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的原创公众号
0-6岁的育儿百科全书
北美全职带娃老司机教你轻松育儿套路
最近收到了这样的问题:说家里四五岁左右的女孩最近在幼儿园学会了攀比,和要好的两个小朋友整天混在一起聊不完的话,聊的内容大多就是互相炫耀自己家里有什么好东西,还把小玩具带到幼儿园给小朋友各种显摆,回家还告诉大人小朋友有个什么东西多好多好……父母就感觉这个苗头很不妙,小小年纪怎么这么爱攀比呢是不是被其他小朋友带坏了?遇到这种情况要不要考虑转园呢?

听了这一段描述,我突然觉得非常的熟悉:小朋友拿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或玩具,到幼儿园给其他小朋友看看,emmmm,这在我家孩子们的幼儿园时期,甚至是上学之后,也是日常发生的事情呀,只不过,我们这幼儿园老师都管这种行为叫做“分享”(share)
我家娃们上过的幼儿园,一般都会有这么一条关于“分享”的规定:如果小朋友想要把家里的东西拿到班级里分享,请家长注意给这个东西写好名字,并且每天不要带超过X个,防止物品容易丢失让孩子伤心。
所以当年我家一箱子的小汽车有一半以上都写了名字,毛头每天早上翻牌子带到幼儿园去显摆,有的时候显摆完了还不让别人碰,引起一些小纠纷……我曾经教育他,既然你带到学校,就得让小朋友玩啊,要不然就别带!结果幼儿园老师倒是不以为意,说不要紧啊,毛头有权力决定要如何分享他的东西,如果他不想让小朋友碰他的东西,那也可以,只要他尽快把展示完的东西放回到自己包包里去就好。
所以,北美这边的老师和家长都会认为,小孩子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带给朋友显摆,那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他们非但不会担心,还会给喜欢炫耀的孩子提供各种支持,甚至提供舞台。
加拿大的幼儿园和小学里就有这样一个非常经典的课堂活动,叫做“show and tell”,就是让小朋友从家里拿来一样自己最喜欢的东西,然后站在全班老师同学的面前介绍这件东西:它从哪里来的,它有什么特点,自己为什么喜欢它等等,并且回答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虽然这个项目的目的是锻炼孩子当众做展示的能力,但是从本质上来看,这不就是鼓励孩子“当众显摆”嘛!就是因为小朋友天生都有“显摆欲”,上台演讲也变得有趣了很多呢!
事实上,小孩子喜欢显摆自己的东西,是人类的一种社交天性的最初级的体现,《人类简史》里就有写,人类和其他动物最不同的一点,就是特别喜欢浪费时间精力做一些无聊八卦的事情:搜集信息——渴望知道别人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分享信息——渴望告诉别人,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事;传播信息——渴望告诉别人,另外一个人身上发生的事。说白了人类这种动物就是非常热爱张家长李家短不停的嚼舌根,看上去虽然很无聊,但是就是因为这种社交天性,才能让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密,让人类大规模的团队协作成为可能。
当然了,我们成年人,八卦的话题会更加复杂和广泛,譬如你可以八卦明星,或者可以八卦国际风云形势之类的。但是作为一群四五岁的小朋友,想要社交,他们能八卦些什么呢?
