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打开音乐阅读以下文字
「总有一种远见,超越我们的未见。」— 许倬云

紧接着 2020 年,一个书单里的远见与未见(一)2020 年,一个书单里的远见与未见(二),这是一个滚动播放的书单,凑齐十本就会发一次。高质量阅读的魅力在于,你不仅与同一时代的缔造者携手,还可以跨越世代,沿着人类进步的轨迹,接棒前一代大师们的衣钵,并影响下一代革命者。所以,天才的孤独,都是现世的,在人类滚烫的星河里,我们彼此心有灵犀。
爆裂
伊藤在书中反复强调当今世界的高度复杂性,以及传统行事法则如何破产,全新的生存原则该如何建立,俗称建立反脆弱。当日本发生大地震时,伊藤通过互联网建立了一个众包模式的救灾网络,把全世界专业人士和日本本土的自愿者联合在一起,解决了政府机构无法在短期内迅速反应和处理的问题。也佐证了他在本书里的一个观点: 涌现优于权威。即自下而上比自上而下更有容易做出最好的决策。
拉力优于推力,指南针优于地图,风险优于安全,违抗优于服从。
以上阐述了如何与不确定性为伍,避免按部就班带来的结构性困境。首先承认指数发展的世界不再容许主观上的层层传导,而是以生物学为逻辑的分布式反应与调节。中心化体系慢慢会让位于分布式、众包式、去中心化的灵活体系。
实践优于理论,多样性优于能力,韧性优于力量,系统优于个体。
这句话则是用群体代替了个体,突出了适应性而降低了健壮的重要性。复杂问题更接近生物学,而不是物理学。保持多样性才能抵御突发性外部环境骤变,因为无法提前知道哪一个更加适合。韧性才能保持延续,而不是强硬。这个很像人类慢慢成为地球霸主的过程。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书中提到了兵法的本质是 “基本面的积累”,反复强调不要追求以弱胜强,要先胜后战,没胜算就不要去搏小概率事件。不战和等待是打仗的最重要环节,不折腾,不作为,才能一战定胜负。不能等待,是领导者的巨大性格缺陷,而耐心等待在大多数时候也会被大多数人误认为是碌碌无为,从而迫于压力反复作为,为失败埋下伏笔。孙子兵法之所以历史地位如此之高,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它揭示了可歌可泣战争故事背后枯燥无味但又真正核心的较量。上下同欲,仗才打得赢。打兵马更是打钱粮,没有后勤保障,是不可能赢的。知彼更要知己,大多数时候把对方研究很透,但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保全自己也要保全对手,为自己所用,不过分消耗战果,不要追求惨胜。
作者指出了大多数人都误解孙子兵法的一句话是: 以正合以奇胜。奇,不是奇招,而是备用力量,而且正规力量和备用力量是可以随着战局而互相转换的。孙子认为要分兵,虚实配合,主次轮转,不要孤注一掷的打仗,手里总握有一张还没出的王牌。因为胜败的不对称性,所以保全自己不出局,不爆仓,是获胜的前提。学会认输的人,才能赢。
书中有不少精彩的案例分析,比如重赏首登城墙者,军队不知道该奖赏给谁是无法长期打胜仗的;比如包围要三面而围不要四面而围,因为四面而围会导致让敌人成为死士激发反抗,而三面而围会让敌人更容易选择落荒而逃,从而造成追击获胜;比如真正厉害的人是没有传奇故事的,因为他基本功扎实,兵法应用得当,根本没有人敢来犯,所以没有可歌可泣的故事。
耶路撒冷三千年
本书之所以特殊,是因为耶路撒冷的特殊、摩西、耶稣、默罕默德、大卫王、所罗门,都曾生活在这里,一座由先知与军阀铸成的城市。
它遭受多次破坏,但征服者从来不会摧毁之前的东西,而是重新加以利用并添砖加瓦。
于是,每一块屹立在帝国凯旋门上的石头,也曾屹立在另一个帝国神庙之中。这使得任何和平谈判中,关于敏感区域的归属问题都无法达成一致。公元 70 年那次圣城的毁灭,让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获得了新生。
然而,没有人真正拥有过耶路撒冷。
