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个问题非常火:「互联网行业有哪些闷声发大财的公司?」,浏览量4,508,633次,关注人数达到31772人。
排名第一的答案列举了17家公司,获得了8600个赞。
其中排名第一的公司,是一家广场舞视频教学APP,现已转向以中老年用户群为核心的内容型社区:糖豆
此次糖豆宣布C轮融资,投资方由腾讯投资、GGV纪源资本、IDG资本等组成。至此,糖豆累计已获得近1亿美金融资。
回顾时间轴可见,糖豆2015年7月份从CC视频中切分出来,专注广场舞内容,稳扎稳打,短短四年内,用户超过2亿,可以称之为中老年文娱消费领域当之无愧的垄断者。
糖豆到底做对了什么?为什么鲜少对外发声?
作为资方,GGV纪源资本为何在B轮和B+轮对糖豆进行持续加注,背后的判断和逻辑是什么?
更广义地看,到了移动互联网下半场,一直备受关注的中老年市场依然是蓝海吗?
今天的GGV asks GGV ,我们请到了糖豆创始人张远GGV纪源资本执行董事李浩军来一起讨论一下这家超级有趣又能挣的公司。
远总,您知道糖豆在知乎被评为「最闷声发大财的互联网公司」吗?
我现在知道了,哈哈。我们还是被发现了,看来还是不够低调。
我们选择「闷声」的原因大概有两个吧,第一个是从大趋势来看,中国老龄化的趋势很明显,所以我对自己在做的事情内心笃定,不慌;
第二,服务好中老年人跟服务年轻人其实差别挺大的,她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理解,本身就是个慢慢的过程。
年轻人容易出「爆款」,你能看到清晰地看到,某个爆款产品突然起来了,慢慢又下去了,因为年轻人更新换代快。
但中老年人尝试新鲜事物的时候,从信任到使用,再到愿意把它推荐给身边的人,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中老年人的信任成本更高
但他们的特点是,一旦相信了这件事,就会全情投入,她使用的周期、包括长期留存都会比较好。
获得中老年人的信任,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吗?
互联网产品的传播很大程度依赖口碑,年轻人好产品的口碑传播很快,可能发到几个群里大家就都玩起来了,火速扩散。
影响中老年人的过程更像波浪,要一波一波地扩散出去(因此这种影响力也更持久)。
激起波浪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你如何扔出石子,激起第一波浪潮——也就是,你需要先影响第一批人。
我们80后已经通过PC时代购物建立了相当心理安全感,但中老年人跟一个陌生的产品或公司建立信任就要迈挺长的槛。
我们最早是先服务好广场舞里面的领队,通过领队人传人,逐步服务好她周边的其他队员,其他的队员又去扩散她周边家人、姐妹或者亲戚。
中国广场舞用户有8000万到1个亿,一个舞队大概40到50人,所以整个中国广场舞的舞队有200万个左右,而他们的队长基本上已经全在糖豆了。
老年人的核心心理需求是什么?
最典型的是被看到、被认同、获得存在感
有一些平台是消遣型的,刷完之后哈哈一乐就走了。
我们更希望引领中老年人生活,「引领」意味着通过消费糖豆内容对他们的生活真真实实有改变。
比方在糖豆看到舞蹈视频,然后他去学舞蹈,因为跳舞使他的生活产生改变,获得了更多人的认可,她感觉到自己变得更好,这是一个被认可的需要。
第二个是孤独感,中老年人渴望社交,渴望大家在一起完成一件事情的过程。
你会看到在广场舞或者中老年旅游团都是一群人,他们希望自己处在集体中,以及自己能在集体中发挥作用,他们希望感到「自己还是有用的」。
作为投资人,浩军怎么看待这一点?
中老年人在移动互联网的生活还是偏单一的,他们主要的使用场景是微信,微信也主要用来和家人孩子沟通,或者获取一些「知识」,比如心灵鸡汤、健康养生之类的,但多半这些知识都不够权威。
像比较有名的美篇或小年糕,其实也还是围绕微信生态去更好的帮助中老年人管理图片和视频内容,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生成内容、进行分享。
在这个之外,他们在移动互联网上没有其他特别好的产品体验。
由于微信对于整个市场的渗透和对用户的教育,中老年人对于语音通话、视频、移动支付的整体接受程度还是非常高的。
基于这点,我们觉得应该有对应的品牌性的产品,去系统性地告诉他们,什么是好的内容,什么是好的线上社交方式,甚至于重构他们的线上社交行为。
另外,中老年人市场在今天的移动互联网下半场仍算蓝海,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渗透对他们来说不是特别强,所以依然有挺大增长空间。
中老年人从使用习惯到消费行为来说,其实是比年轻人是「有钱」的,他们的消费习惯更好,只是没有好的对应的产品。
很多针对中老年人的产品都以诱导式消费为主,没有构成良好的消费体验,不管是理财产品,还是健康养生产品,都是一种以高客单价的形式去做的诱导。
我觉得这个市场里面应该存在一些更良性的经济模式,我们也愿意去鼓励和支持这样的模式。
您在了解中老年人的需求上,走过什么弯路吗?
对创业者来说,培养跟用户的同理心永远是最重要的。
我最早其实挺困扰,我自己不是跳广场舞的人,也不算中老年人,我怎么能有同理心?