以这么小的孩子的智力水平,所能搜集到的信息实在是很少又很简单,而且他们表达能力也非常有限,以他们所掌握的语言,很难能准确的描述好一个人,或者是一个完整的事件,所以,小朋友会容易选择那些最具体最容易描述的“实物”作为“八卦材料”,不停的谈论“你的东西”“我的东西”“他的东西”,看上去好像是在“炫耀”,实际上只是一种很单纯的,分享信息,收集信息和交换信息的行为而已,小朋友们显摆“东西”未必是真的多么在意这些东西,更多的是透过展示物品这种方式,来促进社交,增强和小伙伴之间的友谊。孩子所显摆的这些物品,真正的作用可以算作一种“社交货币”、一种“谈资”,和我们大人谈论的“明星八卦”以及“国际形势”,没什么本质区别。
有很多当大人的,看到孩子的一些挺单纯的行为,总是特别容易过度解读,甚至给孩子扣道德的帽子。
就说“把东西给小伙伴显摆”这件事吧,只要你换一个角度来想,就知道它有无辜,譬如说换一个场景,假如是其他小朋友来到家里做客,你的孩子跑来跑去把自己所有喜欢的东西都拿出来给对方孩子看,你是不是会觉得那是一种表示友好的行为呢?再譬如说换到大人身上,当你买了个新手机新衣服新包包,是不是也会很想分享给你的闺蜜和姐妹试一试玩一玩,几个女孩子感情好,在闺房里交换对方衣服穿一穿,化妆品用一用,这难道不是大家都挺开心的活动嘛?
为什么同样的行为发生在幼儿园的小朋友身上,然后每个小朋友也都挺高兴,到了大人嘴里怎么就变成“炫耀攀比”了呢?
当然我也可以理解当父母的这种担心,因为在这种“分享物品”的社交当中,好像确实可能会有不开心的情况发生。
首先是担心会伤害别人的感情,自家孩子用显摆东西的方式社交,有的时候还让看不让玩,把别的小朋友惹不高兴了怎么办?
我觉得这个不是太大的问题,孩子只需要这样试个几次,就会发现,如果只让看不让碰,对方孩子一定会生气会哭,至少不会和他玩了,他根本享受不到社交的快乐,下次自然会酌情选择可以分享给对方玩的东西来社交,据我观察,两岁多孩子护东西护得是最紧的,三四岁的孩子会愿意分享物品,偶尔也让看不让碰,到了五岁,小孩子就很精了,都知道拿出东西就是要一起玩才开心的,基本不会出现“让看不让碰的情况”发生了。
除非孩子是纯粹故意拿着自己的东西戏弄对方,以让其他小朋友哭闹难过为乐,这个其实并不是“显摆”本身的问题,而是不懂“尊重”不懂“友好”,“共情”能力差,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上的问题,就算你不让他显摆,他也会用其他方式让别人难过。至于如何教孩子对他人尊重友好,做人nice,是一个更大的话题,主要靠父母长年累月的言传身教,当然,最主要的是身教,如果身边总有人拿个好东西逗孩子却不给他,看到孩子哭就哈哈大笑,孩子自然会有样学样。
其次也是当父母主要担心的,是怕孩子贪得无厌,别的小朋友有的东西我也要,供不起啊!
但是你仔细想一想,“别人有的我也要”这个事,症结也并不在小伙伴“显摆东西”上,你家娃就算是没看到小伙伴的好东西,也会看到广告里的好东西,超市里的好东西,大街上别的孩子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好东西,满世界都是物质诱惑,你还能都给孩子屏蔽了嘛?
所以,防止孩子见啥要啥,约束欲望,命令他远离诱惑是没用的,父母需要把功夫用在另外两个更大的教育主题上,叫做“财商的训练”和“价值观的树立”,前者让孩子学会花钱,后者让孩子知道把钱花在什么地方才更值得,这些也不是说几句就能教会的,依然是持续十几年的言传身教。
关于财商和价值观,橙子以前也写过两篇文章,感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问题讨论到这里,好像越讨论越大的样子啊!
其实孩子成长中出现的各种行为问题,大抵都是如此:面对孩子的“奇怪行为”,单纯的做出一个“去制止”还是“去鼓励”的决定总是最容易的,但是如何通过“行为”这个“表面现象”,看到孩子行为后面最深层次的原因,并且针对这些原因去思考教育的方向,才是困难而复杂的,也是真正考验当父母的教育智慧的地方。
愿我们都可以拥有一些这种智慧,遇到孩子的“奇怪行为”,先别急着扣帽子,做是非题,尽量想深一点,再想深一点吧!
相关推荐  点击蓝字即可跳转
遇到孩子的“奇怪行为”,先别急着扣帽子
同意的朋友点个
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