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逻辑思维,大家一下子想到的可能是数学能力,或程序员、工程师等理工科职业。
实际上,逻辑思维的运用渗透在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就连平时我们说话、写作,人与人的交际,本质上都是逻辑思维的传递
比如在职场上,我们就会看到有些人思路特别有条理,列举的依据和得出的结论间有明晰的逻辑,让大家很信服;处理一些复杂的问题时,能快速抓住重点,并给出有效的方案,这都是依托于其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
然而回想我们从小的教育,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很被重视的一环,很多基本的思维方法并没有植根在我们的认知框架中,以至于逻辑成为很多成人的短板。
但其实逻辑思维训练并不太难,特别是对于孩子,只要我们家长稍加引导,他们就可以在每天生活和玩耍中快速学习和提升,大人也可以在训练孩子的同时把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起提高。
而今天的文章,我将会给大家讲讲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其思维发展特点和其中的一些训练方法,好让大家对此有更多的了解和参考。
  3岁前:用动作来认识世界  
首先,逻辑思维这个词我们经常挂在嘴边,其具体指的,是人认识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过程,属于抽象思维
逻辑思维听起来很高级,但其实其在宝宝3岁前就开始萌芽了,这时宝宝是通过观察“动作--结果”这个过程来初探这个世界的。
比如宝宝会发现吃饭时如果碗掉到地上,食物会散落一地,然后爸爸妈妈会炸毛。
又比如双脚用力蹬地身体会腾空,眼前的世界也会随之上下移动。
因为“动作-结果-学习”这个过程会带给他们愉悦感没错,宝宝都是很爱学习的!),因此他们会着迷于一些重复的动作,比如把积木从平地堆高,然后推到,不断循环玩上半天,大家不要觉得这样是“无聊”的表现,其实都是宝宝在探索发现规律。
转转塔从上到下旋转这个简单的过程,他们可以重复无数遍
宝宝还会观察一些伴随发生的事件的规律,比如笼包在半岁左右就会在工作日的傍晚大概5-6点的时候盯着门口,等着妈妈下班回来。这并不是因为他知道看时间,而是傍晚5-6点爷爷会把客厅灯打开,笼包发现客厅灯亮了没多久妈妈就会到家,这就是孩子观察出来的朴素的规律(心酸的是这里不存在笼包等爸爸回家的例子
父母如何引导
01在保证安全下,让宝宝充分探索
宝宝可能有各种奇奇怪怪的探索,他们特别喜欢看到自己动作的即时反馈,比如把物体敲打出声音、把纸撕开,还喜欢玩有按钮的玩具、带有机关的图书等等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大人可以让宝宝尽情探索,比如在家里安排一个有垫子和围栏的区域,放一些没有危险的玩具、物品和图书,对他们就是无比有趣的探索。
类似这样的立体互动书,宝宝会觉得很神奇
02增加宝宝的语言输入
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是逻辑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宝宝重复某些动作,或重复玩一个玩具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宝宝更多语言描述
这个阶段的宝宝可能还不会准确表达,但听觉语言的开关是一直打开的,大人给他们多输入丰富的语言,会帮助他们学习和理解,也会大大促进它们的表达。
比如在玩蘑菇钉时,我们可以说:宝宝种下了一个黄色小蘑菇,再种一个红色的小蘑菇,还有一个蓝色的大蘑菇,现在我们有很多不同的蘑菇了。
在这句看似简单的话里就包含了“颜色”“大小”的这样的属性描述,还隐含了“分类”“时间先后”“因果”这样的逻辑概念,孩子的思维就在每天的玩耍和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起来了。
  3-6岁:具象思维的井喷  
这个时期宝宝的动手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大大提升,他们可以有更多主观能动的观察和尝试,能清晰准确地描述事物,也逐渐能思考和解决问题。
但这个时候宝宝的思维还是具象思维(形象思维)占主导,他们的思维和推理都是基于具体的形象的
比如我们如果想让宝宝理解3+3=6,往往需要把“3”这个抽象的数字具象化,给宝宝两份各3颗的糖果,来帮助他们理解,包括宝宝爱数手指,也是具象思维的表现。
虽然宝宝当前更多有的是具象思维,但这些具象思维(包括观察到的事物、积累到的经验)都是今后抽象思维的根基。
父母如何引导
01增加具象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3-6岁是孩子具象思维井喷的时期,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尽可能丰富的环境,为具象思维提供素材。
这里说的不是让大家非要带娃去跋山涉水,看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其实日常生活对孩子来说已经足够丰富,而我们要做的是增加孩子的认知深度。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通过互相提问探寻真理,很多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真理都在他们无数次的追问中被发现。
孩子天生就喜欢问为什么,这时我们不用急于给出正确答案,可以去引导让孩子对所观察到的具象进行更多思考、表达和讨论,增加具象思维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比如笼包5岁多时我们有次去徒步发现了小蜥蜴,笼包问:为什么小蜥蜴会生活在野外,而小壁虎就生活在家里?
