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打开音乐阅读以下文字
「总有一种远见,超越我们的未见。」— 许倬云
2021 年,一个书单里的远见与未见(二)2021 年,一个书单里的远见与未见(一)2020 年,一个书单里的远见与未见(六)2020 年,一个书单里的远见与未见(五)2020 年,一个书单里的远见与未见(四)2020 年,一个书单里的远见与未见(三)2020 年,一个书单里的远见与未见(二)2020 年,一个书单里的远见与未见(一)这是一个滚动播放的书单,凑齐十本就会发一次。高质量阅读的魅力在于,你不仅与同一时代的缔造者携手,还可以跨越世代,沿着人类进步的轨迹,接棒前一代大师们的衣钵,并影响下一代革命者。所以,天才的孤独,都是现世的,在人类滚烫的星河里,我们彼此心有灵犀。
#1
聘谁:用A级招聘法找到更合适的人
识人识面难识心,雇人失误付出的代价是其薪酬的 15 倍。招聘最先遭遇的失败就是不清楚到底想让被录用者做什么工作。临时抱佛脚,最多招聘到 B 级人才。对企业来说,其成功的关键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岗位,有合适的人。所以,企业可以采用A级招聘法:填制记分卡要什么样的人来干什么工作,在岗位空缺之前物色,系统化面试选拔,正确的说服。
A 级人才最珍视的是时间,最看重公司的潜力。说服候选人五大波段: 物色时,面试时,录用考虑是否接受时,接受到入职前,新人上岗前 100 天。在合适的时间把合适的人聘到合适的岗位上并能够适应公司的文化。
#2
大衰退年代
对未来无限的探索让人们意识到之前的理论并非错误,而是更大真理的一部分。一个人的支出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如果一个群体储蓄,另一个群体必须 “去储蓄”,从而保持经济运行。债务是储蓄的另一面。借款人存在的两大前提: 清洁的资产负债表,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所以,私人部门并非总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债务最小化。经济停滞是由于缺乏借款人造成的,货币政策工具对于消失的借款人是无能为力的。日本经济问题的核心是借款人比贷款人消失的快太多。
发达国家的两大挑战: 被新兴国家追赶,资产负债表衰退。处于被追赶时代的国家,要么净出口增长,要么政府举债,不然居民储蓄无法被消化。美国在应对日本的追赶时,开启了供给侧改革,比如放松管制和反工会运动。长期的自由人文教育传统是美国的核心竞争力。也因为日本的前车之鉴,欧美人对经济进行了调整,受到中国崛起的困扰要少于当年的日本。
#3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讨论历史有两个角度: 历史意见,即那个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时代意见,即后人站在所处的环境和需要而发表的评论。所以不能用专制两字就把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概括了。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不然就是无生命力的政治。制度是整体性名词,不存在割裂的制度。每一项制度之推行和继续,也必有一种与之相当的道德意志与服务忠诚之贯注。
科举制度让政权开放给全国各地。中国的读书人多半做了官,他们对于政治上的理论和思想,可以在现实中表现,不需要著书立传。这也是中国专讲政治理论的书很少的原因。读书人掌握政府大权,而士本身没有世袭特权,读书能力无法很好的遗传。但书本可以传承和世袭,变成了一种变相的资本,造就世门子弟,书生贵族。
#4
跨越鸿沟:颠覆性产品营销圣经
什么是 “市场” 的再定义:实际存在或潜在的客户、特定的产品或服务、顾客普遍具有某些需求、决定购买时会互相参考 (最关键)。
高科技产品市场的开发过程中,最危险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由少数有远见者所主宰的早期市场向由实用主义者占支配地位的大批顾客所占据的主流市场的过渡,早期市场和主流市场之间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鸿沟。
诺曼底登陆的 D-Day 非常形象的诠释了从早期市场进入到主流市场的过程。如果我们没有占领诺曼底,我们就不必担心怎么才能攻破巴黎。鸿沟症状会让人误以为是销售团队士气低落或者市场需求骤然下降造成的,但事实上只是企业试图在一个边界不是很明显的市场中进行扩张而导致的悲惨结局。跨越鸿沟的正确做法: 集中全部力量盯准市场空白,然后竭尽全力利用所有资源满足他人的需求。
#5
长赢投资
股市里唯一确定的赢家是主导金融系统的人,你永远也找不到一个能经常打败市场的基金经理。明星基金很少是恒星,基本都是彗星。所以,投资者不应该追逐行情,成功的短期市场策略很少,从未优于长期投资策略。在选择基金的时候,不要过分依赖过往业绩,基金的高额收益总是趋向平均值回归,过往战绩的参考性其实不高。因此,明智的长期投资者必须将财务中介成本降到最低,仅仅局限于绝对必要的层次上,应该关注它的持有成本、低费率、低佣金、低换手率和低税金,这样才有机会去赢。
