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无才小黑板
“我刚刚把那个男的微信给删了!”
凌晨,F炸了我一条语音。
我当时困得迷迷瞪瞪正准备睡,猛然收到这么没头没尾的消息,认命打字回复:“哪个男的啊?”
“就那个爹味男啊,我给你吐槽过的啊!”F的声音听起来很激动,她很快翻出聊天记录,截图-圈重点-发送,一气呵成。
哦!想起来了。
几个月前,F遇到了一个crush(瞬间心动对象)。

那时候的他还不叫“爹味男”,而是F口中甜腻腻的“小哥哥”
俩人结识于LPL线下赛现场,巧得很,支持同一支战队,座位刚好挨着,一场比赛下来聊得火热。临走时小哥哥问F,你一个人来的?
这拙劣又明显的试探哟,于是互加微信顺理成章。
F和小哥哥暧昧了一整个LPL春季赛的时间,互相都很上头。小哥哥是个健谈的人,F则和每一个春心萌动的女生一样,热衷于把他们的聊天记录截图分享给她的闺蜜也就是我,并附言“笑死”。虽然每每在我看来“根本笑不死”,但我猜测,这姑娘大概很快要脱单了。
笑死,我猜错了。
某一天F突然对我说:“对那个男的彻底下头。”
问及原因,只因对方在聊天时说的一句话:“以结婚对象标准来看,女生漂不漂亮其实无所谓,但一定要孝顺。”
这可踩爆了F的雷点,她扭头就向我吐槽:“他喜欢啥样的就去追啥样的,搁我这说教什么,当自己选妃呢?”“我也说不上哪不对,反正我一看到男生说孝顺吧,我就生理性反感。”“唉,清爽小哥哥没了,现在是一个油腻爹味男。这爹味忒冲鼻子。”
能和crush聊到自己的择偶观,我想这位小哥哥应该是打着捅破窗户纸的小算盘,奔着和F确定恋爱关系去的。但很可惜,因为他的错误发言,窗户纸非但没捅破,F还火烧屁股的把窗户给焊死了
这之后,F开始冷处理两人的关系,不再主动聊天也不怎么回消息了。在对方又一次发来处对象的试探后,F索性拉下面子把话说通,然后删除好友江湖不见。
我问F:“那句话的杀伤性这么大吗?”
F秒答:“就比卢锡安的大招伤害还高吧。”
我觉得这事儿可太有意思了。
找对象将孝顺排在第一位的男的,在女生眼里,怎么就那么令下头呢?
F口中的“爹味男”其实非常具有代表性。现在的婚恋市场中,将孝顺摆在择偶条件第一位的男性,并不在少数。
虎扑大家知道吧?中国互联网第一大直男论坛。下图中这条被众多用户点赞认同的“虎扑亮回复”,可以说是一大群男同胞的心声。
找女朋友希望她顶好看,找人结婚第一条件却是孝顺,这不就是爹味扑鼻的“我会睡她,但会娶你”“娶妻娶贤,纳妾纳色”?
对于抱有这种想法的人,不用多给眼神,一句话送给他们足矣:梦里什么都有
我更想探讨的还是女性们的反应。
F不是个例,对男性这种择偶标准say no的姑娘,咱们身边一抓一大把:
你说姑娘们表现得这般抗拒,是因为自己不符合条件吗?
还真不是,她们只是不喜欢被同辈男性用“是否孝顺”为标准来审视罢了
并且,不论你审视的结果是什么,在她们那儿都讨不到好。
就像这位给妈妈挑选礼物的女孩儿。“好女儿 真孝顺”,一句来自同辈男性的……我们姑且认为是正面的评价吧,但如果你觉得她会因此而开心,那就大错特错。
她感受到的不是赞扬,而是冒犯
我甚至能想象到这女孩儿的内心OS:我孝不孝顺什么时候轮到你来指指点点了,你哪位啊?“关你P事?”
当然,她们也并不双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很多人都懂,所以我们也很少看到女性将孝顺作为重要择偶标准——你孝不孝顺你爸妈那是你的事,与本姑娘何干?“关我P事?”
