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叨叨:上次发过一篇 《立规矩总心软?这些心理建设很必要》,当时篇幅原因,具体如何立规矩没有展开讲太多。虽然失败了无数次,但正如没胖过就没资格谈减肥,失败过才有了丰富的斗争经验,今天这篇来说说一些实操的点。
立规矩我失败过无数次,
这6条心得或许你也用得上
正文共:4745字 12图
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立规矩是很多人的痛点,因为真的挺难的,有时候担心太严了伤害孩子,有时候又担心没规矩溺爱孩子,度把握不准。还有人只会用威胁和惩罚来立规矩,搞得亲子关系紧张,虽然知道这样不好的,但也找不到好办法。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些我从失败中总结的心得,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立规矩心得1: 
从一开始就要当真
前阵子我坐地铁,有一站地铁开门后,进来一对母子,坐在我旁边。
刚坐稳还没一秒钟,娃就拽着妈妈说:“快给我玩那个手机游戏”

妈妈毫不迟疑简洁有力的说:不行!

孩子接着求情:“就玩一会会儿!”

妈妈整理了一下情绪,虽然已经明显心软了,但嘴上还在坚持:“你没有一会会,一玩就是好长时间。”

孩子恳切的表示:“真的真的,就一会!”

果然孩子很快拿到手玩起来了。
我当时感觉这个对话好熟悉,仿佛在我跟蛋蛋之间装过摄像头。去年夏天,我花了半个多月时间,分析利弊,做思想工作,参加不带iPad出门的活动.....才终于帮蛋蛋戒掉了iPad游戏。
前情提要 :
到现在一年多了,没有再重蹈覆辙,而在这之前,我尝试过很多次,都是以妥协、照旧告终的。
回顾无数次的失败,我的体会是:能很好执行的规则,都是自己内心非常坚定,想得很清楚的,但凡内心稍有犹疑,就会导致标尺时而松时而紧,时而能坚持时而会放弃,最终很可能就执行不下去。
就像iPad游戏这事,一开始我内心不想对孩子管得太死板,如果玩玩就停,好像也没啥,于是界限就比较松。而且我也有自己事情要忙,每次拉锯太耗费时间,所以面对再玩一次的软磨硬泡,常常是扛不住的。
可是后来,他因为想玩游戏早上偷偷很早起来,并且一旦关掉情绪就特别差,甚至为了玩游戏撒谎时,我才深刻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痛下决心。蛋蛋试探过几次,发现我是动真格的,也就慢慢接受了
我家还有另外一个屡次失败的规矩,是关于定定买玩具的,每次出门前,都听到爷爷奶奶说:“家里玩具这么多,这次坚决不能买了啊!” 然后回家的时候,就看到定定有点得意的展示着自己的胜利品,仿佛在说:“瞧,你们拿我没办法吧~”
家人对此的看法并不一致,而且内心觉得孩子的要求也不算过分,最终就会总是心软。说起立规矩的难点,可能家人无法做到统一,就是很主要的一条。
规矩难不难执行,跟我们当没当真,是不是觉得真有必要,很相关。
立规矩心得2: 
规则要分情况,要合理
有的人可能会问,自己辛苦立的规矩,到老人那边马上就破防了,怎么办呢?
我觉得这个就涉及,根据规矩的类型来区别对待了。原则问题,哪怕顶着压力,我也要坚持执行的,不是原则问题,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什么是原则问题呢?在我家有几点是比较强调的:
1 涉及安全的问题
(比如,不可以玩火,坐车要系安全带,吃干果不说笑,马路上不乱跑等);
2 涉及卫生健康的问题
(比如,饭前便后之前一定要洗手,一定要刷牙用牙线等);
3 涉及人际交往的问题
(比如,善待他人不可以用肢体或者言语欺负人,对人要讲礼貌等);
4 涉及公共规则的问题
(比如,不能高空抛物,公众场合不能大声吵闹打扰别人等);
原则问题上,严一点是保护孩子,还有一些事情,像是回家之后是否一定要先做作业再活动这些,就比较松。
规则是需要家长花时间和精力维护的,离开监督和执行的规则,都是空谈。有了精力有限这个限制条件,我们得意识到,规矩不可能太多,什么该立,什么没必要,得抓大放小。 
简而言之,得把精力集中重要的问题上,有所管有所不管。
立规矩心得3: 
规则要足够清晰具体
有一次蛋蛋玩得一身汗回家,让他去洗澡,
第一次出来,发现头发都没湿,让他进去重洗;
第二次出来,头发湿了,但是没用洗发露,让他进去重洗;
第三次出来,头发湿了,洗发露用了,但是洗发露根本没冲干净,白泡泡都在,让他进去重洗;
第四次出来,总算弄完了......
我后来想了一下,其实也怪我没把事情说清楚,“要注意个人卫生”自然是应该的,但如果规则太宽泛,执行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偏差。
“好好洗洗”,不如说:记得用洗发露洗头冲干净,腋下和PP也要冲。
“要好好刷牙”,不如说:刷够2分钟,用牙刷把前、后、上面都刷到。
“跟小朋友好好玩”不如说;不能推别人,有玩具分享着一起玩。 
“要认真复习”
,不如说,课文读一遍,后面的生词都默一下。

