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摘自徐祖峰的:《万里挑一:一个美籍华裔女孩的成长和成功之路》。
徐祖峰的女儿阿黛尔,陪妈妈抗癌十一年。别的孩子参加课后班的时候,她只能在家里的餐桌上试图解读妈妈收集的有关癌症治疗的剪报。“被迫放羊”,也让她更体贴,懂事,独立。阿黛尔斯坦福大学毕业后,继续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攻读医学博士及医学研究博士(MD-PHD),攻克癌症。
《万里挑一:一个美籍华裔女孩的成长和成功之路》写的是一个在美国出生的华裔女孩从出生至上斯坦福大学十八年间的真实故事。
她名叫 Adele F. Xu,中文名字是徐祥云,中文小名叫阿黛尔或黛黛。
她生于 1992 年 9 月,属猴,是处女座。本书的作者“我”是阿黛尔的父亲。
这是已届“知天命”年龄的我第一次写书。写这本书是为了与读者分享阿黛尔这个出身平常的女孩的不平凡的成长经历,同时也给自己和她留下一些人生的文字记录。
在这本书里我试着以纪实的方法写,以叙事为主,尽量避免主观评论。对书中的观点读者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兴许本书能对焦急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有一点借鉴和安慰作用,对与阿黛尔同龄或其他年龄段的读者有一些启发和激励。
本书也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阿黛尔申请就读美国私立寄宿高中(private boarding school)也叫作大学预科学校(preparatoryschool)和申请大学入学(college application)的亲身经历,可供有兴趣的青少年读者和他们的家长参考——但不是“复制”。
因为每个人天赋和成长环境以及机会都不一样,个人的经历无法也无需复制。况且,我真不希望任何读者有本书主人公幼年时期那样沉重的家庭经历。
阿黛尔生性低调,在读初中时她曾说过不希望将来成为名人或富人,而只希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她从来就不喜欢我对别人谈论她的成就,更别说专门写本关于她的书公布于众,她一直认为她自己很普通。
她觉得自己周围有很多出类拔萃的同龄人,自己还有很长的成长道路要走,离可能有的成功还遥遥无期。当得知我想以匿名方式写这本书时,特别是当我解释了我的目的以后,阿黛尔没有像我事前想象的那样反对。她只是希望我真实、客观、完整地写她的成长经历,特别是要我提到:尽管她一直勤奋努力,但仍然有不顺利的时候或不顺心的事情,而且常常对自己没有充分的信心。
她这个想法与我不谋而合。
这本书是4年前出版的,现在当当网上有电子版。
1.
阿黛尔在 9 到 10 个月大时开始学说话,一岁多的时候她的口齿就已经相当清楚了。我们在家里自然而然只说上海话,所以阿黛尔一直到三周岁时还一点不会讲英语,但她在 5 岁时却已能讲一口纯正的英语。
记得她 5 岁在上海探亲,坐出租车时经常碰到有司机夸奖这个小姑娘英语讲得好,夸奖我们教女有方。我们为了避免因为是“老外”被“宰”出租车费,常常打马虎眼说:“是的是的,我们从小教她学英语!”


两岁多时的阿黛尔有两件事我记得很清楚:一次是她在家门口听到别人放音乐,她高兴地扭着小屁股随着音乐跳起舞来了,跳得很有节奏。另一次是我们在黄昏中的高速公路上开车回家,她看到下山的太阳说:“爸爸、妈妈,你们看,那个太阳像个咸蛋黄!”那一刻,我开始意识到小黛黛有很好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她的记性很好,妈妈常常说小黛黛是“小狗记千年”。
我和她妈妈在小黛黛 4 岁时偶尔有一次拌嘴的事她十多年以后还跟我提到过。小黛黛在学习方面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样给我留下特别深的印象。良好的记忆力和丰富的联想力以及喜欢阅读是阿黛尔学习成绩好和知识丰富的重要内在原因。
2.

阿黛尔刚过 3 岁,妈妈的化疗、放疗已经结束了,身体状况稳定了。曾经脱光了的头发长得比原来的更好看。于是丽萍想到出去读几个计算机编程方面的课程以便找份工作,一方面是为了补贴家用,另一方面丽萍本来就是一个事业型的女人。
因为计算机网络的兴起,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在美国从事电脑及网络行业的人很好找工作。于是我们把小黛黛送去了托儿所。我们先在家教她用英文怎么说饿了,要喝水,要上厕所等生活基本语言。上厕所这方面的儿童词汇我们还是临时查汉英字典学的。
几天下来她去托儿所时就不再哭了,白天也没听说有什么困难。
3.

我们也没注意什么时候开始小黛黛在家里对我们以讲英语为主了。那时我们根本不会想到,十年后,13 岁的阿黛尔竟然是进入全美“《读者文摘》词汇冠军赛”(The Readers’ Digest Word Challenge Championship) 前十名决赛圈中两名女生中的一名 !
小黛黛上了托儿所以后变得不那么怕陌生人了。她从来就不是淘气的孩子。她常常可以很长时间一个人不声不响地画画、玩玩具或看电视,而且她总会把自己的玩具摆放得很有条理、干干净净的,不会弄脏或弄坏。
她因为很乖,很聪明,长得也可爱,所以老师和同学都喜欢她。美国的托儿所和学校都强调种族平等和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多元化等人权理念,虽然作为亚裔人,但我们没有觉得自己或者阿黛尔受到过什么种族歧视。
4.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从来没有为阿黛尔上学——从幼儿园到进大学,向任何人说过情或送过礼。说情送礼在美国是不正常的,做了反而会被送礼的对象和旁人看不起。
写这本书的时候我的二女儿 Amelia 正好是在上海读小学。适逢中国的“教师节”前夕,一些家长在聚会时互相打听该给老师送什么礼物。有位妈妈说礼物的价值至少也得上千元人民币,她戏称:“大家都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无语,心想:我们感谢和尊重老师,可是我们没行贿的习惯。
小黛黛四岁半的时候,因为我跳槽换工作,我们举家搬到了离新泽西州中部原住地以南 160 公里的特拉华州纽瓦克市。在搬家不久后的一天,我记得在陪阿黛尔玩的时候拿了一支可擦笔在家里的一块白板上教她认英文单词。
我写了一串象形且发音近似的词如bear,pear, beer, peer, dear, tear, deer, tare, fear, fair......,然后解释这些词的意思给她听,同时做出各种各样的夸张动作来帮助她理解。小黛黛听得好开心,她自己立刻在白板上照葫芦画瓢地写了起来。
我又趁兴顺势教她如何查附带图画的幼儿英文字典,小黛黛也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从此以后,她喜欢上了认字看书,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5.

