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夏季持续高温,西北、华北、黄淮及内蒙古等地就陆续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新疆、陕西、河北等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达到39~41℃,高温日数有7~12天,不少地区达到历史最高温度,朋友圈纷纷转发地球和太阳之间有个某某城市的图片。
同在北半球相似维度的美国也“厄运难逃”,6月以来,西南部地区气温48-50摄氏度,一些严重的地区甚至可高达65度!
所以!中暑是小灯塔今天医学课堂要讨论的话题。
为什么孩子更容易受到湿热气候的影响?为什么湿度在高温中扮演重要角色?什么情况下要去医院?中暑后在家能做到哪些处理?怎样预防?这些问题都会在今天的科普内容中被涵盖。
1
什么是中暑
中暑其实根据其程度的不同分为几种,而中文“中暑”这个词是泛指,包含了由高热环境引发的各种相关疾病(heat illness)。
根据轻重程度和影响人群,中暑可分为以下几种:
较为轻微的痱子(Miliaria),热水肿(Heat edema),热晕厥(heat syncope),热痉挛(heat cramps),热衰竭(heat exhaustion),热中风(heat stroke)
我们逐一看过来:
痱子(Maliaria):红色粟粒疹,多见于小儿,是在高温闷热环境中,出汗过多而蒸发不畅,导致毛孔堵塞,引起的浅表性炎症反应。
热水肿(heat edema):更多见于老人,因为高热引起的血管扩张,而在肢体末端部位引起液体渗出形成水肿。
热晕厥(heat syncope):同样也是由于在高热下血管扩张引起,表现为大脑供血下降引起的眩晕,晕厥。
热痉挛(heat cramps):主要出现在高温下活动后,肌肉疼痛。
热衰竭(heat exhaustion):是指在高热环境下,机体温上升到37-40度时出现的症状,包括:心率加速,恶心呕吐,头疼,疲乏,眩晕,极度口渴,轻度到中度脱水。
热中风(heat stroke):是中暑中最严重的表现,定义为机体体温超过40度,往往表现为无汗,皮肤潮红,瞳孔收缩,伴有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在这种情况下机体的热调节系统彻底失控,致死率很高。估计很多人听过婴幼儿被父母遗忘在车里导致死亡的案例,就是由于密闭环境所引起的热中风致死。
2
为什么孩子更容易中暑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机体温度的调节系统:我们机体的温度通过热产生,热吸收和热扩散而保持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
当机体温度上升时,下丘脑会刺激自主神经系统使汗腺分泌,皮肤血管扩张加强散热而使机体降温。
蒸发(汗液)是散热最主要的机制,但是当湿度升高至75%以上时,蒸发将无效。其他散热方式有红外线辐射,传导(直接把热传递给周围温度较低的物体),对流(直接把热传给流通空气)。但是在环境温度超过皮肤温度时(35度以上),传导和对流将无法实现。
而与此同时,温度的上升伴随着耗氧量和代谢率的增加,造成呼吸过快,心率加速。机体温度在超过42度时,氧化磷酸化解耦合,大部分酶类停止工作。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对此最为敏感,当然其他器官也均受严重影响,其结果是多器官衰竭。
孩子由于基础代谢率更高,较高的脂肪含量,相对较小的血液循环量,以及较低的汗液产量使他们在同样的环境下更容易中暑。
3
如何预防
这是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重点:成功预防高热引起的相关损伤,需要及时意识到环境情况并调整户外的活动规划。
活动限制:大概70%的中暑发生在湿度过高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在湿度过高时,人体最基本散热方式将无效。其次20%的中暑的发生由于过高太阳辐射,10%单纯由于温度的上升。
什么样是中暑的高危气候?这里引入两个概念:湿球温度(WBGT: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和热指数(the heat index)。湿球温度是把气温,湿度和辐射量三者放在一起给出的综合指标,而热指数只是涵盖了湿度和气温两项参数。 
美国有专门查找湿球温度和热指数的网站:http://www.nws.noaa.gov/om/heat/index.shtml
拿热指数来说,如果环境温度是96华氏度(相当于35.5摄氏度),而湿度为65%时,那么对照此表体感温度为121华氏度(相当于49摄氏度),处于橘色“危险”范围内。
当热指数超过105-110时,国家气象局会开始预警。公司,学校也会有相应的处理措施,比如一些游戏活动安排在一早或傍晚气温下降时,户外作业需要多次休息补水等。这种情况下孩子尽量避免或限制户外活动。
补水:制定休息补水计划对孩子非常重要,儿科指南建议在炎热的夏天户外活动时, 9-12岁的孩子,每20分钟100-250毫升的饮水量而对青少年建议每小时1-1.5L的补水量以防止中暑
合适的衣服:在炎热的气候下,孩子最好穿着一层容易吸汗且宽松的衣物。浅色可以降低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这点大家应该都所了解。
适应驯化:热适应是指反复在热环境中暴露而使机体适应的过程。一旦机体适应高热环境后,很少再会有热衰竭和热中风症状发生。
热环境暴露的次数和时间长短根据孩子年龄的大小而不同。比如, 大孩子一般连续4天有限的热暴露,而年龄较小的学龄儿童一般需要14天的时间达到同样的生理适应。
4
中暑的在家处理和医院治疗
依照中暑的不同表现治疗略为不同:
痱子
降低屋内温度,穿着清爽宽松的衣物,温度较低的水浴都很有帮助。偶尔需要止痒治疗比如炉甘石洗剂(calamine lotion),无水羊毛脂(Anhydrous Lanolin),激素类药膏涂抹。
热水肿
治疗除了降温外,抬高双腿,使用弹力袜都很有效。
热晕厥
迅速把患儿移到温度较低的环境里。因为晕厥的发生往往是孩子快速变换体位,或大量运动后导致的大脑供血暂时不足引起,所以需要立刻把孩子放倒使其平躺,增加大脑供血。一般情况下意识会完全恢复,之后再充分补水。
热衰竭
迅速认识到热衰竭非常重要,因为不少病人会发展到热中风。
孩子如果一旦出现热衰竭症状,需要立刻停止活动,而被移到温度较低的环境里(如树荫下,有空调的车里/建筑里);然后大量补水,建议比较凉的含盐的液体如运动饮料
大部分只患有轻微热衰竭的孩子,在上述的处理后迅速得到改善。而那些没有任何好转,脱水较为严重的患儿需要立刻送往医院静脉补液降温。
热中风
孩子往往表现为失去意识,神志不清。这时首先要移离热环境,迅速降温,因为死亡率和机体高热时间成正比
立刻准备送至医院,所有热中风的病儿都需要入院治疗
在等待救护车时,蒸发冷却冷水浸没是可以在家立刻开展的治救方法。蒸发冷却是使用大量喷水后(15度左右水温)风扇,空调吹使空气流动加速蒸发。另外可以把冰袋放置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冷水浸没的方式会更快降温,但是缺点是难以监控,体温容易降至过低。
今天小灯塔医学科普到这里结束,希望大家炎炎夏日,热浪来袭时,做好防暑降温,保持健康!
Reference:
www.uptodate.com
http://www.aafp.org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Stringplayer,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后于耶鲁大学附属医院完成内科住院医培训,目前西海岸执业。
小灯塔医学讲堂相关文章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塔妈优选”微店拔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