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语 .
如果你家有学霸,你不必沾沾自喜,如果你家是普娃,你也不必怨天尤人因为K12很短,一辈子很长,人生有很多不可预知的变数。
可以平凡,但一定要拒绝平庸。
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要让孩子成年后能自食其力,有过上幸福生活的本事和能力。
——墨爸
一说起“牛娃”、“学霸”,估计无数家长的眼睛就开始放光。谁不希望自己娃是牛娃和学霸呢?
很多家长都在竭尽所能地培养牛娃和学霸,或者说竭尽所能地为孩子的未来“铺路”。
最近跟一个没北京户口的河北朋友聊天。他家孩子刚上初一,为了孩子的高考,他把”战场”从北京转移到了天津:先是在天津上社保买房,再又是想方设法落户天津,折腾了好几个月,终于在天津落了户。9月1日后,他家孩子将在天津上学了,而这个朋友也将开启奔波天津和北京的通勤之旅。
要回户籍地参加高考,这一政策仍然是没北京户口的“北漂”家长们心头的痛。

而在北京求学的娃,家长们也是各尽所能各展神通,孩子们也是在各种家庭环境,在各种育娃理念的指引下争先恐后地成长着。
无论未来能怎样,未来会怎样,在这个K12的战场,大家(家长和孩子)或主动或被动地都在做着很多身不由己的事儿。
这让墨爸想起了2022年2月份播出的一个叫《真实生长》的纪录片。
1
3位名校“牛娃”,从学霸到归于平凡
这个纪录片记录了北京十一学校(海淀六小强之一)的三名学生10年来在一场教育改革中的成长经历。
说起十一学校,这可是一所牛校。

为什么“牛”?主要有两点:教学方式牛师资力量牛
墨爸用学校官网的两张截图说明:
教学方式牛:十一学校是一所公办完全中学,2010年被批准为北京市综合教育改革实验学校,2011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深化基础教育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项目学校”,它的改革核心就是“选课走班”制,327门学科课程供学生选择。
师资力量牛:特级教师有25位,高级教师204位,来自世界名校的外教71位。这个师资真不是盖的。
当然,十一学校的高考成绩也很亮眼。
当然,能在这所学校上学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学霸。纪录片《真实生长》中记录的这三位同学就是。
先看看三位同学的基本情况。
周子其,从十一学校初中部直升进高中的文科生,喜欢历史、善于辩论、博览群书,关注现实问题。同时他也一直打游戏,是一个“非典型学霸”。
李文婷,成长于山西某县,从怀柔郊区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十一学校的理科生。
陈楚乔,从其他初中推优至十一学校的理科生。本来她有机会直接保送自己的学校,可是她的爸爸说,你才十五岁,要什么保底,就直接去考十一。
再来看看纪录片里记录的这三名“学霸”的成长经历。
周子其
周子其一直喜欢历史,关注现实问题,却要时刻面对父母对自己的另一种期望——从事金融工作,未来“出任CEO,走上人生巅峰”。而金融,周子其并不喜欢。
学习历史还是金融的纠结,一直伴随着他升入高三。
在高考前,他选择了妥协;然而,命运跟他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高考考“砸”了,分数不够上北大光华学院,却“只能”去读北大的历史。
不过入学后,他很快发现,自己不适合一板一眼的历史研究。面对高手如云的同学,理想和学霸光环的破灭,让他变得现实起来。
大学第一个学期,周子其应父母的期许,读了经济双学位;后来又去芝加哥留学,读了公共政策的硕士。
但最后,周子其找到的工作,既和兴趣无关,和专业也不对口:
他的第一份工作他去了学而思,结果刚刚入职就碰上“双减”,刚工作2个月遭遇了失业。
现在,周子其在一家留学中介工作,替高中生写文书。
周子其的经历让人感慨,人生路上的每个十字路口都要面临选择,怎么选择决定了未来的方向。人生没有假设,如果周子其一心一意研究历史,结果又会怎样呢?
李文婷
李文婷是一个性格中规中矩,没有太多兴趣爱好,专心只管学习的女孩子。她已经习惯了学校高强度的学习和半军事化的管理,从怀柔考入十一学校后,面对十一学校的宽松校风,五花八门的课程和活动,她开始竟然有点无所适从。
她只有更加努力地去适应,并拼命地学习和做题。
高二那年,她获得了学校的双科进步奖。
她还报了一门体育选修课,学习女团舞蹈。
高考时,李文婷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首都经贸大学,又因为专业优秀,被保送到了对外经贸大学。
毕业后,李文婷去了一家银行,做了一名银行柜员的工作。虽然收入不多,但李文婷感觉很满足。
李文婷的经历跟他性格一样中规中矩,既没有太多惊喜也没有太多失落,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现在她过的是一个“幸福的小女人”的生活。
陈楚乔
陈楚乔在高一时选择的是理科,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她发现在这个高手如林的十一学校,她的理科一点优势都没有,用她自己的话说:“半个小时别人数学写完了,再半个小时物理写完了,我还在抠那几道题。”
后来在父母的支持下,她选择了不用参加国内高考的出国班。
高二时,她创作了一本小说《永夜的旅人》,拿到了一等奖。
这次经历,让她发现了自己的文艺创作特长。后来陈楚乔又筹集经费,自编自演地拍摄了一部微电影。
后来,她决定去纽约学电影,将来从事导演行业。
毕业后,陈楚乔回国,但工作却并不好找。现在,陈楚乔是一名自由职业者,辗转于不同的剧组。
但陈楚乔一直没有放弃,在自己的追梦路上努力前行。
陈楚乔家庭殷实,在高中阶段,她一直在寻找方向、调整自己,最终选择了影视专业这条艰难的路。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三个孩子未来的路还很长,暂时的低谷不一定永远是低谷,暂时的平稳也不一定是永远的平稳。
......

