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火了,达康书记火了,可是大风厂的工人呢?在这部难得一见的现实主义电视剧中,我们习惯性地对官场张开好奇的眼,却容易对于小人物的遭遇视而不见。其实那些小人物的命运,也许属于你我,属于我们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不妨换个角度看电视剧。
作者 | 林深  理识平  苏胡思
美编 | 黄山
没有人会想到,一部看剧名就拒人民于千里之外的电视剧竟然全民走红。
这是一部根正苗红的主旋律作品,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制作中心是出品方之一,广电总局发布的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参考剧目中,该剧是榜首之作;这是一部差点连资金都没能凑齐的商业项目,由于尺度风险,50多家投资商临阵脱逃,最终5家电视剧行业新手共出资一亿,这才顺利组局;这是一个看起来没有选对播出平台的电视剧作品,湖南卫视主要的收视群体—年轻、女性观众很可能对这样的剧并不感冒。
然而,该剧仅仅播出四分之一,CSM52城收视率已经位居年度第二,热搜榜居高不下,表情包漫天飞舞,主流媒体一致叫好,微信指数直线增长。
全民守护李达康
做好了“删掉5集,改1000次准备”的编剧周梅森和导演李路很惊讶,广电总局审核组熬夜将55集一周看完,竟只给出了八个字的评价——气势磅礴,石破天惊。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一剧集在民间也得到基本一致的回应。
电视剧播出两集之后,戏骨彪戏、制作精良、尺度惊人、反映现实成为观众讨论最多的议题。
剧中饰演 “小官巨贪”赵德汉的侯勇,演技细化到每个毛孔、每根头发丝,一段被搜查过程中的神态变化让人折服。
剧中的许多细节都在服务于饱满而非好坏分明的人物性格。
观众沉迷于身陷于“谁好谁坏”、“谁官大谁官小”的分辨中不能自拔。
毕竟普罗大众不敢想象,自己竟然像进入了一省要员的朋友圈一样在观看一部电视剧。
剧中人物关系复杂,直白展现了“关系式”的中国官场,有观众称,这是中国版的“纸牌屋”
这一切直观体现在高达8.8的豆瓣评分上。甚至有官媒为该剧摇旗呐喊,称有水军恶意给该剧打低分致使豆瓣评分从刚播出时的9.1分骤降。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剧中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易炸毛”、“背锅侠”、“一心谋发展”的特质逐渐展现出来之后,该角色及其扮演者吴刚竟成为2017第一流量担当。
这番热捧首先起源于表情包。
而后,达康书记的粉丝精细到了如下程度:双眼皮粉;风油精粉;水杯粉;手粉;微笑粉;GDP粉;耿直粉;毛坎肩粉;长腿粉。
达康书记因为腿长被封为“京州第一男模”
主演吴刚早年间接受《超级访问》的视频也被如狼似虎的新媒体小编扒出;新京报光速派出首席记者十问新晋网红“达康书记”。
伴随着观众对达康书记的爱肆意生长,表情包,小动图已经不够用了,于是达康书记激情演唱《GDP之歌》便诞生了。
狂欢之余,难免追问一句,达康书记心心念念守护的是谁的GDP,大约是人民的GDP吧,毕竟整部剧所要传达的主题也是以人民的名义反腐。我们对精良大剧获得认可欢呼雀跃,但我们也为只有达康书记被热议深感忧虑。剧中的贪官拿着人民的名义绳营狗苟,我们不应该对剧中为贪官背锅的小人物视而不见。毕竟,他们才是这部剧本来的主角,而他们也是我们。
真正受伤的人,无人问津
剧中的官场暗流汹涌,正义与腐败短兵相接。剧外观众纷纷揣测评议各色官员的命运,为这场官场现形记奋力吆喝。然而,达康书记火了,现实中的人民却不关心剧中的“人民”。
容易被观众忽略的,是永远在加班的基层公务员。反贪办案体量巨大,领导一句话,底下的人可能要彻夜不眠。
基层警察负责连夜看守审讯犯人,也随着犯人一起熬夜。
陆亦可经常让手底下的人加班,检察院基层林华华为了不让她天天拉着底下的人加班,到处为陆亦可物色男友,某次林华华抗议加班时,陆亦可回怼“加班加死你”。
有的时候,任务来了,基层公务员们饭也不能好好吃。