作者指出,圣经是随身携带的耶路撒冷。圣经存在历史性和神话性,很多历史故事记录其中,同时给出预言和验证。其中死海古卷证明了在公元前后圣经存在多个版本。著名的尼西亚会议最终确定了圣经的编订,标志着基督教的世俗化。而后查尔西顿会议更是确立了耶稣的人神合一。耶路撒冷也见证了很多历史源头:新门徒保罗是基督教的缔造者之一;默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从犹太教和基督教获得灵感,可兰经可能是第一部政教合一的著作;教皇乌尔班二世,开启了十字军东征,上演基督教版的圣战;美国是福音派,成为最大最强的福音国家,深受基督教复国主义熏陶,所以在骨子里支持犹太人控制耶路撒冷;还有近代不得不提的阿拉伯的劳伦斯、阿拉法特、拉宾、沙龙、内塔尼亚胡,一个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第一次去耶路撒冷,发现手机地图还是忠于国际的分界线,所以无法判断自己此刻是在以色列还是巴勒斯坦,但其实那些地方早已在以色列的控制之下了。问路时,以色列人会略显尴尬的说,这地图不准确。也许,这就是耶路撒冷。在人类的历史地图里,它从来都无法被精准定义。
独裁者手册
本书把影响领导者的支持圈层分为三层:名义选择人(互相替代者),实际选择人(有影响者),致胜联盟(不可或缺者)。小型致胜联盟助长了稳定、腐败、以私人物品为导向的体制,人们称其为集权政府。大型致胜联盟由于需要收买的人太多导致只能在公共支出上投入并维持税率的合理性,人们称其为民主政府。独裁者只有两件事情最重要:开源创收和收买支持者。税收机器的本质是收买忠诚,所以财政危机,本质上是政权危机,领导者将失去必要的资源去换取核心支持者的政治忠诚。真正的危机不是削减公共开支,而是分肥工程的锐减。
作者指出掌权的第一条铁律就是要尽可能减少支持者的数量,避免成为自己手下收税者的奴隶。所以鼓励一个国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最好的方式是让其依赖税收获得收入,一旦做到这一点,在位者无法压迫人民,否则人民就拒绝工作。而独裁政府被推翻,建立起来的民主政府,往往失败,是因为制胜联盟突然扩大,无法被孱弱的财政大规模收买。
作者指出腐败是关键的政治工具,避免了统治上令人头疼的难题,即如何组织征税并将钱恰如其分地分到支持者手中。不是绝对的权力导致腐败,是腐败才能拥有绝对的权力。对腐败的立法和惩罚不会降低腐败,而是让领导者多了一个惩戒他人的工具。对付腐败最佳方式是改变深层诱因,扩大致胜联盟的人数,提高收买难度,腐败自然会降低。
书中还提到,国际对外援助计划大多都没有改善当地人民的福祉,而是增强了统治者和他的必要支持集团的利益。让反对者缺乏必要的物质保证无法反抗,从而长期受制于独裁。同时援助计划存在强烈的反向绑架。政治永远压倒慈善。例如,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的当选,意味着更多的国际援助和影响力变现,从而降低了在国内税收的压力,对人民更加严格的管控和压制就会发生。一个国家干涉另一个国家的根本动力,由于援助的成本,民主国家不会愿意创造更多的民主国家,因为这样的收买成本太高,非常不划算,而独裁政府更加容易交易达成。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构
作者指出了八大文明:中华文明,也有称为儒教文明。日本文明,也是是中国文明的后代。印度文明,超越宗教和制度。伊斯兰文明,来自阿拉伯世界。东正教文明,以俄罗斯为中心。西方文明,以欧美为中心。拉丁美洲文明,起源于欧洲,有别于北美。非洲文明,可能存在的被忽视的文明。未来八个文明都应该拥有常任理事国席位。文化共同体代替意识形态阵营,成为冲突的中心界线。
作者认为共同的知识文化只存在于精英层次,它在许多社会中根基很浅。所谓的普世主义是西方对非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西方的普世主义就是非西方的帝国主义,而西方的衰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东亚的迅速崛起。西方文明强调的是古典遗产,天主教和新教,欧洲语言,政教分离,法治,多元主义,个人主义,代议机构。华人领导们不约而同的从儒教的中华文化中寻找政治合法性。他们遵从秩序、纪律、家庭责任感、勤奋工作、集体主义、节俭。
