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我老婆说形势严峻,要升级防疫装备了,口罩换成N95,人手一瓶消毒洗手液,快递、鞋底要先喷消毒液再进屋...咱们争取在明年春暖花开再中招。
两天后,我老婆就阳了,当时笼包在外婆家上网课,我立马让笼包、岳母和岳父也测一个,看看要隔离阳的还是隔离阴的,结果年龄最小的笼包年龄最大的岳父也已经是两道杠了。
没多久笼包外婆也出现了症状,幸好大家都比较平稳,笼包有点咳嗽和没精神,一天后就活蹦乱跳了,我老婆和岳母发了一天烧,岳父一直都没有症状,而我一直是阴的“天选做饭人”
大概在12月中旬,病毒席卷了周围几乎所有的家庭,各个群都在交流经验,大家的症状有轻有重,但聊起来还是很轻松的,都有种靴子落地的感觉,我也顺理成章地以为,这病毒的真的是“熬一熬”就能过关了。
但是从12月下旬开始,气氛变得越来越紧张,先是好几个朋友说爸妈不发烧了,但咳嗽不止,不放心去医院拍CT,都报了肺炎
医生对此也习以为常,说老人家咳嗽时间那么长的话,肺炎基本跑不掉了。
但即便是确诊的肺炎,也没有住院的床位,因为很多更严重的患者在等候
接下来听到的都是坏消息,一些朋友家里的老人家没熬过来,有的是因为重症肺炎,有的是因为感染后原本的基础病恶化,总之幸运并没有降临在他们的身上...
现在和1个多月前,彷佛是两个世界。
这段时间我们每个人都见识了真正的指数级增长,见识了病毒如何如海啸般席卷每一个家庭。
很多地方已经出现医疗资源挤兑,要挂上号看病都不是易事,更别说住院了。身边很多工作和医学完全不搭边的朋友,都被迫成为家里老人的半个家庭医生,阳康后边复工,边照看着家里的老人们。
而且这段时间来,对老人群体的科普真的不多,记得还是樊登老师提到“沉默性缺氧”,大家才知道老人家的缺氧症状可能并不典型。
今天是关于如何保护家中脆弱一员的分享,很多是来自我自己和身边的医护人员的经历,希望给大家一些提醒。
01
晚阳一天也好
记得刚放开时,有些人会抱着“早阳早好”的想法,还有说找个温和的毒株主动感染的。
对于没有基础病的年青人,早点晚点可能确实只是时间问题,但对于老人家,特别是有基础病的,差别却巨大
因为感染数一增,公共医疗资源就会极度紧张,可能连最基础的治疗都难以保证
比如在广州,大概12月10日开始感染数骤增,医院的发热门诊爆满,等候时间至少2-3小时。当时我一个朋友去看病,加上抽血检查时间,他清早去的医院,傍晚才能回家。
当时浙江也是类似的情况
图源:丁香园呼吸时间公众号
到了大概12月下旬,发热门诊人数就大幅回落了,几个朋友陪老人家在区级医院看病和做CT检查,都不需要排队了。到了12月31日官方就宣布,广州病例的高峰已过,同时之前买不到的退烧药、抗原试剂盒、血氧仪也有了现货。
这前后10多天的变化非常明显。
但这个时候压力又到了急诊和住院部上了,因为感染高峰后的重症高峰来了,又是一轮鏖战。
很多重症的患者都等着住院,医院里原本不治疗新冠的科室和医护人员,也火线上阵,加入到与重症高峰的搏斗中
所以特别是家中老人,如果阴着度过这一波疫情最好的,哪怕做不到,也尽量延迟感染的时间。
很多医生都会说,哪怕晚阳一天,或者努力让别人晚阳一天,都是在为打赢这场仗做贡献
以下是关于如何保护好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群体的细节,大家可以下拉看看。
↓ 滑动查看更多 ↓
奥密克戎的传染性太强,不能说这些措施一定有用,但我们最大限度做好防护,就算不能避免感染,也降低了家人接触病毒的量,从而减少病毒带来的打击。
因为我母亲有高血压,在笼包和我老婆阳了以后,我就把我父母隔离开了,他们两老近期也减少外出,戴好N95口罩,做好手消毒,希望可以熬过这一波感染。
02
对薄弱环节的保护
所谓的年关难过,冬天本来就是一年里老人家身体最容易出状况的时候。
我老婆是心内科医生,之前在医院值班,到了冬天,基本上一个晚上都在处理突发心脑血管意外的老年患者,而到了天气回暖,老人家的情况又会稳定很多。
而这次病毒带来的医疗资源挤兑一方面是应对重症肺炎的资源短缺,另一方面是新冠以外的紧急情况也很难得到及时的救治。
这次很多阳过的朋友有体会,身体原本薄弱的环节会更加不舒服。其实是因为病毒感染及其引发的机体反应,对各个器官系统都是个不小的考验,对有基础病的人更甚。
我身边有一位60多岁的阿姨,平时除了有点高血压以外很是健康硬朗,但这一波感染后,就因为突发脑出血不幸离世了。
所以,这段时间对老人家基础病的管理特别重要,比如不少老人家有高血压或糖尿病,规律用药,每天监测血压、血糖,把它们维持在理想范围;有慢阻肺或哮喘的朋友,也要坚持好平喘、抗炎等治疗,保证病情处在稳定期。
秋冬季本来就是慢性病容易反复的时候,但近期很多老人家复诊频率都大大降低了。其实疫情后很多大医院都有对应的互联网平台,可以进行慢性病的复诊和开药,大家可以找找老人平时一直随诊的医院的互联网医院进行复诊。
