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GGV纪源资本发起的视频栏目已于12月23日正式登陆B站,此后每周三晚7点30分准时更新。
第二期节目,我们聊聊德扑与投资,到底有哪些联系。在这期节目里,我们探讨了为何投资人会对德扑产生兴趣,以及德扑中又有哪些投资逻辑。
话不多说,一起来看吧!
当然,我们也准备了文字版本实录,但视频体验更佳哦!
不是德州高手就不是好投资人?
在投资圈里,有句流传很广的话:不会玩德扑的VC/PE不是好的投资人。
从华尔街到硅谷,行业或资本大佬与德扑之间的故事可以说是不胜枚举:滴滴早期投资人王刚曾在某次峰会演讲上透露,软银创始人孙正义是个疯狂牌手,在牌桌上几乎次次all in;李开复对德扑的痴迷也广为人道,在知乎“德州扑克有哪些技巧、经验或者原则”这个问题上,李开复还非常深入地进行了回复分析,表示只要避免贪玩、侥幸、不能舍、成败看英雄这四个人性的弱点,然后用统计,就可以打败大多数人。
有的机构用打德扑来面试新人,有的公司团建就是德扑局,不少VC投资人和创业者据说也都是德扑爱好者。历史上最伟大的投资人之一、投资艺术家彼得林奇都曾说过,“德扑能教你的东西比整条华尔街还多。”
大家好我是亮马桥小纪,一个没有果味儿的VC打工仔。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双手可以翻云覆雨的VC大佬们和纸牌小游戏德州扑克的故事。
早在20世纪初,德州扑克刚刚诞生于扒鸡之乡【哔——】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个小镇的时候,还是当地人消磨时间的游戏。现如今,德扑每年大赛不断,已经成为一项风靡世界的运动,尤其深受部分留学生和白领、还有创投圈的大佬们欢迎。希望咱的国粹麻将和国民斗地主也能有这个待遇。
德扑的规则看上去挺简单:一副扑克,去掉2张王、余下52张牌,每个玩家先发两张牌作为“底牌”,大家轮流下注;美女荷官将陆续发出5张“公共牌”,每发一次牌大家就要决定是下注还是放弃。几圈押注后,如果仍然不分胜负,剩下的玩家就要“摊牌”,也就是亮出各自的底牌、加上桌上的公共牌一起来比较牌型,谁的牌型大,谁就会赢走面前这一桌金灿灿的筹码。
你也许会觉得,这是个什么破游戏,牌拿在手里又打不出去——还真说对了,玩家在每一局里,手里的牌都是固定不变的,只能通过下注来影响其他牌手,也只能观察其他牌手的下注来推测他们手里可能有什么牌。所以这个游戏的技巧和刺激的地方在于,玩家需要基于对手的心理活动、还有牌局里每一时刻的情形和概率来进行决策。
有人类比过,打麻将好比创业,而打德扑就像投资——打麻将是你坐下之后,牌好牌坏都得打下去,万一牌不好也只能任凭别人蹂躏,没有退路;而德扑不同,你可以在任一个时间下注,也可随时扣牌走人,及时止损。
为什么投资人会热衷于打德扑?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投资人会热衷于打德扑?
当然,投资人或者说金融圈热衷于德扑,首先还是缘于它的社交属性。毕竟一个人打的扑克那叫算命。
在德扑的牌桌上不讲什么三从四德,但基本的礼仪还是要遵守的,也就是说祖安人在此基本无用功之地。无论是在家组的现金局、还是比赛玩筹码,德扑都无异于精品社交货币,因此也被称为“桌上高尔夫”。
传说有一次头条闪避者汪峰去澳门玩德扑,临走时发现旁边桌一对不太会玩的老夫妇输了不少,牌技了得的他就去给这对老夫妇当参谋。后来章子怡邀请他出席晚宴,汪峰这才得知原来这对夫妇就是章子怡的父母。
不过社交这事儿和VC关系不大,那个红娘故事也只是传言。很多热衷于德扑的投资人,感受到的还是牌桌脑力游戏的乐趣。这大概才是创投圈热衷于德扑的原因——德扑是一个关乎心理也关乎概率的游戏。在下注中观察对手,影响对手,搞乱对手,堪称德扑奥义。光搞心态还不够,还要飞速计算各种概率——牌库中还有多少牌?对手下的注说明ta手里可能有什么牌?它需要你在不完全的信息背景下做决策、控制风险,选择何时下重注、何时不下注,还要一边弄清对手的意图、一边束缚住自己的贪婪和怯懦。基于概率和心理做出正确决定,是德扑的取胜之道,同时其实也是创投圈的生存要义。
这回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投资内味儿了?
