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的原创个人公众号
0-3岁的
育儿百科全书
教你像美国妈妈一样
轻松带娃

自打养了娃,激活了许多童年记忆,突然瞬间顿悟了很多从小听到大的谜之词汇。
举个例子,譬如“手欠”这个词,从小被这个词斥责了N次,也一直不太懂什么意思,为什么有的东西就可以玩,有的东西碰了就要被骂?然后被说“手欠”,长到挺大也摸不到规律,到底怎样做算是手欠,怎样做才不是。
直到毛头开始走路,开启大冒险模式,见着什么都要用小爪子破坏一下,把他爹的眼镜弄坏,把我的电脑拍坏,甚至把车的车门锁都抠坏,更要命的是动不动就去捅电门,我终于明白了“手欠”这个词儿里包含着父母多少的咬牙切齿。

还有一个词,叫做“卖呆儿”,这个应该是我们东北的地方话,大概的意思就是,走神儿,精神注意力不集中。我从小到大就被父母和各种老师抱怨我总是“卖呆儿”,记忆中小时候时间总是过得很慢,等个什么总是等很久,大人的话也听不太懂,我就开始魂飞天外,正在观察地上蚂蚁爬行的路线,或者研究前面小朋友衣服的花纹的时候,就会传来一声断喝:“橙子!别卖呆儿!”,搞的我吓了一跳,然后莫名其妙:为什么有的时候走神儿可以(
譬如陪妈妈买衣服的时候
),有的时候就要被斥责为“卖呆儿”,上了小学之后才模模糊糊的明白一些。


有了娃之后,才明白为啥“卖呆儿”那么让大人深恶痛绝,你这边吧啦吧啦说了一堆,孩子的三魂七魄已然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和没听见一样。或者在你要赶时间火上房的时候,他还拿着袜子在那边发愣,又或者在人多车多的地方,突然就被什么东西吸引站那不动了,实在让人很抓狂,真的很想拎娃的耳朵吼一吼——“你怎么又卖呆儿!”
类似的模糊意义,让童年的我无法理解的词汇还有很多,譬如:

去别人家做客,经常被警告要“老实点儿!”
一在公众场合和父母发生冲突,就要被训斥“别丢人”
见到父母的朋友亲戚,就让我“叫人”
有的时候玩得比较兴奋比较疯,就会被说“别嘚瑟”
……

如果我能穿越回去,我一定会鼓起勇气和训我的老师和父母说,你们在说啥,我真的不太懂哎!
怎样做是“老实点儿”?

我现在是做错了什么?
做成什么样是“不丢人”?

我现在为什么是“丢人”?
“叫人”到底是要叫什么?

这个人应该叫什么,我不记得啊!
“嘚瑟”这个词,更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其实到现在我也没办法和南方的朋友精确的解释这个词儿到底啥意思。
所以,小时候的我每次遭到斥责,都有一种莫名其妙,一脸懵那啥的感觉。
大人们都好高深啊有木有?
可是到了我自己养娃的时候呢,却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大人一样,忍不住犯这样的错误,孩子一会说话,就觉得他们什么都能听懂了,经常拿一些小孩子似懂非懂的概念把他们砸晕,自己有时候都意识不到。
譬如,毛头刚开始不用高椅子的时候,总是不老实,乱扭乱动,一会儿跪在椅子上,一会蹲在椅子上,一会儿又跳下椅子,一会儿又爬上去。
我说了很多次“坐好!”,收效甚微,还是像只小猴子一样上蹿下跳,一定要搞到我发飙大吼才算老实,真是头痛不已。

