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那篇二胎除了熬,就是继续熬......吗?结尾的地方提到过:

当我们只有一个孩子,会不自觉地将孩子身上所有的优点和缺点归因于我们的养育。
对于孩子的优点,我们当做自己教育的成功,暗暗自喜。
对于孩子的缺点,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反思自己的教养,是不是哪里没有做好?焦虑不已。
有了二宝以后,我们突然发现,原来同样一双父母养育出来的两个孩子,竟然会如此不同。他们的一些特性,和我们父母怎么做,几乎毫无关系。
也是在老二的到来后,对老大的养育逐渐释然了。

评论里的热评第一条也讨论了这个问题:


这篇就顺着这个问题,来说说自己的感受,以及孩子气质类型的不同。
01 
我跟队友很早就感受到了两个孩子的不同。
与其说是我们发现了不同,不如说,我们完全无法忽视这种差别。
以前有读者说,蛋蛋嘛,看名字就知道,是滚来滚去的,定定一听就是定得住的。这是个玩笑话,两个人的名字也纯属巧合。 
但我们在和兄弟俩相处的日常中,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这种差别。
比如,早上睡回笼觉,
如果蛋蛋跑到屋里来找我们,
当我们4个人一起躺在床上时,
定定动一下,蛋蛋已经动了几十下了。
蛋蛋性子比较急,对事物好奇心很强。
他拿到一款桌游,刚弄明白游戏规则,
就迫不及待地翻到最后一关,
跟我追剧时刚搞清楚人物脉络,
就跳到最后一集,
简直一模一样
而定定就显得更为专注。
他可以摆弄一款很简单的玩具很长时间,
一遍又一遍地变着角度把玩和琢磨。
比如他已经会拼30+片的拼图,
但如果给他一款1阶段的简单拼图,
他还是能坐定十几分钟,
把每一片都拼了拆,拆了再拼,
玩得津津有味。
02 
关于婴儿气质类型的不同,《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中提到了一项研究。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
1956年,托马斯(Thomas)和切斯(Chess) 开始了纽约追踪研究项目,对114名被试者从婴儿期到成年期的气质发展进行了研究。
根据儿童的行为,它们按九个维度进行评定,形成3种气质类型(Temperament):
A 易照养儿童 ( easy child ) 

