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最开始认识汉字的时候,经常是将字当做一个图案来记忆,而对组成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不敏感,所以写字的时候会出现把字写反,或者“左右颠倒”的情况。(点击阅读:会把字写反的小朋友,是有读写障碍或脑部疾病吗?)而想避免类似的问题,方法之一,就是让孩子理解组成汉字的偏旁的含义,以及它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在汉字的偏旁之中,有一对特别的孪生兄弟,只是一个出现在左边,一个出现在右边,那就是“阝(耳刀旁)” 。因为两兄弟长得太像,很多孩子容易将耳刀写错,该左边的写在右边,该右边的写在左边。解决的这个问题的方法也不复杂,那就是让孩子去了解:左耳旁(左耳刀)和右耳旁(右耳刀)之间有什么差异。
在我们之前的文章中,一直在重复一个理念:那就是对于小朋友早期的语文学习中,识字的确是关键。但识字本身的关键,则不是死记硬背多少个字,而是了解汉字的构成逻辑,能够举一反三,因为汉字实在是太多了,靠一个一个死记是不可能真的掌握的。只有掌握了汉字的脉络,了解汉字为什么长这个样子,才可以更有效率的学习理解汉字。
而在汉字的脉络中,偏旁是关键。 绝大多数汉字都是由不同的偏旁组合而来的,了解了偏旁的由来和含义,就能很轻松的理解汉字的含义和区别。
我们曾经聊过一些偏旁,比如:

那在聊耳刀旁的含义前,我们先看看下面这两个“”,你能分出来,哪个是左耳刀,哪个是右耳刀吗?
.
.
.
.
.
公布答案:左边的是左耳刀,右边的是右耳刀。选对了么?
从字形书写上面来看,两个最直观的差异,就是左耳刀高一些、小一些,右耳刀相对更高大一些,身材看上去,则更加凹凸有致。
当然如果是要学习书法的话,那么两个耳刀的写法还有很多细节的差异,比如左耳刀的竖是“垂露竖”,而右耳刀的是“悬针竖”。但对于用硬笔来学写字的小朋友来说,这些差别就不大了。
而更重要的,还是理解左右耳刀之间含义的区别。
偏旁基本都是从一些重要的汉字演化而来,比如钅 木 氵灬 土的五行偏旁。而左耳刀和右耳刀,虽然现在看上去很相似,但是来源却是不同的汉字。
关于左耳刀的来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以著名的汉学大师白川静为主,认为是来自“神梯”。就是表示沟通上天和人间的事物,比如“阳(陽)”、“阴(陰)”、“降”等等,这比较符合甲骨文时代商朝人看重鬼神的风俗。
不过更多的研究者认为左耳刀的来源是“阜”字,也就是小山丘。因此左耳刀的汉字多和山丘、地形有关,比如“陇”、“陆”、“陵”、“陡”......
举个笔画最少的左耳刀旁汉字做个例子:“队”。


最早的时候,甲骨文的“队”字的字形是一个山丘的“阜”加一个倒写的“人”字,表示人从山丘落下的样子,其实是“坠”字的本字。当然如果是从“神梯”的角度,这就表示神仙“坠”入凡尘了。
因为掉落下来的东西会叠在一起,所以到了后来,把排成一列也叫做“队”,转变成我们现在“队”字的含义,这个含义越来越重要,于是将原本的字义就改用下方加“土”的“坠”来表达了。从篆书开始,“队”的写法是耳刀加上一个表音的“㒸(suì)”,写作“隊”,而简化的时候,又回到了甲骨文相似的原始写法,用耳刀加上了人字。于是“队”从会意字变成形声字又变成了会意字。
而右耳刀的来源,则是表示城市的“邑”字。
如果我们看“邑”字的演变,最早的时候,是一个“口”下面有一个跪坐的“人”。口表示土地、人表示居民。土地上有越来越多的居民,就变成了城邑。
而因此,右耳刀的汉字,往往和城市有关。
比如最早的“邦”,是田字上面有植物的样子。古代会在田地的交界上种植物,来当做地界。之后右边则增加了“邑”字,表示邦国的分界线,来说明分封邦国的意思。

除此之外,城郭的,都市的、城郊的,也都是如此。
所以如果小朋友遇到一个耳刀旁的汉字,可以和他一起分析,如果是左耳刀,那是不是和小山丘、地势有关?如果是右耳刀,是不是和城市有关?

这样的解读,应该可以帮助小朋友解决混淆左右耳刀的困扰了。

我们新增了日常提问咨询的入口,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提问沟通】告诉我们:
与语文教育相关的文章,也可以点击工具栏里的【文章查询】,在搜索栏里输入“语文”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
近期文章回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