当时还没有众星云集的影视经纪公司,也没有热闹的选秀节目。杨洁跑遍各地剧团、利用各种路子求演员,然而名角儿们要么任务繁重不能抽身,要么剧团不放人,要么“离开锣鼓经久张不开嘴”。
最后,她选择了当时有名的“南猴王”六龄童的小儿子章金莱,也就是六小龄童,为了弥补金莱表演上的稚嫩和生活自理能力上的不足,她嘱咐六龄童千万在这两个方面对儿子加强训练,才能上阵。
在配角选择上也毫不含糊,杨洁招揽了一批敬业而具有艺术造诣的名演员担任配角。
太上老君形象应该是高大魁梧、仙风道骨,出言一语千钧,又有些小家子气的。杨洁找到了形象和蔼又威严的著名表演老艺术家郑榕扮演。戏虽简单,但郑榕十分认真,每次拍戏总是第一个到场,静静地备戏,一场戏没有拍完前从不离开现场。
更有金池长老的扮演者老艺术家程之,在拍戏过程中需要在脸上糊上乳胶并吹干来“做老”,金池长老为了省去第二天自己的化妆时间,不顾乳胶对皮肤的伤害带妆睡觉。
在取景上,有人说,北京郊区的山足够你拍《西游记》。但杨洁说,《西游记》没有“游”不行,就算资金不多,也不“敷衍了事”,她省吃俭用走遍国内山川,寻找拍摄外景,要让《西游记》“游”起来。寻访全国山水佛寺,在这身上没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开启的年代并非易事,随行人员一路也常常遭遇险情。
《西游》拍摄之旅亦如西天取经一般艰辛。最初,电视台只给剧组配备了一台摄像机,导致“西游”一拍就是六年。这六年间,剧组核心成员与几位主演必须随剧组生活。
剧组里主演和其他人的待遇都一样,没有助理,没有保姆车,没有优待。设备工具一起搬,缺少龙套演员时主演顶上。身材魁梧、扮演沙和尚的闫怀礼就曾救场做过牛魔王。
当时吊亚威的技术不成熟,师徒四人都曾摔伤,每每安全完成一次下来,大伙儿都会庆祝。
与现在明星先喊高价再拍戏不同,当时的剧组人员“一开始没钱,都义务劳动,后来才有钱,我拍一集是90元,猴子、八戒是80元,沙僧是60元,就那么一点报酬。”而导演本身,则拿的是中央电视台的固定工资。杨洁后来说道,“现在我看有导演把上千万、上亿的钱不当回事,来拍出一个算不上上乘的东西,我觉得真心疼。”
《西游记》前15集播出以后得到了全国观众的热力追捧,然而却因为杨洁曾经顶撞领导,《西游记》剧组被穿小鞋,资金供给被电视台停止。没有资金,拍摄工作难以为继。找到中国国际信贷投资公司借款三百万,对方要求还款利息就算了,还要求杨洁将《西游记》的海外销售权出售给他们,并且钱就包含在这三百万中。杨洁不愿这样“卖剧”,谢绝了这场生意。
剧组陷入窘境,大家甚至想到了募捐。最终,剧组从铁道部十一工程局处以优厚的条件借来了三百万资金,但由于一些景点的商业化,剧组不得不面对新的成本压力,最终只能砍掉五集来完成拍摄。
《西游记》的创作时期是中国的商业尚未社会化的阶段,主创人员依然本着为艺术、为观众作剧的原则创作,特技虽粗劣,但整个剧组人员的敬业与耐心打磨,却创造出了后来者难以望其项背的灵魂作品。
人性化,还是特技化、色情化?