了解完这三个“牛娃”的经历,作为“学弟学妹”孩子的粑粑麻麻,你有什么感想呢?
2
“育娃”,墨爸的两点感悟
无疑,这三位“学霸”的经历具有很典型的代表性在K12阶段,无论是学霸还是普娃,最后的结局大多数都要归于平凡;因为K12很短,一辈子很长,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各种无法预知的变数。
无论孩子学习如何,未来都要走入社会自食其力,大多都要结婚生子成家立业......
说实话,看完这四集纪录片,作为两娃爸的墨爸陷入了对育娃理念的深思。墨爸对自己提了两个问题:
1.孩子学习的“终极”目的究竟是什么?
2.什么才是真正地为孩子“铺路”?
接下来,墨爸逐一分享墨爸的感悟。
1
孩子学习的“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
回想一下咱孩子一生需要经历的节点:幼升小、小升初、中考(有很大一部分可能要分流到职教)、高考、上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养家糊口......
看到这么多节点,我突然发现,学习的终极目的并不仅仅是简单地考个好分数、上个好学校那么简单;而是~~

学习的终极目的:让孩子成年后能自食其力,有过上幸福生活的本事和能力。
那么,这个本事和能力都包含哪些因素呢?

(1)首先是得身心健康,有一副好体魄。这个是一切一切的前提。所以,体育锻炼一定要重视;孩子心理健康(这个容易被咱忽视)更要关注。光只学习好是不够的,看看下面这些新闻......
(2)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三人的经历,尤其是周子其和陈楚乔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人生充满变数,走入社会工作,很多人从事的并非是自己的专业,加上这个时代信息日新月异,光靠学校学的那点东西,远远不够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只有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的、会学习的、有创新能力的、会人际交往的人,才能在未来的职场中游刃有余。
(3)兴趣和特长真的真的很重要。周子其和陈楚乔的经历表明,要想在专业上走得远,在关键路口的选择,一定要从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出发,没有兴趣很难坚持,没有特长很难有成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数学家丘成桐曾提出一个让所有人都应深思的问题:“为何很多中国学生擅长做题,却成不了大数学家?”(详情可读墨爸的数学家丘成桐的一席话,让辅导娃的我顿悟:我对数学的理解原来大错特错!
丘老的理解是:因为咱们很多孩子的数学学习大都停留在对知识的掌握,为的是应付那一次次地选拔考试,他们没有真正地去发现数学的魅力,去思考数学的真谛,而“欧美的小孩中,数学最好的那批人也很优秀,老师不仅教他们数学的基础内容,而且注重激发他们对数学真正的兴趣,让他有很大的原动力去寻找数学的美妙之处。”
试问一下,咱孩子有几个是对学习真正地感兴趣的,有几个是对数学真正感兴趣的呢?
(3)要有很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英国撒切尔夫人曾经说过一段话:“注意你的思想,因为它将变成言辞;注意你的言辞,因为它将变成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因为它将变成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将变成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将决定你的命运。”
在人的一生中,好的习惯影响巨大,甚至可以决定人生命运。为此,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非常非常重要。