同时大家也做好预案,看看有基础病的老人家,一旦感染了,用药和护理有什么特殊注意事项,比如发烧了吃哪种退烧药更合适,哪些药物会和目前正在吃的药物有冲突等等。
除了管理好原有的慢性病,无论大人孩子,都要尽量避免突发需要就医的状况,包括但不限于卡鱼刺、摔倒、被动物咬伤、吃坏肚子等等。
03
识别需要紧急就诊的情况
这一波疫情,我发现身边的老人家都好像特别“能扛”,不像年青人有一点不舒服就广而告之,大家口中的10级折磨,在老人家那里都好像不足一提,但实际上病情可能远比他们表现出来的要重。
包括我上面提到的几位去拍CT发现肺炎的老人家,也都是在儿女强烈要求下才肯去医院看,否则还会一直自己熬着。
所以如果家里60岁以上的成员阳了,接下来真的要密切关注,不能因为看到他们烧退了,也没有主动说哪里不舒服,就掉以轻心。
下图是官方建议尽快就诊的情况,当然,如果当地的发热门诊资源允许(比如广州近期的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已大幅回落),大家觉得拿不准、不安心都可以去医院咨询更专业的意见
这几点里面,最难辩别的可能是“呼吸困难和气促”
呼吸困难指在安静时觉得“气不够”“喘不过气”,类似于我们跑完长跑时气喘吁吁的感觉。
但老人家很可能不会主动说自己喘不过气,或者因为年龄大和基础病的原因压根感觉不到缺氧的症状(所谓的“沉默性缺氧”),所以有几点提醒大家注意:
  • 出现的时间:人发高烧的时候都可能会有点觉得有点气喘,但新冠导致的重症肺炎,通常会在出现感染后大概1周出现。这时病人可能已经不发烧,喉咙痛、全身酸疼等症状也缓解了,这时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 呼吸频率:如果身体缺氧,呼吸频率会反应性地加快,帮助身体提供更多的氧气。因此我们可以数一下老人家安静时(注意不是活动中)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来作为参考。
    不同年龄的正常呼吸频率不一样,如果安静时的呼吸频率过高,就提示存在呼吸困难了:
  • 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相信之前大家都觉得很陌生,这很正常,因为这个指标一般是给医生看的。而血氧仪也一般是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成员的家庭会备着,健康人一般用不到。
    但现在属于特殊时期,大家有条件的话,不妨给老人家备一个(血氧仪之前老缺货,价格也高得离谱,现在的供给陆续恢复了,价格也回复正常了)。
在平原地区、不吸氧的状态下,血氧饱和度正常值是95-99%,如果发现老人家的血氧饱和度持续在93%或以下,就要第一时间去医院就诊了。如果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3-94%,有条件也建议去就诊。
另外,对于有呼吸系统基础病的人,平时的血氧饱和度可能就在90-95%之间,那如果阳了以后没有明显地下降,则可以继续观察一下。
血氧饱和度的测量也有一些大家要注意的地方:
  • 测量时指甲朝向显示屏一面
  • 测量时保持手指温暖,手指冰冷会影响结果
  • 避免测有涂指甲油、假甲片和有灰指甲的手指
  • 探头需保持清洁,测量前可以用酒精擦拭
  • 待数值稳定后读数,可以多测几次确认
如果暂时没有血氧仪,也可以用智能手表、心率带的血氧功能应急一下,虽然精确度没有血氧仪高,但也可以结合症状作为参考,如果测几次都较低,也建议尽快就诊。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以前大家担心的更多是孩子,没想到真正的考验重重地落在老人身上。
写到这里,同学群的一个朋友说:爸爸和岳父先后得肺炎了,我朋友在慌乱中差点把两人的CT复查报告给搞混了...
另一个朋友抱怨:“对面屋有个大爷走了,我在家和小孩辅导作业,数学错很多,没忍住把小孩骂哭了,但老人家说今天不能让小孩哭...”
这就是上有老下有小,各种重压下的中年人的常态啊!
步入新年,我生活的城市已经恢复了90%的拥挤,小朋友们也已经回到阳光下疯玩,医院的急诊室和病房仍然在不分日夜地苦战,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度过这次考验。
更多干货
点击上面文章链接可查看更多干货热文,或在我公众号回复“目录”查看所有文章哦~
笼包粑粑作者简介
中立奶粉评测平台「奶粉123」创始人,死理性派理工奶爸,在这里,你能看到商家不会告诉你的内幕和真相,从此不花冤枉钱,选对每一样母婴好物。(公众号名称:笼包粑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