另外,在打德扑这件事儿上,不同国家、地区的人在牌桌上的风格差异还挺明显的:日本人打牌颇为克制、比较讲规矩,没有太多骚操作、也没有太多进攻性,可以感受得到日本文化中的那种隐忍;俄罗斯则牌风非常激进、甚至有些凶悍,有时候你看不懂他在打什么,但你还真不一定能打得过他。中国的德扑选手在过去几年水平越来越高,非常精于计算,但有时候也偏点儿投机。
当然以上总结偏向个人感受和固有印象,都是“玄学”。而从技巧来看,某种程度上德扑的玩法和VC投资颇为相似:面对赌注时,要在理性、贪婪、欺诈兼备的局面里控制风险,这简直就是投资世界的一种仿真训练。
德扑中有哪些投资逻辑
有人曾用德扑的三个技术指标:入局率、摊牌率和胜率,来分析投资人与创业者。入局率就是玩家选择跟注的几率,反映了一个人的谨慎程度;摊牌率是指玩家一路咬紧对手、跟到最后一张牌的概率,可以看出一个人内心凶猛的程度;而胜率,就代表最终的结果。
按照这个分析,一个谨慎、理智的投资人,在牌桌上应该入局率更低、胜率更高;而一个大胆、好胜的创业者,入局率和摊牌率应该都高于常人,但胜率可能有很大波动。当然这只是一种看问题的角度而已,真实世界的逻辑可比52张牌复杂多了。投资人对项目的理解、对创业者的判断往往来自于漫长的摸索和不断矫正错误,这个过程可比一场牌局要艰难得多得多了。
那投资和德扑,有没有可以相通的理论呢?也有,就是要平衡风险与胜算。
打德扑的时候,你的每时每刻的每个举动都在追求更高的获胜概率;VC投资时平衡风险与收益也是如此。比如筹码越少的时候,打法可能越是激进,反正输了下海干活、赢了会所嫩模;这就好比资金规模比较小的时候,投资方式也会更为激进,会尽可能去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而基金规模越大,投资策略就越趋于防守,平均收益也就会下降。
2017 年,卡内基梅隆大学鼓捣出来一个叫做Libratus的扑克AI,在无限加注(可以随时全压all In)]德州扑克比赛中击败了4名人类高手。继围棋之后,德扑这个人类对 AI 的又一道防线宣告被打破。
Libratus会在每一轮下注中寻找符合纳什均衡的打法,也就是使用博弈论最优策略,Game Theory Optimal,GTO来打牌。所谓GTO策略,就是在博弈中采取一个无论对方怎么变化招数、都不能让ta占到比现在更多便宜的玩法。具体来说,假设你和两个耳朵不太好使的四年级学长[用声音素材拼字鬼畜一下]玩石头剪刀布,如果你一直保持出招足够随机,而且保持出石头、剪刀、布的概率都是1/3,那么无论这俩学长怎样使出浑身解数,你都可以保持最低1/3的胜率。
有的投资人也会使用GTO策略,无论市场怎么变动,ta也都会遵循自己的原则,岿然不动。比如据说有的投资机构就偏好技术驱动的项目或者技术型创业者;而软银的孙正义大佬,可能就是随时all in的典范。
德扑中的方法论也与VC的投资逻辑颇为相似:通过不断地复盘,让博弈进入学习循环,从而在接下来的博弈中获得更高的取胜机会。
扑克传奇人物、能看背识牌的Phil Ivey,从20岁开始赢得了一系列扑克界顶级荣誉:顶级现金桌玩家、顶级锦标赛选手、顶级单挑赛玩家、顶级混合赛玩家……你猜他是怎么赢的?反正我知道Phil起码是个典型的复盘选手。2004年,Phil在一场众星云集的决赛中势不可当地击败了每一个对手,恰逢他的朋友,诨名“教授”的世界扑克双冠王Howard Lederer是那场比赛的评论员。比赛之后两人一起去喝酒撸串儿,结果Phil一边吃喝一边分析了决赛中每一个他认为自己可能出现的失误,并且每一个决策都会询问Howard的看法。在大获全胜之后依然谨慎地复盘每一个步骤,在牌桌上能带来胜利,在投资这件事儿上也是如此。
说到底,德扑与VC终究还是不同专业领域的事情。厉害的投资人未必会打德扑,好牌手当然也很难成为投资人。不过今年投资人们似乎也对德扑失去了兴趣,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大家离多聚少;另一方面,今年的股市,实在是太太太太……太刺激了。
更多精彩内容可在B站搜索「亮马桥小纪」,每周三晚7点30分我们不见不散。
推荐阅读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往期内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