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无才小黑板
张星星是哪位小朋友我不认得,但我知道,张星星的爸爸一定是德云社在逃喜剧人
在嘉怡妈妈和老师诉苦时,张星星爸爸危险发言“谁不跟嘉怡玩对吧,叫张星星打她”……
在众家长接龙自家孩子
“已熟读”
时,张星星爸爸浑水摸鱼:
“张星星已服毒”
,然后
带歪一溜人
……

在老师问他为什么给孩子请假时,张星星爸爸口出狂言“不该问的少问”……
不管群里的老师们有多无奈,至少我是被这位逗比父亲笑到打鸣!
有人说,家长群是个严肃的地方,你这么没品搞怪可不行。也不乏一些网友批评张星星爸爸家长当得有问题,家教这么差,在群里把老师都怼得没招了,实在是个大奇葩。
但我却觉得,即便是画风正经的家长群,偶尔也需要张星星爸爸这样的小幽默
奇葩就奇葩吧,群里有这么个家长,谁说就一定是坏事呢?
毕竟,有多少家长不堪学校微信群重负,却为了孩子“忍辱负重”至今。
张星星爸爸这类“问题家长”的出现,仿佛给大家打开了一扇门:原来令人喘不过气的家长群还能这么“玩”,原来有一位敢于“挑战权威”的勇者家长当出头鸟,看上去竟然这么爽
不知从何时起,家长群从便利的沟通纽带,变成了家长们“第二职场”般的存在
社畜中年人下班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家长群看看有没有新通知。
群里家长列队对各种通知齐声回复“收到”,还有少数家长现身表演“彩虹屁”,像极了在公司群给大领导当“舔狗”的样子。
很多时候,群里的附和讨好声已经完全盖过了对孩子教育的分析讨论。
但令人难堪的是,在很多家长群里,家长们的“委曲求全”换来的却不是包容理解,而是某些老师的“变本加厉”
江西一所学校三年级的家长群中,老师直接点名批评几名没给孩子批改作业的家长。
浙江一所小学要求学生家长轮流参加大扫除,没参加的几位家长在群里被老师“内涵”着批评了一番,还被要求解释缺席原因。
就离谱。
但离谱的事例并不是一起两起,网上还有家长反映,有学校不光安排家长打扫教室,还要指使家长去学校食堂帮忙打饭……真是越惯越过分了。
压垮一个成年人,有时只需要一个家长群。
我想起去年看到的一则抖音视频,一位经常不回复家长群消息的孩子爸爸,在家长会上被老师点名批评。结果这位爸爸情绪一下子就崩溃了,他边哭边解释,自己天天加班、开会,又要盯孩子,怎么看得过来群消息……
看到这位爸爸,很多家长表示
感同身受的心酸

“本来上班压力就很大,还得盯着老师又发了什么通知。晚一点回复,就会被老师点名,每天下了班还要看着孩子做作业。有时候顾不过来,就被说不关心小孩,是挺委屈的。”
我朋友圈里有个孩子妈,也是三天两头和我们抱怨这年头家长的“作业”有多难搞。有一回他们老师让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一个食物雕花作品,再以此写篇小日记。这位老母亲带着孩子切了一盘兔子苹果,隔天交到学校,却被老师评价“太简单了,缺少体验过程和创意”。孩子很委屈,她也很憋屈:“我又不是专业厨师,能切一盘兔子苹果已经是花了心思了,还要我怎样啊?”
我特别能理解。
多少80后都开始秃头了,每周996,好不容易周日能休息一天,还得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家庭作业
我真的特奇怪,为什么有些老师总是喜欢布置那种必须家长参与的亲子题?
家长怎样陪孩子,怎样做家庭互动,真的需要老师来布置任务“手把手”教吗?
有这玩花活做形式的工夫,何不放到提升教学硬实力上呢。
压力之下总有家长忍无可忍,采用自己的方式大声say No。
就比如这位江苏的爸爸,一气之下退出家长群,戴着口罩在网上发视频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瞬间冲到热门,获赞10w+。
视频结尾处,他隔空喊话老师:

