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自由”
这一概念
充满误解与无知
——答《信睿周报》问(2023年第24期“思想年鉴”)
作者:黄裕生
QUESTION 01.
首先想请您谈谈今年投入精力最大的事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想去推动这件事?
作者答:
今年我投入精力最多的是两件事,一件是思考与讨论“何谓现代国家?”这个问题,一件是推动有关“世界本原文化”课题的研究。
先说第一件事。我之所以下决心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对所有人、所有国家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如果一个人要成为现代人,一个国家要成为现代国家,都有必要在理论上澄清这个问题。唯有理论上澄清了这个问题,才能在个人与族群的精神世界确立起朝向现代文明的路标。否则,无论个人还是族群都可能一直徘徊在现代文明的边缘。
我之所以提出并推动“世界本原文化”课题研究,是因为这是一项试图提供出一个既能更准确定位中国文化,也能更客观重估世界其他文化的理论坐标的工作。把中国文化定位为“四大文明古国”,并不准确,在所谓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文化不够“古”——相比古埃及与古巴比伦,中国文化是较晚的,况且一个文化世界也并不是越古越好。所谓“本原文化”是指在三方面有根本性突破而有超越性的文化世界:这就是跳出相对性事物而发现绝对性事物、跳出特殊性事物而认识到普遍性事物,从而自觉地确立起了独立的教育事业。这三方面的突破使一个文化世界具有了开辟长时段历史的超越性力量。
1.何谓现代国家?
2.世界本原文化
QUESTION 02.
您认为在您的研究领域中,最需要/值得向公众普及的一个概念是什么?
作者答:
自由。这一概念不仅是理解人之为人的基础,也是理解世界以及一切其他问题的出发点。但是,人们对这个概念充满误解与无知,这极大妨碍了汉语世界对人自身的理解高度的提升。
QUESTION 03.
据您观察,长期以来,公众对您所在的研究领域有哪些误解?
作者答:
哲学,公众通常有这些误解:
1.把哲学理解为中学政治课所讲述的那些领域,因此,研究哲学就是研究政治宣传。但哲学是门科学,一门最古老科学。
2.哲学是一种非常抽象的专业,只与从业者有关,与其他人无关,远离大众。实际上,哲学既抽象又切近每个人,因为它讨论与思考的问题内在于每个人。
3.对哲学的误解集中体现在对哲学所讨论的一些核心问题的误解,比如对自由的误解。很多人误以为自由就是任意妄为,自由就是自我中心,自由就是自私自利,自由就是西方价值观等等,不仅全然忘了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而且根本无视自由是一切道德与法律的前提。
PHILOSOPHY
哲 学
QUESTION 04.
您是否愿意分享一下未来3-5年的研究计划?
作者答:
继续写作《本相伦理学》、《自由与希望》,同时继续基于自由问题思考时间、历史、社会、差异这些领域及其之间的关系。
QUESTION 05.
请推荐一个今年打动您的文化产品(书籍、影视、播客、音乐、话剧、展览等均可),并简单说明推荐理由。
作者答:
在今年我阅读的书籍中,我一再推荐给别人的一部作品是四卷本的《阿登纳回忆录》
作者康拉德•阿登纳是联邦德国之父。这部作品详细记录了他在二战之后,如何在战争的废墟中、在作为被占领国的屈辱中推动、引领德国的重建。在这过程中,阿登纳的远见灼识与理性精神对人们极具启示性意义。这里,我择要谈三点。
首先是,面对纳粹极权主义给德国带来的毁灭性灾难,阿登纳对人的自由与尊严保持着坚定信心,认定维护和捍卫人的自由与尊严是重建德国的首要原则,并把这一原则贯彻于德国的重建实践中。
其次,在德国重建过程中,也是国有化浪潮激荡着西欧之际,因此,在占领国方面涌动着一种把在战争中支持纳粹的德国私企与股份企业收归“国有”的主张,但是,阿登纳坚决反对,理由非常明确:如果国家掌控了过多经济力量必重蹈纳粹覆辙。
第三,坚定主张只有在自由与和平的前提下统一德国才是有意义的,并且预言只有在自由与和平下,德国才能实现统一。
推 荐 
书 籍
作者简介:黄裕生,哲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第一哲学、德国哲学、宗教哲学、政治哲学-法哲学、比较哲学。著有《真理与自由:康德哲学的存在论阐释》《时间与永恒:论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时间问题》《摆渡在有-无之间的哲学:第一哲学问题研究》《权利的形而上学》等。

排 版:李志萍
审 核:曲经纬

END
· 往 期 精 选 ·
以思想经验世界,以思辨观照天下; 
言由衷之言,不避有失;
究普遍之理,无惧特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