B 难照养儿童 ( difficult child)
C 慢热儿童 ( slow-to-warm-up child)
还有三种气质(说脾气心情更容易理解)的组合,我按照书上提到的比例,大致画了一下👇
易照养儿童,比较好理解。
这类孩子,作息比较容易建立,
很少发脾气,
容易接纳新事物、适应新环境。
就是我们常提到的天使宝宝,
占比大概是40%左右
难照养儿童
则和易照养儿童,形成鲜明对比。
对这类孩子来说,
生活规律比较难建立,比较活跃,
不太容易接受新事物,
对刺激的反应可能比较强烈。
占比大概是10%左右。
慢热儿童,
对刺激反应不激烈,不太活跃,比较慢热。
占比15%左右。
还有35%的孩子,
属于三种气质特征的不同组合。
如果按照这个来初步划分,我觉得老大蛋蛋可能更偏向于难照养类型。
而老二定定则属于易照养类型。
03
当然,托马斯和切斯的模型中,这种划分还落实到了9个不同的维度上。大家也可以结合孩子的情况,感受一下自己的孩子属于那一类: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P200
从活动水平来说,
蛋蛋活跃定定安静。
蛋蛋大概5个多月就匍匐爬,定定要晚几个月。
一开始我觉得是巧合,后来定定逐渐长大,就觉得这种差异来自他们性情的不同。
去年春节,全家一起看春晚。
蛋蛋在客厅里飞来飞去,
恨不得比演员跳得还高。
定定则是歪着小脑袋盯着屏幕,
也许是在观察这个表演的每一个细节,也许是心想:“我哥莫不是傻的”。
节律上也有差别,定定明显更稳定些。
连婆婆都说,带一个蛋蛋的力气,可以带三个定定。
在注意力层面,
定定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更长。
同时当他来了脾气时,
也更难通过分散注意力的方式来缓解。
从反应强度来说,
同一件事情,比如玩游戏输了,
定定可能不太有所谓,
蛋蛋的情绪反应通常更激烈。
我出差,蛋蛋说想妈妈抹眼泪的时候,
弟弟就只是在旁边有点懵懵地看着他,
然后附和一下:哥哥想妈妈,我也想妈妈了。
趋近/退缩方面,
定定现在快到三岁,蛋蛋在这么大的时候,见到陌生人,会有点害羞,打招呼的时候,还有点扭捏。过几分钟熟悉了,他才会放松下来,开始得瑟。
定定在这方面,反倒不害羞,他会主动扬起小手说,你好啊。
而且对陌生人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对着我们问,阿姨是谁,她怎么来了呢,她怎么走了呢,她怎么又去走廊了呢 ......
还有一些事情,似乎很难归为这9个维度中某一个,不过也体现了兄弟俩的不同。 
定定对别人的感觉很有洞察力。
比如我们一起吃饭,他爸咬到一块硬骨头,哼了一声,眉头一皱。
定定坐在旁边,就会盯着看,然后问,爸爸你怎么了。
蛋蛋则一定是闷头吃饭,不太会关注到他爸的表情。
在这方面,蛋蛋的神经就比较大条。
但是,蛋蛋的感性和善良,会在另外一些事情上,更加激烈地体现出来。
有一次他爸给他讲,有些国家的医疗费用很贵,很多患者因为负担不起费用,都只能选择不去看病,最后就病死在家里。
蛋蛋听到这里,突然嚎啕大哭起来,不停地说,怎么能这样呢,这都是人的生命啊。
虽然他是个带起来颇费心力的孩子,但我们一路跟着他成长、体验,希望他能一直拥有这纯良的少年之心。
托马斯和切斯的模型不是唯一的气质模型,在罗斯巴特的模型中还包含一种之前没提到的维度“易激惹痛苦”,在自我调节的维度上也有差异,这里不展开讲了。
04
知道了气质类型,对我们的养育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我觉得首先是觉知。
当发现孩子天生的一些差别时,我们更能够接纳设想和现实的差别了。 
不管是难带的还是慢热的孩子,养育的共通之处都包含耐心、接纳。书中特别提到,要尝试让养育方式(环境)和孩子本身的气质类型更加匹配。也提到要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提升适应性。
知道气质类型,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给孩子贴标签,恰恰相反发展心理学中提到,其实气质类型是会随着成长而发生变化。(2岁后,根据早期气质做出的长期预测才比较准确。)
比如,当孩子能更好地调节注意力和情绪的时候,不少“易激惹”的孩子,会变得更加平静,至少蛋蛋已经比小时候好带多了。
最近连续写了几篇跟二胎有关的文章,兄弟之间,虽然还是吵吵闹闹,但日复一日逐渐也都习惯了。如果说苦大仇深的二胎父母,还有什么“福利”的话,其中一个,一定就是品味和体验两个孩子的那些微妙的异同
有时候,看到他们嘴角的某个小动作如出一辙,如同3D打印复制,我们会露出彼此才懂的“姨母笑”。
看到他们一个静如处子,一个动如脱兔,也会感慨,真的都是我生的吗?
不过,不管是老大和老二的差异,还是别人家孩子和自己家孩子的差异,都或许比我们想像得大得多。我们不妨放下一些期待,只是尽全力去解这道未知的谜题,看看它会给我们什么样的答案
文末来个小投票:
点击以下关键字,跳转历史文章:
你好,我是小土,很高兴有缘相遇。我是两个男孩蛋蛋定定的妈妈,蛋蛋7岁,定定2岁半。

我是《婴幼儿睡眠全书》《妈妈有力量》作者,上海交通大学本硕,巨蟹座理工女,爱思考擅总结。在这里和百万妈妈一起,关注孩子的启蒙和教育,共同成长,做有力量的父母。
你是否也经常会感受到孩子之间的差异?
思考过这个问题,请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