作者指出,未来世界的危险冲突三宝: 西方的傲慢、伊斯兰的不宽容、中华的武断。武器扩散来自于儒教-伊斯兰教军事联系。由于常规武器与美国的巨大落后,核武器成了很多国家的唯一选择。西方和伊斯兰,两个都热衷传播信仰和价值观的文明,注定了巨大的冲突。中国的崛起是核心国家大规模文明间战争的潜在根源。
本书的批评者指出,冲突的的真正原因是社会经济,而不是文明。国内事务的挑战外沿出来形成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而核心还是国内的阶级、权力、财富、资源等等不公平。文明的发展,内核是一个扩张工具,即一个统一的军事的、宗教的、政治的、经济的组织。它将社会盈余积累起来,投入到创新中,来维持文明的进步。当盈余用于消费而不是有效生产力,文明就开始衰败。文明的分歧也发生在一个主体国家内,由移民带来的。一个多文明的美国,将是联合国,而不是美利坚。寻找文明的共性和最大公约数,新加坡是一个成功案例。
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
作者反复强调了要 “做大事”,因为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难易程度是一样的,消耗相同的时间和精力,承担相近的风险和压力,所以要做大事投入产出比才是最好的。而如果想做大事,就必须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开放态度,这样才能比他人更早发现常规模式中的异常现象。坦然接受规划之外的意外惊喜,也要面对新事物带来的阵痛。作者推崇寻找那些有陡峭学习曲线和艰苦磨炼机会的工作。学会主动为自己制造危机,在因破而立中完成自我和组织变革,有时候事与愿违,是志存高远的代价,有时候失败会是巨大的礼物。作者也提到,人们只关注成功的光环,只看到失败的黯淡,但很少注意到彻底改变人生轨迹的转折点,而转折点才是最重要的。
苏世民的朋友圈非常豪华,证明了人生早先遇到的人、交到的朋友,总会在后来的人生中以另外的方式再次出现,相见于微时的人,会有一种非同寻常的感情纽带。作者乐于帮助他人并践行一生,偶然的善举往往具有最出乎意料的回报,因为人们不会忘记在艰难时刻扶危济困的朋友。苏世民后来的创业也不顺利,这说明创业维艰,无论之前取得多大的职业成就。他后来总结创立黑石成功的三大原则: 宏伟愿景、独一无二的产品服务、正确的时机。通过多年的观察和实践,作者得出了 “一个人可以学着做管理者,甚至可以学着当领导者,却无法通过学习成为企业家” 的结论。出席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主席,建立清华苏世民书院,都是他的高光时刻。生活中的至高幸福是回报社会。全书最后的致谢也是我读过最棒的致谢之一,人生就像幻灯片一样一一闪过,一辈子一本书。
逆转
本书的名字用了 “大卫和歌利亚”,用来比喻不可能的胜利。从哲学上有点中国阴阳的感觉:劣势中孕育优势,优势中隐显劣势。有些优势必须依赖于物质资源,另外一些优势则只有在缺乏物质的情况下才会产生。作者认为弱者要习得必胜的方法,必须经历足够大的绝望,具有足够大的劣势,以至于别无选择。所以,弱者的策略是艰难的策略。书中举例了好莱坞成功男人的苦恼: 拮据的生活会毁了人们,同样,富足的生活也会毁了人们。在富裕环境下培养孩子十分困难,因为他们失去了野心,失去了骄傲,失去了自尊。贵族学总认为可以用金钱购买到的东西能够转变成现实世界的竞争优势。结果是,当然不会。另一个例子是印象派画家被排斥在巴黎美术展以外,只能自己做独立展览,但却大获成功。处在边缘世界里的局外人看似处于不利地位,然而结果证明这并非一种不利。
书中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叫 “相对剥夺”。什么国家自杀率高,是那些居民自称更加幸福的国家,还是居民宣称过一点都不幸福的国家?答案是前者。大池塘里的小鱼,还是小池塘里的大鱼,更容易成功?答案是后者。精英学校对于尖子生来说是一片宏伟天地,对于其他人来说则是一种困境。在班级里,你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认知会塑造你处理挑战,完成艰巨任务的意志,这种意志是动机和信心的关键因素。大池塘打击的是除最优秀的学生外的任何人。所以作者提到了,人们是否会选择人生的第二志愿?