公务员为人民服务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废寝忘食是应该,但庞大的官僚体系,繁重的反腐任务,总有一些累人繁琐的任务落在基层公务员肩上。那些说要减掉林华华戏份的观众,有没有想过在书记、局长以及诸位领导背后,若非一众基层公务员,也无法撑起了这反腐大局。
同样容易被忽略的,是大风厂工人的命运。大风厂拆迁是该剧开启反腐追击的重要导火线,在各色官员商人在牟利与反贪的鸿门宴上打太极的时候,工人却在为即将失去的生计而垂死挣扎。
大风集团本是一家国企改制后的服装厂,工人持有工厂40%的股份。山水集团美女老总高小琴在大风集团生产资金紧张的时机向厂长蔡成功贷款5千万,限6天内还款,抵押物就是大风集团的全部股权。厂长蔡成功在没有召开员工股东大会的情况下,私自进行了这笔贷款交易,最终却因蔡成功无法还款,大风厂陷入了拆迁危机。股权被他人随意买卖,却蒙在鼓里的工人即将丢饭碗。
工人坐不住了。为了护厂,打横幅,站岗巡逻,谁知拆迁队夜袭工厂,引起一场大火,不少工人被烧伤;工人围堵前来拆迁的假警车,却被真警察鸣枪示警疏散。
大风厂工人为反对拆迁,在工厂门口挖勾防止拆迁方的推土机进入,厂门口打上标语“反贪污腐败 反暴力拆迁 人在厂在”。意欲拆迁大风厂的山水集团派人来拆迁时,工人人手一根棍子在门口聚集护厂。
工人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就算蔡成功有一万个不得已的理由,万般作可怜求理解,但改变不了他在不经过工人同意,将工人的股权擅自做抵押的事实。这些劳动在一线的工人们即使拥有股权这一项厂内的经济权利,却没有政治权利——用自己的一票决定工厂行为、制约管理层行动的权利。这其实也是国企改制后下岗工人共有的命运。
与大风厂工人一样被忽略的,还有干苦累活却要背锅的拆迁队。拆迁队长常成虎和光明区的警察程度是兄弟关系,但他并非体制内的人,而是游走在政府、商人和钉子户之间的体制外拆迁队长,带着一批兄弟,像黑社会一样参加了政府背景的多次拆迁战役。
拆迁队的人身在底层,干着和“钉子户”直接冲突的危险活儿,同时要承受来自官与商的双重压力。
在山水集团总裁高小琴的邀约下,李达康书记来到大风厂旁的拆迁现场考察。达康书记现场指示:大风厂在一个星期内必须拆除。
在李达康和公司老总的强压下,常成虎不得不采取“极端”的拆迁方式。常成虎首先提出给大风厂员工发放安置费来解决问题而非大动干戈,但提议被否决,无奈之下假扮警察,行动前还嘱咐下属不能闹出人命。
扮假警察拆迁却让他们引火上身。拆迁现场被工人围堵,真警察一出现,假警察成了被拘捕的对象,拆迁队长常成虎最终被拘留审讯。要说“背锅侠”,还要算上拆迁队长常成虎。但又有几个观众会像对待达康书记一样,为他喊一句冤?
这部剧现实,就现实在它大尺度地描写出了官场生态,也在细节处将小人物刻画了出来。然而,观众议论纷纷,却少有关注到后者,少有人去关照这些卑微,却十分重要的小人物,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现实困境。
尺度更大的,是现实
书记的GDP被关注,小人物被忽略,现实中,劳动创造GDP的底层小人物们更是在水深火热的生活中被遗忘。小人物在剧中的不堪困境,在现实中更为显著。
在大众普遍将公务员与“铁饭碗”划等号,却容易忽略这个群体当中的异质性。2014年的一份研究指出,我国有六成公务员扎根基层(即县级和乡镇级),全国有九成公务员是科级以下的干部。位于“金字塔”底层的基层公务员,生活不见得十分好过。
对于刚入职的基层公务员来说,“找不到工作的价值”是大部分人的烦恼:
整个镇政府养着30多个人,就我年纪最小,成天被使唤。早上起得最早,烧开水,打扫卫生,然后接听电话,通知会议,复印材料,做会议记录等等。还要完成领导布置的新闻稿和总结类的文章,全是官样文章。
——时代邮刊《一个80后乡镇公务员的自白:我为什么要逃离基层?》
公务员考试现场。图片来源:网络
而薪资待遇、晋升的问题也让扎根县、乡、镇的底层公务员十分头疼。现实中,新入职的基层公务员的薪资待遇往往低于同地区企业员工的工资,但公务员稳定的工作和晋升空间仍令许多人对公务员这个职业趋之若鹜。然而,现实远没有这样乐观:
理想状态下,一名基层公务员从普通办事员晋升到副科级干部,需要8年;从副科晋升正科需要3年;从正科晋升到副处需要7年;从副处晋升到正处,同样需要7年。
——胡颖, 廉叶岚:《大数据解读真实基层公务员》