其实这问题我也不懂,也来不及百度了,就顺着问他,你觉得呢?
笼包:是不是因为小蜥蜴爱吃野外的虫子,你看这草地上有好多小飞虫,而壁虎爱吃家里的虫子,像蚊子苍蝇那些。
我:嗯,有可能,还有别的原因吗?
笼包:可能小蜥蜴喜欢晒太阳,小壁虎不喜欢,你看这个小蜥蜴就在晒太阳了。
我:对哦,那小蜥蜴为什么喜欢晒太阳呢?
笼包:老师说过蜥蜴属于变温动物,他们需要晒太阳来让身体暖和。
我:对的啊,所以你觉得动物选择自己的生活地点会看哪些东西呢?
笼包:嗯,动物会看那里有没有自己爱吃的东西,还有生存的环境是不是自己喜欢。
我们看到,在一问一答中,孩子关注的从野外的一只小蜥蜴,扩展到和蜥蜴相似的壁虎、变温动物的特点、爬行动物的生活习性等,认知的广度和深度都大为增加。
孩子通过这个过程,也逐渐学习运用自己观察到的信息来思考,并在这样的引导下,开始运用到了“归因”、“比较”、“分析”、“综合”等等的逻辑方法。
除了提问和讨论,我们也可以借助一些书籍、动画、纪录片,或者实地考察让孩子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更深度的体验和学习。
02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
孩子在今后学习数学,英语,以及语文的写作、阅读理解都需要运用抽象思维,在孩子学龄前,可以顺着孩子具象思维的飞跃,做抽象思维的启蒙,以下几个推荐给大家的方法既是训练,也是游戏,可以让宝宝在玩中发展抽象思维。
01
归类训练
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重要一步,是学会观察和归纳事物的共性和差异,大家可以和宝宝做归类游戏
归类游戏是在各种思维训练课程和书籍中都会被用到的方法,可以帮助从具象中提炼出规律,逐渐形成抽象思维,归类方法是寻找事物本质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方法,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很重要。
具象思维:一个个孤立的物体
抽象思维:物体的颜色、形状、特征,物体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异点
归类游戏的具体方法非常简单,比如让孩子把积木或玩具按照不同外形:
小朋友也可以自己观察,提出不同的分类的标准:
归类游戏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玩,比如带孩子去逛超市时可以把食材根据蔬菜、水果、肉类分类,还有所有小朋友都迷之喜欢的垃圾分类,都是很好的思维锻炼。
02
顺序训练
平时我们会看到有些人讲话做事特别有条理,有的则像是一团浆糊,这里面体现的也是逻辑思维的差距。
其实在学龄前阶段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顺序思维,或者说条理性
顺序思维包括时间顺序主次顺序因果顺序等等,这些在平时孩子的生活中我们都可以稍稍刻意去锻炼。
比如时间顺序思维,我们很头疼的孩子做事情磨蹭、没有条理,不妨在做一件事时让孩子考虑: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还可以用流程图把需要做的事情条理化(和工作中的项目管理流程图或者技术路线图是一样的思路):
主次顺序训练指的是让孩子慢慢理解“重要性”,在完成一个大任务前和孩子讨论,里面有哪些小任务最重要,一定不能掉链子,有哪些小任务没那么重要,随缘弄弄就好了。
比如去超市采购,可以提前和孩子列个清单,哪些东西一定要买,不然晚餐没着落,哪些东西则是可以顺便看看的。
因果思维训练在孩子日常生活中也很容易做到,孩子总爱问“为什么”,趁着这时我们可以多引导孩子思考原因,还可以一层层地进一步思考原因和可能结果。
比如孩子可能会问“我们为什么要去天天测核酸?”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思考:测核酸是想要尽早找到可能感染的病人(原因);那为什么要尽早找到这些感染的病人(原因的原因);如果不能这些感染的病人会怎样(假设可能的结果)
03
认识变化
变化是这个阶段思维发展的难点。
发展心理学大神Jean Piaget做过一个经典的实验,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中倒入等量的水,放在小朋友面前,让他们确认两个杯子中的水一样多。
然后他在小朋友面前将其中一个杯子中的水倒到另一个窄一点的玻璃杯中,再问现在两个杯子里的水是不是一样多。
这个问题答案似乎显而易见,但Jean Piaget的实验发现,孩子要在平均6-7岁时才能自发认识到两个杯子的水一样多。
