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无才小黑板
对于一个语言类节目爱好者来说,《奇葩说 第七季》肯定不能错过。但说实话,这一季的前几期实在是过分平庸甚至有点儿无聊,新老奇葩发挥无甚亮点,能看下去纯靠情怀在撑……不过第四期的正赛第二场倒不失为一个惊喜,将节目推上了小高潮。
这一场的辩题是:“我很爱我的伴侣,但TA是个伏弟魔,我该分手么?”
对阵双方冉高鸣VS姜振宇,一位是给人感觉像肖骁和姜思达集合体的草根邪道选手,一位是继承了非诚勿扰乐嘉之位的微表情研究专家
冉高鸣先开后结,上来就是金句炸场:
“谈恋爱不就图找个人对你好么?扶弟魔对你不一定好,对她弟一定好,那你为什么要做她的伴侣?分手!做她的弟弟!(段子开场直接化解正方立场的道德压力,赢得全屏爆笑)
“和扶弟魔结婚就是移动的功德箱,出家人还俗结婚,我这个人,领证修行。”
“帮外人的弟弟,考虑过自己弟弟妹妹的感受么?说好要一碗水端平,你直接端走,不合适吧?”
“我跟大家说,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识相,扶弟魔真的要的是爱情么?不,是钱,我没有资格帮助他,因为我,没有钱!(“没有钱”这声怒吼一出,全场炸裂,接下来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讨论窘迫的现实问题)
“我每天就赚一只烧鸡的钱,却要给她全家提供百鸟朝凤的服务,我做不到,我做不到。”
结合他恰到好处的表情和肢体语言,直接将戏剧效果拉满
等他结束三分钟立论,已经是64票大比分领先。
这时所有人心里恐怕都在想:姜振宇这场难打了吧?想赢,大概只能出奇招了。
但姜振宇没有奇招,他的开场是平和的,甚至呼叫全场观众跟他一起尬读了一遍题干。
然后在接下来的立论环节,他问了大家三个问题:
“扶弟魔的本质就是过度付出,过度付出就要分手么?”
“如果不是扶弟魔,而是扶工作魔,扶创业魔,扶股票魔,都要分手么?”
“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女生是怎么成为扶弟魔的,她生下来就是扶弟魔么?”
你说他在偷换概念吧,好像也不算,因为他的问题是层层递进的,一波接着一波。
抛出三个问句后,还不忘用大话西游上一波情感价值:
“唐僧经历了前面九世的折磨,在这一世,妖怪还想大快朵颐,作为悟空,我能怂么?我要这铁棒何用?!
“如果你只能接受一段关系里的好,而不能接受一段关系里的差,这是占便宜,这不叫爱。”
这么一段话,连观众席上的小姐姐都为之动容。
此时的冉高鸣已经听呆了:年轻人不讲武德!你你你这不按套路出牌啊!
等反方三分钟立论结束的时候,票数从64:1一口气扳到了32:55,逆风翻盘
好,综艺内容就此打住,接下来的双方开杠和结辩环节不再赘述了。用《奇葩说》的一场辩论打开话题,主要还是想和大家聊聊重男轻女的糟心事儿。
姜振宇问得好:“一个女生是怎么成为扶弟魔的,她生下来就是扶弟魔么?”
什么是扶弟魔?
这个近两年流行起来的新名词,指的是对原生家庭过度付出、帮衬兄弟“成魔”的女性们
比如,有的女性自己省吃俭用,挣点辛苦钱大部分都打给家里,工作多年仍攒不下积蓄,甚至自己结婚以后仍不顾儿女和丈夫,不惜把自己的小家庭掏空,也要让弟弟过的舒服。从弟弟读书工作到结婚买房,都要全力承担,不管是不是出于自愿。
2015年热播电视剧《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就是典型的扶弟魔姐姐。
按理说,这样一个在上海打拼十多年,在公司担任HR高级白领的单身女性,不可能一点存款都没有,活得如此焦虑。
但她就是时时刻刻处于崩溃状态中。因为她的钱都填补了家里,樊胜美的原生家庭完全将她当做移动的ATM机
就连她哥哥跟人打架需要赔钱,却得知樊胜美已经没钱的时候,她妈妈竟然也能说出让她把现在的房子退租,然后拿钱给她哥哥的提议。
出了问题永远都是让女儿帮帮儿子,就没想过女儿自己该怎么办。
所以在剧中,痛哭流涕是樊胜美的常态
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明玉也有如出一辙的委屈
苏明玉小时候有多不受家里待见?家中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哥哥苏明哲考上一年学费15万的斯坦福,母亲赵美兰当机立断卖了苏明玉的房间,供大儿子念书;弟弟苏明成伸手要2000元块钱去旅行,赵美兰二话不说立马掏钱;苏明玉需要1000元上强化班,赵美兰这时候却开始哭穷了。重男轻女思想在这位母亲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苏明玉,成年之后便与苏家断绝了往来。虽然在外奋斗不易,至少也不用在家里受气了。苏大强赵美兰夫妇也觉得,反正明玉是女孩,以后养老不稀罕她养。