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到底谁辛苦?
看这架势,倒是直接破釜沉舟了。
不过话说回来,家长群之于家长,真能快意而为,一退了之吗?
就算XX爸、XX妈们在私底下对群里冒出的刺头家长再佩服,但让他们自己也跟着退个群试试?他们肯定是不会的。别说不会退群,莫不是连怼老师一句都不敢
这种微妙氛围已然形成,没有人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疼。毕竟孩子还在老师手上,选择在老师面前做小伏低扮演一个舔狗角色,也实在是为人父母的人之常情
刚好最近看了个有关老师向家长借钱的新闻,特别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
说之前我们先不妨预设一个情景:假如你正面临巨额资金缺口,急需筹钱,你认为在你的社交圈子里,最多能有多少人几万几十万地借钱给你?
5个人?10个人?
抚顺这位向学生家长借钱的老师估计比我们在座大多数人都“有本事”,一共有29位家长选择借钱给她,让她轻松筹集到了一百多万元资金
跟踪了全程新闻报道的我得知,这件事其实就发生在一个普通小学,29位家长都是
再普通不过的家境
,损失最大的孩子爸爸还是一位经济条件稍显拮据的打工人,一家四口住在50平的小房子里。

我相信,对于这些家长而言,即便是最信任的亲戚朋友向他们开口借钱,他们肯定也要掂量掂量,搞不好就会当个铁公鸡。但面对孩子的班主任,一个个掏钱却毫不犹豫
有人说这些家长是活该自讨苦吃。
我却不想站在上帝视角去说一些指责受害者的话。

虽然这些家长确实没有处理妥当,但事关孩子,有几个人能在老师的请求面前真正做到完全无动于衷?
从这则新闻里,我分明看到了老师和家长的不平等地位,以及这种不平等地位对家长们造成的“制压”。
但凡有一位家长配合了老师发布的不合理要求,其他家长就不得不配合,因为如果自己不做,“老师会不会对我产生微词?”
但凡有一位家长在家长群给老师夸起“彩虹屁”,其他家长就不得不一起夸,因为如果自己不夸,“老师会不会对我心有芥蒂?”
最后落到一个最真实最诚惶诚恐的猜疑上:如果我没给老师留下好印象,会不会影响到我家孩子
大部分家长在孩子面前是绝对的风险厌恶,他们时刻自省“有没有任何东西是别人孩子有,而我没给我家孩子准备的?”这样的心理让他们不得不内部竞争。
至于老师们,既能减轻压力,又能享受奉承,当然乐见其成。
于是,家长群内卷就这样开始了……
奇葩说有一期节目很贴近各位家长的生活,辩题是:家长群大家都在吹捧老师,我要不要跟风?
实话说,我压根不觉得这道题有任何探讨的空间。

都知道家长群是用来沟通工作的,家长给老师再多吹捧,都没有办法让老师的工作做得更好,所以对于这个问题,唯一的答案就是不要
可是一个明摆着不应该出现的现象,为什么还会出现?
正方臧鸿飞的发言给出了解答:
“孩子长大后进了学校,我跟学校唯一能联系的,就是这个家长群。我多不放心啊,我会拼命在群里夸老师,跟老师不断说话,要不然我还能干嘛?在学校这个墙外头,我还能干什么?”
“这就是为人父母的卑微呀,为了孩子,父母就可以低到尘埃里。”
“所以咱们回到那个家长群,我跟风吹捧老师几句又怎么了,吹捧完老师,我再送孩子去学校的时候我就没那么难过,因为只要我能想到的,我都做了。”
臧鸿飞是个rocker,这番话一点儿也不酷、不摇滚,但却足够感人泪下。
这一场辩论的最后,到底还是坚持在家长群跟风吹捧老师的正方辩赢了。
你看,张星星爸爸、退群爸爸这些“刺头”终究还是极少数,其他家长们看过笑过激动过,也就过了
回过头来,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隐忍背负,继续内卷,每天囿于“社畜”和“XX妈/爸”的双重身份之下,用小心翼翼面对老板的态度去应对老师。
谁看了不说一声“真不容易”呢。
脱口秀演员小鹿曾说:“我们这一代人,将来会成长为迄今为止最酷、最没正形的那一代父母。疯狂蹦迪、疯狂密室逃脱、疯狂说唱……”
是不是最酷的那一代父母犹未可知,但一定是截至目前数量最少的一代父母
这是数据昭示的结果:2020年人口出生的净值,已低于三年灾害期间的最低值
考虑到2020年的人口基数是14亿,1960年的人口基数是6.6亿,如果论“人口出生率”,前者还不到后者的一半。
来源:制图GO
多地新生儿数量创新低,疫情、房价、996、两性平权……社会学家帮我们分析得出了年轻人恐婚恐育、选择丁克的多方面原因。但不论有多少深层次的因素在里面,一定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不生孩子的理由尤其简单粗暴,就是因为他们深知,
现在想做好家长,真的太累了。
身体累,心也累。
随便打开一位家长的手机,他的微信里很可能有4个以上的家长群——班级群,语、数、外3门主要课程单独的“科目教学群”就不说了,理化生政史地可能也会组织对应的“学习群”,有的学校还会设立家长委员会群。
这些群里每天都有作业通知、学习情况上报,还经常出现签到、填表、问卷调查、点赞投票等信息,来源不同、要求不同,家长在每天一早一晚都要经历大量的信息轰炸,不胜其扰。
老师通过微信要求家长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真的只能算“基操”。更有甚者,要求家长上传监督照片、视频,还要求家长检查过的作业不能有错,否则就等着公开被点名吧。
少有家长表达不满,几乎无人提出异议。尊严是什么,能吃吗?
我曾经近距离围观了一位孩子妈是如何度过她平平无奇的周三晚上的:
20:30
,举着手机拍孩子背古诗文,孩子磕磕巴巴背了半小时,她录了半小时,把最流畅没忘词儿的版本发语文群里,此时群里已经有不少家长和孩子早就完成了。