“时间久了,一切都在前进,现在的事物变化太大,大得我都觉得跟不上它了。电视特技的变化,让人眼花缭乱;电视剧的资金投入,成千万上亿元!”这是杨洁生前对电视剧圈风云变化的感叹。
市场化的发展让资金大量涌入电视剧拍摄。2008年,《西游记》被重新翻拍,2012年1月30日,《西游记》首次播出。这部由张纪中制片,张建亚导演的新版《西游记》引起极大争议。
在制片人张纪中口中,特技成了支撑这部剧的关键。
“《西游记》既然是个神话故事,那么如果抽掉特技,这部剧就无法成立。而我们如果还按照上世纪80年代那么拍,肯定是个大笑话……86版的天宫可能就是找个场景喷点儿干冰,我在设想新版天宫的台阶是云状物,神仙走过去不散,但孙悟空走上去就立刻噼里啪啦碎了;我们还要将哪吒的风火轮做成哈利·波特的扫帚那样的标志物。孙悟空出场时就应该是个石猴,我们设想应该像《指环王》中的咕噜,由人表演经电脑做出后是猴的样子。”
——新华网 张纪中重拍《西游记》 怒斥六小龄童太霸道
在选角上,张纪中的要求相对于86年的选角,显得简单粗暴。
“唐僧师徒4人很可能以选秀的方式产生,孙悟空的扮演者希望在160厘米左右。”“我还希望沙僧能在195厘米,他就应该是个高大的壮汉。这样4个角色的差距才能凸现出来。”
——新华网 张纪中重拍《西游记》 怒斥六小龄童太霸道
新版对外宣传,相对于86版的《西游记》,新版更加着重尊重原著,说要将老版从原著中有意删减的内容表现出来,然而实际上却“夹带私货”:在故事改编上,新版电视剧试图通过对剧情与人物的“人性化”来符合市民趣味。
新版西游记中,少儿不宜的画面比比皆是。
例如,在“三打白骨精”一节中添加了白骨精悲凉的身世,对白骨精以“白姑”称之,唐僧亦知白骨精的真实身份;在无底洞老鼠精一节增加了老鼠精与唐僧前世金蝉子的前世因缘际会;剧中对于奎木狼和百花羞的前世姻缘做了进一步拓展,百花羞回忆起前世并对奎木狼产生了感情。以“人性”动人,成了以“两性关系”动人。
对于新版《西游记》的努力,观众却并不买账。浙江卫视播出《新西游记》时段收视率连续三天保持1.506,称霸省级卫视同时段第一。随后收视率逐日下降,最终平均收视率为1.1%左右。在港收视表现也极其低迷,播映前七周周平均收视仅维持在21-22点,单日收视更一度跌穿20点,创下该时段近年收视新低。根据文汇网的报道,网友指出其有四宗罪:“特效太拙劣、造型太山寨、画面太血腥、台词太穿越。”
《新西游记》一经播出,随即招来网友的谩骂。
在香港,《新西游记》同样遭到观众差评,在播映首周,香港通讯事务管理局已收到有关新《西游记》的投诉累计逾1100宗,创下剧集投诉的最高纪录。根据TVB官方网站上的网友留言,恶评主要集中在角色造型、特效制作等方面。
对与观众的吐槽,制片方却拒绝背锅。张纪中强力回应诸多质疑:一件艺术作品允许有批评,但得尊重人,别动不动就开骂。对于观众一直抱怨的特效画面太差的问题,他认为是因为观众用美国大片的标准来看这部电视剧,而他们做不到美国标准的特效,是因为“没有钱”。
上图为印度神话电视剧《众神之神》中女神沙克蒂剧照,玄奘曾在印度遭遇过萨克蒂女神的信徒。
制片方将自己的特效标杆定到美国大片,上图为新版西游记中的菩萨形象。
实际上,拍摄新版《西游记》对于张纪中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次作品的创作,而是一次商业行动。
“《西游记》相关的衍生片完全应该被充分地挖掘利用,我们在拍摄前以及拍摄中会建设‘西游记主题公园’。”  
——新华网 张纪中重拍《西游记》 怒斥六小龄童太霸道
在这个层面上,张纪中不过是一位生产文化商品的商人。他看准的不是观众,而是亮出满足观众口味的牌子,打着观众腰包的主意。
回到86版《西游记》,当时最让杨洁感到棘手的是特技部分。“当时的制作方法土得掉渣,现在所有的技术在当时都没有。”然而,“虽然有很多特技露了馅,但观众原谅了这些。”
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为人民服务的作品,和为人民币服务的作品,一眼就见高下。
为钱拍的电视剧,是人看的吗?
央视版电视剧《西游记》,与同时期的《红楼梦》,稍晚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一道,共同构成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虽然有人认为,这些改编并不完全代表民间思想,而是文化精英话语的产物。
但其非营利的出发点、杨洁导演对人民受众的重视以及创作组的对艺术的精益追求都让这部作品成为一部观众喜闻乐见又超越了时代的“人民作品”。
然而,正如杨洁所说,“现在的价值观也完全不同了——金钱至上,利益第一。引导人们积极性的是金钱。”
现在的电视剧拍摄不缺钱,相反,电视剧的创作环境充满了钱味。明星营销胜过演技钻研,特技和影视城可以替代实地取景,抠图可以替代拍摄。在这个满大街雷剧烂剧小鲜肉,观众们一边吐槽,一边强行吞下那些充满刺激元素而言之无物的剧情。
也许只有在杨洁去世的这个时刻,在怪相连连的电视剧中浸泡已久的观众们才顿感“审丑”疲劳;此刻,人们才格外怀念那部画面粗糙却制作精良的老版《西游记》:如今几十台摄影机拍出来的,还不及86年那一台摄影机拍摄出来的那样有味道。
而这股味道,在当今过度资本化的文化环境中,再难寻觅。
本文首发于土逗公社
转载请联系土逗获得内容授权
土逗挖掘机
你们看到的是新闻,
我们挖掘的是真相。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漫画:发条
点击关键词查看更多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