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以哈冲突
只能一种声音吗?
/ 作者:黄裕生 /
由于无法关注脚下,以哈冲突引起简中世界的超额关注,也引发了激烈争论与撕裂(注:原题目有误应为“以哈冲突”)。
这当然都只能发生在微信群这类自媒体里。在自媒体社区,出现党同伐异很正常,但是总是试图鉴别出差异者与异见者,并试图一概将之驱逐出群,则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健康的。因为我们的生活中永远存在众多异己者。
实际上,无论什么时代,在每个人的生活世界里永远有你看不惯、不赞同、不支持的、不理解的人,甚至这种异己者总是居多数(包括家里人)。我们不能也不应把他们都视为潜在的恶人,视为伪装的敌特坏加以一个个清除。否则,我们每个人都有理由成为被清除、被驱逐、被关押的对象。
人与人之间恰是因为自由的本性而必然充满多元的差异与分歧,这迫使我们一生都需要学习容忍不喜欢的人,忍受观点、主张、看法、信仰与我们不一样的人。我们天生是自由的,但是并非天生就能享有自由。要在一个共同体里现实地享有自由,有必要在自己的生活中练习自由,触探自由的边界。
这种练习自由的实践不是筛选同道,不是拣选精英,不是分出胜负,而是学会在底线原则下对充满差异甚至怪异的同胞保持友善,与自己不喜欢的人也能友好共在。
人间的自由、正义不在概念里,更不在情绪里,不在脾气里,而在对底线原则的承受与实践里。
对于在这个时候坚持宽容原则与多元原则的要求,不少人(包括自由派人士)一再强调多元原则不能沒有原则。的确如此,我在《哲学在今天要面对什么问题和哪些经典?》(《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11期)一文对多元原则的正当性根据与不可逾越的界限进行了讨论:所有反自由、反多元原则本身的主张、理论、宗教都无法以多元原则为自己辩护;也就是说,多元原则本身不容许反自由的一切主张与信仰。这就是多元原则的绝对界限。
但是,同时,在这个界限内,一切差异与分歧,都应得到容纳与尊重,哪怕视为怪诞、陌异、不可测,也不应被排除在外。这是这片土地上最需要警惕的。因为这里最可怕的一直就是以自是、自义的僭越不惜把差异者送入医院,甚至不惜以刀枪清除异己。所以今天在面对以哈冲突所出现的分歧,尤其需要学会保持宽容和多元。
在底线原则下坚守宽容与多元原则,是一种需要忍耐和勇气的理性态度,也是一种坚守理念与希望的信心。
但是,在秦制以权力为至上、视绝对原则为教条的恶习染尽了人们的灵魂而不自知的地方,人们最喜欢把坚守理性之态度当书生之见,把确信理念高于现实当读书人之幼稚,把践行宽容原则当无法面对现实的懦弱。简言之,现实力量就是逻辑,就是一切,其他都微不足道。面对现实力量,坚守微不足道的东西,当然是可笑的,没有前途的。秦制之毒,法家之害,深且远矣!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 作 者 简 介 ·
AUTHOR'S PROFILE
黄裕生,现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第一哲学、德国哲学、宗教哲学、政治哲学-法哲学、比较哲学。著有《真理与自由:康德哲学的存在论阐释》《时间与永恒:论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时间问题》《摆渡在有-无之间的哲学:第一哲学问题研究》《权利的形而上学》等。

排版:李志萍
审核:曲经纬

· 往 期 精 选 ·
以思想经验世界,以思辨观照天下; 
言由衷之言,不避有失;
究普遍之理,无惧特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