回想起来其实我真汗颜。在我的记忆中那恐怕是我唯一一次教阿黛尔字!阿黛尔的妈妈没少教过阿黛尔认字、写字,也给她讲过无数次睡前故事。可是得过癌症的丽萍体力和精力都有限。开始上班后,她工作认真又很忙碌,上下班单程就要一个小时,回到家还要做家务。正式教女儿读书的事只能拜托给学校的老师了。
因为我们大人忙,没有什么时间陪她玩或教她点什么,阿黛尔就把看书当成玩耍了。她不迷恋看电视,我们也没有给她机会玩电子游戏。因为时间、精力以及经济能力的局限,我们也没能让阿黛尔参加什么课外活动。
许多美国的中产阶级华人家庭里,父母带着孩子“赶场”似地去溜冰、游泳,学乐器、跳芭蕾舞、画画、中文、柔道,练网球、打乒乓球、踢足球和上补习课等,是相当普遍的,和在国内的情况差不多。父母和孩子的日程表大都是排得满满的。

好几年后,阿黛尔在一篇作文中提到那时的情景:“妈妈的健康状况不佳,我从小就不得不喜欢阅读,因为没有人带我出去参加其他活动。同伴们可以出去学芭蕾舞或参加国际象棋俱乐部活动,而我只能在我们家里的餐桌上试图解读妈妈收集的有关癌症治疗的剪报。
我的父母给了我所有他们可能挤出来的时间来关心我,但是他们更多的是操心治疗方面的事。他们没有时间来检查我的功课或关注我的小提琴练习进展。所以我从来没有觉得我的爸爸妈妈令我烦恼或给我压力。”
6.

的确,我们也从来没有刻意在读书和任何其他方面给阿黛尔烦恼或压力。自从那一次教阿黛尔认字和查字典之后,我基本上没有过问过她的功课、考试成绩,也没有辅导过她做功课。我们当然也从来没有为她请过家教或送她去补习班,除了上了几年周末的中文学校和后来她 9 岁时自己提出要学拉小提琴。
现在想想,在当时和当今的社会环境下,不用为孩子的学业操心可能是做父母的奢望,而为孩子的学业操心可能使个别父母到了绝望的边缘,其实这真是没必要的——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有原因的,会有他或她的该有的出息、至少是出路的。
阿黛尔现在还记得我曾经很认真地要求她写文章要讲究格式,不要写字时把字都挤在一起,纸上却留下大片的空白,缺乏整体美感。她迄今还记得我那次为此让她重新抄写了五遍短句。
与其说那是我辅导她学习,倒不如坦白地说那是我在孩子身上发泄我当时沉重的精神压力和我认真个性的表现。
致:面对挑战却仍然心怀希望并为之努力的人:太阳是为了你才冉冉升起!
作者简介
我不出名,因此需要作个自我介绍:
我 1962年 11 月出生,1985 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同年受该校化学系主任温元凯教授的推荐 , 接受法国政府奖学金赴法国贡比涅技术大学 (L’ Universitéde Technologie de Compiègne) 学 习 酶 工 程、 生 物转化与微生物学。1989 年 10 月获博士学位并随即转赴美国爱荷华大学 (University of Iowa) 从事酶的非水相催化研究工作。
1992 年转赴麻省理工学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做药用蛋白质化学博士后。2002 年我加入美国国籍。2007 年我接受就职已十年的美国公司 Hercules 的委派,回到我的出生地上海,担任这家公司造纸化学及水处理部门在亚太地区的技术中心主管。
2013 年 4 月,我受聘担任美国杜邦公司属下一个部门的中国研发中心总监。
人经历多了会有一些感慨 , 年过半百之际常有写个回忆录什么的想法。可是我回首往事,发现自己既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 , 为人处世亦乏善可陈,人生经历支离破碎、难以结集出书。 
唯一每每想起能深感自豪的是我的三个大小年龄相差 19 岁的女儿,尤其是 2012 年 9 月已满 20 岁的大女儿阿黛尔(Adele F. Xu)。两年前我决定把她的成长故事写下来与我的朋友们和读者们分享,于是有了这本“理工男的处女作”。
希望读者读完这本书后会庆幸读了一本值得一读的书;更希望我女儿的成长经历能让正为儿女教育问题而备感压力的父母从本书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获得一点启发。
徐祖峰
编辑:阿朵。版权归作者所有 。
更多文章
家长分享:
采访实录:
阿朵随笔:
学生分享
旅游世界:
《北美养娃那些事儿》
立足硅谷,放眼世界。《北美养娃那些事儿》由北美家长分享养儿育女,申请大学,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真实故事。
关注《北美养娃那些事儿》, 扫码吧。
欢迎大家一起分享!投稿请寄[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