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蓝色字,轻松关注   
--------
《斯坦福录取了谁?(1):崔傲 -- 敢于担当的男子汉》发表了之后,短短5天之内收到6878个读者的阅读,微信家长群里激起了很多讨论,后台也收到了很多留言,谢谢大家对放手让孩子成长这种教育理念的认同和鼓励!
也许生活中这样的孩子很少见,有读者质疑是否真有其人。先谢谢你有这样的角度看问题,不过实实在在地告诉你,是的,崔傲是真实的!其实他就和你我的孩子一样,高中4年努力地学习着,成长着,有快乐也有压力和挣扎,参加了很多俱乐部,做着自己喜欢做,也觉得应该做的事情。只不过他最后得到了斯坦福的认可。
还有的读者觉得他独树一帜,这样做是不是为了上一个好的大学而谋虑的。这个角度也很独特,记得前不久和崔傲及另外的家长一起吃饭,当谈到他带头和校长“理论”时,另外一个家长很真实地说:如果我知道我儿子要去挑战学校,估计他还没行动呢,我就把他给按下了:你小子,还想不想上一个好大学啊?别给我惹事!我听了以后哈哈大笑,如果是我,估计也好不到哪去。作为一个孩子,冒着被学校退学的危险去做一些事情,高中都可能不保,何谈大学?何谈谋虑?所以别用结果去推论过程,其实孩子很简单,往往是家长太“复杂”。我相信他在做这些敢作敢当的事情的时候,并没有和上哪个大学联系起来,即使斯坦福不录取他,也会有其他的大学慧眼识珍珠把他收了!只是他在斯坦福提前录取之后,就把其它学校的申请都撤了下来,主动放弃了验证自己是否“横扫”的机会。
崔傲的妈妈告诉我,她其实从小对崔傲并没有过高的期待,早在弗罗里达州住的时候的时候,他们就卖断了弗罗里达州州立大学的学费,所以并没有把孩子上名校当作一个目标。也许正因为这样,她才放手让崔傲去折腾,崔傲也得以顺其自然地成长。家长不紧张,孩子也顺势成长,这还真是一种不错的养娃的方式。
在这篇采访里,我提到一本书《爱与祈祷》( WITH LOVE AND PRAYERS: A Headmaster Speaks to the Next Generation),这是一个在美国当了35年的校长对他的学生的肺腑之言,也是对家长的肺腑之言。两年前我读了这本书,受益良多。这本书
的作者华盛顿•贾维斯(Washington Jarvis)34岁时被选为美国著名的男校--波士顿罗克斯伯里拉丁学校的校长,他在这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中任职35年。在校期间,每年开学时,他都要给全校同学做个演讲,这本书就是这几十年演讲的集合。