上述数据也仅仅是理想。由于较高级别的岗位数量有限而基层公务员数量过大等,只有极少数基层公务员能按照此进度升迁。而较高级别的岗位升迁受阻又必然影响下一级的升迁。晋升机会,“僧多粥少”。
研究表明,从科员到县处级干部的升迁比例仅为4.4%,从县处级升迁为厅局级的比例低至1%。目前全国约有省部级现职官员3000人,估算公务员队伍中能晋升到省部级的比例仅为万分之四。
——胡颖, 廉叶岚:《大数据解读真实基层公务员》
基层公务员数年乃至十数年的蹉跎与等待,在公文中化成了一个毫无生命力的数字。他们在公务员这个“金字塔”的底层燃烧着青春与激情,等待着“一纸红头文件”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现实中的国企工人也有自己的困境。电视剧中那些持有大风厂40%股份的工人并不是现实中工人的全部,而是少数。国企改制后的国企工厂为了适应市场化,节省劳动成本,开始大规模劳务派遣。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底,国内派遣工达6000万,绝大部分集中在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
他们被称为国有企业里的“二等公民”,大多从事基层体力劳动,却“干得多,拿得少”。据河北省2008年的调查,国企正式职工平均工资是劳务派遣工的3至4倍甚至更多,却不得不承担打折的社保待遇;在用工企业中,劳务工一旦受工伤、死亡或被辞退,也得不到任何补偿。
国企私有化也让原有的国企工人成为改革的牺牲品。2009年,原国有企业保定依棉集团的数千工人连续七天围厂大罢工,起因是企业改制后未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拖欠职工上千万的保险金、经济补偿金等,严重损害了职工的利益。
不知道在国企改革的路上,有多少像依棉一样国有企业,被那些权利在握的人转移资产,有多少国有资产流入个人的腰包……让广大网民说说看每个月六七百元的工资怎么生活……哪一个月,甚至是哪一天不都是在精打细算,不然到月底就没钱吃饭了。
——乌有之乡 《全面声援保定依棉集团工人护厂抗争》
 图片来源:网络
现实中政府不会像电视剧中一样,帮助工人重建一个人人持股的新工厂,大多数下岗职工不过像是碎片一样散落在了市场化的汹涌浪潮里,最终从历史记忆中消失。
在《人民的名义》中背锅的拆迁队,在现实中的生存现状则更令人担忧。
2015年,被曝光的“血拆”事件达到了三位数。在众多“血拆案”中,首当其冲的是居民和外包拆迁人员,直接引起众怒的是他们,拆迁血案的始作俑者却不是他们。
图片来源:网络
政府常将拆迁一线此类“脏活儿累活儿容易出事儿的活儿”外包出去。在轰动全国的“2010太原血拆案”中,承包政府拆迁项目的负责人武瑞军在拆迁过程的后期承诺:每拆迁一户,就奖励拆迁人员5000元。拆迁队往往由社会无业人员之类的底层组成,金钱的激励轻易就能让这些人卖力拆迁,甚至采取过激的手段,酿成惨剧。然而,事发之后,锅却要这些“做事的人”背。
拆迁这事儿,要是干好了,那是拉动地方GDP、推动城市化的功臣。要是干不好,那就是不听上级部署、擅自破坏社会和谐。通常来说,居功的是地方政府,顶罪的是这些小公司。总之,要千方百计不顾一切保证政府永远正确。
——秦嘉:《脏活儿“外包”,自主创新》
这些“临时工”也可能成为暴力的受害者。2015年,在湖北汉川的一次强拆中,政府以100元/天雇佣了共计120多名技校学生和社会人员进行拆迁。在该行动中,有学生受伤,导致头骨粉碎性骨折。其后,政府却否认其雇佣学生参与拆迁的事实。
承受剥夺和危险的,要么是被拆迁的居民,要么是在拆迁工作一线的外包工作人员。官与商却匿藏在背后坐收渔翁之利。
在用人民的名义吸引收视率的电视剧里,“人民”反而不见了踪影。现实中,基层公务员在底层被剥削到老,下岗工人失去了原有的生计,国企劳务派遣工被榨干,拆迁业务的外包工作者成了“背锅侠”。生存在这样的社会里,除了关心书记的GDP以外,看剧的观众似乎也应该多关心一下那些小人物背负的难处。他们的命运,或许与大多数的我们的经历,更加相似。
本文首发于土逗公社
转载请联系土逗获得内容授权
土逗挖掘机
你们看到的是新闻,
我们挖掘的是真相。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点击关键词查看更多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