真正的财富不可能来自买卖,只能源于价值创造和增长。通向财富之路不只是把资本放在长期复利计算的魔法之下,还要尽量避免成本遭受长期复利计算的陷阱之中。
#6
创新者的窘境
创新者的窘境是良好的管理,印证了“成就你的也会打败你”。大企业对于破坏性技术有天然的排斥心理: 延续性技术与破坏性技术之间存在重大战略差异。越是卓越的企业,在破坏性创新时刻到来的时候,就越难以摆脱困境。所以,大企业往往面临被小公司打败的五大“困境”: 已有客户控制了资源分配、小市场没有吸引力、应用市场的无法预知性、价值网络和组织能力的束缚、技术供给不等于市场需求。
另外,此书也揭示了任何一个小众市场都有机会成长为一个主流市场的周期宿命,这也是以及市场投资的永动机。只有在人们逐渐了解决定世界如何运行的相关自然法则和原理之后,成功才会发生。
#7
领导梯队:全力打造领导力驱动型公司
“领导梯队”一书,非常结构化地把每个领导力层级描述出来。这就衍生出职业发展七个层级: 个人贡献者、一线经理、部门总监、事业部副总经理、事业部总经理、集团高管、首席执行官。
每个职业发展阶段意味着不同程度的领导技能、时间管理和工作理念。从个人贡献者到一线经理的转变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工作理念的转变。从一线经理到部门总监的转变必须学会超越部门利益考虑全局性战略问题。从部门总监到事业部副总经理的转变是制定职能战略,跨部门团结协作,善于授权给下属。从事业部副总经理到事业部总经理的转变是如何兼顾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并取得恰当的平衡,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分析和反思。从事业部总经理到集团高管的挑战来自四点:资金调拨和人员配置、培养事业部总经理、评估业务的投资组合策略、评估自己的核心能力。从集团高管到首席执行官的转变更多集中在经营理念而不是管理技能上。首席执行官需要权衡取舍,重视外部关系,抓大放小,团结一批业绩出众雄心勃勃的领导人才。
#8
人类存在的意义
从“人类存在的理由”到“人类的未来”,人类存在的意义一书给出了答案。人类的听觉接受范围很窄,视觉接受范围也很窄,跟大多数动物相比嗅觉很迟钝,也感知不到地球磁场。人类在消灭越多物种的同时,科学家发现的物种也越多。也就是说地球仍然是一个几乎不被人们了解的星球。
人类的创造性来自不可避免的自然选择中个体和群体间的矛盾。冲突是人类智力和社会组织得以进化的唯一途径。永远处于矛盾斗争中是人类的宿命,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的真正作用对象不是单个生物体和某一群落,而是基因。人类的进化动力在于人们具有与人沟通、识别、评价他人,并与他人产生联结,合作与竞争的倾向,以及从属某一群体的需求。
#9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
人类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比: 生产制造、电力、种植养殖、交通运输,取暖制冷。每年有51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进入大气层。世界上贫困人口基本没有任何做导致气候变化的事情,其所承受的气候变化带来的冲击却最大。比如2007年到2010年,叙利亚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旱灾,150万人流离失所,于是2011年就爆发了内战。
本书展示了一个碳足迹出奇高的首富是如何通过投资和购买来抵消碳排放量。通过公司撤资行为来对抗种族隔离制度是可行的,因为政治制度的确会对经济压力做出反应。但想要改变世界能源体系,抛售化石燃料公司的股票不是一个现实路径。能源转型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不是一个环境问题或者国际政治问题。在零碳方面,市场、政策和技术必须同时发挥作用。技术创新: 制造更便宜的零碳产品。政策创新: 提高碳排放产品的价格。市场化零排放计划: 给碳定价,采用清洁电力标准,采用清洁燃料标准,采用清洁产品标准,淘汰旧事物。
#10
刚性泡沫
本书直面了中国的刚性兑付和隐性担保的挑战,隐性和显性的刚性兑付在短期内达到了政策目标,长期扭曲了社会的风险判断和偏好,从而扭曲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这种大而不倒的预期一旦形成就会扭曲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并且催生更多的企业去追求大规模扩张,过剩产能成为必然下场。书中阐述,产能过剩的原因: 中央政府的隐性担保、地方政府之间的绩效竞争、企业不约而同地追求规模优势和低价策略、通货膨胀的预期、企业大而不倒和政府救助的预期、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对于抵押物的偏爱、破产制度和退市制度的缺失。如何在打破刚兑和兜底个人免于贫困之间平衡好,是一个大命题。
更多分享,诚邀关注
添加小七
回复暗号「读书
加入读书群一起阅读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