看似是困难,实则是值得经历的困难,会让弱者获胜。比如阅读障碍,很多企业家都是阅读障碍者。成功部分归功于他们的缺陷,因为他们在与缺陷做斗争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阅读障碍的魅力在于,它有可能让人更容易不随和,也懂得面对失败。人的勇气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一种当你经历过痛苦才会得到的东西。因为只有你亲历时才会发现现实的痛苦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强烈。作者提到了局外人主义,强者做的是资本学习顺应优势,弱者做的是补偿学习对抗劣势。劣势会激发人身上某种还在休眠的强大技能。这也是成功人士中艰难童年和丧亲经历的占比很大的原因。天才少年大多出自条件不太好的家庭。收留犹太人的并不是特权阶层和富裕家庭,而是社会的边缘人士和那些曾经被迫害的人。在某种情况下,那些负面的东西起到了正面作用。
人类群星闪耀时
艺术家不会全天二十四小时创作,不朽作品都来自灵感乍现的难得瞬间。人类历史也是这样。历史无需帮手,它是诗人和戏剧家的存在,任何作家都休想超越它。本书很难做书评,十四个故事各个经典,姑且摘录了一些经典句子,一窥全貌。
“对造物主的敬畏,对人在有限生命中具备的神性,迸发创造力的肯定,以及对人间正义价值的遵照和捍卫。”
“人生中最大的幸事,莫过于在富于创造力的壮年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命运即使对他的宠儿也并非一直慷慨。诸神仅仅吝啬地成全凡人实现一项不朽事业。”
“只有受尽苦难的人才深知喜乐。只有经历考验的人才能预知最终的宽赦。”
“一件伟大艺术品与生俱来的力量不会被长久的埋没或封存,不可抗拒的神秘力量总会战胜暂时的阻碍因素。”
“命运渴望强者和暴君,凯撒,亚历山大,拿破仑,因为命运无以抗拒地热爱着这些和它相像的不可捉摸的生灵。”
“那些爱他的人经常插在他和他的使命之间。他不为众人受苦,今天他就不会属于全人类。”
“信虽是写与某人,却是向全人类诉说。他虽然写给了一个时代,却是向着永恒表达。”
“一个人无法长久捍卫公众的自由,一个人只能捍卫其内心的自由。”
M 型社会
本书指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社会问题:当社会由原来的中产阶级社会转变为 M 型社会,中低层收入人群已经占总人口的八成,从此大多数人活在金字塔的底层。如何去面对这样的社会结构并做得更好?书中给政府开出的药方是,不要去修正表面现象,而要去修正真正的原因。国家之所以会陷入长期衰退,最大的原因是政府弄错了应对策略,总是幻想用以前奏效的方式反复化腐朽为神奇。历史上,成功的改革会掩盖很多尚待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从而在思想意识上遏制下一轮全面改革。让中低阶层过上富足的生活,必须让大而无当的政府转变为小而高效的政府,推行地方自治代替地方分权,打破公务员铁饭碗。土地可以 “进口”,降低地价和住房成本,打破官商利益共同体,减少公务员臃肿体系,政府必须依靠战略创意才能造就新的繁荣。别再加重年轻人的负担,针对资产征税,减少所得税,征收增值税。中央不要跟地方抢钱,用别国的钱繁荣本地。作者还强调,如果只能改革一件事,就改教育,这是未来,这是最大的事。
作者给企业开出的药方是,打造 “中上阶层的品质,低层阶层的价格” 的产品。书中举例了 ZARA 改造了制造流程效率,从而提供了中上品质中低价格的衣服;大山公司赋予耐用品多次生命周期,并启用半成品直销模式;新奢华,做中低阶层的全新奢侈品品类。面对中低阶层,奏效的市场营销战略应该是: 低价加入附加值,重视实用性,让库存流动起来增加消费,用好 IT 技术提高效率。为了给中低阶层服务,企业必须进行流通革命才能承受低价格的成本结构。世界进入采购竞争的时代: 适合的地方生产和直接送到消费者手里。技术革命远比货币政策更加重要,政府应该全力支持下一次科技浪潮来摆脱困局。
广场与高塔
广场比喻了网络,是非正式影响力;高塔比喻了等级,是正式权力。此书旨在说明网络和高铁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如何互相影响,互相转化,共同推动历史进程。历史的变化往往来自网络对等级秩序的挑战,所以,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都是网络的革命。当然,网络和等级不是简单二元对立,随机网络可以快速进化成等级网络。所以历史不断证明,革命群众和极权国家之间可能只有一步之遥。同样,不断有网络瓦解无法自我改革的等级制度,等级制度会恢复运行当网络自身陷入无政府状态。等级制度就是一种特殊的网络,
作者提到了,中央集权控制的放宽,才使得美国信息技术革命成为可能。大英帝国规模大统治长久的主要原因是中央政府干预很少,依赖当地代理人和本地统治者的私人网络。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成功依赖于非凡的情报通信网络。基辛格的非正式网络提供了比外交部和大使馆更好的外交渠道。中国和越南出席达沃斯论坛的代表最终说服了曼德拉接受南非核心产业的非国有化。这些都是网络的胜利。
网络如何服务于等级,看看斯诺登揭秘的美国棱镜计划。网络如何推翻等级,看看社交媒体推动了中东的阿拉伯之春运动。书中最后写到,世俗权力的高塔,就在进行市场交易和公共交易的广场旁,高塔的影子完全覆盖了广场。硅谷的平房对标纽约的高楼,有点中国人的阴阳论的感觉。
更多分享
诚邀关注
添加小七
回复暗号「读书
加入读书群一起阅读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