这些演讲, 校长都不用老生常谈的大道理,而是用他自己,他的学生,朋友,家长的故事,娓娓道来生命中的起起伏伏,各种“不平常的常识”智慧,来预备学生面对复杂的人生。这些演讲曾作为内刊被几代学生流传和珍藏 ,出书以后,读者更是好评如潮。
一位妈妈,在读了这本书后,非常感动,她深深地感到,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孕育着智慧和哲理,即使不信教,也应该好好读一读。于是她们几个好朋友一拍即合,联系作者,拿到版权,开始了精益求精的翻译过程。我问过其中的一位译者胡碧蓉女士,你们都很生活很优裕了,自己出钱出力翻译这本书,到底为哪般?她的回答也很朴实:这本书传递的子女教育理念真是太好了,蕴含了很多年轻人需要领会但尚未知道,深刻又实际的智慧,这么好的东西,就是有一种自发地想和别人分享的冲动。
坦诚和真实     
于是,我开始把这本书带在身边,空余时间就拿出来看一下,想看看到底“好”在哪里。不看不知道,一看我竟然爱不释手了!也许因为我是4个男孩子的妈妈的缘故,而作者又是一个男校的校长,书里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有所醒悟,有所收获。我从这些故事里,领略到该如何培养孩子长久,积极,坚定的品格。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不说教,很坦诚,他把人生的哲理,渗透到他的故事里,读了之后,让人有一种看到亮光的感觉。他甚至时不时的刨析,调侃一下自己,让你觉得,他真的很真实,离你很近。
在前言里他说 “我34岁当上了著名的男校波士顿罗克斯伯里拉丁学校校长,当时我对父亲夸口说,那一年自己是44所独立私校中最年轻的校长。父亲听了,用他一如既往的口气说,还是赶快去培养一些其他的美德吧,年轻的优势不会太久。。。” 透过这段,我似乎看到他当时的得意洋洋和父亲的语重心长,他能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而不是最完美的一面展现给读者,一点也不装,一点也不假,这让我对他的书有一种迫不及待读下去的感觉。
校长的责任     
那么在他担任校长的35年里,他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呢?帮助孩子上个好大学,提升他们学校的知名度?看看他自己怎么说:“校长最首要的工作重点,是关注他负责的青年们的心灵和道德的发展,这将高于任何其他责任。。。尽管没有知识只有善良是软弱无力的,但没有善良只有知识却是危险的,只有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构建出最高尚的品格。。。一个穷人可能在铁路车厢里偷东西。可赋予了他高等教育,他就可能把整个铁路都偷了。。。”
看到这里,我不禁拍案叫好,谁说不是呢?一个掌握了高科技知识的小偷,其危害远远大于一个贫困潦倒的小偷。记得在媒体上看过一个报道,高等学府的博士生,因为嫉妒,用做实验用的化学药品慢慢毒死他的室友,让人看了有一种撕心裂肺的心痛!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善良,高尚的品格,掌握了再多的知识,又有什么意义?由此可见,担任校长的这35年里,他在推动知识和善良的齐肩并进,他在为塑造孩子高尚的品格,在为学生们的心灵和道德的发展,努力工作了35年。
他是学校的校长,我们是孩子的家长,这两个“长”面对的都是孩子,我们肩负的责任也应该是相同的:推动知识和善良并进,塑造孩子高尚的品格
不只活着,还要生活
和年轻人讲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有些空洞,他举了一个列子, 他说他曾经读到一篇报道,加州Fremont一个高中班毕业生,在SAT中考取满分,在加州大学的录取指数上得到了八千分的满分,这个成绩过去从未有人达到过,她的高中同学都称她为神女。这么出色,当然有很多记者采访,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记者问到: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个女生回答说:我一无所知。
看到这里不禁让我把书合上,留一些空间给自己思考。我们作为家长,都在为孩子的未来,前途,辛辛苦苦的操劳着。我们都希望孩子上个好大学,有个好工作,挣很多钱,这是大家都追寻的目标。可是我们想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到了30甚至40岁时,即使他们有钱有闲,如果有人问他们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他们也说一无所知?这该有多么悲哀!
校长和他的一个学生分享了这个故事,这个学生醒悟到:我看到那么多人都是匆匆忙忙地走过这个过程:上个好中学,这样你可以上个好大学,然后你可以找个好工作,然后你可以换个更好的工作,然后你可以挣很多钱,然后死掉。我不想这样过!我不仅想要有知识,我还想要有智慧,我不想只是活着,我想生活。”
我不想只是活着,我想生活!看到这里,让我幡然醒悟。我们作为第一代移民,因为生活的压力,往往是埋头苦干,想让孩子有个更幸福的生活。但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更幸福的?
人生的遗憾
最近有人对退休居民做了个问卷调查:你有什么遗憾?这些退休人员的回答是:
第一,他们情愿自己花更多的时间去爱别人。
第二,他们情愿自己更多一些冒险精神。
第三,他们情愿自己曾经做过一些他们离世后还会存在的善举。
校长说:“这三个遗憾概括了了我想建议给你们的关于人生意义的洞见:如果你真的想得到幸福,你就必须超越利己主义,你必须冒一定的风险去关心他人,你必须现在就在时间,才能和财富方面付出,去做一些你死后还继续存在的事情。”这些话,让我从浮华的世界里静下心来思考,我希望孩子有怎样的人生?我该怎样养育我的孩子?
我老二因为在学校是学生干部,我常常看到他花大量的时间在组织活动上,有的时候活动完了,凌乱的现场需要清理,他常常是留在现场做最后清理那个,因而我常常收到学校发来的他上课迟到的通知邮件。每当这时,我心里都有些纠结,觉得他在耽误学习,怕他把功课拉下,觉得他是不是有点“傻”。读了上面的话语,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超越利己主义,孩子是在超练幸福啊,我又有什么可纠结的呢?
崔傲,看到不合理的事情就
超越自己
,挺身而出,不是也在操练他的幸福吗?我想他在后退休后再填这个调查,遗憾会少一点吧?

批评和鼓励

关于鼓励孩子,校长也觉得不能一味表扬。他说:孩子确实需要表扬,这是真理,可他们也需要批评,这也是真理。如果一个孩子事事受到表扬,那他就看不到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理由,当他真的做了值得表扬的事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办法真正表扬他了。赞扬的话就像巧克力蛋糕,偶尔吃一次非常有味,但如果一日三餐都吃,那蛋糕不仅失去了魅力,还倒人胃口。
这些话,在我看来,有些“不太主流”。因为美国的教育理念,似乎是鼓励孩子,不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吗?我自己也常常陷入这样的误区,经常是赞扬的话脱口而出,而批评孩子时就掂量掂量,怕自己批评过多会打击孩子。但校长能抛开这些束缚,说出他心底的想法,让我感到他对孩子的爱之深切。
他说有一年英国有两个孩子在一个购物中心绑架了一个两岁的孩子并杀害了他,当谈到犯罪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对所犯罪行毫无忏悔之心时,英国首相梅杰说:“我强烈地感到我们的社会应该对犯罪的行为多一些声讨,少一些理解”。那些一味理解孩子,从不真正找他们的短处,从不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批评与评价的成年人,实际上是在害孩子。。。
这些,都给我一些提醒,其实爱孩子,就要不吝啬鼓励,但也要不保留批评,切中要害地给孩子指出他们的不当行为,是培养孩子的一个很重要的元素。
被常青藤大学拒绝
时    