因为孩子还不能理解“体积”这样的抽象属性,会凭直觉地理解为“水位高=多”,或者“底面宽=多”
要让孩子突破这种基于直觉的思维方式,孩子需要理解事物的“变化”,其中“守恒性”“可逆性”是孩子理解的难点。
守恒性(conservation):指事物的外观等发生变化时,物体的本质属性并没有改变的特性。
可逆性(reversibility):指事物即使某些方面发生变化,仍能逆转回原本的状态的特性。
比如上面的实验,杯子里面的水尽管外观有改变,但体积是不变(守恒)的,而倒水这个变化是可逆的,窄杯子里面的水如果倒回宽杯子中,两个杯子里的水又变得一样高了。
今后孩子学习物理、化学中的物质守恒,以及数学中代数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减法、乘除法的转换,用到的都是守恒性和可逆性思维。
那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守恒性和可逆性思维呢?关键点还是让孩子更好地认识“事物的变化”。
同样的事物可以呈现不同的外形和状态
比如可以和孩子玩一些小游戏:一块橡皮泥,可以捏成球形,也可以捏成小蛇一样的长条形;同一杯水倒在不同的容器中会呈现不同的形状。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带着孩子观察周围变化的事物,比如同一片树叶刚掉落时颜色是鲜嫩的、手感是饱满的,两天后颜色会变得黯淡,质感变得干涩粗糙。
认识变化的可逆和不可逆
在孩子尝试和观察变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他们认识可逆和不可逆。
比如一张纸对折后会小一半,重新打开又会变回原来状态;水放在冰箱里冷冻会变成冰,溶解后又会变回水,这些都是可逆的变化。
而落叶逐渐变黄、干枯,生鸡蛋变成熟鸡蛋,这些都是不可逆的变化。
04
把思维方式可视化
上述分类、顺序、变化等都是一些基本的逻辑关系,它们看起来很简单,但也有时会以复杂的形式出现,比如同时有平行(分类)的关系、包含关系和因果关系,这时包括我们大人理解起来也很难度。
我们可以借助画图,给孩子把抽象的逻辑关系可视化
比如分类思维中,我们可以进一步让孩子理解包含(从属)关系,并用图形把这个关系表现出来。用回上面提到逛超市的例子,超市可以分为食品大区和日用品大区,食品大区中的商品又可以进一步根据饮品、主食、甜品、蔬菜、水果去进一步分类,可以画出一个这样一个思维导图,帮助孩子理解逻辑关系:
图源:https://www.bangkokpost.com
同样,遇到复杂的因果关系(如一因多果、连锁反应等)或其他复杂的顺序关系(比如大自然的食物链)等,也可以通过画图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也可以让孩子自己画图,或者自己思考图中的要素。
从狮子的栖息地减少这个事件出发,考虑不同的原因和结果
图源:https://thinking-maps.fandom.com
时间先后顺序的训练也很适合用画图来进行,比如我们给孩子讲完一个绘本故事,可以和孩子一起把故事线整理出来;对历史感兴趣的孩子也可以试着把历史事件的时间线整理出来;孩子养蚕宝宝、发绿豆芽,也可以把每个阶段的变化整理成时间线。
在一些更复杂、要素更多的关系,我们也可以和孩子试着用图示来整理清楚,比如大自然的食物链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网络:
大家可能也发现了,思维导图等等的工具可以把复杂的关可视化、简单化,不仅可以锻炼思维,在孩子今后的学习甚至工作中都很有用。
像笼包之前经常看我们给他用思维导图讲解,现在玩桌游,有时也会自己画思维导图来帮自己梳理思路。
今天的给大家分享了不同年龄的孩子逻辑思维训练的一些基本方法,核心还是根据孩子本身的发展规律顺势而为。
其实方法本身并不复杂,也不怎么需要大家提前做很多准备,更多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更深度的引导和互动。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先到这里了,大家也有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的好方法吗?欢迎留言分享哦~
更多干货
点击上面文章链接可查看更多干货热文,或在我公众号回复“目录”查看所有文章哦~
笼包粑粑作者简介
中立奶粉评测平台「奶粉123」创始人,死理性派理工奶爸,在这里,你能看到商家不会告诉你的内幕和真相,从此不花冤枉钱,选对每一样母婴好物。(公众号名称:笼包粑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