21:20,给孩子听写英语单词,写完她批改检查,拍照,发到英语群里。
21:50,孩子看书,她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查资料。我说你忙活啥呢,她告诉我这是科学实践小组作业,四个家庭结为一组,共同完成一个课题。她前两天实在忙得没时间,已经拖延好几天了,今天晚上必须得把自己家的part给做完才行,不然以后就没有同学家长愿意和孩子组队了……
你要问孩子爸哪儿去了,问就是加了一晚上班,还在路上呢!
我回忆了一下我小时候,也曾背课文听写单词做小组课题,但那都是在早读或课后由老师监督着完成的,这其中好像没我爸妈啥事儿?
非自发的被迫鸡娃,不会让家长感受到亢奋和成就感,只会让人无尽疲惫
叮叮当当@全部成员 的群内通知,不是便利倒更像枷锁,简直要让人PTSD了。
家长苦家长群久矣,苦到今年两会期间,终于有政协委员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副市长徐睿霞,提交了题为《关于规范中小学教育中教师使用家长微信群的建议》的大会发言,主要提出两点建议:
一是教育部出台教师如何规范使用“家长微信群”的规范性文件,明确禁止通过微信要求或变相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不得在“家长微信群”中安排与教学无关的各项任务。同时对“家长微信群”的发起、组织、管理进行规范,避免存在作用重复、覆盖面小、没有实际意义的微信群。
二是教育部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加强教师队伍的教育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对“家长微信群”重要性的认识,审慎建立微信群。
截图来源:@人民网
虽然从两会提案到真正落实还有一段路要走,但这让家长们多少看到了“熬出头”的希望。

都知道家长与老师不是对立关系,但如今中国家长的“小确丧”和家长群里隐形的压迫感,在很多家长的感知里确实是存在的,我们要正视这个问题。
为了孩子,当家长的当然可以牺牲、可以卑微,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已经疲惫不堪、难以忍受,不妨暂停一下群里内卷行为
即使仍然做不到对老师say No,但在“张星星爸爸”“退群爸爸”这样的刺头家长站出来的时候,至少不要给他们泼冷水,为了博取老师的好感度而与他们针锋相对
毕竟,一位敢于与老师唱唱反调的“奇葩”,多少可以为各位家长争取一瞬喘息的时间
话题TOPIC
家长群有存在的必要吗?
END
12
本文作者:无才小黑板
一块莫得感情但有态度的小黑板,聚焦新闻热点,提供数据案例,记录各方观点,等待您的高见~
转载请注明来源“女子无才便留德”(ID: wucai6de),作者:无才小黑板。侵权必究。如需开通白名单,请联系小助手微信:wucai6de01。
往期回顾
女权斗士?太扯了!
24
03-2021
迷信教育比不懂教育更可怕
17
03-2021
爸爸,你是直男吗?
10
03-2021
一招把孩子养废
03
03-2021
忽视这一点就危险了!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关键词查看!
我知道你“在看”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