直到有一次,到饭店吃饭,看到一个美国的妈妈和乱动的孩子说:“宝贝,屁股要放在在椅子上(put your bottom on the seat)”,孩子立马就坐好了。
我才突然意识到,屁股挨着椅子,多么简单的动作标准,孩子一听就懂,我只知道说“坐好了”,但是并没有告诉孩子,怎么坐,才叫“坐好了”啊!可能在孩子看来,跪在椅子上也叫坐好了啊!
后来每次吃饭的时候,毛头一乱动,我就提醒他——屁股放在椅子上,他立马坐好了。小孩子耐性差,一顿饭要多提醒几次,但是起码他能听进去了,并且知道我在说什么,随着慢慢长大,餐桌礼仪也越来越好。
后来我越来越多的发现,小孩子很多“不听话”的行为,根本原因其实是信息沟通不畅,家长根本没把话说得让孩子听懂而且又可执行性,孩子消化不了信息,家长就开始训斥,孩子其实是很委屈的。
这方面,我觉得毛头的学前班老师就特别专业,因为在学校的生活里,孩子能听老师的指令特别的重要。所以他们特别注重培养孩子“听话”的能力,把所有的指令都掰开了揉碎了让孩子领会。
譬如,他们上学的第一课,就是学习如何“认真听讲(listen rules)”,你觉得很简单的事情,他们居然包括了四个步骤,还配了手势:
第一步:eyes watching, 眼睛看——用手指眼睛
第二步:ears listening,耳朵听——用手拢住耳朵做出听的姿势
第三步:voice quiet,不发出声音——手指放在嘴唇上做“嘘”的动作
第四步:body still,身体不乱动——抱住胳膊
各种练习了半个月,还留了家庭作业,让孩子家长陪孩子在家练习,连说带比划,确保孩子记住,“认真听讲”包括这四项内容,一说listen rules,就能条件反射一样的说出来做出来这四步。
还譬如,我注意到学校里孩子每天需要排队的地方,都被划了一条白色的线,老师喊“排队!”的时候,孩子依次站在线上就对了,而“排队”的英文是“line up”,而line ,正是“线”的意思,很巧妙吧!
最近,又在练习“重复指令(repeat direction)”,意思就是让孩子重复说一遍老师发出的指令,譬如老师说,换鞋子,孩子就重复一遍,换鞋子!再开始换,这样确保自己听到了指令,避免孩子在走神儿,或者一转身忘记了。
都好有操作性的方法,好贴心啊有木有!
小孩子其实有取悦大人的本能,他们其实喜欢遵守规则让大人高兴,他们认同规则之后,维护规则的劲头儿往往比大人还热情,但是很多时候,大人总是用过于抽象的词来发出指令,让孩子晕头转向无所适从。然后就“被”不听话了。其实冤枉得很。
要让孩子“听话”,首先要确认孩子真的“听懂了”。

小孩子,尤其是两三岁的小孩子,其实更加习惯“听不懂”的状态,因为自出生起,他们就是什么都听不懂的,所以他们往往没办法表达出“我听不懂”这个意思,大都是不懂装懂,或者是以为自己懂了,但事实上根本不懂。
那么,怎样能确保和孩子能够沟通顺畅,确保他听到而且听懂了呢?
1、少说抽象的指令,多演示具体要怎么做
如果你对孩子说“别吵,小点声”,你自己就要用“很小的声音”说这句话,身体力行什么叫做“小点声”。
如果你对孩子说“站好”,自己就先“站好”给孩子看。
如果你觉得孩子洗手不仔细,那就自己先仔细洗一个手做个示范。
学龄前孩子认识这个世界,都是具体的直接的视觉刺激更起作用,抽象的语言反应起来,对他们来说,太难了一些。所以,能示范就多示范。
家长无声的一个动作,可比千言万语都顶用
2、分解步骤,有可操作性
把每一件复杂的任务拆分成孩子可以执行的简单任务。
譬如让孩子收玩具,你说“把玩具收起来”,就比较笼统,孩子很难执行。
你可以分步骤说:
宝宝把积木放在这个红色的盒子里
宝宝再把小汽车放在这个黄色的盒子里
宝宝再把红色和黄色的盒子放在架子上
当然,如果你边示范边说,效果会更好。
收完之后,就可以总结给孩子说,这个就是收玩具啦,看宝宝收得多干净啊。
慢慢的(不是一两次就可以哦,需要很多次),孩子就懂什么叫做分类,什么叫做收玩具了。
其实生活中很多你觉得简单到爆炸的指令,譬如说,洗手,换衣服,穿鞋,对孩子来说都很复杂,都需要你耐心的多做拆解步骤,不要默认孩子可以听懂你的话。虽然他们看上去一副听懂了的样子。
3、对着孩子的眼睛说,确保他在听
孩子都是单线程任务系统,有时候孩子正在专心致志的探()索(),或者在神游,或者已经过度兴奋停不下来,这种状态是啥都听不见的。说话的时候看看孩子有没有把注意力投射在你身上,如果他的并不是聆听的状态,那先要改变他的状态,引起他聆听的注意力。不要上来一声吼,吓他一跳,会让孩子很恼怒或者恐惧。这对顺畅的沟通没有好处。
4、平时也要注意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
尽量多的拓展孩子的词汇量,经常描述自己或他人正在做的动作,尽可能多的定义每一件事物,让孩子知道更多的形容词,动词,也有利于他更好的理解大人对自己的指令。
如果有新的词汇和概念要让孩子知道,解释一遍是远远不够的,孩子转眼就忘记了,一定要反复提及,练习,孩子才能渐渐领会。


这些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做起来却有点难。作为一个缺乏耐心,总是忙乱的无趣成年人,我们总是忘了我们的孩子还只是一个孩子,总觉得这么简单的事情,他应该早就都懂了。
而事实上,学龄前的孩子,尤其是平时缺乏和父母说话的孩子,理解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对你的很多话都是半蒙半猜的,不要太高估他们。
所以,以后当你再抱怨孩子“说一百遍都不听”先问问自己:“我说的话让他听懂了吗?
更多育儿问题,请查看以下文章
说说咱家娃
作者|橙子

教育硕士,旅居北美
曾经是学理科的女文青
现在是爱码字的全职妈妈
5岁大宝毛头难养难搞
2岁二宝果果天使乖乖
长按二维码关注
ID:mykidsstory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