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无才小黑板
第一次认识到00后演员张子枫,还是在2018年的电影《快把我哥带走》里,当时17岁的她饰演女主角(时秒),一个眼神一个坏笑都是灵气。
时隔三年,曾经的小妹妹挑大梁演起了家庭片《我的姐姐》,这次她在剧中不再是花朵一般的女子高中生,而是突然遭遇双亲离世、不得不承担起弟弟生活、如蒲草一般的姐姐(安然)。
《我的姐姐》
在网络上的讨论度不低,其实呢,如果影片中的弟弟与张子枫饰演的女主角安然年龄相差无几,从小就在一起鸡飞狗跳地玩闹,那这部电影的最终导向,可能就是一部性转版、悲情版的《快把我哥带走》。

但是《我的姐姐》的导演却选择了一个更尖锐也更现实的视角,她给安然和弟弟之间设计了一条天然鸿沟,那就是这对姐弟真的没有什么感情,总共也没见过几回面——弟弟是爸爸妈妈在安然上了大学之后生下来的,比起亲姐弟,他们更像是陌生人。
安然生在一个极端重男轻女的家庭里。
在安然小的时候,国家还未开放二胎政策。安然爸妈为了拼个二胎儿子,硬要把身体健康的女儿登记为残疾
在街道办来家里检查的那一天,安然穿了条裙子,这下可好,不是残疾人的事暴露了。街道审查自然未通过,年幼的安然被父亲狠狠揍了一顿
在这些片段里,我们看不到这对父母对安然哪怕一丁点儿的爱。
于是顺理成章的,安然被父母“弃养”。起先是被丢给姑妈带,在姑妈家被恋童癖姑父偷窥洗澡,又被堂哥霸凌。然后被丢给舅舅带,跟舅舅学会了抽烟……
但好在安然还是跌跌撞撞地考上了大学,与此同时二胎政策放开,她的父母如愿以偿地生下一个小儿子
接着,为了弟弟上小学的事,安然父母要改掉户口本上的名字,还和女儿在电话里大吵了一架。
最后他们出了车祸双双身亡,只留下一个幼儿园的儿子。
我想过《我的姐姐》这部电影会很好,配乐、镜头语言、主演的诠释无不上乘,但我没想到它的后劲会这么大。
电影的某些细节处理得非常耐人寻味。
张子枫饰演的安然见证了父母在楼下遭遇车祸死亡,但面对警察的询问,她表现得极为冷静、清醒,毫无感情的对答如流,没有太多情绪波澜。
作为长女,安然还要抱着父母的遗像出殡,但在出殡路上,她却连眼眶都没有红一下
很荒诞,但以安然的童年经历来看,又是那么合情合理。
影片最大的争议是安然的结局,保守的主创人员并没有让安然与原生家庭完全割裂,而是安排她接过照顾弟弟的重担。在父母的坟墓前,安然说:“如果不是你们,我也不会变得像现在这样坚强。”她与父母告别,接着释然。
我理解为什么有很多人都被《我的姐姐》打动
毕竟,能直面重男轻女现实的国产电影还是太少,愿意把大量篇幅集中在女性困境和挣扎上的好作品,实在是凤毛麟角。出自女编剧、女导演完全的女性视角,被女演员精彩演绎,这部电影没法不让女性动容。
但我也理解为什么有很多人都对结局心生不满
因为真的太不“爽”了。
安然,这个被亲生父母厌弃了20年的小姑娘,吃尽重男轻女苦果,从生下来就一直活在弟弟的阴影下。好不容易有机会摆脱过往的一切,去北京考研迎向新生活,最后却又回到了为弟弟牺牲的老路上
就像自愿跳进陷阱里。
你说这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无私的爱,是值得歌颂的奉献精神,这都不假。
但对于那些走进电影院的“安然们”来说,她们是带着何种期许买下了这张电影票,她们想看到的,真的是这样一个故事结局吗?
事实上我作为独生子女,在有关兄弟姐妹的话题上,共情能力肯定比不上非独生家庭的小伙伴们。所以我实在难以想象,对于那些真正
以“长姐”身份
在家庭中生活的年轻人,《我的姐姐》这部电影究竟
意味着什么

