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裕生
HUANG YUSHENG
 作者简介
哲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第一哲学、德国哲学、宗教哲学、政治哲学-法哲学、比较哲学。著有《真理与自由:康德哲学的存在论阐释》《时间与永恒:论海德格尔哲学中时间问题》《摆渡在有-无之间的哲学:第一哲学问题研究》《权利的形而上学》等。
历史的馈赠——“新文化运动”的遗产
近年来,总有一些人以反思“五四运动”为名,试图否定它所倡导的科学与民主。这是危险的,也是荒谬的。
科学与民主是“新文化运动”(广义的“五四运动”)留给这片土地最重要的遗产。
科学不是文化的全部,科学不能穷尽文化,但是,无论什么文化,也无论文化多高深,任何文化都不能反科学。包括宗教在内,任何文化都可以甚至应该保留非科学的维度,但是却不应容纳反科学的内容。所有文化都必须接受一个尺度的检测,那就是以不反科学为底线。以反科学而标榜高深的所有思想、信仰都不可能构成什么伟大的文化,相反,它们永远都只是装神弄鬼的时代巫术。世界有非科学的面相,永远有无法揭开的秘密,因此人类永远需要保持敬慎与谦卑,永远需要有科学之外的方式(包括艺术、哲学、宗教等)去面对世界。这种科学之外的方式是非科学的,却不能是反科学的。希腊人留给欧洲的科学遗产,“新文化运动”留给这里的科学遗产是同一种伟大的遗产。这一遗产要求所有继承者都要接受与理性兼容这一标准的洗礼。
至于民主,尽管在不同国家有不尽相同的模式,但它同样有自己的底线标准。从否定性标准看,民主一定既不是君王专制的世袭体制,也不是贵族集团或寡头势力垄断的等级制度,更不是家天下的皇权政治。从肯定角度来说,无论民主形式有多大差异,民主都必须是能保障民本的现代政治制度。虽然民本思想早已有之,却从未真正被践行过。因为皇权政治永远都只是以一家一姓之兴之利之荣为本,而不可能以民之利之兴之荣为本。
何以能以民为本?这个问题在理论上与实践上困扰人类上千年。这个问题在理论需要首先澄清,什么才是民之本?民之本者,必是使民欲立其身、求其利、得其荣具有正当性的那个理由或基础。因这个理由,国家要行民本之政,必在制度制置上能够容许并保障其民立其身,求其利,配其荣。那么,这本究竟是什么?这个本不是他物,不在别处,乃民权是也。民之大利大荣者非他,实乃人人平等有之之民权。民权立,则民自立而荣;民权兴,则民力勃而尽其才;民权保,则民利重而民生厚。民权非出于利益,但它却是民之大利益本身,是保障人人所有其他利益之大根本。
是以,民主在各地虽千差万别,但如果它要作为保民本之大制度,首要必在保民权,此则无异也。就此而言,作为“新文化运动”之遗产,民主与科学一样是珍贵的历史馈赠。民主这一遗产既接续了民本这一伟大的传统理念,又确立了终结中国千年政治循环的路标。否定或抛弃这个遗产,不仅意味重回千年轮回的不幸,而且意味着脱离文明轨道而奔向人性黑洞的灾难。

排版:李志萍
审核:曲经纬

·往期精选·
以思想经验世界,以思辨观照天下; 

言由衷之言,不避有失;
究普遍之理,无惧特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