有时候光说不行,还得带着孩子做几遍示范,手把手教过,然后再慢慢放手。
简而言之,越具体越能够有共识,也越有可执行度。
立规矩心得4: 
警惕威胁、惩罚和奖励
说到这点,可能有朋友会不太同意了,别急先听我说说原因。
有一次定定遇到特别喜欢吃的鸡翅,他就把好几个挨个咬一口放到自己的碗里,不愿意分给哥哥,搞得蛋蛋要发飙了。奶奶赶紧劝解,下意识地说:“不愿意分享的话,到时候一个朋友也没有!”
定定听完这句话马上就崩溃了,因为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件事情的后果上,开始陷入到“没有一个小朋友肯跟他玩”的场景中,他的恐惧被放大,崩溃大哭,一个字也听不进去了。
拒绝分享会让别人觉得不公平,觉得被不友善的对待,这是这件事情造成的影响,有必要让孩子了解这个。但如果为了制止不良行为,而一味夸大后果,则可能会扩大问题,转移焦点。
例如,可能大家都熟悉的这些话:
“你要是再闹,我永远不带你出来玩了!”
“你要是再不听话,我再也不给你买任何玩具了!”
这些话会不会有用?
有时候的确有用。

但这些话,真的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不见得。
夸大问题和后果,不利于就事论事,会陷入到事实和看法之争,长久来讲,对于孩子真正理解和内化规则未必有利。
孩子处于恐惧之中,去守规矩,他的内心是缺乏安全感的,是怯懦的而出于认同,本身有内驱力去遵守规则则带来自我满足的掌控感和信心。
惩罚或奖励,同样会模糊问题焦点,影响内部认同,还会让孩子疑惑。
例如,下面这些:
“你要是不打小朋友,我给你买冰淇淋!”
——没冰淇淋就该打人吗?
“你要是乖乖上学,我带你吃肯德基!”
——上学不是为了学知识,而是为了肯德基?
“你要是不好好吃饭,就去做作业!”
——做作业本来就应该的,跟吃饭混一起干啥?吃饭不是为了逃避作业呀。作业也不应该被解读为一种惩罚方式啊。
还有其他的,安全问题,待人接物,日常行为的原则,大多都是该无条件践行的,不因为今天有奖励才遵守,就不会因为明天没了奖励,就不愿意做了。不是因为害怕被惩罚而硬着头皮坚持,就不会因为没人发现就去违规。
有一次跟同学一家一起玩,蛋蛋不舍得跟小朋友分开,在闹情绪,我劝蛋蛋劝了很久,同学都震惊了,跟我说:“你怎么有耐心讲这么多道理,要是我家孩子爸爸,估计早就一个巴掌拍上去了。”
说实话我当时也在崩溃边缘,但对体罚,我始终是不认同的,也许短期有效,但这会伤害到孩子自尊心,也会让孩子放弃对于很多事情的思考,他可能学到的是,下次遇到问题,我同样可以用暴力来解决。
所以,我更倾向于就事论事,不靠惩罚和奖励来实现对规则的遵守。虽然这样有时候会更慢的。
立规矩心得5: 
规矩背后的原因一定要讲
“什么,不靠威胁不靠惩罚和奖励?这会不会太不切实际?太理想化了?”
别急,下面就要说如何实现了。
拿要对家人有礼貌这件事来说,原先我觉得蛋蛋年纪还小,对他的礼貌和打招呼问题没有特别重视,后来队友特地跟我严肃讨论这个问题,我又仔细观察了一下,果然,他每次放学回家,不喜欢喊人,包一丢就去玩了,平时也很少跟爷爷说谢谢。
意识到确实是个问题之后,我跟他爸找他认真谈了一次,讲爷爷奶奶小时候对他的种种好,讲他不尊重他们,会让他们产生怎样的心理感受,也讲爷爷奶奶千里迢迢来上海帮助我们的种种。
那天真的说了好久好久,讲到后来我都哭了。那次谈话之后,确实明显好转了。