在“时代的眼泪”天涯社区上,曾有一个帖子红极一时,这个帖子也被认为是《我的姐姐》女主角的原型
楼主是个女孩,原本是家里的独生女,在她上大学的时候,父母想要再生个儿子。女孩使出浑身解数反对,要求父母在自己和二胎之间做个选择,父母选择了二胎。于是在她21岁那年,弟弟带着父母的期望和她的怨气来到了人世。
从那以后,女孩就不愿回家,她打工自给自足,实现了经济独立。
但这对父母也逐渐感到自己的力不从心,他们希望女儿能帮自己一起抚养弟弟。于是他们开始打亲情牌,甚至带着一岁的儿子特地来到女孩所在的城市。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目的——原来之前这对父母之前闹离婚的时候,已经将自家的房子放在了女儿名下,这一回,父母希望将房子转移到弟弟名下,因为女孩的爷爷也给了孙女一套房,相当于她名下拥有着2套房产。
女孩拒绝了,拒绝帮父母抚养弟弟,也拒绝“归还房产”。
她看亲弟弟不带任何感情,甚至无法抹去潜意识里对他的憎恶。她认为,如果在自己两三岁时有了弟弟,自己也许会喜欢他的,毕竟有时间培养姐弟感情。但自己成年了,父母生儿子时又完全不顾及她的感受,她真的没法释然
后来,父母在一次意外中离世,弟弟的抚养问题也被亲戚们拿到台面上来讨论。长辈们认为,姐姐跟弟弟关系最近,应该由姐姐来抚养。
但女孩仍然是拒绝的,她说:“你们谁养都可以,我不会养,也没有这个义务。
舅舅对女孩动了手,要求她将2套房子拿出来一套给弟弟,姐姐拒绝:“凭什么?房子在谁的名下就是谁的,我有自主权。”
大家为此事争论不休,但弟弟的抚养刻不容缓,他太小了,需要吃奶粉和换尿不湿,没人照顾,弟弟哭闹不停。
姑妈看不下去,把弟弟抱走抚养,但还没过两天就被自己家的女儿反对,她只得又把弟弟送到大姨家。就这样,弟弟在亲戚家送来送去,到最后,谁也不肯抚养,还是接纳了姐姐的意见,将他送给一对农村的夫妻。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后来只知道楼主25岁结婚生子,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
这篇帖子发于2013年,当时在天涯社区引发了轩然大波,虽然现在已经被“扎口”(禁止回复),但仍保留了1000余条回复。
从评论看众生百态,一半人骂楼主冷血自私,没有人性,将来必遭报应;另一半人则能理解楼主,表示如果是自己摊上这样的事,指望自己年纪轻轻就带着小拖油瓶生活,可能也做不到。
不同的声音,完全取决于每一个看客将自己代入了哪一方,是父母,是弟弟,还是楼主本人。
而一切矛盾的产生,则要回溯到事件源头:
“生二胎,究竟需不需要经过老大同意?”
关于这个问题,我不想预设任何立场。
父母有多少时间陪伴孩子,大孩子多大年纪了,家里有多少家底,再养一个是否吃力……每个家庭具体情况不同,在这个问题上的答案也不同,没法用统一的“该”或“不该”去回答
生活毕竟不是辩论赛。
但很多时候,扎心的不是父母生二胎不和老大商量,而是明明已经做好了决定,却假装和你商量
我可太熟悉这种套路了,很多人可能都和我一样,自己在小时候就亲身体验过来自于父母的“假意商量”,小到穿什么衣服、能不能买一双滑冰鞋,大到可不可以养一只宠物、学文科还是理科、选什么专业。
虽然他们也会象征性地询问孩子的想法,但那也仅限孩子的想法恰好与他们一致。
一旦与他们理念相悖,他们就会以商量之名,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你最终还是没有选择权,还是只能遵循我们的道理
生二胎要不要经过老大同意?其实这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可能与其他“XXX要不要经过孩子同意?”的答案相同
觉得生二胎本来就该跟老大商量的家长,日常大概率也会被孩子认为是民主的,他们能给孩子温暖回应,让孩子对二胎弟弟妹妹的到来不感到排斥。所以在这样的家庭里,很可能会出现这一幕:父母认真询问孩子的意见,决定要不要生二胎;孩子说,爸妈,这是你们自己的权利,你们不需要因为我改变主意
而觉得生二胎本来就没必要跟老大商量的家长呢,日常他们大概率自我感觉良好,在很多小事上独断专行,还觉得自己已经很民主了,无视孩子与他们之间极大的感知差异。所以在这样的家庭里,他们通常会有一个“如果你们生二胎,以后可别指望我会对他/她好的孩子。
很多人这时候要批评孩子了吧,准备说他们自私自利、不懂事了对不对?