后来我想明白,其实真正优秀的产品应该是洞察用户,甚至说你真的花精力去体察用户的行为,就跟周鸿祎、马化腾他们说的「一秒变小白」一样。
同理心来自于什么?来自于说你也需要付出很多经历真正去体会他们,去跟他们在一起。
我想到这点,我们就做了自己的体验社,我现在也跳广场舞,也录视频上传。
张远在糖豆上的广场舞视频
包括我第一次见Jenny(GGV管理合伙人)的时候,我觉得她这样的大神每天都见特别高端的人士,也不太会关注什么下沉市场,中国这些比较乡土的东西,但听了她对中老年人群的理解之后我很惊讶,因为我发现她理解得很透彻。
我看到一个数据说,全国98%以上的知名广场舞原创舞蹈老师都在糖豆。
我们为什么这么重视原创性?
似乎从别的平台上扒下来一些跳舞视频,也能起到教学作用,视觉上还能更精致?
用户不仅需要向往感,还需要代入感,PGC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这种代入感。
第一我觉得这个人要跳得比我好,我才能有向往感;
第二她不能离我太远,比如你让我去看杨丽萍的孔雀舞或者千手观音,确实很美,但是我永远没法成为杨丽萍啊,所以会缺少代入感。
为什么我们强调原创?因为真正原创的东西,你会发现它对其他用户是有引领感的。
我举个丝巾的例子,我们发现先卖给一个人之后,她带着团队拍了一个丝巾视频,放到她们群里,迅速传播,其他人看到一下子就带动了我们整个GMV的小100倍增长。
我们当然也可以让模特去拍,一开始卖的时候我们就准备了模特,但模特的引领感并不是迪丽热巴之类的大明星,模特也是个大姐,但是她穿上丝巾变美了,大家一起跳了一支舞。那大家就会很有代入感,觉得「我可以成为她」
图片源自网络
我觉得一个真正有引领感的社区应该是有UGC生态的,是一个能一层一层自下而上仰视的生态,而不是直接仰视到顶层的PGC。
像阶梯一样,初学者看入门,入门者看精英,精英去看大师,整个内容生态应该带有成长性。
商业模式这块,能透露一些可能的动作吗?
我们觉得不一定所有的商业模式最后都是要以交易为重点。
GGV在别的垂直里面也都有过一些尝试和实验,比如说年轻的消费人群(小红书)、健身人群(KEEP)、母婴人群(小步亲子)等。
我们其实还是希望先想明白用户到底需要什么。
对中老年人来说,我们目前还没有特别想明白,从我们的角度怎么样能够给他们提供非常靠谱的产品,所以这种时候我们不会特别急于去做电商。
除了电商以外,我觉得移动互联网还有更成熟的商业模式,比如说广告就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商业模式。
有句话是,广场舞后面藏着一亿家庭消费决策者
有些事我们做对了,比如我们已经通过广告获得了规模化的商业收入,虽然谈不上「发大财」那种暴利的生意,但现金流页还可以。
有些事我们会更有耐心,比方说电视购物、线下体验式营销、旅游、舞蹈培训这些业务模式,我们会逐步按照我们的理解来重新做,而不是用一个套路把所有方法聚在一起。
我们今天不是用流量思维去做一个垂直流量平台而是我们真的深刻洞察了这些用户的需求,从这里出发去设计一个符合他们需求方式的产品。
我觉得这比做一个流量平台来得更重要。
这种理念也贯穿在我们别的项目投资里面比如说KEEP,它不是一个流量平台,它是针对健身用户的需求出发,做了一个产品设计去真的满足用户需求,只有满足用户需求最后才能够带来体量。
二位都很忙,平时交流多吗?
我这两年来基本上定期一、两个月就会约浩军和Jenny聊,因为创业者在往前走路的时候其实很迷茫,因为有些路我没走过,我也不知道那块会怎么样,但他们(投资人)知道。
每次跟他们聊完之后,我感觉他们可能已经陪其他创业者解谜过这些路了,所以他们对公司的理解能让我更加笃定,因为他们有一些认知我是没有的,通过这种补充能让我对这个事的理解更深刻。
每次沟通帮助都很大。
很多时候创业者非常熟悉自己的领域因为我们相对垂直,但投资人可能要看很多不同的赛道,所以他可以把他在其他赛道上的了解跟知识来碰撞或帮助创业者。
比如浩军非常了解小程序生态,通过和这种领域级投资人的交流,我能看到更深层的东西,比如这个机会到底与我有什么契合点,哪些是我应该做,哪些我不用去做的。
对创业者来说,能力和事情的匹配程度很重要,你对这件事的理解和你自身的经验有没有在这门生意中达到充分匹配。
我觉得张远身上的这种匹配度非常高。他是一个非常踏实的人。
他能在CC视频这样一个平台之上发现中老年人的垂直流量然后独立出来,做了糖豆这个平台。
我们觉得他对于用户数据的敏感度非常高,包括到今天,每个月公司关于运营数据、财务数据的整理都非常用心。
糖豆以中老年接受度最高的活动广场舞为切入点,逐渐在过去两年中拓展到了健康、养生等用户范围更广的领域。
我们相信,在张远的带领下,糖豆有机会成为服务四亿多中老年用户的第一平台公司。
还原投资人和创业者双方视角,重新理解商业逻辑。
至此,
GGV asks GGV
已经推出8期啦,往期内容请点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