就算你在喜欢的女孩面前骄傲自曝:“我是大孝子!”
相信我,压根不会加分的。
总之,在社交场合,尤其是以婚恋为目的的社交场合,如果一个男性想要在一个女性面前博得好感,避开“孝顺”话题就对了
这不是性别对立,而是值得正视的男女差异
也是“历史遗留问题”
《孔雀东南飞》,萧玉田绘
用“是否孝顺”判断一个女人适不适合当自己老婆,不是现代男人才想起来干的事,而是男性自古以来的择偶标准。
在以前,还要更讲究。
中国封建社会,男人休弃妻子有七种理由,称“七出”——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
舅姑指公婆,不事舅姑,也就是不能侍奉好公公婆婆,在七个休掉妻子的理由里排第三位,仅次于生不出孩子和通奸,问题可大了。
所以那时候的男人娶妻,不单单是为了生育和性,还指着妻子过门之后替自己伺候父母。如果这一点做不到令人满意,不好意思,一纸休书请签收。
你可知道南宋名词《钗头凤·红酥手》和《钗头凤·世情薄》是怎么写出来的?
绍兴沈园钗头凤碑
唐婉原本和陆游喜结良缘,两人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但陆游他妈对唐婉不满意啊,怎么都看不惯,说她不孝就是不孝,你说陆游能怎么办?
封建礼教害死人,陆游要是不顾母亲反对大胆追爱,那自己好歹也得背上个大不孝之名。
这样不行,那就只好把唐婉给休了。(别骂陆游渣男,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局限性)
痛苦的唐婉最终改嫁同郡赵士程,后来在一次春游之中,恰巧与陆游相遇于沈园。唐婉征得赵士程同意,派人给陆游送去了酒肴。
陆游感念旧情,怅恨不已,写了《钗头凤·红酥手》词以致意: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这春风多么可恶啊,把我们曾经的欢情被吹得那样稀薄。这杯酒就是我愁绪的化身,离别几年来,生活十分萧索……我们真的错了吗?明明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书信再也难以交付了,唉,罢了!
唐婉则以《钗头凤·世情薄》一词相答: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晨风吹干我的泪珠,可泪痕还留在我的脸上,我有满腔心事想倾诉,最终却只能自言自语,我也好难啊!你我各分东西,今夕不比昨日,为了不让别人看出端倪,我只有忍住泪水装成高兴的样子,尽力隐瞒着情绪……
越剧《钗头凤》之陆游与唐婉
你看,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做丈夫的不用在岳父岳母膝下侍奉,但若是做妻子不能讨得公婆欢心,那就是女德没修好,注定要被休弃的。
感谢新中国,感谢妇女解放运动,带来了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
但好歹也是延续了千年的婚姻制度和文化传统,你要说对人们的择偶观念一点儿影响都没有,怎么可能。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找对象将孝顺排在第一位的男的,怎么就那么令下头?
因为姑娘们怕啊。
要求另一半必须要孝顺的男性,谁知道他是抱着什么心思呢?
谁知道他是不是那种指望娶个老婆回来伺候自己全家的封建余毒?
