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打开音乐阅读以下文字
「总有一种远见,超越我们的未见。」— 许倬云
半年前,心血来潮跟朋友们一起组建了一个微信读书群。每周读 1 本书,一年下来就是 52 本书,十年下来就是 520 本书。坚持十年,一句 「520」 是读书人对书最大的热爱,而人这一辈子能有多少个十年呢?
这是一个滚动播放的书单,凑齐十本就会发一次。高质量阅读的魅力在于:你不仅与同一时代的缔造者携手,还可以跨越世代,沿着人类进步的轨迹,接棒前一代大师们的衣钵,并影响下一代革命者。所以,天才的孤独都是现世的,在人类滚烫的星河里,我们彼此心有灵犀。
千面英雄
乔布斯一定看过这本书,相信他也是这本书的忠实读者。大家读完了这本书回来再看这句话就懂了。
这本书很难懂,第一遍读也会有点枯燥,但坚持读下去会很有收获。它揭示了一个极其震撼的真理: 不同国家、宗教、信仰、文化、人种、部落的各式各样的英雄们,其实都是一个英雄,千种面孔的统一主体。也就是说耶稣、默罕默德、释迦摩等等千面领袖,其实都是一个领袖。
这本书也解释了,为什么人类崇拜的英雄会是千面一人的英雄,在交通和传播如此不方便的古代,是什么神秘力量让各个不同的英雄的实质都是同一个类型。「英雄之所以千面一人,是因为真正的英雄精神深埋人类的心中,所以投射出来的英雄,可能肤色、信仰、语言、文化、宗教或国家不一样,但他们都是一个人。」这本书读透彻的人,理论上是可以创立新的宗教的。以此类推,国家 (实际难度较大)、公司、社会组织、公益组织、品牌以及产品都不在话下。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这本书的角度非常醍醐灌顶,前言看完都可以让人思考很久,比如这句: 「两千多年中央帝国财政的三大支柱从未改变过: 国有企业,公有制土地,金融铸币权。」揭示了历史上各个朝代的财政除了第一税局税收外,还有第二税局土地、第三税局国企以及第四税局金融。
这本历史书以财政为中心,以财政的富余和亏空之间反复的摇摆来解释历史的进程:为什么一些明君会出昏招,一些昏君到底被什么客观因素所制约。几乎所有朝代的衰败都是从财政危机开始的,财政的崩溃会导致皇权一系列铤而走险的决策,表现出来可能是穷兵黩武、苛捐杂税、骄奢淫逸等等,从而加速了帝国的灭亡和更替。
债务危机
这本书,窃以为比作者上一本书 《原则》更好看。虽然讲的是金融危机,但里面提到的关于风险的理解却同样适用于人生道理。不冒风险也是一种风险,代价也会很高,重要的是对于风险边界的把握和理解,利用风险带来的概率取胜,而不是严格规避风险。
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收集了大量过去危机的模型范式,让人意识到历史从不重复,但总是押韵,人类完美地印证了那句话:「历史给人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从未在历史中吸取过任何教训」。这本书的另一个重要启发是,如何建立一套客观标准的决策体系,采用大量历史数据进行正向验证,进而得以推演未来。这个跟机器学习的逻辑应该差不多。
注定一战
这本书可以很好的解释从中美贸易战到华为事件等背后的逻辑,任何大国的崛起都注定无法和平,这是因为一个新的大国必然带来新的秩序、新的利益分配以及新的理念;这些之所以称之为「新」,是因为之前的太「老」,所以新老之间的交替,必然会有对抗。这跟中国自身历史上的改朝换代经验是一致的。
本书从过去十几次新王登基老王退位的历史中寻找答案,玄妙之处在于这一次的新老更替,是发生在一战和二战以后,人类拥有了核武器,这是在过去上千年的大国崛起里不曾有过的恐怖平衡。所以这一次也会注定复杂很多。
从过去守城国压制崛起国的套路来看,让人不安的是:过去十几次大国冲突,几乎都是由偶发事件引起且不可挽回。当两个国家都紧绷时,更容易做出预判,这让第三调停国或调停人的价值就变得很大,给出缓冲区域。目前看来,中美之间似乎缺乏这样的国家和人物。
查理芒格的投资思想
这本书揭示了一个特别朴实的道理: 真正好的思想都是简单到一剑封喉的,稍微复杂一点的东西都做不大。与其说是投资思想,更多的是他的人生哲学,或者说用人生哲学做投资,跳出了生意的狭窄空间,妥妥属于高维打击低维。
芒格的早期职业经历也是失败了几次,有过深刻教训,所以他的很多观点适合那些犯过足够多错误的人领会学习。在  40-50 岁时,芒格也不是什么特别成功的人士,50 岁后开启了开挂的人生,滚雪球,复利效果明显,绝尘而去。
芒格是一个超级书虫,阅读量惊人,他也提到了大量阅读的好处,这种日积月累的提高是非常惊人的。按他的话说:成功的人不一定天赋异禀,但一定酷爱读书。各行各业做到最后都是哲学家的归宿,如果不能从「道」的高度理解事物,是很难成为大师的。而每一个行业的佼佼者,都有一套自己的哲学体系,而且越高成就的人这个哲学体系越完整,并与其他哲学体系融会贯通。这就是芒格看不同行业不同公司,都可以信手拈来的原因。
商界局外人