我希望他有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对别人说话的时候,想想别人会有什么感受,想想自己希望怎么被对待,这样才能做个善良的孩子。
有一次,蛋蛋跟弟弟吵架说了些狠话,我后来单独找他谈,如果你被人那样说,妈妈都心疼死了,弟弟也是妈妈的宝贝,你这么说他会难受的。
请对弟弟友善一点,有些话说之前自己先想一想,如果你听到会不开心,你要想到,别人也会不开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孩子可能未必能念出来,但我们待人接物正是遵循这样简单质朴的原则。 
如果一个规则,我们自己都说不出原因,那么我们应该首先停下来想一想,到底是什么,想清楚了,执行才能更顺畅。如果真的找不到有逻辑的理由,那么这个规矩,很可能就是无理要求(像是什么哥哥一定要让这弟弟这种)
立规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漫长的过程,得留意别让规则变成得理不饶人的制高点。为什么要制定这个规则,这个规则有什么作用,是必须想得清楚,说得明白的。
立规矩心得6: 
规矩是需要反复提醒的
还拿对家人有礼貌这件事来说,虽然蛋蛋已经意识到了,但有时候贪玩起来,他还是会忘记,每次发生这种情况,只要我跟他爸听到,我们会立即停下手上的事情,提醒他,重申这个原则。
现在爷爷奶奶都夸蛋蛋进步特别大,蛋蛋也真心意识到爷爷奶奶的好。
上次我说起这个事情,有人质疑,父母是孩子榜样,肯定是平时父母没做好,孩子才有样学样的。其实并非如此,榜样的力量肯定有,但孩子如果压根没注意到这个事情,他又哪来的机会去学习呢,即便他真的看到,也未必能意识到这件事情很重要。
3分靠天生,7分靠教养,很多行为的规范,来自于后天的教化,学坏可能无师自通,学好就没那么容易了。 
规矩内化是个长期的过程,常常需要我们反复提醒,别灰心,这非常正常,一次不行,还有下次,坚持下去,是会有不同,也有收获的。
我说这话,绝对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乃至失败无数次,坚持无数次之后的真实感慨。立规矩是个没有奇迹的辛苦活,做好准备,想开一点。

写在最后
上次遇到蛋蛋同学家长,她说起班上最守规矩的男生,有一个就是蛋蛋,学期末的德育报告,蛋蛋也有好几个优秀。我当时有点意外,看来虽然这小子在家挺皮的,但很多的规则,他是内化了的,即便我们身边的时候,他也能够主动自觉的去执行。
今天说了这么多,也许还有没说到的地方,欢迎大家在评论里讨论。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我想,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为难孩子,更不是为了所谓的家长说一不二,而是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帮他有朝一日走上社会保驾护航。
拓展阅读
各种养育思考相关
更多好文,请关注标星公众号,输入关键词,或搜索历史记录提取
如果立规矩也困扰着你,
请帮忙转发给更多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