姑娘们才不想赌。
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婚恋市场中的女孩直接从源头筛选社交对象,避免踩坑,没毛病吧。
前两天我发了条微博讨论这事,有个男网友不请自来与我争辩:
我把他这番话阅读了三遍,依旧没找到逻辑。
观察对方人品的点很多,何至于用如此迂回的方式?你想找个对你好的,那你就去找个对你好的,至于怎样才叫对你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通过是否孝顺她自己爹妈来判断她会不会对你好、能不能和你相携一生……快拉倒吧,编瞎话也编得像一点啊。
不过是司马昭之心罢了。
我生出了戳破他那点心思的恶趣味。
我对他说你先别急,咱俩捋一捋,如果一个女孩跟她爸妈老死不相往来,但是她伺候你爸你妈尽心尽力,你觉得这对象能处吗?说真心话。
男网友振振有词:能把我爸妈照顾好,说明她本质是个孝顺的人,和她父母不往来可能有其他原因,你别硬抬杠。
好吧,倒成了我硬抬杠,那我顺着问,如果一个女孩对她爸妈百般孝顺,但婚后拒不赡养你爸你妈,你知道的这完全合法,我国法律只规定了子女对父母有法定赡养义务,不包括女婿儿媳妇……
然后他就把我取关了
不好意思我笑了,这不是活灵活现的解释了为什么女性会想远离他这类人么。
正如同这位倒打一耙的男网友一般,很多男性找对象要求女方一定要孝顺,补全这句话,其实是希望女方一定要孝顺他的父母,至于人家对自己父母孝不孝,并不真心在乎。更有恶劣者,巴不得女方完全脱离原生家庭,这样才能尽可能为婆家效力。
这种古老封建的“媳妇进门即为我所用”的思维,还没结婚,任务已经给女性分配好了,高举孝顺大旗,也掩盖不了自私利己的本质。
不过也不是所有男性都和上面那位男网友站同一立场。我的微博粉丝里有一位父亲,他在评论中是这样说的:
不得不说还是男人更了解男人,揭遮羞布简直不留情面。
但或许也是因为他有女儿,才更容易站在女性角度思考问题吧。
诚然,不排除有的男性就是观念比较保守,他们也不是双标,也不是想使唤压榨媳妇,就是重视孝道,想过那种两口子一起孝顺四个老人的传统大家庭生活罢了。这样他们要求对象一定要孝顺,有什么问题呢?
没什么问题,但我还是建议不要这样做
因为择偶标准最好选择那些可量化的内容,孝顺这种不可量化的要求请搁在心里,在接触中慢慢去了解
就好比你说你想找个幽默的,那多好笑算幽默?你的笑点在哪,人家可不知道啊。
你的孝点在哪,人家也不能知晓。抛开历史唯物主义,二十四孝算不算孝?恣蚊饱血,卧冰求鲤?总不能埋儿奉母吧,是个人都得吓跑。
总之,随着女性意识崛起,她们对爹味的嗅觉越来越灵敏。如果一个男士不想成为女性眼中的封建大男子主义者,最好还是尝试着了解下姑娘们的雷点,别在雷区蹦迪了
抛开性别差异,我还想和大家讨论一个比较有争议的点:孝顺这种品质放在现代社会,还有没有去推崇它的必要?
前段时间我看了个真人秀,《婆婆和妈妈2》。
节目里两位女嘉宾张萌和程莉莎,就“孝顺到底是孝重要还是顺重要”这一话题讨论了半天。
张萌说,孝顺固然应该以孝为先,但一味顺从不符合孝顺的要素。
程莉莎说,孝是基本要素,而让父母开心则是顺给予的。
各执一词,半天没争出个所以然来。
看到这儿我就在后悔怎么没有早点关了网页。
这话题实在太水太old了,争论孝重要还是顺重要有什么意义呢?不论你准备把孝、顺俩字怎么颠来倒去的掰扯,孝顺一词都挺过时的不是么。
我不想教导我的晚辈一定要孝顺他们的长辈。
代际有别,和父母存在言行认知上的差异在所难免,可在“孝顺”的原教旨主义中,孝顺往往意味着遵从、报恩、偿还,因为和更广泛的关乎人性的常识矛盾,如今已显得苍白无力。
在儒家社会中,孝必然和忠联系在一起。对君是忠,对父是孝,因此“忠孝”的对象叫做“君父”,而“君父”二字是不能割裂看待的。儒家政治伦理把社会当成一个大家庭,皇帝是所有人的爹,于是顺理成章的,与“君父”对称的是“子民”,提倡孝伦理就一定伴随着提倡忠伦理。
所以《论语·学而》里才会有这样一句:“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作乱者,鲜矣。”
这意思就是说,孝顺的人啊,以下犯上的作乱者那都是很少见的。
稳了。
所以在“孝”的背后,是一套尊卑有序的统治体系。在这套体系中,位卑者很少有话语权,也没有独立自由的人格可言,甚至最终出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也会变得理所应当。
子女对父母称作孝,父母对子女称作什么呢?