然而好景不长,现实啪啪打脸。母亲去世,苏明玉出钱出力,父亲患老年痴呆,苏明玉辞职照顾……强势如苏明玉,也逃不开当扶弟魔的命运,最终还是成为了明明在家最不受宠,但是为家付出最多的那个人。
好像国产家庭剧有扶弟魔KPI似的,很多女性角色都拥有差不多的境遇:一对重男轻女的父母,一个无能的需要接济的兄弟,一份自己拼搏的事业,即便事业有成,也要面对来自原生家庭的“剥削”。
孙俪、罗晋主演的电视剧《安家》,剧中的“吸血魔妈”潘贵雨也是令人窒息。孙俪饰演的房似锦出生之时,潘贵雨因连生四个女儿欲将婴儿投井;在房似锦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尽到一丁点作为母亲的责任,甚至撕毁了女儿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看到房似锦在外有所成绩,就凭空捏造债务,要求女儿将工资补贴家用,替小儿子付买房首付;被房似锦拒绝后,她闹到女儿的工作单位吓跑客户,房似锦无奈之下,不得不给了母亲潘贵雨20万元。
本以为给了20万就能让人消停,没想到潘贵雨变本加厉,还要求房似锦替小儿子还房贷。房似锦不愿意,她就直接赖在女儿家门口,闹得人尽皆知,害得女儿被单位停职。 
潘贵雨无底线作妖的逻辑是:既然我生了你,你就是欠我的,你挣这么多钱就应该帮扶自己的亲弟弟。
当一个无底洞榨干女儿的所有积蓄,她认为“天经地义”。
你以为电视剧都是夸张手法?不,现实生活中的故事远比演出来的剧情更加狗血。
前段时间,抖音上一条视频上了热门,看得人非常揪心。一个女孩深夜在街头痛哭,原来她打工6年攒下的20万不知不觉被妈妈全部转走,用来给弟弟买房子。
可以想象,一个打工小妹,要多么节省多么努力工作,才可以在6年省下20万。一分一毫皆辛苦血汗,而她的母亲说都不说就全部薅走,能不叫人崩溃么。
倒不用怀疑这条视频的真实性,因为就在抖音评论区里,还有不少人跳出来现身说法,认为这个女孩就应该替她的家庭和弟弟着想……
现在再回头想想姜振宇一开始问的那个问题,一个女孩,她生下来就是扶弟魔么?
当然不是。
可能在这个女孩出生的时候,她的爷爷奶奶冲着她病床上还虚弱的妈妈翻了个白眼,并说了一句:怎么是个女儿。
后来,她每天在家里就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委曲求全
她可能有过反抗,但一个孩子如何抵挡全家的PUA,于是她一点一点被磋磨成现在的样子
小时候被轻忽,长大了被吸血,等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还要在婚恋市场被外人骂一句“扶弟魔”,一边受压榨,一边受歧视。
这是极端的、明显的重男轻女,还有那些不极端、不明显的没说呢。
全面开放二胎后,很多父母都要了第二个宝宝,绝大部分人都期望拥有一儿一女,凑成一个好字。
确实,儿女双全的家庭听起来甚是美满,仿佛人生赢家。
但恰恰是在这样的家庭中,不易察觉的重男轻女思想正在蔓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宠溺给女儿,财产给儿子”,“小事帮女儿,大事挺儿子”
某些家长,美其名曰女儿奴,自认为已经把女儿当做掌上明珠疼爱了。
而实际上,一旦涉及资源分配、财产分割等等可以左右人生走向的大事时,他们往往会让女儿退而求其次,隆重定向扶持儿子,早已在心里评判好“孰轻孰重”。
曾经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位重男轻女的父亲这样“洗白”自己,他理直气壮地说:“我就不喜欢儿子,我喜欢女儿。养儿子吧,我们还要给他买房,真不如养女儿让父母省心。”
有位网友灵魂发问:为什么养女儿你就觉得可以不用给她买房了呢?你骨子里还不是重男轻女?
别扯什么国情如此、社会环境如此,社会也是由一个个家庭小单元组成的,您就大方承认思想落后得了呗
生活在这样隐性重男轻女家庭里的女孩们,她们还不好抱怨,不好控诉,否则难免有敏感自私、无理取闹、不孝顺之嫌。虽然不至于深夜在街头痛哭,但在一些差别对待事件中,多少也会觉得心塞吧。
有很多人乐观地认为,重男轻女只是老一辈的封建思想,
等80后90后这一代独生子女当了父母就好了

很遗憾,这样想的人怕是要失望了
《娘道》这种厌女电视剧,别看我们膈应得不行,竟然也有不少小姑娘看得津津有味,觉得剧情很感人呢。打开抖音,“小女子x氏,给老佛爷请安”这种恶俗婆媳视频遍地都是;再看看各大母婴论坛,一堆90后跪求“女翻男”,让人无语凝噎。
如果不是看到真实的新闻案例,我们甚至无法想象,现在这些年纪轻轻的父母为了生男孩,究竟会有多拼。
你听说过什么叫“转胎丸”吗?