在他当校长的过程中,他的学生有些被常青藤大学拒绝或推迟录取,这时他会收到孩子父母怒气冲冲的抱怨:“我简直不明白,他们不要我儿子这样的人,到底要什么样的人?” “太不公平了,我孩子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你有没有给招生办打电话?。。。” 校长的态度是怎样的呢?他说:你再强,也不是必胜无疑,也未必进自己的理想大学。你即使各个方面非常优秀,还得非常幸运,这次没进可能就是不运气。
人生本来就不公平,但不要泄气,明天太阳仍会升起。
校长认为“我不知道哪些人更幸运,是那些进了自己理想大学的人,还是那些没能如愿以偿的人。很多考上自己理想大学的人,发现首选的学校与想象中的有差距,而那些没能进入第一志愿的孩子,却因此深刻反省,找到自己内在的自信,最终爱上他们的大学,并在学校暂露头角。我认为,那些没能进入理想大学的学生,比那些顺利进入理想大学的学生,更好地为进入社会做好了准备。”
我觉得,现在我们很多家长都把精力集中在考大学这一关,而校长的多年教育经验让他跳过大学这个关口,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我们家长应该以培养孩子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为终极目标,而不是上什么大学。正如崔傲妈妈所言:“人生的路很长,过多少年再看,上什么大学真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孩子有正确的生活态度,阳光,快乐,正直,有朋友,这才是他们一生幸福的基础。”
这本书,真的让我收获满满,读得我爱不释手。我觉得不仅我要读,孩子也应该读一读,这么好的智慧,不分享真的对不起自己的内心,于是我又上网买了一本英文版给孩子们,我希望他们从这些故事里,领略到我平时叨叨唠唠想传递,又传递不出去的信息。
这本书英文版Amazon上可以买到。中文版在国内可以买到,我搜了一下,豆瓣上就有卖。
在此一并感谢四位译者: 胡碧榕,曹敬军  遇力宁,王敬虹 。谢谢你们把这么好的一本书奉献给中文读者,套句时髦的话说,你们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目录 :
第一部:对意义的追寻

第一章我在这里忙活什么呢

第二章青少年最常听到的谎言

第三章态度

第四章停-看-听

第五章超越表象

第六章怎样才能快乐

第七章对幸福的追求

第八章吃了蛋糕又指望它还在

第九章美国青少年最伟大的悲剧

第十章赞颂马丁•布伯

第十一章精神境界

第十二章打消疑虑

第十三章大卫与歌利亚

第十四章应对压力

第十五章独立自主

第十六章有时我会灰心丧气

第十七章穿过幽谷

第十八章东方三贤士之旅

第二部:活着的价值

第十九章对父亲的回忆

第二十章信仰

第二十一章希望

第二十二章爱

第二十三章神圣的解脱

第二十四章集优秀品质于一身

第二十五章有关文斯•隆巴迪的一些想法

第二十六章心灵的生命

第二十七章除非你变得像个孩子

第二十八章超越自我沉溺

第二十九章言行举止造就绅士

第三十章一生要恪守的三句话

第三十一章杀人不偿命

第三十二章狡辩的艺术

第三十三章通往地狱的大道是由良好动机铺成的

第三十四章三条糟糕的忠告

第三十五章友谊

第三十六章作领导者——上篇

第三十七章作领导者——下篇

第三十八章 “我们生活在一个飞速变化的世界”

第三十九章凡是值得做的事情做得不好也值得做

第四十章刚柔并济
让我们一起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扫码关注下篇《斯坦福录取了谁?》采访:

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本人,转载请联系作者。所有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阿朵,生活在美国硅谷的普通码工。大学,研究生学的是都是工科,心里却有一个文学梦。1997年来到美国,体验着中美两国文化的差异,养育着四个生龙活虎的儿子,也被儿子们锤炼着,教育着,随笔记下生活中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点点滴滴。
娃小的时候,我们养他们,娃大了,他们就“养“我们了。不管谁养谁,养娃啊,还真是个不容易,但挺有趣的事儿!欢迎订阅《养娃那些事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