恩。
与孝顺对应的动词,就是施恩
父母施恩于子女,子女要感恩,要战战兢兢要如履薄冰,要表现为孝顺。
孔融在老年时说出了“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这话放到今天来看也很极端,但在当时,却是讽刺了“孝”和“恩”的这套话语结构下所表现出的人格不平等。
以“孝”为代表的伦理道德,看似从所谓人之本性出发,其实却是反人性的。因为,当孝一旦变成一种秩序,变成一种无形的外在强制,它是完全可以把人的感情排除在外的。
庄子“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孝己忧而曾参悲。”可谓一针见血,父母无不希望子女孝顺,可是子女竭尽孝心未必能够让父母受到怜爱,所以孝己愁苦而死,曾参悲切一生,因为孝是从尊卑秩序生发出的天经地义,却不是以人们感情为基础的情不自禁。
纵然新的时代背景对孝顺有了新的注解——有人说孝顺是尊敬是关爱是体谅,总之不再是陈腐的孝道思想,但一个已经被稀释篡改得面目全非的概念,我们又是为什么不能直接舍弃了它,用我们真正想追求的态度去讲述,去表达呢?
我又想吹一波李安了,哪怕将他30年前的育儿观念放到现在看,仍觉得先进超前。
1993年,在拍完父亲三部曲的《喜宴》后,李安说:“我已经不教孩子孝顺,只要爱我就行了。”
我无限认同他的观点。
不要小瞧了语言的力量,“孝顺”和“爱”,终究不同。因为爱不只是单方面自下而上的传导,而是相互流通的。血缘和亲情不过是外在关联,归根结底,维系任何感情的本质都是爱。
“我反孝”这三个字说出口,放在旧社会怕是要被浸猪笼。但“反孝”却不仅仅是为晚辈争取独立自由平等的年轻精神,其实也能带来为长辈摘除枷锁的解脱。
因为当我们以孝顺来规训孩子的时候,往往也需要父母去扮演那个被压抑的角色,这叫权利和义务的对等。
我们知道在很多家庭里,做父母的需要去“假装”很多事,他们要假装不喜欢吃鱼肚而更爱吃鱼头鱼背,假装不喜欢吃鸡腿而更爱啃鸡脖子。正如《奇葩说》辩手梁秋阳所说:“父母会用自己的崇高和牺牲把自己搞得很悲壮,他们认为只要我这样做了,只要我足够不幸,我的孩子就会足够的幸福。”
这是非常令人窒息的相处模式,就好像是一种延迟满足,用为孩子牺牲的前半生,置换心安理得享受孩子孝顺的后半辈子。
因为父母把你养大不容易,所以你长大要孝顺。有因有果,然后代代相传。
何必呢?大可不必。
当父母开始拒绝为孩子把西瓜心挖到一个小碗里,从那以后,西瓜会以切瓣形式在桌上出现,家里每个人都可以品尝到最甜的那部分,这是爱的味道。
当父母让孩子感受到的是爱而不是施恩或牺牲,孩子也会对父母诉诸于爱而不是孝顺。
相互的爱,没有尊卑贵贱之分的爱,奠定了平等独立人格的爱。
家庭成员之间最好的相处模式,不过是彼此相爱。
话题TOPIC
“孝顺”是不是一种道德绑架?
END
12
本文作者:无才小黑板
一块莫得感情但有态度的小黑板,聚焦新闻热点,提供数据案例,记录各方观点,等待您的高见~
转载请注明来源“女子无才便留德”(ID: wucai6de),作者:无才小黑板。侵权必究。如需开通白名单,请联系小助手微信:wucai6de01。
往期回顾
戳破光环,看清人性
21
07-2021
是时候自行断奶了吧?
14
07-2021
又是一场灾难
07
07-2021
复杂程度超出想象
30
06-2021
Why Women Kill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关键词查看!
我知道你“在看”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