“生了一个女儿,去年流过一个女胎,前天查肚子里好像又是个丫头,跪求转胎药,圆我全家儿子梦。”这样的帖子,和对“转胎丸”的迷信,依然会出现在2021年的孕产论坛上。
在网上随便搜下“转胎丸”的相关新闻,你一定会同意我用“丧尽天良”来形容它
2012年,河南驻马店一女子在怀孕5个月时,吃了婆婆买来的转胎丸,结果生下不辨男女的“双性儿”。这家人带着“儿子”去医院检查,却发现孩子的染色体是女性。
类似事件不止一例:2017年,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接诊了一名四岁的双性儿患者,询问病史后发现,其母亲在怀孕时服用过所谓“转胎药”。
2019年,淮安一名少女检查出肾脏缺失,没有子宫,终身不育。究其原因,还是母亲在怀孕时吃了“转胎药”所致。
但无论新闻写的有多明白,后果有多惨痛,在今天的网络上,我们依然能看到无数沉溺在“女翻男”幻梦中的孕妇及家人。在服用过“转胎丸”的孕妇中,有的是迫于家庭压力;有的称自己毫不知情,是重男轻女的公婆、丈夫偷偷“下药”;有的明知没有科学依据,但看着身边的亲戚吃药后生了男孩,便也跟风吃了起来。
更可悲的是,从头到尾,没有人问这种药对孕妇安不安全,他们关心的,只有“究竟能不能生儿子”
性别是由X/Y染色体决定的,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初中生物再基础不过的知识,对于他们而言,却仿佛成了无法理解的知识鸿沟。
难不成他们都没上过学,所以才如此愚昧吗?
九年义务教育可不背这锅。
抖音、快手两大APP,应该算是真实的中国网民基本盘,平台内所谓的“宝妈比拼”,比拼什么呢?比拼生儿子。
不需要通过考试就能当父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这些年轻的爸爸妈妈,他们明明受过九年义务教育、能上网、会拍短视频,思想却封建如千年老僵。
你看了觉得窒息,觉得可怜,你不懂他们在骄傲什么,不理解为什么如今还会有人给女儿取名“招娣盼娣来娣念娣”。
但你可能永远无法叫醒这群人
感谢社交APP的用户下沉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世界,虽然不那么愿意相信吧。
相比某些家庭,学校里的环境实在要好很多,但也不乏教师队伍中有那么几个漏网之鱼。

一位匿名网友和我们分享了她在校园里感受到的重男轻女
她的高中班主任,一位国内211大学毕业的85后男老师,在班级里对待男生和女生用了两套标准。表面上,对待女生更宽容,对待男生明显要严厉许多,但实际上,他经常无意或有意地轻视女生的价值
这位班主任曾经在开班会的时候对学生们说:“你们要努力,尤其是男生,你们以后到了社会上只能靠你们自己。”
一句话把班里女生都给说懵了——女生就不是靠自己了吗?
你看,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其实和TA的性别平等观念无甚关系。
在过去的2020年,有两个数据值得我们关注,一是#中国两性平等排名下滑至世界垫底#,二是#中国31省份性别比盘点,00后性别比失衡最突出#
从年龄结构上区分,截止到2019年,我国性别比最为失衡的年龄分别为10-14岁、15-19岁,这两个年龄阶段,性别比分别为119.10、118.39,几乎出现了1名女孩对应1.2名男孩的局面,也就是00后性别比最为失衡。而目前刚刚步入适婚年龄的20-24岁,男女失衡也较为严重,性别比达到了114.61,和25-29岁年龄段性别比106.65相比,出现明显上升。
中国两性平等排名下滑至世界垫底
来源:镝数聚
中国31省份性别比盘点:00后性别比失衡最突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嘴上说着
“中国的男女地位已经很平等了”
,但中国的80后90后家长还在执着“女翻男”,骨子里的重男轻女思想还是难以改变,再加上全面二胎政策开放……这样的家长若真儿女双全了,能不把女儿培养成“扶弟魔”吗?

想到这些,就能理解为什么社会呼吁一定要加强儿童性别平等教育
因为只有从小教育孩子拥有性平等的观念,才能触动最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再不济,也能让孩子懂得自己将自己当成一个独立的人,学会在重男轻女家庭的PUA下保护好自己
话题TOPIC
#吐槽一下#
你身边有哪些重男轻女的人?
END
12
本文作者:无才小黑板
一块莫得感情但有态度的小黑板,聚焦新闻热点,提供数据案例,记录各方观点,等待您的高见~
转载请注明来源“女子无才便留德”(ID: wucai6de),作者:无才小黑板。侵权必究。如需开通白名单,请联系小助手微信:wucai6de01。
往期回顾
谁在制造对立?
25
12-2020
只写一个字
16
12-2020
这一天终于来了!
09
12-2020
是的妹子,姐姐们来了。
02
12-2020
表扬只是入门级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关键词查看!
我知道你“在看”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