我却想让做长辈的这时候先别甩锅给孩子
“社会自卫理论”认为,人的社会自卫机制会监督可能威胁到自尊或者社会地位的环境,此时人们会协调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以应对这些威胁,包括消极自我评价和不良情绪等心理反应。
心智健全的成年人尚且如此,遑论还不能独立生活的半大孩子,二胎的出生之于他们,就是一种会带来威胁的环境。如果父母和亲属在生活中还经常向他们灌输“大让小”的思想,那孩子面对二胎会感到排斥、拒绝甚至是愤怒痛苦,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最重要的是,那些大孩子已经十几、二十几岁的高龄父母,他们执意生二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究竟是因为他们太爱孩子,还是因为他们不够爱他们的大孩子?
尤其在他们的大孩子是个女孩儿的时候。
我看到很多男同胞在社交平台上发声,一些女性观众给《我的姐姐》的结局打出差评,他们认为她们不可理喻。他们说现在女拳真是打拳打疯了,如果性别互换一下,是20多岁的哥哥选择抚养年幼的妹妹,你们还会不满吗?

这是个好问题。
所以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导演会拍出来一部《我的姐姐》,而不是《我的哥哥》?
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
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见过“扶弟魔”姐姐,却少有“扶妹魔”哥哥
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不会顾虑相亲对象有个姐妹,却总会顾忌相亲对象有个兄弟
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性别真的互换一下,很多二胎妹妹是根本没有机会出生的。
一对四五十岁的中年夫妻,大孩子已经年近20了,二胎政策放开后他们还想生个孩子。这时候让你猜他们大孩子的性别,你觉得会是女儿还是儿子?
你看,比起真实到令人发指的“我的姐姐”,“我的哥哥”更像是什么童话故事或虚拟的空气靶子,很难让人有代入感吧。
在今年一月份,我们曾经发了一篇原创文章《扶弟魔到底是个什么魔?》,文中为大家摆事实列数据的揭示了80后90后这一代年轻父母中,有多少人依旧逃不出重男轻女陈腐思想,执着于“接男宝”,新生儿性别比完全失衡。
今天我们就把这个话题再往下说说。
如果你觉得头胎性别比113:100已经足够令你对这一届父母失望了,不妨再看看二胎性别比130:100三胎性别比161:100
就这还是全国平均数据。
2020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而我们谁也想不到全国最发达的两个城市北京的三胎性别比是260:100,上海是201:100
这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在自然性别比为105:100的前提下,在北京、上海,每顺利出生一个三胎男婴,就有超过一个三胎女婴被流产掉了。
你看,无论你出于什么原因对二胎政策喜爱有加,你都得面对数据,承认这个事实:二胎三胎的性别比例失衡是越来越严重的。它没有缓解作用,甚至还在客观上加剧了性别比例失衡
这一切没有任何科学道理,纯粹的来源于重男轻女
有一回我搭乘地铁,旁边就是一个母亲带着一对姐弟,姐姐目测上中学的年纪,弟弟还很年幼。
弟弟想拿姐姐的地铁卡玩,姐姐没有给,弟弟就突然生气了,他说:“姐姐坏,我和你都在妈妈的肚子里睡觉,你先醒了不叫我自己就爬出来了,所以你就比我大,做了我的姐姐,现在天天欺负我。”
然后我听见这位母亲说:“姐姐这不是坏,她是聪明,如果让你先出来,就没有她了。”
——第一胎如果是男孩,就不用生第二胎了。
这一瞬间我不敢去看那位姐姐的眼睛,我怕看到她委屈,更怕看到她已经习惯到麻木。
“二胎姐弟组合对姐姐的伤害有多大?”
这很难量化,不过这个问题在知乎上有3000条回答
有人性别互换,开了一个镜像问题:
“二胎兄妹组合对哥哥的伤害有多大?”
然后知友们发现这世界可太真实了——这里只有8个回答
在电影《我的姐姐》里,有一场戏让我破防了。
弟弟对姐姐说:“能别走吗?”
姐姐说:“可是我的人生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啊。”
你看,不论你想选择自我还是选择亲情,这一段台词至少能给你一点启发。

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努力生活的姐姐们,不管你是否活在弟弟的阴影下,都愿你能勇敢地走出来,拥抱阳光
因为姐姐,真的是个很美好的词语。
话题TOPIC
看完《我的姐姐》,你还敢生二胎吗?
END
12
本文作者:无才小黑板
一块莫得感情但有态度的小黑板,聚焦新闻热点,提供数据案例,记录各方观点,等待您的高见~
转载请注明来源“女子无才便留德”(ID: wucai6de),作者:无才小黑板。侵权必究。如需开通白名单,请联系小助手微信:wucai6de01。
往期回顾
唱唱反调,挺好的。
31
03-2021
女权斗士?太扯了!
24
03-2021
迷信教育比不懂教育更可怕
17
03-2021
爸爸,你是直男吗?
10
03-2021
一招把孩子养废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关键词查看!
我知道你“在看”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