关于习惯养成,墨爸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介绍心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居家学习”已13天,我这样给孩子立“规矩”!》
(4)要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K12阶段,孩子有父母的庇护,但一旦走入社会这个大熔炉,他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没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他怎么去生存和发展呢?他怎么能游刃有余呢?
2
什么才是真正地为孩子“铺路”?
为孩子付出,为孩子铺路,似乎是大部分中国家长们都在做的事儿。

李文婷从山西某县来到怀柔,再通过不懈努力,进入十一学校,这除了有李文婷自身的努力之外,更离不开她父母为她做的规划,帮她铺的路。周子其、陈楚乔的父母,最终让孩子出国留学,无疑是为孩子铺路。
再看看咱们周边,为什么学区房曾经那么火爆?因为有无数家长都在为孩子铺路,想让孩子进入最好的学校。
鸡娃呀,报课外班呀,拼命内卷呀......家长们实在是太拼了。
但是,这些真的是在为孩子做有益的“铺路”吗?
墨爸认为,咱真的没必要这么“内卷”。中新社专访大数学家丘成桐,丘老曾说过一段话,墨爸觉得非常好:
丘老认为,部分中国家长最大的问题在于,总想把自认为好的东西强加于孩子的身上,如果孩子不听,家长就感觉天要塌下来这种不顾孩子兴趣、盲目追逐热门专业的心态直到现在仍未改变。例如现在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念金融,认为可以赚大钱,或者希望孩子读人工智能。”
在专访中说到这里,丘成桐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说的是不是就是咱呢?
其实,孩子都有自己的路,咱爸妈给孩子规划的路就一定适合孩子吗?
墨爸认为,咱为孩子铺路:应该尽量为孩子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夯实必备基础,发掘兴趣特长,培养习惯和自信,练就生存能力。
因为:孩子未来的路很长,父母不可能管他一辈子,一定要让孩子选择他感兴趣(有特长)的专业,在人生的各个路口,咱父母可以提建议,帮助孩子做选择,但一定不要替孩子做选择。
说到这点,丘成桐丘老的做法跟大多数中国家长不一样。
丘成桐教授的两个儿子并不喜欢数学,没继承父亲的衣钵,而是选择了生物。但丘成桐仍感到很欣慰,用丘老的话说,因为“他们愿意走自己的路”。
丘成桐的小儿子从哈佛毕业后,去云南做了两年防治艾滋病的志愿者。当时很多中国朋友都很担忧,但丘成桐却十分坦然地说:“他是成年人了,他自己愿意去,我不反对,这是他的人生”。
这是他的人生”这句话看似无情,实则有情
墨爸再叨叨
(1)K12很短,一辈子很长,目光要放远。育娃育娃,别只盯着那些升学考试,要把目光放眼未来孩子步入社会该怎么自食其力
(2)兴趣和特长需要早发掘。这个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无一技之长是很难有出息的,从小学开始,就该发掘孩子的兴趣和特长,让兴趣和特长帮助孩子树立更多的自信。
(3)选择常常比努力更重要。在人生的各个十字路口都需要选择:择校、择专业、择工作、择偶......作为家长,别总想把自认为好的东西强加于孩子的身上,咱家长可以帮助和引导孩子做选择,但不要代替孩子做选择。
(4)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知识不是能力。学知识是必要的,但能力(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交际能力)似乎更重要,知识是“鱼”,能力是“渔”,从小培养孩子“自己走路”的能力更重要。
(5)人生有很多变数,不必在意一时的成败得失。如果你家有学霸,你不必沾沾自喜;如果你家是普娃,你也不必怨天尤人,因为人生有很多变数。可以平凡,但一定要拒绝平庸。
如觉得墨爸今天的文章对您有帮助,别忘了文末点个【赞】+【在看】,你的激励是墨爸继续原创的动力!加油!
— END —
——  作者简介  ——
墨爸,首都师大中文本科、传媒大学新闻学硕士。曾任西城某中学语文老师;海淀爸爸一枚,家有生龙活虎两个儿子;擅长语文、数学、科学启蒙经验分享,擅长解读升学政策。
关注墨爸,正确鸡娃不焦虑!
点击名片👇关注我吧

往  期  推  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