这本书里一共说了八位企业家。除了巴菲特其他几位都不是那么有名,但看完他们的业绩,几乎都完爆了被世人认为全球最佳的杰克·韦尔奇。书里提到的不同纬度的衡量标准,精准得把企业家们的表现分层和分类,排出个一二三四;书中更是提到了穿越周期对于企业家的考验,也就是如果一个企业可以穿越两个周期依然保持很好增长和竞争壁垒,那么这样的企业家比纯粹在一个上升周期里表现优异的企业家更加杰出。书里的八位 CEO 都是跨越周期的能手。
这本书里也提到了边缘人物的理念,他们在一开始并不被人们看好,因为他们都不够主流,比如之前没有做过企业、没有行业积累、没跟华尔街打过交道等等。结果他们的业绩拿出来,比很多摇滚明星版的 CEO 好太多。
硅谷创业课
这本书是很多一线硅谷大佬的观点集合,真正精彩的地方在于他们的共性,也就是这些「少数人」的「多数派」的观点。比如反向投资、周期、幂律分布、运气,是一个群星璀璨版的「从 0 到 1 」。
本书绝对不仅仅适合创业者看,值得每一个希望在自己的人生里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人看,把自己当作一家公司去运营,这家公司的优势劣势、商业模式是什么,如何打造独特价值,护城河在哪里等等。这本书适合经常拿出来看一看,对照自己的日常行为,是否是按「独角兽养成」的路径去发展。从大概了解到融会贯通之间大概隔着至少十遍的阅读和执行试错。
弱传播
这本书里有几个基本理论:
第一,现实的强者都是传播的弱者;
第二,舆论是没有道理可言的,讲道理就输了;
第三,份量轻的东西才具有传播穿透力;
第四,主旋律最不容易传播。
这本书很晦涩,但读完后会觉得豁然开朗,反过来再看过去几年的传播事件,可以自然套用到作者的理论里。本书其实就写了六个字: 善弱者,真强者。就是说懂得示弱的人,懂得站在弱势群体一方,才是真正的强者,才是懂得在舆论传播世界里最大化影响力的人。
如果往小了去说,标题如何取,内容如何立意构思,传播途径如何选择,如何调动大众的情绪出口,给予一种群体无意识协同,这本书都里都有深刻的探讨和一定的答案。
战后日本经济史
这是写日本经济最好的书之一,因为反思足够坦诚和彻底。作者的核心观点是: 所有成就一个国家高速发展的制度,也会成为阻碍它下一个时期发展的桎梏。日本在 1940 年的战时经济体系,因适应了战后的产业需求从而高速发展,即体制和产业是匹配的。这也解释了苏联在工业时期短暂强盛的内生原因。日本体制的惯性在于产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思想、利益集团等等,这就使得当外部世界环境悄然改变的时候,日本无法作出相应的体制改革去适应,仍然迷信之前的老路。
这本书没有去从广场协议、日元汇率、房地产泡沫以及日美关系去看待日本的失去二十年的问题,作者认为即使这些问题都存在,日本只要做好经济体制的改革,依然可以继续强大,但政府没有做到。当一个社会的资本收入远大于劳动收入时,食利群体将把持所有关口,市场调节效率低下,需要政府改革体制,直白讲就是利益分配机制。日本出生率的锐减,就是对这种僵化制度改革停滞的无声抗议。
本书也提到了曾经大家都认为西德和东德的合并会造就德国时代,因为在合并前,奥运会上两德的奖牌数加在一起就是第一。但这件事没有发生,为什么?甚至合并后,德国在奥运会上奖牌再也没有进过前三。结论也很有意思,就在书里。
企业家精神和中国经济
这本书的尺度在现有情况下已经做到了最大,虽然很多观点作者是欲言又止或者点到为止。本书讲述了一个朴实的道理: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企业家精神。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都是企业家精神的函数,任何错配、抑制、消耗企业家精神都是在摧毁增长的原力;同时,企业家精神的瓦解是经济衰退的前置指标。所谓的增量红利时代,无非是套利行为可以获得足够的动能,从而简单撬动经济增长。这种情况会反过来固化整个社会体制。所以,只要套利比创新的收益大,本质上社会体制的改革动力就会很小,企业家精神就会被遏制。
企业家精神具有不确定性和长周期特点,这就使得与其配套的社会制度很重要,因为风险太大,企业家精神的土壤比套利的土壤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更加敏感和脆弱,比如法治和知识产权保护。
作者有一些结论性观点,肯定很有争议,但不妨一看:
  1. 商业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不利于企业家精神;
  2. 政府主导的引导产业基金一定效率低下;
  3. 政府监管有可能以保护消费者为初衷一不小心就保护了落后产能和既得利益;
  4. 产业政策会扭曲企业家精神;
  5. 扩张性货币政策会有利于套利行为,抑制创新的动力,从而压制企业家精神;
  6. 社会价值观里需要包容失败和崇尚企业家精神。
END
更多分享
诚邀关注
添加小七
回复暗号「读书
加入读书群一起阅读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